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

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
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

《摄影摄像·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一课案例

丁宁

设计时段:一课时,第一单元/摄影艺术,现代媒体艺术模块/摄影摄像南京市金陵中学艺术组

《摄影摄像·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一课案例

南京市金陵中学艺术组丁宁

设计思想:

在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新增了“现代媒体艺术”这一新的概念,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如果我们不去纠缠其定义的恰当和全面与否的话,从“新媒体艺术”所使用的介质来看,它本身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不断被创造翻新的特征。然而,要认知这个在观念和表现手段上与传统艺术形式截然相悖的新的艺术形式,首先要从现实提供的可能性和生活提供的真实性入手。

湘版高中美术《摄影摄像·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一课,便是属于在“现代多媒体艺术”范围内的教学内容之一。当然,该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到作为这种艺术介质的普及性,即依赖于摄影摄像机在生活中的普及性以及它在一定程度上被教学对象使用,这样才能使得本课的设计和实践同时成为可能。但是,并非拥有了上述物质媒介就能与艺术相结合,显然要使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课堂上的操作性并且使学生对它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必须在教学设计和教法上有所突破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面对新的观念、新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到自身在课堂中主体作用。教师是设计的主体,教师主体的引导作用则首先体现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这个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因此,具体的教学设计首先从课堂的情景出发,也就是说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目的。只有抓住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获得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如果缺乏兴趣,学生就会缺乏探索与合作的兴趣,更不用说合作与探索的精神了。从兴趣出发,围绕着激起和强化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使得兴趣成为深入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动力。

新的课程的颁布使得美术教育的实践出现了新的转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对美术教师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它也将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在《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笔者强调课堂中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兴趣出发,通过创设互动的教学情景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摄影基础知识的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堂作业,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

总之,在实践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只要尽量做到: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拓展;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答;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碰撞;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加强互动,加强交流,才能在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构建和创造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是高中普通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湘教版)现代媒体艺术系列

《摄影摄像》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和提高高中选修该模块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摄影和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掌握照相机的基本功能,领略摄影构图的特征和方法,解决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怎样拍好题材以及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等问题。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引导学生能将课堂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会美、创造美、捕捉美,最终起到丰富生活、美化心灵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摄影摄像这一新的艺术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从提高、激发和巩固学生兴趣出发,强调互动教学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领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摄影的乐趣;

2、知识领域:掌握摄影的一些基本知识——选材、构图等;

3、技能领域: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照片的拼贴作品。

教学重点是摄影的构图,即“怎样安排画面”;

教学难点是如何安排画面中的主体。

教学准备:

1、师——课件

2、生——编排短剧,课件,照片,剪刀、胶棒,照片等。

素材推荐:

中国摄影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66702520.html,)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66702520.html,)经典摄影(https://www.360docs.net/doc/e66702520.html,)

《中国摄影》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66702520.html,)

大众摄影(https://www.360docs.net/doc/e66702520.html,)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小专题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某校八年级(2)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对联”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右边这幅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抄写在田字格内。 3.八年级(4)班准备搜集对联出一本对联集,班主任将搜集对联的工作交给班委会。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原创对联,对联内容要立足贵州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稿件截止日期10月20日。请你代写一则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八年级(4)班准备搜集对联出一本对联集,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原创对联,对联内容要立足贵州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稿件交到八年级(4)班班委会,截止日期10月20日。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八年级(4)班班委会 2018年10月10日 4.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精彩的结束语。 【示例】同学们,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着炎黄子孙的情操,深受炎黄子孙的青睐,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对联文化发扬光大。 (二)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她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对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2.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示例一】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示例二】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走就能到王岭村。 (三)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此,某班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为其设计一则公益宣传标语。 【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班级举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示例】①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②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参观博物馆等);③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留住网上精彩说课稿 共6页

说课稿 第二课《留住网上精彩》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留住网上精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播放 PPT)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留住网上精彩》选自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上)(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第二课。 在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在专题网站和搜索引擎中查找资料、收藏喜欢的网址及设置主页。因此,本节课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并掌握文字、图片、声音等资料的保存方法,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经过一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基本能满足自主完成任务的需求。 3、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搜索网站查找不同类型的资料的方法; 2)掌握从网上保存文字、图片、声音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本学习和上机自我探究搜索引擎的使用,结合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掌握文字、图片、声音及网页的保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收集资料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快速的收集资料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字、图片、声音及网页的保存; 教学难点: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关键字的技巧。 二、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辅以指导法、练习法。 2、学习方法 学生方面,在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具体学习任务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环境 本课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上机动手操作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

