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简史》选修课考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简史》选修课考试
1、试论二战后局部战争频发的主要原因。

(600字)
2、试论述经济危机对世界大战爆发产生的影响。

(600字)
原因:(1)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导致民族独立战争;
(2)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导致战争;
(3)地区霸权国家的扩张;
(4)各国间的领土纠纷导致战争
(5)国家分裂
(6)民族矛盾
(7)宗教矛盾
纵观世界,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一直没有间断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印巴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东战争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邓小平根据70年代以后美苏两霸激烈争夺的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

”“现在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是霸权主义。

”“当今世界不安宁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

“战争是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在这些论述中,邓小平不仅谴责和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且也揭示出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搞霸权主义,也会成为战争的主要策源地。

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两个超级大国对峙争霸的局面。

但是,霸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仍然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10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其中大多数都有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深刻背景。

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二、地区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乱的重要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局部战争史表明,地区霸权主义在破坏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引起地区动乱,导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方面,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某些中小国家依仗其在地区范围内具有的较强实力,在超级大国的支持或怂恿下,推行扩张政策,蓄意制造事端,向邻国挑起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

这些国家虽然能量不大,但野心颇大,常常是地区动乱的直接肇事者和局部战争、武装冲突的重要策源地。

中国和越南曾有过一段"恩深、义重、情长"的美好时光;"友谊之光,万世辉煌"曾是越南伟人胡志明生前的宏愿。

然而,从1973年起,越南开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自毁"越-中长城",并以暴力驱赶华侨和变本加厉地武装挑衅引发了战争的导火索。

1975年,美军败退越南后,越南缴获了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军事设备;加上长期以来中国给予的巨大而无私的军援;再加上苏联出于全球霸权主义的战略考虑而给予越南的鼎力支持......刚刚走出战争之穴的越南又做起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春秋大梦! 历经战乱,国内经济凋零不堪,越南领导集团未思量休养生息以发展经济,却想出军事扩张,以掠夺邻国财力缓和经济困难的下下之策。

1978年,越南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粮食欠收430万吨。

于是乎,越南再次绑上战车,穷兵黩武几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1977年12月至1978年初,越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妄图一举吞并柬埔寨,却招致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柬埔寨军民的坚决抵抗。

从1978年2月起,越南转换战术,采用逐步推进的办法继续对柬实施侵略。

像这样的地区霸权主义不仅造成了本地区的动荡与不安,而且给整个世界的和平带来了威胁。

三、民族主义与宗教问题
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

近几十年来,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而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彼
伏此起,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经济衰退。

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当代及未来国际社会政治格局和世界战略局势的重要因素。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巴以民族问题。

四次中东战争都是围绕阿以争端和巴以冲突进行的。

中东地区特别是耶路撒冷老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祥地,巴勒斯坦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难点之一是,巴以双方同时对这块土地表示
拥有主权。

这个问题既涉及到过去的历史,又关系到目前的现状。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迁徙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延续了几百年。

后来犹太人的国家被征服,犹太人便开始了浪迹天涯、漂泊四方的生活。

英国在1917年发表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的《贝尔福宣言》后,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的犹太人开始大批迁移到巴勒斯坦。

在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惨遭希特勒迫害的命运,使更多的国家对犹太人的命运表示同情。

大量涌入的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促使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家和一个犹太人国家。

但阿拉伯国家认为,联合国分治决议是外部大国强加给他们的,所以坚决反对。

在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告独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军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

在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大片巴勒斯坦土地,造成大约10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从此便产生了巴勒斯坦问题。

这一地区至今冲突不断,流血事件也从未停止。

四、边界问题
边界战争主要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它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在那个时期大都被西方列强殖民占领,在反帝反殖民时期趋向团结争取民族独立。

而在独立后各自成立国家则由于历史原因和殖民划割原因使边界问题变得错综复杂,导致时而爆发边界摩擦。

最典型的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等。

两级格局形成,双方势均力敌,这就使大规模战争成为泡影。

2、核(那个)武器,使大国之间不可能直接对抗,只能隔山打牛,借助其他小国,试探虚实。

这是局部战争的第一个来源,例如阿富汗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如此。

3、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消亡,而历史遗留问题未完全解决。

这是局部战争的第二个来源,5次中东战争,3次印巴战争均来源于此。

4、之所以战争频发,关键在于大国背后支持,例如以色列有美国支持,阿拉伯国家有苏联支持,印度有苏联支持,巴(基)斯坦有中国支持,阿富汗有中国、美国支持等等。

有大国支持,就有了发动战争
的本钱,有了武器弹(药)来源,有了技术支持,甚至直接的飞行员......
5、之所以战争频发,还在于双方势均力敌,一方占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东战争。

当以色列占有了绝对优势后和核武器后,中东战争就没有发生,也说明了战争不可能在两个军力悬殊的国家间进行。

印巴也是如此,但是其终战的原因是核(那个)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

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复杂多样,有的被称为“冷战”下的“热战”,有的被称为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的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

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印巴战争或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或伊拉克战争。

