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惠阳中山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弊端带来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导致知识狭窄,高分低能。在应试教育中,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这不仅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合格公民和新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开发、实施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大力推进游学旅行,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不断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培养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时代需要之下,进一步探索开发、实施与新高考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相配套的高中阶段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就成为一项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东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和选拔人才,作为学生毕业、升学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社会实践特别是研学旅行,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的项目之一,都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校其他课程有机融合,不但计入学生的毕业学分,而且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因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落实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立足于本校研学旅行实践,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具体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目的明确、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初步形

成课程主题鲜明、组织管理规范、安全保障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学生广泛参与和家长普遍认可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阶段研学旅行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解决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实践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体系。

三、理论依据

1.中央文件精神的新要求。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广东省将实施新高考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而研学旅行又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实践特别是研学旅行,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的项目之一,既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这些无疑都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课堂单一的灌输、说教传统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而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研学旅行实践育人德育模式就能更好的发挥实效,更加有利于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现代德育实践育人理念。

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实践育人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概念界定与主要构想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还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让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

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为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下一代全面发展、素质提升和人生成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目标

贯彻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高中研学旅行现状作出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建立目的明确、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课程主题鲜明、组织管理规范、安全保障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学生广泛参与和家长普遍认可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阶段研学旅行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阅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育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1)课程设计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②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③实践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④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教学内容、方法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⑤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⑥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2)课程内容

①了解社会状况。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活动线路沿途的交通饮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风土人情等现实状况。

②探究学科问题。挖掘活动线路内蕴的课程资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