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5)书画真性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十五、书画真性情

画外音:

苏轼不仅是独步天下的文坛宗主,而且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书画大师。在书法方面,苏轼与同时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而苏轼位居之首;在绘画方面,苏轼率先提出了文人画的理念,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然而,在书画领域有着如此辉煌成就和重要位置的苏轼并不是一个职业的书画家,他的创作大都是随兴所至,随意而发,与那些专门从事书画创作的文人相比,苏轼的创作愈发显得与众不同和弥足珍贵。那么,苏轼书画创作的灵感究竟会是什么,他的书画代表作又会有着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五集《书画真性情》,敬请关注。

康震:

正如大家知道的,苏东坡不光是一位大文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画家。苏轼的书法在当时就非常地难得,所以价钱也很高,他写的字经常有人去要。当时有一位官员,这个官员他是一位武官,他跟苏轼素无交道,不认识,他非常喜欢苏轼的字,想收藏他的字,怎么办呢?他就找了另外一位文官,这个文官叫韩宗儒,我们就叫他韩大人吧,他跟苏轼这家里边有世交的关系,他跟苏轼很熟,这位武官就找着这个韩大人说,你看,咱们做个交易,你只要给我弄到一幅苏轼的字,无论大小、无论内容,只要是他写的字,我给你几斤羊肉。大家说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这大家有所不知,这个羊肉,现在羊肉的价钱也比猪肉的价钱高,那么在宋代的时候、在唐代的时候吃羊肉这被认为是有身份或者是说家里有钱,富贵人家才能吃到羊肉,一般人家里头你就只配吃猪肉。所以他说我给你羊肉,这实际上是因为羊肉的价钱很高,那就是说,这是等价。这老韩一听这很好啊,我们要拿到苏轼的字很容易嘛。大家说何以见得?你不能天天到苏轼家说再写一幅吧、再写一幅吧?不用。我给苏轼写信,我给你写信你总得给我回两个字、三个字的吧?就是说韩大人你好,今天天气很不错,最后写此致敬礼,苏轼或者写苏子瞻,这都好多字了。当然如果你要发E-mail(电子邮件)的话就麻烦了,那就看不到字迹了。所以你看,他就老写信,这写信他就得到了好多羊肉。后来这个事让黄庭坚知道了,黄庭坚就跟苏轼讲,说你看,想当年王羲之写了一个“鹅”字,不是换了一群鹅吗?说你这倒好,你这写了一堆字,给人家弄了一堆羊肉,你什么也没捞着。苏轼倒也并不介怀,苏轼对这样的事情并不放在心上。时光荏苒,又过了好几天,老韩依然在写信,可是苏轼不能老回信,他忙,他有一段时间特别忙,工作很忙,就没顾上回信,这个来源就断了。可那边催得紧,怎么办呢?这个老韩就派他的仆人到苏轼家里头去催他,说我们大人给您写了好多信了,怎么都没回啊?我今儿就站在您跟前,写完了信我就拿走了。苏轼一想,好好好,马上就写,把纸铺开来,拿起笔,饱蘸浓墨,正待要写,忽然想起黄庭坚的话,笔一放下,给那仆人说,回家告诉你们家韩老爷,本官今天不杀羊了。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说明他一字难求。

如果这样子说,我们说应该惜墨如金,我一天就写一个字不怕你不涨啊。苏轼对他的字是非常随意的,怎么个随意法呢?他是很随性的,就是说他不是个职业书法家,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所谓职业的书法家,那写字的时候是有很多考量的。苏轼不是,兴之所至,下笔就书。他自己说过一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遇到天气暖和的时候,天晴气朗的时候,再遇到这笔是好笔;砚是好砚;墨是好墨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作草书,写得特别爽,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爽呢?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我自己心情舒畅,再一个是百年之后,想必也会有一个跟我一样想要心情舒畅的人,他看到我写的字,岂不妙哉?你写字的时候肯定没这么想,你想的是我写完字之后,我们书法老师一看说写得真臭,再写一张。苏轼写的时候,在想说、我心情舒畅,再过百年之后,跟我同性情的人看到也会高兴。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字是非常有