留住温暖_身边的温暖作文800字

留住温暖_身边的温暖作文800字 一句关心的问候,一声助威的加油,一次真心的鼓励,都会让人由衷地感到温暖。真想留住这些温暖。 ——题记 老师的温暖 我们有着那么多的老师,虽然他们看起来都很严厉,但是在严厉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颗暖人的心。那一天早读是语文,刚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都在捧着语文书埋头大声朗读,我这才想起前一天语文老师布置的课文背诵,于是匆忙拿出书来读。刚刚读了几句,语文老师就走了进来并且开始抽查背书,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叫我背。可是不巧,偏偏点到了我,我慌张地起立,才背一句,下面的课文就如同被卡在嗓子里,怎么也出不来。老师失望地摇摇头让我坐下。下课后语文老师走到我的面前,亲切地问我;“昨天的作业比较多,你是不是没来得及背书呀?没关系,相信你只要花一点时间背一下,一定能背好的。”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听了她的话,先是一愣,然后从心底涌上一阵莫名的暖意。我本以为会被责骂,却得到这样一句鼓励,我的心好暖,感觉就象在秋天泡温泉。那一刹我才知道原来老师的心是这样的使人温暖,这感觉真好!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家的温暖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心的家。在家里我们得到的温暖更深更多。深夜我的房间依旧亮着灯,我还在做着作业,妈妈推开门递过一杯牛奶说:“这么晚了,别写了早点睡吧。”一边给我披上外衣,一边关心的叮嘱。顷刻间,一股暖流侵袭我的心房。喝下温热的牛奶,我的心也是温热的,仿佛在冬天享受日光浴。 友情的温暖 又是一节体育课,这节课要进行障碍跑。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身轻如燕般飞跨过障碍,我一阵阵的紧张。站在跑道上,我两腿打颤。好朋友们都过来给我加油。“一定跨的过去,加油啊!”“是啊,别怕。”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深吸一口气,我迈开步子,向前冲去。尽管最后没有跨过去,但我的心里却暖洋洋的,因为有了朋友们的支持,我的心不再害怕。友情的温暖好似春天里清风拂面一般,吹在脸上,暖在心底。 老师,家人,朋友这些人是我们人生旅途的同伴,他们和我们坐着同一列火车,奔驰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分分秒秒温暖着我们的心。好想留住这些温暖,真想把它们珍藏起来,等到许多年以后再拿出来细细回味这些动人的温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知识和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和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和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和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和文化遗产”作文 四、活动示例 我和文化遗产 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墙

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me Huishan clay figurines, Jiangsu is one of the Wuxi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specialty in Wuxi.Its delicate and soft mud, rubbing without grain, curved and continuous, dry and not split, good plasticity, suitable for "pinch plastic".Huishan clay figurines with its shape plump, smooth lines, bright color, concise form and renowned Chinese and foreign,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perfect artistic form,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ese working people and art. Huishan is rich in clay,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A kind of clay for the hand, the idea of witty, fine workmanship,Mr. Guo Moruo praised his characters out of the hand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ven for a moment",A clay figurine boutique, high art appreciation and collection value;The other one is clay, gypsum products, production batch with the mold, large quantity, cheap. Wuxi clay figurines in the Qianlong period, the level of skill has been very mature, the work to achieve the perfect realm. At that time the people of Wuxi Zhou Hao in his "Ode to Huishan mud beauty" poem: "leisurely waist methotrexate palm Jane, Lang Jue bone water for god......" In 1885, the Empress Dowager Ci Xi 50 birthday celebration, Wuxi local officials travelled to Huishan to customize a refined set of "Eight Immortals longevity" large hand clay tribute ASAGA, Huishan clay into the palace again. 湖塘桥中心小学 五(9)徐思茜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汇东实验学校胡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

