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论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探讨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准大力推行对教学实施创新。
本文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让高中的语文教学充满“文学味”。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69-01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涉及到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各种门类知识,真可谓是包罗万象。
以下内容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重视新课导入,活跃语文课堂在进行教学时,导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基于上述提到的古文,如果学生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那么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仅仅是能够停留在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情感难以理解。
在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导入时可以用激情感染学生。
在进行导入时,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去回味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切身感受欧阳修先生的那种游滁州而醉情于山水的情怀,进而让学生能够明白文人通常都会心由山动,情为水发。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苏轼游赤壁,观赤壁而后由怀古到感己,最终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接着通过《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来为学生们展示长江的波澜壮阔,让学生有如苏轼当初临赤壁的那种感觉。
接着是进行粗略的阅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范读,让学生和词人的感情融和在一起。
在对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时,让学生们产生对苏轼的认同感。
最后再朗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学生们理解“无情未必真豪杰”,并让学生们进一步的受到感染。
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让整堂语文课充满了文学教育的味道。
二、开展情境教学,渗透文学教育1、将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生活融入情景建设俗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新”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新”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面对新的教育需求和新的使命,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这样,课堂建设才能适应新的时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课标提出,中学语文课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人格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对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改革策略;三新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已形成了对语言知识的某种习性和自觉。
为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去分析、去思考,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将来在各领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时代背景出发,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同时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就是文学历史,语文学习能更好地让当代学生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语文中还关联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说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问。
认真学习体会语文的魅力,可以从中悟出很多道理,开发思维,调动想象力,培养人格情操。
学好语文,可以让你在以后生活中拥有日益丰富的精神财富,不会感到枯燥[1]。
二、三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三新刚刚起步,学生对新教材不熟悉,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透彻,对新考试评估方法的认识也不够透彻;许多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还不能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命题者的思维、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反思等不定因素使教材变得更“新”。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一、背景介绍语文教育是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 课文选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选择对于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史记》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在课文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的诵读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经典诵读环节,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并且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内涵。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3. 文化解读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课外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讨论。
比如在讲解《论语》中的一些思想时,可以引用一些历史人物的典故或者当代社会事件来说明,让学生通过理解传统文化,进而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作文命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老师可以设定一些传统文化题材的作文命题,比如“读经典,感古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通过作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作文,可以巩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析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内容提要:文学是人学,文学能直接地表达人的感情。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家园,体验生活的博大精深,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欣赏教学;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3可以说,文学教育承担着人文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
它不仅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还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教材作为主阵地,唱好文学作品这个重头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
这种深层次阅读能力具有明显的理性化特征,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是在文学鉴赏中完成的。
新教材在选文上注意完整性,如《阿q正传》等篇幅较长的小说,全部入选课本。
即使一些节选的长篇小说,也在教材相配套的读本有多篇相应的文章补充完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宏观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余地。
