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制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菜肴制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菜肴制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菜肴制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菜肴制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蔬菜类、黄豆芽、梅干菜、畜禽肉及其制品、水产品、海带、食用菌、水果类、黑橄榄、鸡蛋、松花蛋、豆制品、魔芋、粉条、芝麻、黄豆、红豆、绿豆、花生、玉米、陈皮、莲子、红枣、葡萄干、面筋、面包糠、海鲜酱、豉味复合调味酱、香辛料(罂粟种子除外)、大豆油、菜籽油、色拉油、芝麻油、食用盐、白砂糖、冰糖、绵白糖、麦芽糖、葡萄糖、味精、酱油、生抽、鲜味汁、OK 酸甜调味汁、卤汁、卤水汁、食醋、腐乳、蚝油、洋葱粉、咖喱、清酒、蜂蜜、黑椒汁、调味料酒、花生酱、食用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豆瓣酱、冬阴功酱、鸡汁调味料、鸡粉调味料、芝士粉、牛奶、奶粉、番茄酱、芝麻酱中数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碳酸氢钠、羧甲基纤维素、瓜尔胶,经筛选、粉碎、清洗、调理、熟制(蒸、卤、煮、煎、炒、炖)速冷、组合包装、冷藏工艺制成的菜肴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7白砂糖

GB/T1352大豆

GB/T1353玉米

GB/T1445绵白糖

GB/T1532花生

GB/T1535大豆油

GB/T1536菜籽油

GB188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GB1886.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GB27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

GB27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面筋制品

GB27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

GB27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

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

GB2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

GB27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

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27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熟肉制品

GB27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腌腊肉制品

GB27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2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

GB27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478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4789.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500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GB5009.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5009.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5009.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

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54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酪

GB/T5461食用盐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835干制红枣

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

GB7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233芝麻油

GB/T8883食用小麦淀粉

GB/T8884马铃薯淀粉

GB/T8885食用玉米淀粉

GB/T9959.2分割鲜、冻猪瘦肉

GB10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调味品

GB/T10461小豆

GB/T10462绿豆

GB/T11761芝麻

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

GB/T14215番茄酱罐头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49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

GB15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

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16325干果卫生标准

GB/T16869鲜、冻禽产品

GB/T17238鲜、冻分割牛肉

GB/T17756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GB18006.1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GB/T18186酿造酱油

GB/T18187酿造食醋

GB19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

GB/T20554海带

GB/T20880食用葡萄糖

GB/T20883麦芽糖

GB/T21725天然香辛料分类

GB/T21999蚝油

GB22556豆芽卫生标准

GB/T23587粉条

GB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284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瓜尔胶

GB299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NY/T494魔芋粉

NY/T705无核葡萄干

NY/T1504莲子

QB/T1173单晶体冰糖

QB/T1733.4花生酱

SC/T3102鲜、冻带鱼

SB/T10170腐乳

SB/T10337配制食醋

SB/T10415鸡粉调味料

SB/T10416调味料酒

SB/T10439酱腌菜

SB/T10458鸡汁调味料

SB/T10485海鲜粉调味料

SB/T10614熟制花生(仁)

LS/T3220芝麻酱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农业部2002年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3分类

根据主要原料不同分为:以蔬菜(食用菌)为主的菜肴制品,以肉类为主的菜肴制品,以水产品类为主的菜肴制品,以豆制品类为主的菜肴制品。

4要求

4.1原辅材料

4.1.1蔬菜类、水果类应新鲜、无腐烂、无污染、无虫害,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

