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中杜鹃意象意蕴的拓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只有两篇。从整体上把握杜鹃意象意蕴在唐诗中的拓展, 是本 后为何要化为“夜啼达旦, 血渍草木”的“怨鸟”— ——杜鹃呢? 如果
文的创新之处。
望帝是“与其妻通”, 德薄而禅位, 那蜀人为何还要缅怀这样一位
一、 “鸠占鹊巢”: 杜鹃意象的原型
昏聩的君主呢? 一个曾“教民务农”, 举贤任能的国君, 不但失去 了帝位, 而且给戴上了“因色亡国”的帽子, 其冤屈日月可鉴[的愁绪。“一种相思, 两处
恒的主题。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闲 愁 ”, 正 是 杜 鹃 阵 阵 唤 归 的 啼 鸣 , 才 有 了“ 别 后 同 明 月 , 君 应 听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然而, 月下杜鹃的啼鸣, 更是思乡情 子规”的相思之寄。而思念只是表面, 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是对人
文学艺术
CANGSANG
论唐诗中杜鹃意象意蕴的拓展
王功绢 樊倩倩
摘 要 《全唐诗》中有近 1 00 位诗人写到杜鹃, 出现杜鹃意象的诗歌共有 200 余首。本文旨在对杜鹃最早作为“鸠占 鹊巢”爱情鸟象征原型的意象溯源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杜鹃意象在“望帝化鹃”典故中的人文意蕴。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 意蕴: 第一, 声音, 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第二, 身份, 亡国的冤屈帝王; 第三, 行为, 啼血化魂。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 意蕴拓展开来, 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 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 或来自故人送别之诗, 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 或作为冤禽, 诉 说冤屈之愤; 或与梦蝶意象组合, 共奏离恨悲情怨曲, 从而使杜鹃这一自然物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 来。
最早渊源, 应归于《诗经》, 而且在整个《诗经》中都是爱情鸟的象 鹃”的人文意蕴的开拓, 也为杜鹃意象在唐代文人心中的建构打
征( 有 人 甚 以 为 最 早 出 现 在《关 雎》中[2]) , 所 以《卫 风·氓》中 的 弃 下了基础。概括起来看 , 杜鹃有三层意蕴: 第一, 声音, 其鸣若曰
妇警告那些沉溺爱情的女子“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 不 如 归 去 ; 第 二 , 身 份 , 亡 国 的 冤 屈 帝 王 ; 第 三 , 行 为 , 啼 血 化 魂 。
意象。而后又以蜀人思念杜宇的意象出现, 在这些意蕴基础上,
褒斜不容帖宪, 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 猿声十二时。
唐诗把它逐渐扩大为对故里亲友的思念。
官桥祭酒客, 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 君应听子规。
乡愁是中国文化里最感人的因子。游子的哀愁, 根源于读书
— — — 王 维《送 杨 长 史 赴 果 州》
2.杜 鹃 声 中 的 离 别 愁 绪 。 离 别 总 是 一 种 愁 绪 , 或 是 孤 舟 清
封孤石。万里水连天, 巴江暮云碧。湘妃泣下竹成斑, 子规夜啼江 发, 或是杨柳依依, 还或是枝上的杜鹃一声声地苦啼。千般的愁
树白。”就是以杜鹃来写女子对丈夫的相思, 是原始的爱情鸟的 绪便笼罩在离别的历历情景中。以下面三首诗作析:
有近 100 位诗人写到杜鹃, 而像王维、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 《蜀 王 本 纪》记 :“ 望 帝 使 鳖 灵 治 水 , 与 其 妻 通 , 惭 愧 , 且 以 德 薄 不
李商隐等著名诗人, 更是无一不写到杜鹃, 因而, 唐诗在前人创 及鳖灵, 乃委国授之, 望帝去时, 子规正鸣, 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
谷矣。尸鸡鸠即是杜鹃, 在远古文化中作为图腾崇拜而最早出现。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 人们却以为它啼得满嘴流
“尸鸡 鸠 在 桑 , 其 子 七 兮 。 淑 人 君 子 , 其 仪 一 兮 , 心 如 结 兮 。 ” 血, 而且, 凑巧杜鹃高歌之时, 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 人们见杜鹃