在分析课文时,切勿乱贴知识标签,把一篇文章搅得支离破碎,而要善于整体把握,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深层次阅读接受的是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动态流程,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逐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文学作品的本身,还包括读者在阅读接受过程对它的增补、丰富、创造与创新。
切入点要活,联系点要宽,多角度去引发学生思考,“授之以渔”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重新发现,激活学生文学思维潜能。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尽的阿q”,都将体现深层阅读的重要。
阅读《阿q正传》,比如对阿q的革命的理解,我们往往固守着阿q革命的“合理、正义说”,而对阿q的“反革命”说,不予理睬。
我们就应该刻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与创新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辩论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以便对阿q再认识,“画出这样的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探讨
生物 , 甚至综合学科都有竞赛。 在一些学校 , 理 、 数、 化 等学科的竞赛搞得轰轰烈烈 ,唯有语文学科冷冷清 清。这样就容易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 , 让学生从心底 认为, 相比其他学科 , 语文学科根本不重要 。其次 , 从
目前的课外辅导学习来看 , 高中生补 习英语 、 、 、 数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6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6 9 (0 2 0 — 0 10 G 3. A 10 — 0 7 2 1 )9 0 3 — 2
作者 简介 : 何小娟 (9 2 )女 , 17 一 , 广东恩平 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 一级教师 , 现任教 于广东恩平 市第一 中 学 。研究方向 : 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 高
何 小 娟
( 广东恩平市第一中学, 广东恩平 5 90 ) 2 40
摘 要: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 在 文学教育是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 它能够提 高学生 自身的文化素养及综
合 能力。 但语 文学科本身不受重视 的现状及文化的 多元发展 , 目前高 中语 文教 学中的文学教 育现状 不容 使 乐观 。该文提 出转变观念 、 高能力、 提 正确引导的措施 , 以有力加 强高中语文教学 中的文学教育 。 关键词 : 中语 文教 学 高 意义 现状 文 学教育
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潜能的情境 , 让学生感觉到语文 强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悟作品 , 让学生得 到心灵的启迪 。如《 项链》 一文 ,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 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 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她 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
但 是 在语 文 教 师 的悉心 指 导之 下 , 当学 生通 读 全 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论文
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语文学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学科,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爱国主义的思想、人格的价值观念、人际和谐的思想、社会的责任观念”。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
《寡人之于国也》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美德懿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
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二、加强语文文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不爱学语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的严重流失。
长期以来,过于理性的语文教学不断地把语文推向绝路:用语法分析代替了形象感染,用抽象社会学的说教代替了崇高美的鉴赏,用零打碎敲的讲析代替了艺术整体的把握,用条分缕析和逻辑推导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文章固有的灵动和韵致几乎扼杀殆尽。
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传 承优 秀文化 ,这离不 开优秀文 化 的载体——优 秀文化作 品 。因 此在高 中教 育教学 中加 强并 重视 文学教育是传 承优秀文化 的必然 途径和重要 手段 。学习 《 同文 胡 化》让我们 真切 地为 中国传 统而
又 极 具 生 活 化 的 胡 同文 化 正 在 慢
新课 改的逐步深入 ,文学 教育理
象的家 , 还应该是精 神的家 、 化 文
的根 。语 文是传承 民族文 化最重
要 的工 具 。 堂 语 文 课 , 果 洋 溢 一 如
着浓郁 的文化味 ,那么我们就 大 致可 以说它具有语文味 。 语文课 “
学 教 育
目的就是使 学生建构 自身 的文化 人格 , 对生命有 更高境 界的认识 。 语 文教学不 能墨守 “ 知的教育 ” 而 丢掉 “ 的教 育 ” 要 以 “ 的教 人 , 人 育 ”来认识语 文教育 对发展 学生 精 神生活 、建构学生 文化人 格 的 重要 性 。我们 应 当充 分地利 用优 秀的文学作 品 ,依靠 优秀文 学作 品中所蕴含 的文化精 神 、哲 学思
想、 民族 智 慧 和 理 想 人 格 , 积 极 去
步 达到用 审美 的眼光去欣 赏 自然 美 和社会美 。例如 小说《 边城 》 是 中国文学艺术 美 的象征 ,边 城那 纯美 的 山水 、 纯净的 自然 、 淳朴 的 人情 ,沈从 文 以优美 蕴藉 的文字 为 我们 构 筑 了一 方心 灵 的净 土 。 学生 要通过文 学作 品中描绘 的 自
西方 现代 主 义文学 的文 化特 征 ,
开 阔 了学 生 的眼 界 。
海德格 尔说 :语言是存 在的 “ 家” 。我想 , 这个“ ” 家 不仅仅 是现
括古代 的 ,也包括近 现代 的优 秀) 阅读与鉴赏 ” 在“ 部分指 出 : 学 习中国古代优秀作 品 ,体会其 中 蕴涵 的中华 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 定 的传 统文化底蕴奠 定基础 。并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探讨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选材精准,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古诗词的选材非常重要,语文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选取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感受杜甫在逆境中的坚韧和风骨;选取宋代词人苏轼的《赤壁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和友情。
通过这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二、赏析注解,深入解读传统文化内涵在古诗词教学中,注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师需要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注解,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解读古诗词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可以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和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造诣。