4.1.2梅干菜应符合GB2714、SB/T10439的规定。

4.1.3黄豆芽应符合GB22556的规定。

4.1.4禽(鸡、鸭、鹅)肉应符合GB2707的规定。

4.1.5猪肉应符合GB/T9959.2、GB2707的规定。

4.1.6牛肉应符合GB/T17238、GB2707的规定。

4.1.7腊肉应符合GB2730的规定。

4.1.8腊肠应符合GB2726的规定。

4.1.9水产品应符合SC/T3102、GB2733的规定。

4.1.10食用菌应符合GB7096的规定。

4.1.11魔芋应符合NY/T494的规定。

4.1.12鸡蛋、松花蛋应符合GB2749的规定。

4.1.13豆制品应符合GB2712的规定。

4.1.14海鲜酱应符合附录A6的规定。

4.1.15豉味复合调味酱应符合附录A7的规定。

4.1.16黄豆应符合GB/T1352、GB2715的规定。

4.1.17花生应符合SB/T10614、GB/T1532规定。

4.1.18香辛料(罂粟种子除外)应符合GB/T15691、GB/T21725的规定。

4.1.19食用油(大豆油、菜籽油)应符合GB/T1535中一级、GB/T1536中的规定。

4.1.20色拉油应符合GB/T17756的规定。

4.1.21芝麻油应符合GB/T8233的规定。

4.1.22食用盐应符合GB2721、GB/T5461的规定。

4.1.23食用糖应符合GB/T317、QB/T1173、GB/T1445、GB13104的规定。

4.1.24麦芽糖应符合GB/T20883、GB15203的规定。

4.1.25味精应符合GB/T8967、GB2720的规定。

4.1.26酱油应符合GB/T18186的规定。

4.1.27生抽应符合附录A4的规定。

4.1.28鲜味汁应符合附录A5的规定。

4.1.29OK酸甜调味汁应符合附录A10的规定。

4.1.30卤汁应符合附录A12的规定。

4.1.31卤水汁应符合附录A8的规定。

4.1.32食醋应符合GB/T18187、SB/T10337的规定。

4.1.33腐乳应符合SB/T10170、GB2712的规定。

4.1.34蚝油符合GB/T21999、GB10133的规定。

4.1.35洋葱粉应符合附录A2的规定。

4.1.36咖喱应符合附录A3的规定。

4.1.37清酒应符合GB2758的规定。

4.1.38蜂蜜应符合GB14963的规定。

4.1.39黑椒汁应符合附录A9的规定。

4.1.40调味料酒应符合附录A1的规定。

4.1.41花生酱应符合QB/T1733.4的规定。

4.1.42芝麻应符合GB/T11761的规定。

4.1.43面筋应符合GB2711的规定。

4.1.44面包糠应符合A11的规定。

4.1.45食用淀粉应符合GB/T8883、GB/T8884、GB/T8885的规定。

4.1.46豆瓣酱、冬阴功酱应符合GB2718的规定。

4.1.47鸡汁调味料应符合SB/T10458的规定。

4.1.48鸡粉调味料应符合SB/T10415的规定。

4.1.49红豆应符合GB/T10461、GB2715的规定。

4.1.50绿豆应符合GB/T10462、GB2715的规定。

4.1.51海带应符合GB/T20554的规定。

4.1.52食用葡萄糖应符合GB/T20880、GB15203的规定。

4.1.53莲子应符合NY/T1504的规定。

4.1.54红枣应符合GB/T5835、GB16325的规定。

4.1.55葡萄干应符合NY/T705、GB16325的规定。

4.1.56陈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的规定。

4.1.57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应符合GB29929的规定。

4.1.58碳酸氢钠应符合GB1886.2的规定。

4.1.59羧甲基纤维素钠应符合GB1886.232的规定。

4.1.60瓜尔胶应符合GB28403的规定。

4.1.61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4.1.62芝士粉应符合GB5420的规定。

4.1.63牛奶应符合GB25190的规定。

4.1.64番茄酱应符合GB/T14215的规定。

4.1.65芝麻酱应符合LS/T3220的规定。

4.1.66奶粉应符合GB19644的规定。

4.1.67黑橄榄应符合GB7098的规定。

4.1.68玉米应符合GB/T1353的规定。

4.1.69宽粉应符合GB/T23587的规定。

4.1.70以上原辅料还应符合GB2761、GB2762、GB2763的规定。

4.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

滋气味具有该品种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组织形态具有该品种固有的形态

杂质无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4.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食盐,g/100g≤15.0

无机砷(以As计),mg/kg≤0.1(仅限鱼类制品)

