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现象
篡改成语为广告,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为了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汁,成语不断被篡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眼镜);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代‟”(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进。

看看这些广告用语,我们大概都不会陌生,以至于见怪不怪。

有人认为这是对中国语言的不负责任,对净化语言环境不利,我却觉得没有那么可怕,几则广告不会对整体语言环境有如此大的破坏力,而且成语广告体现的这些新特点“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

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恰当地活用成语,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一举多得,焉有不妙?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成语广告的弊病,因为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而中小学生又处于接受知识的阶段,这种广告对中小学生的毒害可想而知。

如有的小学生把“一毛不拔”解释为“很结实”、“很牢固”或“好棒”等,究其原因是受广告用语“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的影响。

而有很多孩子的成语经常出现错别字,这也是受其影响的。

很多家长、教师表示担忧,这种现象会影响孩子们对文化知识的正确掌握。

因此,对当前广告中活用成语要正确对待,一方面要留心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肯定运用变异手法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切不可使人误把活用义当作原义,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让汉语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