通过赏析注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三、联结生活,拓展传统文化应用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需要把古诗词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拓展传统文化的应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诗词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可以让学生通过诗词朗诵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情趣。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应用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生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古诗词所描绘的风景和情感;可以通过名家朗诵、动画解说等形式,展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育渗透“生命意识”的思考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教育渗透“生命意识”的思考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高中语文教育在教授文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生命意识不仅与个体的生命态度、自我认知、未来规划等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课题旨在探索高中语文教育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本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二、研究内容
1. 生命意识的概念和内涵
生命意识是指人类在认知、态度和行动上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以及自身的生命状态和价值的认识和反思。
它是处理现实和规划未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基础。
渗透生命意识是高中语文教育中必须要贯穿的一个主题。
2. 生命意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1)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
适合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对生命拥有更深刻的感悟。
(2)注重文学教育的情感渗透。
情感渗透不仅是文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手段。
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感悟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在情感的影响下逐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3)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综合思考,理解和评价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实现生命意识的渗透。
三、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挖掘高中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渗透方式,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对生命的关注和关心。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生命中的各种问题,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视野下的文学教育探索
们熟 知 的意象 之 一 , 比如 李商 隐《 赠》 “ 待 : 芭 蕉不展 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 自愁 ” 李煜 Ⅸ 溪 、 浣 沙 》 “ 云不 传 云外 信 , :青 丁香 空结 雨 中愁 ” 等 等 , 系这 些诗 句 可 以让学 生 进一 步 理解 情 联 境。 高中学 生在 阅读文 学作 品的过程 之 中, 能 够进 一 步提 升 自己对语 言文 字 的 感知 能力 , 激 发学 习语 文 的兴 趣 。
高 中语文 新大 纲 强调语 文性 质是 工具 性
与人 文性 的 有机 统一 。 文课程 的 工具 性 指 语 的是语 文课 程的 目标是要 进一 步培 养学生 对 语言 文 字的 理解 与运 用 的能 力 , 要 实现 这 想 目标 , 须通过文 学教 育来实 现 , 必 这主要是 因为 文 学是 一 门语言 的 艺术 , 文学 作 品 中的 人物 的 塑造 , 者思 想 的传 递都 需 要生 动 传 作 神的语 言 , 可以这样 认为 , 文学 语言是 语言 的 典范 。 生通 过 阅读 经 典课 本 中经 典 的文 学 学 作品 , 进一步 积 累语 言方 面的知识 , 握语 言 掌 文字工具 。 语文 具有 天然 的人文性 , 文的 人 语 文性 强调 学 生要 认识 中 国悠 久灿 烂 的文 化 , 善于 吸收 民 族文 化 中的 精髓 。 活 在 当代之 生 中, 要对 当代 的生活加 以切 实的关 注 , 并能够 关心 当代 文化 生 活 , 解文 化 的多 样性 的原 理 则, 能够积极 吸收文 化 中的营养 , 进一步 提 在 升学 生语 言 能力 之时 , 不断 提高 学生 的想 象 力、 创造 力 与创新能 力 。 文学 教育 本身也具 而 备这样 的能 力。 文学 是人 学 , 一步去 表现人 进 对社 会 与 自然的 认识 , 文学 教 育应该 是 为学 生打 开不 断 认识 社会 、 识 自然 和 认识 人生 认 的一片 天地 , 去展示 一种审 美视域 , 造能够 创 陶冶 人 的情 操和 完美 人 格 的艺术 环 境 , 过 通 学生 自身的体 验去 对文学 作 品进 行个 性化 的 解读 , 正 去 感悟 作 品 。 里说 明 了一 个 问 真 这 题, 语文 教 育的 人文 性和 文 学 教育 的 人文 性 是一致的。 高 中语文 课本 身的 人文 性与 工具 性是 不 相 冲突 的 , 相辅相 成的 , 是 我们 在看待 这一 问 题 的时 候 , 能 仅仅 看 到高 中语 文 课 的人文 不 性, 也不 能 只看到高 中语 文课的 工具性 , 要 需 将 人 文性 与 工具 性有 机 的统 一起 来 , 样 才 这 能够 更好 的 来 了解文 学 教育 。 生 利 用语 文 学 这 一 工具 , 人 文精 神 贯穿 到 整个 学 习的过 将 程之中, 也就 是 说 当一 个学 生在 真正 掌 握 好 了语言 文 字的 工具 之 后 , 文教 育 的 人文性 语 才 能真 正 落 到实 处 。 也就 是说 在 语 文课 程要 善 于调 动 一切 属 于文 学 方面 的 因素 , 创造一 个 情 感氛 围的 文 学环 境 , 学教 育 的 目标 也 文 就 容 易实 现 。 …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研究
关 键 词 : 文 ; 程 改 革 ; 学教 育 语 课 文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G40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9 5 ( 0 8 0 —0 30 1 7 - 9 1 2 0 50 8 - 4 J
一
般来说, 广义的文学教育指学校、 家庭和社会生活中
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养成高尚的人格, 培养语文能力和创新 精神, 提高科学素养 , 养成 良 的学 习习惯。 好
一
、
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沿革
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 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 自己的体验, 品 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 教学建议第五条提出: . 遵 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 阅 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 力。4 在评价建议的阅读部分, . 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要求: 7 9 在 - 年级 , 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 情感、 语言的 领悟程度, 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具有 “
第 2 4卷 第 5期
20 0 8年 1 0月
阿 方学 学霖
J u n lo b iNo t nv r i o r a fHe e rh U ie st y
V o .2 N O 5 1 4 .
Oc . 00 t2 8
语 文课 程 改 革 中 的文 学 教 育 研 究
文 学素 养 体 系 ; 养 和发 展 学 生 的语 言 感知 能 力 ; 导 学 生 了解 作 者 的创 作 动 机 、 培 指 背景 , 体 感 知 文 学 作 品 ; 赏 要 整 鉴 以文 学 作 品 为 范 例 , 文 学 史 为 线 索 ; 用 课 外 阅读 提 高 学 生 鉴 赏文 学 作 品 的 水 平 等 是 培 养 中 学 生 鉴 赏 文 学作 品 以 利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正逐渐流失和淡忘。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如何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教学实践并且使之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情况,分析其现状、方法和案例,探讨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的明确界定和探讨将有助于引领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方法,分析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的案例,并探讨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的重要性和与当代价值观的融合,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3 意义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