0.5(仅限水产类制品)

总砷(以As计),mg/kg≤0.5(仅限食用菌制品、肉与肉制品)

铅(以Pb计),mg/kg≤0.4(仅限于豆、肉类制品)

0.8(仅限于蔬菜、食用菌、水产类制品)

镉(以Cd计),mg/kg≤0.5(仅限食用菌类、肝脏类制品)

0.1(仅限鱼、肉类制品)

铬(以Cr计),mg/kg≤ 1.0(仅限于肉类制品)

2.0(仅限于水产类制品)

过氧化值a(以脂肪计),g/10≤0.25

甲基汞b(以Hg计),mg/kg≤0.5(仅限于以水产类制品)

1.0(仅限于肉食性鱼类制品)

总汞(以Hg计),mg/kg≤0.1(仅限食用菌类制品)

N-二甲基亚硝胺,μg/kg≤ 3.0(仅限于肉类制品)

4.0(仅限于水产品类制品)多氯联苯b,mg/kg≤0.5

苯并[a]芘,mg/kg≤ 5.0(仅限于熏、烤、烧肉类、熏烤水产类产品)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a仅适用于油炸、畜禽肉及制品为原料的产品。

b多氯联苯以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和PCB180总和计。

4.4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CFU/g)

n c m M

菌落总数5210000100000

大肠菌群5210100

霉菌≤150

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1000

副溶血性弧菌b51100MPN/g1000MPN/g 沙门氏菌500/25g--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d500/25g--

大肠埃希氏菌c O157:H7500/25g--

a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

b仅限于以水产类为原料的产品。

c仅限于以牛肉为原料的产品。

d仅限于肉为原料的产品。

4.5食品添加剂

4.5.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5.2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

4.6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4.7兽药残留

应符合《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

4.8真实性要求

产品不得加入非食用物质。

4.9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感官要求

取两袋(盒)以上同一品种样品置于洁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组织状态及杂质,嗅其气味,尝其滋味。

5.2理化指标

5.2.1食盐

按GB5009.44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无机砷、总砷

按GB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铅

按GB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2.4镉

按GB5009.15规定的方法测定。

5.2.5甲基汞、总汞

按GB5009.17规定的方法测定。

5.2.6铬

按GB5009.12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7过氧化值

按GB5009.227规定的方法测定。

5.2.8N-二甲基亚硝胺

按GB5009.26规定的方法测定。

5.2.9多氯联苯

按GB5009.190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0苯并[a]芘

按GB5009.27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1净含量

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检验。

5.3微生物指标

5.3.1菌落总数

按GB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

5.3.2大肠菌群

按GB4789.3规定的方法检验。

5.3.3霉菌

按GB4789.15规定的方法检验。

5.3.4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GB4789.10(第二法)规定的方法检验。

5.3.5副溶血性弧菌

按GB4789.7规定的方法检验。

5.3.5沙门氏菌

按GB4789.4规定的方法检验。

5.3.6大肠埃希氏菌

按GB4789.36规定的方法检验。

5.3.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按GB4789.30规定的方法检验。

6检验规则

6.1组批与抽样

以同一批投料、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生产线生产的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批,随机抽取样品10件,最少不低于2kg。

6.2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出厂检验

产品需经公司品控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净含量、标签,应在出厂前进行检验,食盐、过氧化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每批次进行检验,霉菌(至少1批次/日),致病菌(至少1批次/日)。每月至少对2批次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项目检验(委托检验)。

6.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本标准要求中的全部检验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新产品进行定型投产时;

b)当原料来源、设备发生变化时;

c)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6.3判定规则

产品按本标准项目检验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微生物指标如有不合格项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且不得复验;其他标项目如有一项不合格,允许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标志

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7718、GB28050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2包装

产品内包装采用塑料袋、塑料盒、塑料盖,其材质分别为PE、PP、PVC材质,塑料袋、冷藏箱应符合GB4806.7的规定,塑料盒、塑料盖应符合GB4806.7、GB/T18006.1的规定,覆膜应符合附录A13的规定。

