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错位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_20140513094636_4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错位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

——以徐州工程学院办学实践为例

韩宝平

新建本科院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5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共354所,在876所普通本科高校(未计入独立学院)中占40.4%。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在资源禀赋、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上还无法与综合性大学甚至老牌本科高校相比;而我国高等教育的事业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入、国内民办教育日益壮大的情况下,高校对生源的“抢夺”将愈演愈烈。据预测,从2009年到2022年,我国大学学龄人口规模将持续下降,从2008年的22647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9277万人,下降20%①。因此,在内部资源和外部发展空间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局部比较优势,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就难以改变竞争中的劣势地位,甚至会遭遇被无情淘汰的命运。

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院校,大多地处非省会城市,办本科时间短、底子薄,在外部环境劣势,内部资源不足,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化“危”为“机”,实现从“新建”向“新型”转变,则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必须客观地分析区域位置特征、外部发展环境,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错位发展的道路。

一、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地方高校必须把地方研究透,才能找到错位发展的路径。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地处江苏省北部地区的新建市属本科院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除了存在新建本科院校所具有的普遍性问题外,区域位置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制约也非常突出。江苏省虽然地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十分明显。苏北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湾经济区两大经济区辐射衰减地带,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带。在江苏三大板块中,苏北五市面积和人口均占江苏的半壁江山,但经济实力却与苏中、苏南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

2010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为24870.58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355.5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2.6%;苏北地区生产总值为8644.28亿元,占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85.90亿元,占20.9%。苏北人均GDP仅相当于江苏省平均值的56.3%,而县域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省县域人均的22.4%。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3:1.30:1;农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68:1.24:1;苏北各县(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于苏南地区的1/4,苏中地区的1/3;苏北的外商直接投资为46.50亿美元,仅为苏南的1/4②。自1978年至2010年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北与苏南的差距一直大于中国西部与东部的差距。

制约苏北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人才资源匮乏和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应用开发型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是苏北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偏少,特别是高级人才缺乏。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和开发人员占全省13.7%,比苏南低55.6个百分点。二是人才资源结构失衡。苏北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开发、经营和管理人才数量偏低。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且引进困难。受工作环境等制约,苏北引进人才数量有限,同时每年考出去的本、专科生和毕业回来就业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③。徐州工程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学校在社会资金筹措、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稳定等方面处于劣势。

徐州市又是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共有部属、省属、市属及军事院校14所,其中,本科高校6所,学科覆盖13大门类,人才培养类型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中专等各个层次,且本科高校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因此,徐州工程学院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空间也受到很大制约。

二、实施“错位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深入研究区位特点和当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学校找到了下列八个方面的错位发展路径。

(一)学校总体特色上的错位发展

根据区域高等教育现状,我们确定了学校总体特色发展路径:中国矿业大学前身为煤炭部的高校,主要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归入教育部后定位为“国家战略需求,矿业特色”;江苏师范大学的主体为“师范教育、中文和理科优势”;徐州医学院是以“医学教育、麻醉领衔”为特色。徐州工程学院则将自身发展定位在“满足徐州和苏北企事业需求,应用性工科领跑”,办学特色不断凸显。

(二)人才培养上“错位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所在。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方面的局限,新建本科院校不可能像老牌高校那样以培养学术理论型人才为主,也不可能像高职高专一样以培养技术操作性人才为主。因此,要想在高水平大学、老牌本科大学与职业院校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新建本科院校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上坚持“错位发展”,所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普通本科,也不是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增容,与普通本科相比,它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与专科层次相比,强调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强调一定的后继发展的潜力,因此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苏北人才总量匮乏和结构短缺的现实情况,徐州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法上实施“错位发展”,主要为苏北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徐州工程学院扎实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深度融合,互建“三基地”(学校将企业建设成实习基地、研究基地和就业基地;企业将学校建设成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技术开发基地和人才供给基地),教师走出校门,课堂设在企业现场;学校实验室对企业开放,成为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的研发基地;校企产教融合,共建实验室、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为了克服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无专业学科支撑、学术氛围不够的缺陷,学校与企业联合引进高技术人才,引进人员在学校为省级科研平台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在企业为研发高级工程师,学校与企业共同召开专业学术会议等,提升了双方的科技和学术水平。通过协同推进,徐州工程学院构建了五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卓越计划”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共同完成工程实践教学过程。2012年,三个专业均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经教育部等23个部门联合批准,学校与企业共建的“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软件外包人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