传统文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全球化时代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意义及价值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并大力弘扬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本文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做以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意义;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78-011.探究文学作品的精髓,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笔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
毛泽东主席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是表现在文化理论方面,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深层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素养。
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才能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于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传统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括经典文学、历史、思想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文化自信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内容变得愈发丰富和多样化,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学者们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方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效果、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1.2 研究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核。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
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研究【摘要】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提高综合能力。
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语文学科不受社会重视等因素的影响,使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下文就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24-011 引言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科目、对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基础性的作用。
学好语文对于今后继续学历和重身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提升个人涵养。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追求的永恒目标。
语文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其自身独特的课程内容,在促进学生各个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语文》教材相对于此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
比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尤其是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力量,更是使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笼罩下的教育者大受鼓舞,文学教育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地位[1]。
对文学教育的重新定位,反映了人们对它的作用的理性回归,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走向昌盛的体现。
纵观中外发展史可以看出,时代的昌盛必然伴随文化的繁荣,因而文学教育也越显重要,它反过来促进社会风尚的提高和民众精神的升华[2]。
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发展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促进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基础。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作用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高中阶段文学教育一直以来都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性内容,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内容主要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提高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既是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探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
一、选取经典古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是选取经典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选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选择包括唐诗、宋词等各个朝代和流派的古诗词作品,涵盖不同题材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风貌。
二、注重古诗词的背景文化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该注重古诗词的背景文化。
古诗词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讲解和阐释古诗词的背景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可以结合唐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的离情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贵。
三、诗词比赛与诗会活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开展诗词比赛与诗会活动。
通过举办诗词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通过朗诵、创作等方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举办诗会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和分享古诗词,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合实践活动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践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赴名胜古迹参观,或者开展文学创作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古诗词背后文化的机会。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加强文学教育,培养高中生的文学素养
加强文学教育,培养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李向阳(滁州市乌衣中学,安徽滁州239050)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在构思审美意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媒介。
形象地、典型地反映客观现实和表达主观思想感情。
文学教育是思想提升的基本保证。
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文学文学教育审美鉴赏创造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文学的:用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从美学角度来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在构思审美意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媒介,形象地、典型地反映客观现实和表达主观思想感情。