7.3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且应保持0℃-10℃的冷藏运输环境。

7.4贮存

产成品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烂的物品同处贮存且产成品必须在0℃-10℃冷藏环境中贮存。

7.5保质期

在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下,产品保质期起始时间从产品包装结束起计算,精确到小时、分钟,产品未启封,在0℃-10℃冷藏环境下的保质期为48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A.1调味料酒质量要求

A.1.1感官要求

调味料酒感官要求应符合表A.1.1的规定。

表A.1.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检验方法

色无色至琥珀色,无异物取被测样品50ml 于无色透明的容器中,置于明亮处迎光观察其色泽、检查有无可见外来杂质,并在室下嗅其气味,品尝其滋味。

香具有日式调味料酒特有的香气

无异味

A.1.2理化指标

调味料酒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A.1.2的规定。

表A.1.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检测方法

味醋

食盐调味料高盐调味料酒精度(20℃)/(%vol)8~158~2040~55GB/T 13662总酸(以乳酸汁)(g/100ml)0.5以下0.5以下0.5以下SB/T 10416食盐(以氯化钠计(g/100ml)

-- 1.5以上

6.0以上

SB/T 10416A.1.3污染物限量

调味料酒的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A.1.3的规定。

表A.1.3污染物限量项目

指标检验方法铅(mg/kg,以pb 计)≤ 1.0GB5009.12总砷(mg/kg,以As 计)≤

0.5

GB/T5009.11

A.1.4真菌毒素限量

调味料酒的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表A.1.4的规定。

表A.1.4污染物限量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黄曲霉毒素B1(ug/kg)≤

5.0

GB/T18979

A.1.5微生物指标

调味料酒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A.1.5的规定。

表A.1.5微生物指标

项目限量指标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ml≤30000GB4789.2

大肠杆菌MPN/100ml≤90GB/T4789.3--2003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葡萄球菌)不得抽检GB4789.4、GB4789.5、

GB4789.10

A.1.6包装

调味料酒的包装材料应符合表A.1.6的规定。

表A.1.6内包装材料的规范要求

内包装材料规范要求

PE桶GB9687、GB13508

PET瓶GB9687

外包装纸箱材料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包装完好、清洁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无破损。企业名称:宝酒造食品有限公司

标准号:Q/FTBJZ0001-2017

标准名称:日式调味料酒

标准年代号:1101060123S-2017

A.2洋葱粉质量要求

A.2.1感官要求

洋葱粉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A.2.1的规定。

表A.2.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组织形态自由流动的粉末或颗粒,允许有少许结块现象

兹、气味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A.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A.2.2的规定。

表A.2.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香辛料类香草类水分,%≤14.0

总灰分,%≤10.0a18.0a 酸不溶性灰分,%≤ 5.0

5.0 2.0总砷(以As计),mg/kg

铅(以Pb计),mg/kg

3.0

3-氯-1,2-丙二醇,mg/kg≤ 1.0b

注a:总灰分测试项目只适用于纯香料和香草类。

注b:仅限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的产品。

A.2.3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A.2.3的规定。

表A.2.3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5g不得检出致病菌(生产荚膜梭菌),cfu/g≤100

企业名称: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

标准号:Q/MACI0002S-2017

标准名称:香辛调味料

标准年代号:3101120013s-2017

A.3咖喱质量要求

A.3.1感官要求

咖喱感官要求应符合表A.3.1的规定。

表A.3.1的感官要求

项目指标

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滋味及气味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气味,无异味

组织与形态块状、粒状、粉状等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和杂质A.3.2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A.3.2的规定。

表A.3.2的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水分/(g100g)≤15.0

食盐(以NaC1计)/(g100g)≤25.0

氨基酸态氮/(g100g)≥0.01

总氮/(g100g)≥ 1.40

铅(以Pb计)/(mg/kg)≤ 1.0

总砷(以As计),(mg/kg)≤0.5

A.3.3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A.3.3的规定。

表A.3.3的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

菌落总数/(cfu/g)≤8000

大肠菌群/(MPN/g)< 3.0

按GB29921的规定执行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糖球

菌)