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五年级上册《留住网上精彩》教案

2 留住网上精彩教案 一、教材分析 《留住网上精彩》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上),本册共有12课,内容包括“上网查找、交流信息”“和“制作专题小报”两个主题。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互联网的应用。本课以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为线索组织内容,围绕从网上收集资料并保存在电脑中,学生通过网上浏览、搜索信息、把网站上搜索到的网页文字、图片、歌曲、保存到电脑中指定的位置,教师提供若干个与太空探秘有关的主题,学生自选一个与之感兴趣的主题,把相关资料下载后存在指定的位置,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搜索并保存网页中的歌曲、保存整个网页的操作方法。 难点:搜索并保存网页中的歌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因特网获取和交流信息”是使用浏览器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分析、过滤、加工和运用信息的方法的教学,也是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法制教育的教学。 关于太空,人类了解是及其有限的,它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不断探索,也给了我们无数想象的空间,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对神秘的太空,心中一定充满了数不尽的好奇和幻想。但美好的想象不能只凭空想象,要让想象合情合理,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这要让学生在信息海洋里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去做一番探究。 留住网上精彩一课首先以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提供学生协作的学习环境、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虚拟网络中运用收集,查找,下载,在老师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的方法, (2)学会搜索并保存歌曲的方法及保存整个网页的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将网页上的文字,图片、歌曲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的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能够顺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小组协作学习过程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 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4.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经典语录】我想要留住它们

伸出手,我想要留住它们,他们像鹅毛一般轻盈地扭动娇巧可人的身躯。轻轻地被微风送到了我的手心。不一会儿它们就融进了我的手心,似乎很美丽,似乎很轻,很凉,但是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消逝。 描写冰雪的句子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2、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3、白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杨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我踏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耳边飘来絮絮叨叨又自豪的声音:“瞧我来了。” 4、下雪了,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 5、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保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河面上的冰层厚了,成了暗灰色,铁镶轮的大车碾在上面,

发出一种铿铿的声响。 8、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9、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10、垂柳的枝条上,凝结了一层薄冰,成了洁白晶莹的“玉树琼枝”。 11、雪花,你是一群群展翅纷飞的玉蝴蝶;雪花,你是那来自上苍的天使,把洁白洒向人间;雪花,你是湛蓝天幕上的一颗颗闪亮的星。 12、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13、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银灰色的天空悠悠地飘下,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起舞。 14、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5、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16、雪,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洒下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发现、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价值导入,唤醒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 1.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课件出示: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设计意图】活动前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三、活动安排,文化遗产我行动 本次活动课先分两个小组,即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再分三个板块合作探究,汇报课上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全班评出优胜小组。三个板块是: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 1.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教材P146“资料一”,明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吧。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四、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孟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有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五、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华祖神 六、怎样保护文化遗产 1、首先从自己做起,爱护它宣传它发扬它,做好承接与传承的桥梁。 2、让人们明白遗产是底蕴、是自、是民族的根基,没有遗传就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只有传统的传承的才是民族的。 3、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持坚决的抗争。 4、开办遗产文化学习、讲座、竞赛等灵活积极的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存在的必要性。 5、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条文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七、课堂练习 1、为使更多人知晓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以为采用哪些活动形式更能增强这些活动效果? 明确:观看专题片、主题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印发资料、开展社会调查。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明确:①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②向周边的人们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③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等。 3、参加完系列活动,你有何感想? 明确: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自觉养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等。 4、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点面结合,留住精彩

点面结合,留住精彩 --场面描写片断写作(教学设计) 钟山区第二小学王洪【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范文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点面结合中的侧面烘托和特写镜头。 2、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课型】单课时作文指导课 【教学准备】上课PPT、配乐、阅读材料、推荐卡 课前活动:领读人带领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看照片。(3分钟) 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我们就到了六年级,在这六年里,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很多……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精彩的、特殊的、美好的记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记忆相册,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照片)师:一张照片就是一段故事,一张照片就是一种心情。此时此刻,同学们大脑里一定浮现出许多精彩、难忘的画面,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说,把你想说的话和同桌说一说吧! 二、聊照片(2至5个小对子展示)(5分钟)

生:小对子互相说画面。 师:哪一对小对子给大家分享你们精彩的故事。 生:展示。 师:再请一对小对子。 生:再次展示。 师:相机点评。 三、读范文,探究写法。(出示范文)(5分钟) 师:同学们刚才描述的画面,让我们记忆犹新,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那么,如何让这些生动的画面长久保存呢?老师喜欢用写的方式留住精彩的画面,让它永存于我的生活之中。这是老师写下的深刻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只听“哗”的一声,我抬眼望去,桌面上只看见摆放着的白花花的书本,完全不见学生的踪影,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头顶着书,弯腰躲在了桌子底下。不特意寻找,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终于,我发现了一个在晃动的黄点。哦,原来是赵豪同学,因为他个子比较高,现在要他头顶着书,完全把整个身体躲在那张小小的桌子底下,确实是难为他了。只见他双手拿着书、抱着头,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往左挪、一会儿向右移、一会儿使劲压低身子,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也没能把他那高挑、魁梧的身体完全藏在桌子底下。一个轻微的声音响起“赶快躲进来,别动。”,才看见他停止了摇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目标导航】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研讨练习】 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用行动留住一抹翠绿演讲稿

