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定青山不放松句句落实文意通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理解

学习目标

让学生弄清楚关于文意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文意理解的几种常见陷阱,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学习重点、难点

1. 熟悉文意理解常见的几种陷阱;

2. 学会原文印证选项,仔细揣摩文意。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点

1.考点能力要求

考点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学生必须对全文内容、对文章情节的来龙去脉、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清楚,对要原文印证,仔细揣摩,不可望文生义,以偏概全。

2.试题呈现形式

试题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材料的内容。试题往往选择文段中的几个要点,按照原文行文的先后顺序,拟设四种对文意的叙述,四个选项中涉及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观点态度等。错误项常常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这类题型,选项内容文中都有,但对内容的理解分析及概括表述不一定正确。

3.高考题目回顾

例1: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分析文章内容)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分析文章内容)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分析文章内容)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作者观点态度)

答案: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先是。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而不是被敌方间谍获知。

例2: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时间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答案:D 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例3: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 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 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 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答案:C 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小结:“选出正确的一项”,这种设问形式的难度比“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稍大,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句句分析。”真正理解了文章意思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同学们应该在阅读全文前先看一看选择题第四题,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常见陷阱

1.张冠李戴

故意把人和事的对应关系搞错,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迷惑性非常强,选择项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均在文中有体现,如果不细心的话,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正确的。

分析和概括: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原文: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问题:

2.曲解文意

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或句子错误地加以解释,不求甚解,从而导致叙述出错。

分析和概括: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原文: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注:跅弛:放荡,不守规矩

问题:

3.无中生有

选项信息在文中找不到根据,故意平添不存在的事实。

分析和概括: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原文: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约:“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閤自经。

问题:

4.颠倒事实

不存在或颠倒了因果关系,或故意把意思说反。

分析概括: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原文: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问题:

5.以偏概全

故意把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扩大或缩小,对内容、中心的概括片面。

分析和概括: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原文: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问题:

三、解题方法

“咬定青山不放松句句落实文意通”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与原文对应,仔细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在做文言文之前,先阅读本题,对全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相当于阅读了译文。

明确方法:

1.在原文找出答题区域,标上ABCD

2.对照原文,句句落实,仔细揣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