企业名称:潍坊匠造食品有限公司

标准号:Q/WJZ0004S-2015

标准名称:固态复合调味料

标准年代号:37070149s-2015

A.4生抽质量要求

A.4.1感官要求

生抽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A.4.1的规定。

表A.4.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深红褐色,有光泽

香气具有很浓郁的酱香及脂香

滋味味鲜美、醇香、鲜咸甜适口

组织形态澄清液体,允许有少量沉淀

A.4.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A.4.2的规定

表A. 4.2的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mL≥15.0

氨基酸态氮(以N计),g/100mL≥0.80

全氮(以N计),g/100mL≥ 1.25

总酸(以乳酸计)g/100mL≤ 2.5

总砷(以As计),mg/L≤0.5

铅(以Pb计),mg/L≤ 1.0

,μg/L≤ 5.0

黄曲霉毒素B

1

3-氯-1,2-丙二醇,mg/kg≤0.02

铵盐(以N计)含量不得超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30%

A.4.3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A.4.3的规定

表A.4.3的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

菌落总数,CFU/mL10000

大肠菌群,MPN/mL0.3

霉菌和酵母,CFU/mL100

致病菌指标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指定,均以/25mL表示)

n c m M

沙门氏菌500-

金黄色葡萄球菌52100CFU/mL10000CFU/mL

1: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

2: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指的样品数;m为致病菌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为治病菌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A.4.4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表A.4.4及GB2760的规定

表A.4.4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名称最大使用量

焦糖色(普通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焦糖色(加氨生产)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山梨酸钾 1.0g/kg

谷氨酸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5,-肌苷酸二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5,-鸟苷酸二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氯蔗糖0.25g/kg

企业名称: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标准号:Q/XLKK2003S-2015

标准名称:精选生抽酿造酱油

标准年代号:444780s-2015

舌尖上的湖南_——湖南美食介绍(1)

舌尖上的湖南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家——湖南的特色美食,看看湖南人有多不怕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菜肴风味是鲜辣浓香。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湖南的菜那么辣呢 因为湖南湿润多雨,土壤非常适宜辣椒生长,因而湖南盛产辣椒。

而且辣椒本身具有驱寒祛湿的功效,更能增进食欲,所以湖南人嗜辣如命。 大家熟知的剁椒鱼头、粉蒸肉、农家小炒肉等都是十足的湖南风味名菜哦! 湖南特色小吃之一:臭豆腐 臭豆腐是原产于长沙的名牌小吃。不同于其它食物以香为美,臭豆腐奇在以臭命名。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 长沙的臭豆腐要数百年老店火宫殿炸得最好,外焦微脆、内软味鲜。毛泽东年轻时在长沙求学时,火宫殿的臭豆腐就是他非常喜爱的一种食品,价廉味美,极好下饭。1958年,毛泽东到长沙视察时,还专门到火宫殿吃了一顿臭豆腐。 特色湘菜之二: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是湘中,湘西的特色菜。每年过年前老乡杀过年猪后,将豆腐和新鲜猪血、猪肉末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在一起捏成圆饼,再用竹筛放在火炕上不停的用烟熏,最后熏成腊黄的

猪血丸子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奶奶把它切成薄片后用辣椒一起炒,吃起来耐嚼味香,别提多好吃了。 湖南特色湘菜之三:团年菜 团年菜又称“合菜”,是湘西土家族过年家家必制的特色菜。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湘西土司出兵抗击倭寇,仗一直打到过年。战场条件简陋,不允许像平时一样炒上一大桌菜,于是火头军简单的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椒等一起放到一口大锅里熬,口味鲜香异常。士兵们美餐一顿后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 此后湘西人民每年过年都要烧“合菜”。除味道佳美,还别有深意。它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荣传统。