用行动留住一抹翠绿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二(8)班的何所未,今天国旗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用行动,留住一抹翠绿”。 我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层峦叠翠”,打一句歌词。答案是“一座座青山紧相连”,是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里的歌词。你猜对了吗?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我们的眼前缓缓打开一幅,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彩色画卷。这样的美景从何儿来呢?为此,我找了“度娘”,明白了优美的环境与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密不可分。 它们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多公斤的氧气,够1000人使用。 绿色植物又是“天然的吸尘器”,大量的枝叶能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空气变得清新。

它们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加空气的湿度,使人感到舒服,这就是,夏天我们为什么总喜欢躲在树荫下的原因。 不少绿色植物,还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所以当我们搬了新房,都会挑选吊兰、绿萝来净化空气。 一旦,大自然失去绿意的时候,人类还能继续生活下去吗?答案是,绝对不能。俗话说“唇亡齿寒”,就像人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样,没有了植物,人类也会岌岌可危!法国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曾几何时,人类在疯狂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胡乱砍伐,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雾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面对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心惊胆战,却又无可奈何。“楼兰古国”的消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早在2世纪以前,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销声匿迹。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过度垦种,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最终“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其实,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行走在校园,看到有废纸掉在地上就弯腰将它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 八上)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

《留住网上精彩》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留住网上精彩》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因特网获取和交流信息”是使用浏览器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分析、过滤、加工和运用信息的方法的教学,也是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法制教育的教学。 关于太空,人类了解是及其有限的,它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不断探索,也给了我们无数想象的空间,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对神秘的太空,心中一定充满了数不尽的好奇和幻想。但美好的想象不能只凭空想象,要让想象合情合理,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这要让学生在信息海洋里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去做一番探究。 留住网上精彩一课首先以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提供学生协作的学习环境、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虚拟网络中运用收集,查找,下载,在老师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留住网上精彩》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上),本册共有12课,内容包括“上网查找、交流信息”“和“制作专题小报”两个主题。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互联网的应用。本课以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为线索组织内容,围绕从网上收集资料并保存在电脑中,学生通过网上浏览、搜索信息、把网站上搜索到的网页文字、图片、歌曲、保存到电脑中指定的位置,教师提供若干个与太空探秘有关的主题,学生自选一个与之感兴趣的主题,把相关资料下载后存在指定的位置,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搜索并保存网页中的歌曲、保存整个网页的操作方法。 难点:搜索并保存网页中的歌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的方法, (2)学会搜索并保存歌曲的方法及保存整个网页的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将网页上的文字,图片、歌曲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的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

“留住身边的美”摄影大赛策划书

“留住身边的美”摄影大赛策划书 导读:本文“留住身边的美”摄影大赛策划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留住身边的美”摄影大赛策划书 活动背景: 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爱生命、爱生活、爱自己!生活中有宽容,有安慰、有自信!我们微笑着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散步,撒下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回首看我们走过的路,我相信,看见的有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相信,那难忘的校园生活一定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借“留住身边的美”为锲机展现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莘莘学子的风采特策划组织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的: 增强大学生组织创作能力和大学生艺术与审美的交流,关注生活,关注校园发展,激发大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观察事物、宣传事物的能力,构造和谐校园,缤纷院系的氛围,展现青春活力。 二、活动主题: “留住身边的美” 三、参与对象: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 四、活动时间:

前期宣传时间:2017年10月15日——2017年11月2日 作品征集时间:2017年11月3日——2017年11月5日 作品评选时间:2017年11月6日——2017年11月8日 五、活动事项: (一)前期宣传: 1、通过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宣传栏、微信平台等地方进行宣传; 2、召开各班班长、文艺委员、学生干部动员大会,要求各班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参赛事项: 作品要求:围绕主题,针对生活中每一个具有新颖、美丽、幸福的瞬间进行照片采集。 1、作品以电子版照片为准; 2、作品右下角贴上小标签,按要求注明系别、姓名、班级和联系方式(小标签见附件)。 3、投稿方式: 所有的电子版照片作品统一交给各班班长,在由班长统一交到汽车工程系学生科。 (三)作品评比: 1、由汽车工程系学生会进行初选; 2、再由汽车工程系学生科老师进行复选; 3、汽车工程系学生科老师复选后,确定作品奖项。 (四)后期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