( 《尸鸡鸠》) 以尸鸡鸠起兴, 来引起下文中君子与淑人的爱情, 杜鹃化 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
关键词 唐诗 杜鹃意象 意蕴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写道:“物之能感化者, 在天莫若月, 与士耽”。
在乐莫若琴, 在动物莫若鹃, 在植物莫若柳。”杜鹃确是一个感化
人 心 、骚 人 独 钟 的 鸟 类 意 象 。唐 诗 中 的 杜 鹃 更 是 个 耐 人 寻 味 的 艺 术形象, 鹃声凄凄, 晨鸣暮吟, 表达了唐代诗人丰富的心灵世界,
建的杜鹃意象基础上, 极大地拓展了杜鹃意象的意蕴。目前, 研 望帝。”由此, 子规的“规”字与“归”谐音的异曲同工之妙, 使杜鹃
究唐诗中杜鹃意象的论文数量并不多, 而且内容上也多为撷取 著上了思念离人、盼望离人速归的情感。
名言名句或一家之诗进行鉴赏研究, 细化研究杜甫杜鹃诗的作
然而, 如果杜宇真是因鳖灵功高而甘愿禅位于鳖灵, 那他死
而 , 在 历 代 文 人 的 笔 下 , 杜 鹃 又 化 为 了 一 个 哀 怨 、冤 屈 的 人 文 鸟
胡应麟《诗薮》有曰:“古诗之妙, 专求意象。”可见, 意象是诗 类, 以冤禽形象表现他的冤屈之愤。
歌的基本要素, 是诗歌的灵魂。
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十九首》:“愁思忽而至, 跨马出北门。举
《左 传·昭 公 十 七 年》记 道 :“ 少 翱 挚 之 立 , 凤 鸟 适 至 , 故 记 于 头四顾望, 但见松柏园。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作了爱情的象征之物。鸠在整个《诗经》中都是爱情鸟的象征。如 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 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 滴成枝上花”。
《召南·鹊巢》谓:“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之子于归, 百两御之。”
春夏季节, 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 啼声清脆而短促, 唤起人
综上, 尸鸡鸠( 布谷鸟) 即杜鹃, 追溯杜鹃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 们多种情思。而且,“鸠占鹊巢”的爱情鸟的象征原型和“望帝化
— — — 李 中《途 中 闻 子 规》
望帝化鹃的啼血之悲来慨叹身世。
杜鹃一声一声的鸣啼, 牵动着客居他乡的游子的悠悠思念,
1.杜鹃声中的游子之思 。 杜 鹃 意 象 最 初 是 以“ 鸠 占 鹊 巢 ”的 家乡却是千山之隔, 杜鹃意象映照着远乡人思念的心灵。
爱情鸟象征而出现的, 如武元衡的《望夫石》:“佳名望夫处, 苔藓
催促了在皎皎孤月的寂静夜空下的游子的归乡之心, 激荡起诗 龙标, 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
人的愁绪, 杜鹃以此成为寄托遥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如: 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相和歌辞·蜀道难》)
朋友贬谪远地, 坎坷的身世不免引起慨叹, 然而, 因为离别,
结心灵里的一声声思归的呼喊,“楚天空阔月成轮, 蜀魄声声似 生 的 慨 叹 , 对 于 失 意 者 来 说 , 宦 海 浮 沉 、仕 途 坎 坷 、人 生 失 意 , 杜
告人”( 杜荀鹤《闻子规》) 。那一声声“思归”、“思归”的鸣叫, 更加 鹃无疑是“添愁益恨”, 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
江花已萎绝, 江草已消歇。远客何处归, 孤舟今日发。
条, 又让他们难以释怀。
杜鹃声似哭, 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 仍为此中别。
月 亮 是 昭 然 于 天 际 之 中 的 乡 愁 的 代 表 。迁 客 骚 人 旅 居 异 地 ,
— — — 白 居 易《江 上 送 客》
怀念家园, 苦忆故人, 常寄托于迢迢明月的传递, 望月思乡是永
元稹:“墙上杜鹃鸟, 又作思归鸣。”( 《西州院》)
心中郁积的愁绪更要掩饰在内心, 不能扰乱了友人远去的心绪。
唐彦谦“: 杜鹃啼落枝头月, 多为伤春恨不休。”( 《无题十首》) 一切都是不预期的, 分别也是无从说什么时候再说见面, 纵使有
李涉“: 十二峰头月欲低, 空汇蒙江上子规啼。”( 《杂曲歌辞·竹 千言万语也难以在离别时说出来, 但是这默默无语的场景中一
类早期的生殖崇拜历史有关。远古先民将鸟作为男根的象征, 实 不能言, 却是第一个把杜鹃作为冤屈者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行崇拜以祈求生殖繁殖[1]。中华大字典中解释道: 尸鸡 鸠, 鸠鸟名。
今之布谷也。江东呼名获谷。今扬州人谓之卜姑。东齐及德沧之 三、“杜鹃啼血”: 杜鹃意象意蕴在唐诗中的拓展