中东战争。

民族与宗教矛盾纠纷与冲突频发;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大国、强国插手中东事务;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和领土纠纷以及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或存在一系列矛盾;二战后联合国大会关于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划分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第二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遭到严重的破坏,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矛盾扩大,为了转移国内的各种矛盾,各国政府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由此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可以说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索。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积极进行对外扩张,以期达到征服世界的野心,妄想称霸世界。

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为法西斯分子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德国是经济危机期间遭受沉重打击的国家之一,希特勒纳粹就利用人民对经济危机和政府的不满,夺取政权,势力得到迅速增长。

在经济危机中,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的复仇心理,利用人们对社会现实和政府的不满,并许下了种种动人的欺骗性诺言,成功的骗取了绝大多数德国人的信任,夺取了德国政权,在德国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

德国的情况是这样,意大利和日本也差不多。

总之,德意日三国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其经济实力又无法与美英法竞争,它们又都有诉之武力的传统。

法西斯势力夺取政权以后,就试图通过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并夺取对世界的控制权。

于是,这三国结成一帮,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1.这场危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使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政治危机;
2.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千方百计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暂时缓和了危机,而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经济危机和战争一样,也是一种灾难。

这次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当时全球性的震荡,而且我们发现,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事实上,我们所提到的这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深刻、最持久、范围最广、后果最严重的一次。

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利用旧市场,开辟国内新产业来缓和经济危机。

德国、日本等国用战争掠夺殖民地人民的物资和廉价劳动力,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权,疯狂地扩军备战,转嫁经济危机,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为重新瓜分世界而挥舞起了血腥的屠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下各国的选择: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不
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和道路。

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大危机对德国的重要影响: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

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大危机对日本的影响;1936年日本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
2、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3、特点:
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
2)范围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危机不断深化、激化;
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4、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影响
①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②国际: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
局势危机四伏。

2)、摆脱危机的道路
①美国:实行“新政”,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之路。

二、希特勒的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第一,缺乏民主传统,同时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从历史上来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

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只是依靠美英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

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

危机对德国的打击非常沉重。

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此起彼伏,仅1930年就发生了366次罢工斗争,参加罢工人数达24.49万人。

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而魏玛政府软弱无能。

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
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纳粹党是“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德文简称。

该党原是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

1919年,希特勒加入后,把它逐步改造为一个法西斯政党。

但在20年代影响一直不大。

经济危机的发生为其提供了转机。

纳粹党打着
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广泛的支持。

纳粹党的人数由1929年的15万,猛增到1933年的近百万。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1932年夏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国会全部608个席位中的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同年11月,以大军火商克虏伯为首的20名金融家、工业家和容克贵族联名上书兴登堡总统,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了。

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以此为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备战: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

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日本法西斯势力膨胀的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历史原因。

日本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后来,通过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势力相结合,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战后成为债权国。

但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却也深陷困境,原因在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大打贸易战,对日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

资本家为转嫁危机,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③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是直接原因。

像德国的纳粹党、意大利的法西斯一样,在日本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过程中,也有一股核心力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股势力就是军部。

按照惯例,一个国家的军事部门应该由政府领导,可日本的军部却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

按照日本宪法,日本天皇才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一切军事机构都要直接对天皇负责,政府、议会根本无权过问。

法西斯分子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2.过程
(1)1931年,在日本军部策划下,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

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

(2)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之下,老牌法西斯分子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广田上台后,首先规定内阁中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这就为军部控制政权提供了合法手段。

大政方针要取决于军部,政府的人事安排也要由军部决定。

军部拥有巨大权力,可以不受干扰地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

这样,以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为标志,以天皇和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起来了。

(3)1937年近卫近卫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德国与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过程与发展有什么异同?
原因相同: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政策相同:实行极权统治;都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积极对外扩张;
方式不同: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动政变上台;德国建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选举胜利而上台。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和美、英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历史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
性.这成为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的基础。

而美国成立之初建立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体,使它具有民主传统。

②国际原因: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

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

因此.德国存在复仇情绪,日本急于打破这种遏制。

而美国是这一体系中的受益者.不想破坏现存秩序。

直接原因:德、日经济实力比美国弱.只有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

而美国在大战后.由于其经济实力雄厚,可通过国家于预经济的方法来缓和危机。

④个人原因: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罗斯福,代表法西斯纳粹势力的希特勒在决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
的信号。

(4)导火线: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3、特点:
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
2)范围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到殖民地
附属国,危机不断深化、激化;
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
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4、影响
1)大危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
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2)大危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
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3)为了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和道路。

①美国:实行“新政”,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之路。

二、希特勒的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1)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同时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②德国战败后,《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3)直接原因: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以此为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备战:1933年退出国联;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日本法西斯势力膨胀的原因
1)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历史原因。

2)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

3)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是直接原因。

2.过程
1)1931年,在日本军部策划下,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

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

2)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标志着以天皇和军部为
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起来。

3)1937年近卫近卫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思维拓展〗德国与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过程与发展有什么异同?
原因相同: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政策相同:实行极权统治;都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积极对外扩张;
方式不同: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动政变上台;
德国建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选举胜利而上台。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脱危机,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

你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比较稳固;在危机面前,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以逐步克服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最终摆脱危机。

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稳固;由于在国家统一时采取了王朝战争的方式,封建势力在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遇到大危机,在国内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扩军备战和对外侵略的方式,以摆脱危机。

本课测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对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