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赞皇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证赞皇山

张金乾《隋书》地理载:房子、旧县,后齐省,开皇六年复。有赞皇山。开皇十六年置赞皇县。取消了辖有原房子县之地的柏人县,升镇为赞皇县。据此,赞皇镇至少为北齐时所置,而以“赞皇”为镇名即以境内辖赞皇山之缘故。赞皇山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当为《穆天子传》:“穆天子至房子登赞皇山”。《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条下记载:房子县之赞皇山,济水所出,东至廮陶(今宁晋)入泜。《金史》、《明史》、《清史稿》,都明确记载赞皇山济水所出。《明史》赞皇县条目下明确记载:县城西南有赞皇山。唐代李吉甫主编的《元和郡县图志》为我国最具权威的历史地理专著。所记:县南有赞皇山,赞皇山,县东南二十六里。根据这些记载显示出赞皇县因山而名,赞皇山因县而显。做为赞皇人应以有赞皇山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自豪,赞皇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更彰显了赞皇的知名度。那么被赞皇人所崇拜的赞皇山具体是境内那座山峰,周穆王曾登临而名的赞皇山,到底是那个具体的山头呢?答案有二:一是黄北坪乡了丝坡村西南的高山,海拔1256m,直线距县城五十里,路程七十余里。有清代末年刻在山顶大方石上的“赞皇山”三字为证,传为南掌村薛先生所刻。以后的志书、地图多以此地为赞皇山标志地名。二是玉皇垴。地处土门乡、阳泽乡、院头镇三乡镇交界处,南为北花园村,北为秦家庄、高家庄,东为任家洞、北赵峪、大河道之山场。山上历来有玉皇庙香

火不断,村民不断在山间拾到箭镞等战争遗物。有众多可考证的历史文化遗存与民间传说。

到底那个地点确实呢?这个确实不好回答,但我们可以通过抽丝剥茧,层层考证推理来理顺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赞皇山的客观存在。首先历史有明确记载的为坛山刻石“吉日癸巳”它就是打开周穆王在赞皇活动的一把钥匙。可通过它找到历史事实,从而考证历史的真相。“吉日癸巳”为周穆王进击犬戎之前,力排众议而做出的强硬决策。周穆王既然在坛山刻石,要明天进击犬戎。这样可从周穆王进军的军事地理角度来考证,再进而从地名文化遗存和史籍记载来相互印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一、从历史文献记载考证推理赞皇山

赞皇山为历史名山。历代史籍多有记载:《汉书》卷二十八上

部、地理志八上常山郡条目下记有:房子赞皇山济水所出,东

至廮陶入泜。《金史》地理志记载沃州篇:赞皇有赞皇山、济

水。《明史》地理--.赵州.赞皇县,西南有赞皇山,水出

焉,亦曰沙水。又城北有槐水。《清史稿》地理,正定府。赞

皇。西南.赞皇山河出焉。其北泜河南源二,出可阑、四望

二山,槐河二源—黄沙岺,—纸糊套山。后魏郦道元

的名作《水经注》在清末经杨守敬、熊会贞师徒二人毕生校勘

作疏,他们引用《风俗通》山泽篇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

杨守敬按曰:《正定府志》:在今赞皇县西南二十里。(清代

量地度制为一丈等于现今的345厘米,一里为一百五十丈,

二十里约为现二十一里多。)“说文”云: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杨按说:汉人学有师承,孟坚《地志》殷重,《说文》尤精覆谨严。千古取证。

唐代著名的地理著作《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赞皇县.赞皇山县东南二十六里。济河源出赞皇山,西北流,去县南十里。

从以上史籍记载看可以明确的是:济水的源头便是赞皇山。尤以《汉书》记载精确,《汉书》为后汉班固所撰,是他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心血著作,在当时朝廷的支持下长达四十多年才完成的宏篇巨著,考证精确。成书于公元九十二年左右。那时的记载应比后来所记准确的多。《元和郡县图志》系唐代动用了官府系统普查全国行政区划、山川地理而后成书,且书的主编即赞皇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吉甫,他对家乡地理的概念应比它处要深刻得多。所记,赞皇山在县东南二十六里,可能为西南二十六里的印刷错误。把“西”误为“东”。西北流则是把“东”误为“西”。(经查史料:唐代度制,为一里一百五十丈,一丈等于300厘米,折合现在度制唐代二十六里约为二十三里半,从现玉皇垴至县城方位直线距离基本准确。)因赞皇山正好在县西南约二十三里。不论唐代记述计算的二十三里还是清代记述计算出的二十一里多,都不是确切丈量而是目测距离,两者记述相近应认作记述基本准确。)

这样:顺济水上溯源头便可一直到赞皇山。济水古称河、水、济同音,可假借通用。从县南十里向上溯源,

自古源头遵主流说,即始终顺着主流找源头。济河从下往上依次吸纳的河流为羊角河、严华寺河、赵峪河、尹庄河、贾沟河、曹家庄河,在院头村西分为两大支流,一是齐家庄汇合下麻河之水,一为西会来水。两水相权,南面齐家庄下麻来水的流域面积小于西会来水之流域面积。历史上也均无大的泉源流出。故西会来水为主流无争议。到胡家庵村东,即叩家庵来水与胡家庵来水汇合处,胡家庵来水的流域面积远大于叩家庵来水之流域面积,胡家庵方向为主流无疑。向上溯,花木、老师会来水远小于北花园沟内。故花园沟为主流。而花园北沟内最大流域面积即柳树沟,而柳树沟内的任何一条沟均源于玉皇垴,也即济水源于赞皇山的落脚点。

或曰,史籍多记济水而不提槐水是否把二者混称了。非也。槐济不同源,根据在于济河流域与槐河的分水岭在于长阴沟东岺由南向北延伸一线,长阴沟河是槐河的支流而非主流。岂不知成书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就对槐水有了明确记载,它在记载太行山诸山时写道:“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之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这里明确记载了发源于现在嶂石岩南面大山的内丘县的溹水。发源于山北面的临城县的泜水。赞皇县的槐水。从山海经可以看出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槐水已经有了官方的称谓和记载。两河在历史上也是不混淆的。

由以上历史典籍记载可明确赞皇山即玉皇垴也。

二、从现有地名文化遗存角度考证推理赞皇山。

从现存赞皇境内的历史文化看,史前文化遗存主要在槐济两河的中下段流域多有发现。白草坪以上鲜有发现。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凝结,是口语文化的符号固化。这一历史印迹的文化符号能够折射出部分历史的真实。见守是传说中的两军对垒一方坚守的文化沉淀。是为了让后人记住此地的残酷战事而起的村名。到底是什么时候的战争,现有文字材料已不可考。从我八二年春天在见守村南一次搜集出土西汉陶罐、陶鬲等十一件出土文物看,(文物于八五年全部捐送县文保所)见守村在西汉之前已形成村落。看过见守村学者陈更新所著见守村志称:据说见守村的见守为坚守错讹而来。并进一步说: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和州防御使马扩高举抗金义旗,率部在五马山筑造营寨抗击金兵。由于五马山义军吃水必须从山下的槐河提取,为确保义军吃水,同时抗御金兵进攻山寨,因此在五马山北部,槐河南岸,现见守村一带建立要塞,派兵日夜坚守,时称坚守要塞。见守二字由此演化而来。我认为此说可存,但更应看到历史上的见守距五马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抗金义军的主寨在现在的冯家庄村北寨内,如水源不足则是从济河取水。五马山的东面和北面只驻有防御敌方从山上偷袭的少量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