间谓之姑保, 其身灰色, 翅末尾俱杂黑色, 农人候此鸟鸣布种其
士人积极入世, 兼济天下的用志情怀和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守的
春风箫管怨津楼, 三奏行人醉不留。
农耕文明之间的不可调和。那时, 唐朝的科举制度已比较成熟
别后相思江上岸, 落花飞处杜鹃愁。
了, 读书人要漫游天下以求入世, 但是, 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
— ——武元衡《同张惟送霍总( 一作送崔总) 赴池州》
“ 父 母 在 , 不 远 游 , 游 必 有 方 ”( 《论 语·里 仁 第 四》) 的 儒 家 伦 理 训
张乔:“丹霄行客语, 明月杜鹃愁。”( 《送友人东归》)
正因为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它才牵系着游子嗟时伤悲
落花枝上杜鹃的苦苦挽留, 清朗月夜下子规的楚楚呼唤, 就
的情怀。“杜鹃啼断回家梦, 半在邯郸驿树中。”( 刘言史《泊花石 算是千言万语也要在这般叫声下逊色, 杜鹃的啼鸣就是离别时
浦》) 就 连 一 首 无 名 氏 的 杂 诗 中 也 叹 道 :“ 早 是 有 家 归 未 得 , 杜 鹃 最贴切的表达。
子 规“ 不 如 归 去 ”的 悲 啼 , 把 太 白 苦 恋 巴 山 蜀 水 的 痛 楚 之 情 叫桃花月, 似向春风诉国亡”, 所以这个曾“教民务农”国君, 被强
渲染到了断肠还不罢休的地步, 以子规入诗抒思乡之情, 是将满 加于“因色亡国”的罪名, 其冤屈可鉴。因而, 杜鹃又以冤禽形象
眼哀愁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又如:
休向耳边啼。”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诗, 更是最富有典型意义
3.冤禽形象, 表达冤屈之愤。“杜宇‘禅让’的传说, 不过是开
的借子规抒思乡之情的名篇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 明的统治者为了说明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制造的假象。”[4]如胡曾
花。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的《咏史诗·成都》,“杜宇曾为蜀帝王, 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
- 224-
· · 2007·5
CANGSANG
文学艺术
迁客骚人, 或感其声, 在游子诗中, 借杜鹃寄托思乡情怀; 或因其
春残杜宇愁, 越客思悠悠。雨歇孤村里, 花飞远水头。
啼血溅花, 在送别诗中, 藉杜鹃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 或借杜宇
微风声渐咽, 高树血应流。因此频回首, 家山隔几州。
冤屈帝王身份形象诉说身世之悲; 或以庄周化蝶的迷梦之醒和
鸟, 为鸟师而鸟名……尸鸡鸠氏, 司空也; 爽鸠氏, 司寇也; 鹘鸠氏, 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髫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
司 事 也 。 ”可 以 看 出 鸟 作 为 远 古 先 民 的 图 腾 而 受 到 崇 拜 。
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 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写
鸠从九从鸟, 一母九子, 盖言能生殖也。鸟最初的意象同人 到杜鹃是望帝的精魂所化, 声音凄楚, 形体憔悴, 心中有所隐又
枝》)
切都可以归于杜鹃的“有语”的表达, 如:
毛文锡:“春夜阑, 春恨切, 花外子规啼月。”( 《更漏子》)
无闷:“杜鹃不解离人意, 更向落花枝上啼。”( 《暮春送人》)
吕温:“道州月, 霜树子规啼是血。”( 《道州月叹》)
张乔:“子规谁共听, 江月上清岑。”( 《送友人东归》)
李中:“带月莫啼江畔树, 酒醒游子在离亭。”( 《子规》)
在唐诗中大放光彩。“千年冤魄化为禽, 永逐悲风叫远林”( 蔡京
百鸟有啼时, 子规声不歇。
《咏 子 规》) ,“ 冤 禽 名 杜 宇 , 此 事 更 难 知 。 昔 帝 一 时 恨 , 后 人 千 古
春寒四邻静, 独叫三更月。
悲”( 李山甫《闻子规》) 。这一冤禽形象在唐诗中的开拓, 归功于
— ——雍陶《闻子规》 杜甫, 也是继承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的主旨精神。
二、“望帝化鹃”: 杜鹃人文意蕴的开拓
表 现 了 有 唐 一 代 独 特 的 审 美 风 韵 。《全 唐 诗》中 出 现 杜 鹃 意 象 的
李时珍云, 杜鹃, 其鸣若曰不如归去。《华阳国志》载:“理帝
诗歌共有 200 余首。写杜鹃也不是哪位诗人的偏好,《全唐诗》中 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子规鸟鸣, 故蜀人悲子规鸟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