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综述

摘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体现在与课堂的关系、与小学语文老师的关系、与小学生的关系,以及作为课外阅读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语文教学大纲中儿童文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关键字: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课堂老师学生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在我国的生成,源于‚五四‛。周作人在北平孔德学校演讲时说:‚今天所讲儿童文学,换一句话便是‘小学校里的文学’。‛自儿童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与语文教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儿童文学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从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大致有童话《捞月亮》、《小壁虎借尾巴》、《丑小鸭》、《小猫钓鱼》、《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寓言《盲人摸象》《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科学小品《蟋蟀的住宅》、《琥珀》等;儿童小说《小抄写员》、《小英雄雨来》等。这些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因素,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 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选择的,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应当设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韵律。可以配乐、配画、配音像,教师语音纯正、满含情感的朗读亦十分重要。文学的因素重在情感上,要想感动学生,教师自己本身得被感动,在讲解中需充满情感,把文学作品的美感真正表达出来。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换多种手法,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儿童难以压服,却容易被吸引。故事,是吸引儿童的重要手段。儿童文学故事性强,

利用得当,会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课堂情绪。当然,讲故事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作为导语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讲一个童话调节课堂气氛; 可以将长篇故事分成若干部分每天讲一点以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涉猎了大量的童话、故事或小说,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课堂的制动权。课堂上小学生的积极性不容易被调动起来,结合儿童文学的故事的画面感和韵律感,辅助以音乐或者视频,就能够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老师

小学语文教育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 具体在语文教育中, 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专业知识、审美能力、较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等。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学,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要求教师,他们希望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 还应该富有童趣, 是故事大王, 是长不大的成人, 善于和儿童沟通。儿童文学有助于教师这种素质的形成。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半个儿童心理学家。因为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而是有情感有思维有着一定心理年龄特征的个人。优秀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受到儿童欢迎, 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充分把握住了儿童心理,并以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适合儿童审美接受心理的形象,对这类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可以使教师所学的儿童心理理论通过可感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以便在实践中有效地与儿童沟通,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还需要增强自身形象的魅力。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对小学生而言, 教师的形象是由其外在( 相貌、举止、衣饰) 和内在( 师德、性格、学识) 等组成。富有形象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性格魅力: 多才多艺、童心童趣、幽默,还应该知识丰富,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人类或者社会等。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科幻等无疑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 当这些源源不断地从教师口中流出来的时候, 自然会使老师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形象魅力。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要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而在

他们学习了文字, 会阅读、会写作之后, 这种求知的需要变得更为强烈。在探求新知识方面, 他们比幼儿进一步, 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性, 即他们除了靠直接的感觉外, 还能凭借具有无限潜力的手段——阅读, 去间接地认识世界。识字, 即获得阅读手段, 是人在认知上的一个飞跃。儿童文学当适时地满足童年期儿童的这一需要, 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帮助他们扩大眼界。可以通过儿童文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用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 为儿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 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激动, 产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得到教育。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不仅应依循美的规律, 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 而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 所以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好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愉悦人心的作用。快乐, 不仅能够振奋孩子的精神, 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增强, 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人在忧愁和烦恼的时候, 需要发泄和排遣, 孩子同样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学习上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家长与之存在的代沟、自身的逆反,都会造成孩子的苦恼、压抑和烦躁。如果这时不让孩子宣泄和释放, 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心理障碍。那么, 具有浓厚娱乐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则为孩子提供了宣泄和转移的可能性,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与顺利发展。小学生需要有恰当地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儿童文学的范畴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意识到语文的教育意义以及正确认识文学作品的娱乐作用,慢慢学会调节自我情绪。

四、作为课外阅读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外,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得法于课内, 得宜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规律, 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里, 网络文化、影文化的发展, 使青少年的读写能力呈降低趋势。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通常被视听文化所占据, 为了避免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这种副作用, 家长、教师和学校就应该把孩子从沉迷于视听文化的歧途上, 引导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道路上来, 从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