文学具有强烈的审美性和情感性。
①以文学为内容的教育即文学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加强文学教育。
一、为何高中语文课程应加强文学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力。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教育是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
“新课标”为何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加强文学教育呢?1.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现状。
现代语文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中的“人文性”强调的就是文学教育,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
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
以实用文章教学为主。
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色彩浓厚,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单纯地传授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上,不去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更不会去写一些文学作品。
有的高中生甚至把语文当成“第一副科”,把主要精力放在数理化和外语上,这必然会造成高中生阅读面窄,文学水平低下。
加之,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甚至外语字母也纷纷抢占汉语市场,这些会造成学生浮躁不安,只重运用,而忽视文学。
2.高中语文文学教学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方法分析
目的是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 但是, 在这 些竞赛 中有关语 文竞 的文学素养。
赛 比较 少 , 大 多数 仅 仅 局 限 于 数 理 化 , 很 多 学 校 都 会 因 为 数 理 化 竞 赛生对于文 学作 品做 到不 断的咬 文嚼字 , 了解 的 方 面 。 作 品的背景 , 深入理 解文章 的内涵 , 现 在很难 有哪个学 校能够 带领学 生做 到这一点的 , 这就逐渐地导 致学生对于 学 习失 去了兴 趣 , 更不 用提对 语文
3 . 挖 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在高 中语文教学过程 中, 对于课堂教学的关键需要老 师进 行及时 的捕
会 各个领域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 , 音 乐、 舞蹈 以及影 视作 品等社会产 品 的不 捉 , 深入挖掘 中文学教育的因素, 与此 同时, 老 师需 要充分的利用这些 文学
逐 步 的 引 导 学 生 真 正 的 走 断丰富和不 断普及 , 极大地 吸引了 同学 们 的兴 趣。与此 同时 , 我 国网络技 教 育 的 因素 进 行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的激 发 和 培 养 , 术 的 不 断 发展 和 进 步 , 网络 上 的 新 兴 事 物 极 大 的 吸 引 了 学 生 的兴 趣 , 严 重 进文学的世界。在语文教育过程 中, 对于文学作 品中美的能力 的体现 需要 的 是 很 多 同 学沉 浸 在 网络 世 界 里 , 还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学 生 养 成 了 看 小 说 的 习 同 学们 深 入 的体 会 , 具 有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其 中 的美 , 才 能 真 惯, 这 些 现 象 对 于语 文课 程 的 教 育 造 成 了 极 大 的 冲 击 力 , 教 育 模 式 的 不 断 正 地 喜欢 文 学教 育 。与 此 同 时 , 还 需 要 不 断地 引 导 学 生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进 行 改革 , 快 餐 式 的 文化 教 育 方 式 得 到 了广 大 学 生 的 适 应 , 即 使 学 生 愿 意 学 习 问题的思考 , 一篇文学作品从不 同角度分析 和理解 , 将会发现 文学作 品 中 语文课程 , 也 只 是停 留在 快 餐 式 教 育 模 式 , 对 于 语 文 文 学 所 具 有 身 后 的 文 更加深刻的含义 , 领略文学 的魅 力, 这也是 培养学 生文学 素养的一个 重要
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一、课题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杨叔子院士的这番话让我们不得想起“明朝那些事”。
明朝的覆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八股取士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人醉心功名,罔顾道义,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等的积极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
今天,当我们信心满怀的行走在现代化的大道上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缺失的尴尬困局。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我们不是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原来讲要“批判的继承”,其实也是批判多于继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站在时代的讲台,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二、课题目标我们高中年级语文组选择的子课题《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目标是: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沉沦,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如何积极、有效参与实践,务实探究,希望在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协调、有效结合的教学实践层面上,走出一条操作性较强,适合一般学校提高语文学习成效,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终身、和谐发展的路子!三、课题分析1.什么是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的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这里的传统文化,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既有的文化,区别于所谓“西学”,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是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辅导,了解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而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成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详细介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中。
人文精神包括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试图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具体策略如下:1、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责任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伟人的奋斗史、社会问题的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文化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作品。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
具体策略如下:1、选择适宜的教材。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具有文化内涵,又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应该选择那些典籍性强、思想含义深刻的篇章。
2、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与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1、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吟唱,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思考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阅读和研究课文时,可以发放提问卡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文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文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
