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夜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彪西的《夜曲》
德彪西的《夜曲》
如果说,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在立意上与象征派诗歌一脉相承,那么,他的《夜曲》则是受印象画派启迪的结晶。
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德彪西向往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他同音乐家较少来往,而渴望在同作家、诗人、画家的交往中开阔眼界,获取音乐之外的知识。
德彪西可以同自己的好友比埃尔·路易一起“在画廊里泡上几小时,以几乎虔诚的热忱凝望他心爱的画幅。”这些绘画,无论是德加、雷诺阿、马奈的印象画作,还是美国画家惠斯特勒的情意画,画市上奇妙的线条与光色,使作曲家心醉神迷,乐思奔逸……
1895年春,著名小提琴家尤金·伊萨依建议在音乐会上演出德彪西未获成功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片断。作曲家坚持必须上演全部歌剧,不同意撷取片断进行演出。但是,为了向小提琴家表示谢意,作曲家用小提琴与乐队形式写出二首《夜曲》。
1899年,他重新改写,在12月完成了一组富有印象派风格的音乐风景画——一“云”、“节日”、“海妖”。
还在他最初构思这部作品时,对于“云”,德彪西说过:这是“画灰色的练习”。据说,这部作品受到美国画家惠斯特勒的一组画的标题与内容上的某种启示。因此,人们常称这三首带有画意的管弦乐曲为交啊三联画。
德彪西本人依然沿用《夜曲》标题。他说:“夜曲这个标题,在这里宜从通常的意义来理解,尤其希望能从装饰性的意义来理解。因此,成为话题的,不该是夜曲。惯用的形态,而应该是与特殊的印象和光相关的这个词所包含的一切。”
在《夜曲》中,德彪西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光与色的变幻,用音响的明暗浓淡对比作为色彩,勾画出朦胧迷离的画境,表达自己对于现实外界瞬间的感性印象与体验。
《牧神午后》前奏曲与《夜曲》虽分别受到诗与画的启迪,但是却有明显的联系。如“云”的中段旋律几乎每个音符都与《牧神午后》有相对关系,甚至连使用的乐器都一样——长笛。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所尝试的印象派风格,在这部交响音画中得到更为成熟、完美的确立。
1901年秋,在位穆勒管弦音乐会上,《夜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连奚落过
德彪西的许多学院院士,也反复研究了这部作品,醒悟到:艺术中的创新“来临了”。
《音乐信使》中刊出让.杜蒂恩的热情评论:“不能想象有比这更可喜的印象派交响曲了。它金部山水的溅泼声组成。它没有具体旋律线条的起伏可以追溯,但它的音色与和弦的处、理—一银画家所说的和谐——果持某种严格的同一
性;线条的美为另一种同样柔韧的美所取代,那就是巧妙地分布、逻辑地保持的音响。”
第一乐章,“云”
德彪西在节目单上写道:“这是天空久久不变的形态。司以看到云在徐缓地、孤寂地移动。这三要消逝在软绵绵的、灰中夹白色的苦恼中。”
云,缥缈变幻,光色神奇,犹如音符在浩渺天海上飘动,交织出精致境密的旋律花纹,饰在作曲家的乐谱上。
打开第一页,单簧管和大管声部飘出一个轻柔的曲调,往迷离的和声中,流云般的音型,有规律地蠕动着:在这片悠长的云层上又飘来一朵孤独的灰云。英国管奏出一个伤感的动机,它无奈地任风吹荡,飘忽不定。。
定音鼓从天涯深处滚起阵阵雷鸣。但很快又在云中消逝。这时,第一主题在津动音型中,让音符相互撞击,发出不协和音响,放射出奇异的光斑,为阳光下的云层涂上了绚丽色彩。但是,英国管凄凉的音调,却任凭云层千变万化,始终不倦地鸣响于天穹之中。
在弦乐组,云的主题被精细地分作九个声部,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奏出,不同的音量,并置在云层的深沉律动中,展现出云霓时效时散、时浓时淡的多彩气象。
当小提琴与双簧管轻轻飘出稀疏的薄云时,黎明到来。弦乐织出朝雾的迷蒙背景,长笛和竖琴在天边露出破晓的晨光。这支旋律,委婉清旋,处处带有云的主题的残影,它眷恋沉寂的夜色,但唱出的却是黎明的歌:
接着,这一抹晨光倒映在弦乐组。独奏大提琴,以及中提琴、小提琴,在这个主题原调往上方四度的新的调性上,用变化了的音调吟出悲歌,缓缓消逝在竖琴泛音的烁烁银辉中。只有英国管吹出孤独的音调,与之遥遥呼应。大片的云已在阳光下离散,木管和弦乐中留下了主题音华的碎片。定音鼓震奏着,弦乐几乎听不到地拨奏着,流云如逝水,飘散无踪……
第二乐章、“节日”。
德彪西写道:“这里有阳光突然照射进来的节日气氛,它具有舞蹈般的运动与节奏。这里还有既穿越节日而又溶化到里面去的行列的插曲(它使人眼花镜乱而如梦中幻影)。不过,行列的基调一直保持着,并且鸣响不已。总之,自始至终是节日气氛,这是闪闪发光的尘埃跟音乐以及整体的节奏混成一体的节日。”
节日的喧嚣声从第二乐章涌来。但是,谁也看不到热烈场面的具体形象,仿佛是在窗帷中依稀听到外界的欢声,隐约看到空中闪烁的光束与弥天的沙尘。作曲家所说的那个节日的行列,也是幻象一掠而过。
乐章开头,小提琴奏出三连音,在强劲的重音伴和下,送来节日气氛。英国管、单
簧管奏出一串串流畅旋律,木管乐的高音区却发出二度音符的刺耳的撞击;象是狭小的街道上,熙攘的人群挤在一起,狂欢戏谑:铜管乐一声骤响,掀起竖琴的澎湃浪涛,飞花风风发光溅在明亮的高音上。节日的三连音型也飘到木管上空,但又急落到炫乐的深沉音区。活跃的律动,使管弦奇彩纷呈。
突然,三连音紧急收束。定音鼓、弦乐和竖琴奏出进行曲音虬它与三连音的舞曲风的形成对比,转换意境。这时,三支小号以极轻的力度奏出“行列的插曲”,加弱音器的朦胧音响,又如云雾中人影依稀,时隐时现。
但是,音乐的气质,仍给人以节日的印象。这个五光十色的狂欢队列愈益走向辉煌的高潮,然后,又渐渐远去,消逝在飞扬的雾尘之中:
这首表现动态的音画,由于节奏与配器富有特色,焕发出炫目的光与色,浸透出动人的形与情,乐曲首尾的三拍子律动的节奏(三连音),与中段的二拍子进行曲节奏,错落对比,构成听觉与视觉的巧妙交织;而在配器中,管乐弱音器的使用,打击乐的突出渲染,以及竖琴的华彩穿插,描绘出奇异的音响色调,涂抹出虚实相映、飘渺变幻的神妙气氛。
这个乐章,极富特色,常脱离《夜曲》而单独演奏。
第三乐章,“海妖”。
海妖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群仙女,她们叫赛伦。上身为美女,下身是海鸟。她们用妖艳的魅力和诱人的歌声,蛊惑航海者,使他们葬身海底。
德彪西在节目单中注写道:“《海妖》。这是大海和它那数不清的节奏。接下来可以听到海妖神秘的歌在月光下、银波上荡漾,发出声响。”
坚琴的波花飞溅到圆号上,又在年簧管管迸射出闪光的泡沫。大提琴在低音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