漯河市周氏啮小蜂释放地方标准(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4111

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技术规程

漯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11/T162—2014

前言

本标准由漯河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漯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振业刘全山林艳平孙会灵张峰郭小伟闫俊香白纪霞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陈慧杰、翟耀东、韩海波、王瑞、袁晓菲、万陈真、吕霞、亓迪、李骆鹏、赵磊、杨金泽、盛闻、李鹏、王坦。

本标准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

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柞蚕蛹为替代寄主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和放蜂效果检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漯河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L Y/T 1704 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L 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白蛾周氏啮小蜂

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目前控制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具有寄生率高、繁殖力强、雌雄性比大等优点。鉴定特征见附录A。生物学习性见附录B。

3.2杨树食叶害虫

以危害杨树为主的取食叶片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杨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杨二尾舟蛾、柳毒蛾、杨尺蠖、舞毒蛾等。漯河市危害最为严重的为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其危害特点见附录C。

3.3柞蚕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一种以栎属树木为食的经济昆虫,其蛹是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重要替代寄主。

3.4虫口密度

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食叶害虫发生程度以条/50㎝标准枝表示,即50厘米枝条上的幼虫数量。杨小舟蛾:轻度2~5条,中度6~10条,重度11条以上。杨扇舟蛾:轻度7~10条,中度11~15条,重度16条以上。

3.5标准地

林业上根据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总体的典型地块。传统上指按代表性选取的作为典型样地的小块林地。

4释放技术

4.1释放区选择

释放区应选择受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危害且不适宜使用化学防治的林地区域,包括水源涵养林、城市生态片林、村镇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特殊用途林等适宜开展生物防治的林地。危害程度在寄主虫口密度轻、中度。

4.2释放前虫口密度调查

释放前在防治区设立标准地开展虫情调查,调查寄主虫口密度。调查时按东、南、西、北不同方位在树冠中下部剪取50cm长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虫口数,取得平均虫口轻、中、重密度指标。虫口密度将作为释放天敌数量的主要依据。

4.3放蜂期及释放时间选择

应根据本地寄主发育进度和气象条件决定,防治前开展虫情监测,以寄主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为最佳放蜂期。放蜂应选择气温25℃以上、晴朗、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上午10∶00时~下午16∶00时之间,释放后3日内无降雨天气为宜。

4.4释放量

重点防治区应进行淹没式放蜂防治,再连续进行接种式放蜂防治。总放蜂量根据寄主的数量决定。按每枚周氏啮小蜂柞蚕茧出蜂量4000—6000头计算,1个世代应释放2次蜂,第1次应在老熟幼虫期,第2次宜在第1次放蜂后化蛹初期进行。释放数量比例见表1。

4.5释放方法

4.5.1放蜂时可根据防治区林地树木密度计算每亩总株数,确定悬挂间隔株数,应均匀有序。释放方法分裸蛹法、茧蛹法。

4.5.2裸蛹法。将即将羽化出蜂的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放在长16cm,宽6cm的牛皮纸做的三角漏斗里,用大头钉把三角漏斗固定在1.5m高度树干上。一般悬挂方向在树体南侧。

4.5.3茧蛹法。传统的三刀削茧,用绳穿过一端削茧孔固定于树上,另一段两孔稍向下,便于出蜂。或者直接用图钉将一端削茧孔固定于树上。也可用扎丝、图钉固定。一般悬挂高度在1.5m左右,柞蚕蛹稍离树干以防止蚂蚁等危害。

5放蜂效果调查

5.1标准地设置

按需调查林地面积1%比例设置标准地,用于开展放蜂效果调查。标准地分为防治区标准地和对照区标准地。防治区标准地面积为0.2h㎡,选取样株数20株。对照区标准地设置在距防治区0.5km外的未释放周氏啮小蜂的类似林地,设置方法及选取标准株数、调查方法与防治区标准地相同。

5.2放蜂前虫情调查

放蜂前3~6d,按照寄主虫口密度调查方法调查防治区、对照区标准地虫口密度,观察虫龄发育情况,

5.3释放后虫情调查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15d后,按照寄主虫口密度调查方法调查防治区、对照区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时按不同方位在样株上树冠中下部剪取50cm长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虫口数,取得平均虫口密度。

5.4释放后出蜂率调查

放蜂5d后,统计标准地内所放周氏啮小蜂柞蚕茧总数,出蜂的柞蚕蛹上有明显的羽化孔,调查坏茧及出蜂的柞蚕茧数,计算出蜂率。

出蜂率(%)= 出蜂的柞蚕茧数×100

调查总茧数

5.3释放后寄生率调查

放蜂10d-12d后,采集放蜂区杨小舟蛾蛹、杨扇舟蛾蛹,统计被寄生情况,把认定为被寄生的蛹装入试管中,每管一只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待成虫羽化或出蜂后进一步认定具体种类,分别统计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的寄生率。

寄生率(%)=被周氏啮小蜂寄生的蛹数×100

调查总蛹数

5.4防治效果调查

根据防治前后防治区、对照区虫口密度变化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100

防治前虫口密度

校正虫口减退率(%)=(放蜂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6注意事项

6.1放蜂区不应同时进行化学防治,宜与杨扇舟蛾病毒、苏云金杆菌制剂等生物制剂配合使用。

6.2放蜂防治应连续进行3代~5代。

6.3应做好预测预报和林间调查,准确掌握寄主发育进度。

6.4放蜂应尽力避开阴雨、大风等不利天气,若遇此类天气,应及时补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