自信的,但是非常有自信,不是对自己的字的价钱有自信,是对字里边饱含的自己的性情有自信、人格有自信。

画外音:

苏轼的书法,早年追摹晋人,字体妍丽,风神俊爽;中年遍参唐人笔法,苍劲有力,痛快淋漓;晚年功随年进,老而弥笃,自然洒脱。他各种书体都运用自如、造诣深厚,又以行书最为世人推崇,这其中,一幅名为《寒食帖》的行书作品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浑然天成,是苏轼书法作品的代表作。那么,《寒食帖》的艺术魅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康震:

苏轼的书法作品里头有很多精品,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前赤壁赋》,最出名的是《寒食帖》,就是这幅字,《寒食帖》,这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在黄州待到第三年头上,写的两首寒食诗。寒食,寒食节,现在我们没有寒食节了,只有清明节,古代的时候这两个节是在一块的,这寒食节这一天,按古代的说法是为了怀念那介子推,所以,家家户户不吃热的东西,吃点饼干吃点桃、梨什么的就这一天就算过去了,这不是缅怀前人嘛。在寒食节这一天,苏轼写了两首诗,这两首诗说实在的,在他的诗作当中不算名气特别大,但是他把这两首诗写下来之后,这两首诗一下出了名了,为什么呢?诗因书而出名。我们知道天下第一行书是谁啊?那当然都知道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是谁啊?那当然知道了,唐代的大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啊?就是它,宋代的苏轼的《寒食帖》。大家说你这是不是按年代排的?那不是,苏轼书法再厉害跟前面那两位比还是有差距的,他能弄个第三,进入前三甲,拿个铜牌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看,它是分两首诗,前面这首写的时候这个笔法还比较拘谨,我们都有这个体会,你写书法,一开始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笔还没放开呢,还讲究点法度,所以你看最开始这几个字写的时候它比较小,比较拘谨。等写到第二首的时候,对笔、墨、纸都熟了,然后情绪也来了,这下就给放开了,放开就不得了了,你看看这字,特别是这一块,说“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在这锅里头煮点菜,然后底下,破灶底下烧点柴,柴火都是湿的,就意思说很惨,锅里头煮点烂菜叶子,底下烧的柴火也是湿柴火,那就是说很糟糕的情况。内容是一回事,内容反映到形态上不一样,“空庖煮寒菜”这“空庖”这俩字特别小,缩起来了,真像是“空疱”,“空疱”的意思就是说是空空如也的厨房,空空如也的锅灶“煮寒菜”。“破灶”,一“破灶”突然变得很大,“烧湿苇”,就是沾湿的柴火,可这“破灶”这俩字跟这“空疱”俩字相比,突然变得很大,这种剧烈的字形上的变化,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的起伏,而且“烧湿苇”的“苇”哗的一下拉得这么长,跟锥子似的,这都说明在写的时候心里边是慢慢地都放开了。

再看下面,“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这个“纸”它是异形的写法,一般我们写“纸”的话,这边是一个“绞丝”(纟),然后过来(是)一个“氏”,它这个是什么呢?上面是个“氏”,底下是个“币”,唰的一下,拉得也很长。这种用笔的方法,说句实在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规的书法家的用笔的手法,问题在于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写?就是苏轼在写这篇字的时候,根本就没想着要写成一篇流传后世的“第三行书”,完全是依据性情而来,真情而来,他是为了抒发自己已经憋郁了很长时间的那种郁闷的心情,在书法上来表现寒食节这天他的心情,所以笔锋所到之处或大或小,或短或长,或缩或放,完全由性情而来,不由书法的法度而来。

咱已经说了,书法的法度是什么法度?不就是人的法度吗?人的法度是什么法度?不就是性情的法度?写书法的时候脑子里光想着第三行书、第三行书,那写得好吗?无意当中才能成就有意有成之作。所以你看,我是特别喜欢这幅书法作品,不是为了讲它才喜欢的,是本来就喜欢,喜欢在哪儿呢?就是它的错落有致。大家说那我也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那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