根据当前的文学教学现状来看,在高
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渗透文学教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所以本文基于
此背景下分析探究文学教育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现状以及具体的语文教学策略。
旨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文学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30-01
引言
基于应试教育理念下,文学教育并未有效渗透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原
因在于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文学教育停留在初始阶段,
并未有效渗透入语文教学课堂中,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将中外名著以及优秀文章渗透入
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独特的教育形式全方位的进行呈现,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语文
学习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水平。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
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标准,有针对性的渗透文学教育。
所以加强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
以及相关教育人员探究的重点问题。
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文学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现状
(一)缺乏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及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
学习压力较大。
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后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学习难度
较低,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轻松,为了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复习其他学科,所以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缺乏学
习重视程度。
(二)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相比较,国外名著或者是其他新型元素,对于学生而
言缺乏吸引力。
例如在学生之间流传的网络游戏或者是小说、电视剧等等,称对
于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却对文学教育提不起兴趣,所以新媒体对于语文教学
中的文学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导致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无法有效渗透入课堂
教学过程中。
再加之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也难以沉
下心来品味文章,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练习,无
法真正感受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文学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文学教学水平,充分发
挥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将文学教育落
实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文学教育,笔者认为应当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扭转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将教学目光集中在
学习结果上,却忽略了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最终目的。
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现状,
语文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首先要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为目标,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及阅读习惯。
在阅
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从而有效的渗透文学
知识。
教师也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知识指导,使学生了解到文学教育的重要
意义。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
由于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学历较高,但是语文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各类考试
层出不穷,所以教师也忽略了对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文学素养的培育。
教师是学生
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指导。
再进一步将文学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
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进一步指
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阅读的兴趣热情,进一步形成自主阅
读意识。
(三)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情境,有效引入文学教育
相比较短篇小说与故事而言,文学教育显得过于单调乏味,如果将文学教育
引入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显得过于突兀,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
导致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热情。
与此类情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科学合理的创收教学前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文学教育有效渗透情
境之中,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便可以通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进行氛围创设,应用多媒体播放一首诗词的播音,引领学生进入栩栩如生的教学情境之中。
使学生感受到“周公瑾雄姿英发,大破曹军情境”有助于加
深学生对于该首古诗的理解和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适当引入文学教育,既能
够增强文学教育在语文学习中的有效渗透,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
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渗透文学教育,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语文学科综合
素养,应当有针对性的渗透文学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师首先要
加强对于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能够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课程标准要
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引导和帮助。
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
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文学教育,从多角度的陶冶学生性情,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翠红.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3).
[2]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7,(30):192-193.
[3]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