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划是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区划种类较多,其划分方法也不尽一致,目前主要有:①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它是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重大问题和关键措施及行政单位的完整性等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农业区,即东北农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黄淮海农业区、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华南农林热作区、西南农林区、甘新农牧林区、青藏高原牧农林区。②根据我国客观存在的三条地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和秦岭淮河线),将我国分为四大农业类型区:即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南方水田农业区;秦岭淮河以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东,北方旱地农业区;长城、青藏高原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西的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这里还可分为东部的半农半牧区和西部甘新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为主的农业地区;青藏高寒牧业、农业区域,这里地高天寒,有广阔的草原,居民3/4是藏族,盛行季节放牧;农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以种植特有的青稞著名,并有小麦、马铃薯、玉米和豌豆等。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其中第十区为海洋水产区,一般将海洋水产区外的其他九个综合农业区称为九大综合农业区。详细内容为:

一、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共181个县(市),面积95.3万平方公里。土地、水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热量资源不够充足。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无霜期由北至南80-180天,除辽南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北部地区6-8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常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减产。本区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产粮801公斤,常年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大豆。榨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

本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侧和松嫩平原北部,有大量的宜农荒地,是我国开荒扩耕的重点区。解放后建立了大批国营农场,其耕地面积占全国国营农场的1/2,使“北大荒”变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用材林区,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

本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1、改变粗放经营,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耕地面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抵御低温冷害和洪涝、盐碱、风沙等的能力;林区要以营林和更新造林为中心,加强护林防火,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玉米、高粱在粮食总产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加上甜菜、大豆加工的副产品等,本区有极其

丰富的饲料资源,但肉类却不能自给,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建设城郊型副食品基地。

本区包括4个二级区:1.兴安岭林区;2.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3.长白山地林农区;4.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本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除大兴安岭地区外)、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和张家界地区、北京市延庆县、山西晋北和晋西北地区、陕西榆林地区沿长城各县、宁夏盐池和同心县等共130个县(旗、市)。

本区处于东部平原向蒙古高原、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过渡的地带,雨量少而变率大,年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春旱严重,无霜期100-150天,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水热条件不够充足,而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北部为牧区,中部为半农半牧区,南部为农区。

本区年降雨量200-500毫米,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地带,冬春少雨,风大且多,地面受风蚀造成沙漠化。我国北方16.4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在本区内,是全国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地区之一。农业主要种植各种旱杂粮(春小麦、米米、高粱、谷子、莜麦、马铃薯等)、耐寒油料(胡麻等)及甜菜。农区大都耕作粗放,单产在各农业区中最低。呼伦贝尔和锡盟东部是我国优良的草甸草原,草原畜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草场资源,制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展,正确处理农牧矛盾,改变粗放经营和多灾低产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布局,牧区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严格控制开荒;严格执行草原法,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选择水土条件较好地段,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和各种良种牲畜(肉牛、肉乳兼用牛、细毛半细毛羊、肉用羊、良种马等)生产基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

本区包括3个二级区:1.内蒙古北部牧区;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3.长城沿线农牧林区。

三、黄淮海区:本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皖、苏的375个县(市),耕地3.36 亿亩(居各农区之首)。垦殖指数达50%,是全国最大的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生产基地。全区土地3/4为平原,上层深厚,无霜期175-220天,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年≥10℃活动积温4000-5000℃。春旱、夏涝常常在年内交替出现,而土壤盐碱化又广泛出现于低平洼地,旱涝碱是影响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

经过30多年来的农业建设,有效灌溉面积已占耕地的55%,耕地中的盐碱土已有一半得到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棉花总产相当于1978年的5.5倍,占全国总产的60%。温带水果苹果、梨、柿产量居全国之首。林牧业薄弱,森林覆盖率约7-8%,每人平均牲畜折羊单位仅0.78。

为了充分发挥本区的巨大增产潜力,必须进一步综合治理旱涝碱: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排灌工程配套,调整机井布局,控制地下漏斗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改土,大力提高单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合理布局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林业和副业,改善农业生产结构。

本区包括4个二级区: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3.黄淮平原农业区;4.山东丘陵农林区。

四、黄土高原区:本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伏牛山和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冀、晋、豫、陕、甘、青、宁的227个县(市)。这是一个以旱杂粮生产为主、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不高不稳,亟待综合治理的地区。

本区年降雨量大部分约400-600毫米,但变率大,春旱严重,夏雨集中。本区近70%的土地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颗粒很细,土质松软,在地面缺乏植被和暴雨的侵蚀下,地面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塬、梁、峁和沟壑交错的地形。无霜期120-250天,长城以南、南盘山以东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可以复种,山西、陕西的汾渭谷地中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黄土高原上大部分坡耕地种抗旱耐瘠的谷子、糜子。长期滥垦陡坡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燃料、饲料、肥料三料俱缺,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本区。

同家和地方应共同采取综合措施,按流域防治水土流失,发展本区的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搞种草造林,尽快提高牧业和林业的比重,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

本区包括4个二级区:1.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2.汾渭谷地农业区;3.晋、陕、甘黄土丘陵沟谷牧林农区;4.陇中青东丘陵农牧区。

五、长江中下游区:本区位于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一线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一线以东,包括豫、苏、皖、鄂、湘、沪、浙、赣、闽、粤、桂的544个县(市),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热资源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