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件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发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
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 时间顺序; 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写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 垫;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逐:_追__赶__,__追__击___
(12)既克
既:_已__经__
(13)一鼓作气 作:_振__作__
(14)彼竭我盈 (15)难测也
盈:充__满_。__这_里__指_士__气_正__旺盛 测:揣__测__,__估__计____
(16)惧有伏焉 伏:_埋__伏___ (17)望其旗靡[2012] 靡:_倒__下___
弗:___不____ 专:个__人__专__有___ 对:_回__答___ 孚:_为__人__所__信__服___ 察:明__察_________ _ 属:__类____ 驰:_驱__车__(_追__赶__)__ 辙:_车__轮__轧__出__的__痕迹_
(11)遂逐齐师
遂:_就__,__于__是_____[F]
(4)牺牲玉帛
古义:_指_猪__、__牛__、_羊__等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5)弗敢加也
古义:____虚_报__________ 今义:增加
(6)小大之狱
古义:___案_件____
今义:监狱
(7)虽不能察
古义:_即__使_____
今义:虽然
(8)必以情
古义:__(_以__)实__情__判__断____________ 今义:感情
(9)可以一战
古义:__可__以__凭__借_
今义:能,行
(10)再而衰[2012]
古义:__第__二__次___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三.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神弗福也 ②公将鼓之
福:_赐__福__,__保__佑___ 鼓:__击__鼓__进__军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忠之百度文库也
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_原__因__,__缘__故_ _所__以____ [F]
师:_军__队____[F] 伐:_进__攻__、__攻__打___[F] 乃:__于__是___[F] 以:_凭__、__靠___
(4)弗敢专也
(5)对曰 (6)小信未孚 (7)虽不能察 (8)忠之属也 (9)公将驰之[2012] (10)下视其辙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⑦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 保佑您的。
(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重点句翻译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 一定报以实情。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要根据 实情来处理。
第3篇《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件
一、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_《_左__传_》__,所写的历史 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_长__勺_之__战__ 。
《左传》又称《_左__氏_春__秋__》、《_春_秋__左_氏__传_》,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编__年__体历史著作, 相传为_春__秋_时期鲁国的史官_左_丘__明_所作。
忠:_尽__力__做__好__分__内__的__事___
四.一词多义
民弗从也 (1)从
战则请从 必以信 (2)信 小信未孚
__听___从___[F] __跟___随___ __实__情____ _信___用____
公问其故 (3)故
故克之 五. 重点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
(2)乃入见 (3)何以战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
写作特点
1、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 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 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齐国是)大国,难以揣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 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1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思 想?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 (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
二、通假字
小惠未徧 : 通“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_参___与___
今义: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
古义:_鄙___陋__。__这__里___指__目__光__短___浅_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3)衣食所安
古义:__有__“__养_”__的__意_思______ 今义:安稳
2、请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 来突出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
战前: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 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 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 时间顺序; 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写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 垫;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逐:_追__赶__,__追__击___
(12)既克
既:_已__经__
(13)一鼓作气 作:_振__作__
(14)彼竭我盈 (15)难测也
盈:充__满_。__这_里__指_士__气_正__旺盛 测:揣__测__,__估__计____
(16)惧有伏焉 伏:_埋__伏___ (17)望其旗靡[2012] 靡:_倒__下___
弗:___不____ 专:个__人__专__有___ 对:_回__答___ 孚:_为__人__所__信__服___ 察:明__察_________ _ 属:__类____ 驰:_驱__车__(_追__赶__)__ 辙:_车__轮__轧__出__的__痕迹_
(11)遂逐齐师
遂:_就__,__于__是_____[F]
(4)牺牲玉帛
古义:_指_猪__、__牛__、_羊__等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5)弗敢加也
古义:____虚_报__________ 今义:增加
(6)小大之狱
古义:___案_件____
今义:监狱
(7)虽不能察
古义:_即__使_____
今义:虽然
(8)必以情
古义:__(_以__)实__情__判__断____________ 今义:感情
(9)可以一战
古义:__可__以__凭__借_
今义:能,行
(10)再而衰[2012]
古义:__第__二__次___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三.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神弗福也 ②公将鼓之
福:_赐__福__,__保__佑___ 鼓:__击__鼓__进__军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忠之百度文库也
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_原__因__,__缘__故_ _所__以____ [F]
师:_军__队____[F] 伐:_进__攻__、__攻__打___[F] 乃:__于__是___[F] 以:_凭__、__靠___
(4)弗敢专也
(5)对曰 (6)小信未孚 (7)虽不能察 (8)忠之属也 (9)公将驰之[2012] (10)下视其辙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⑦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 保佑您的。
(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重点句翻译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 一定报以实情。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要根据 实情来处理。
第3篇《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件
一、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_《_左__传_》__,所写的历史 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_长__勺_之__战__ 。
《左传》又称《_左__氏_春__秋__》、《_春_秋__左_氏__传_》,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编__年__体历史著作, 相传为_春__秋_时期鲁国的史官_左_丘__明_所作。
忠:_尽__力__做__好__分__内__的__事___
四.一词多义
民弗从也 (1)从
战则请从 必以信 (2)信 小信未孚
__听___从___[F] __跟___随___ __实__情____ _信___用____
公问其故 (3)故
故克之 五. 重点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
(2)乃入见 (3)何以战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
写作特点
1、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 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 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齐国是)大国,难以揣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 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1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思 想?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 (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
二、通假字
小惠未徧 : 通“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_参___与___
今义: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
古义:_鄙___陋__。__这__里___指__目__光__短___浅_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3)衣食所安
古义:__有__“__养_”__的__意_思______ 今义:安稳
2、请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 来突出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
战前: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 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 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