DB31 2015-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指南

DB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2015—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也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总部对其门店的食品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未注释的术语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的用语含义相同。 3.1易腐食品 在常温下容易腐败变质,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细菌生长、繁殖、产毒的食品。 3.2餐用具 餐具、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 4总体管理要求 4.1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应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确保所供应食品的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为宗旨。 4.2餐饮服务单位应将确保食品安全作为本单位的重要政策,并向全体食品从业人员表明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单位食品安全制度的重要性。 4.3餐饮服务单位应确定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目标。食品安全目标: ——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应经过适宜性、可行性的评估; ——应经过与本单位各部门的沟通; ——是否达到应可进行评估。 4.4餐饮服务单位应使全体食品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确定管理目标和制定管理措施,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 4.5餐饮服务单位应确保管理中可获得各种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资源。 5管理职责

简单介绍菜肴新做(图文欣赏)

简单介绍菜肴新做(图文欣赏) 2014-12-10 四川烹饪杂志 四川烹饪杂志 小米黄鳝卷 鲜活鳝鱼宰杀治净后,划成整条的鳝鱼片,用手卷成卷后,再把咸鲜味的鱼茸酿在鳝鱼卷当中,待入笼蒸熟后,取出来浇上用小米熬成的咸鲜味玻璃芡汁,即成菜。 白鹤亮翅 取才鱼宰杀治净后,片取净肉,然后将其剞菊花花刀待用。取适量的生粉、精盐和味精,放到装有才鱼肉的盆里抓匀腌味后,把鱼肉放盘内摆成“白鹤”状。接着用海带丝摆成“鹤尾”,然后摆上用胡萝卜雕成的“鹤头”。 把摆好的“白鹤”放蒸柜里,蒸5分钟取出来,浇上咸鲜味的芡汁即可上桌。 粉蒸青蛙鳜鱼

取小鳜鱼5条,宰杀治净后,先把两片净肉片下来(与鱼头相连),然后剁下鱼骨留作他用。 鱼肉和鱼头加玉米粉、盐、葱、生姜、味精、生粉、色拉油等腌入味后,才放入盘中摆成青蛙状。上笼蒸熟便可上桌。炮蒸竹编鳝鱼 把鳝鱼宰杀治净后,划成整条的鳝片,待斩去头尾并加干淀粉拌匀后,再放蒸笼里蒸3分钟,取出来待用。 把鳝鱼、精盐、醋、生姜末、生抽等放一起先拌匀,然后编成竹网状码入大碗内,中间用红薯块等辅料填实了,重新入蒸笼里蒸10分钟,取出来便翻扣盘中待用。 锅中放陈醋、米醋、水、盐和味精烧开,勾入湿淀粉熬成玻璃芡汁后,起锅浇在鳝鱼上边,最后淋上热油激香便好。【提升味觉层次的菜肴】豉汁峨眉雪芋,牛油果雪蟹沙律,潮式冰镇花枝片,私房仔兔,手撕阿尔泰羊腿 2014-12-09四川烹饪杂志 豉汁峨眉雪芋 这道菜的亮点在于调味方面,为了让雪魔芋入味,开始时先用鸡汤煨透,然后用黄油煎香,出锅前加入豉汁调味,成菜的味道富有层次感。其具体的做法如下:炒锅里放入火腿、

猪龙骨、老鸡、珧柱、干葱、老姜、鸡油和适量的清水烧开,然后把泡发好的雪魔芋放进去,煲入味以后捞出来待用。另锅下黄油烧化,把雪魔芋放进去煎至酥香,再夹出来装盘并摆上汆熟了的西兰花。炒锅下黄油烧热,投入青椒米、红椒米和洋葱末先炒香,再倒入自制豉汁并掺少许的鲜汤烧开,其间加入盐、味精、白糖、鸡粉等调味,待勾入少许的水淀粉后,起锅浇在雪魔芋上便好。 牛油果雪蟹沙律 把牛油果从中间切开后,挖出里边的果肉并切成小粒。另把雪蟹肉切成细丝,然后同牛油果粒、沙律酱等放一起拌匀,装在牛油果壳里并点缀少许的鱼子酱后,置盘内,另在盘子的中间摆些橙子肉,即成。 潮式冰镇花枝片 把大墨鱼治净后,剞上十字花刀再切片,随后与姜片、葱段和清酒在盆里腌10分钟。潮式卤水入锅烧开后,把墨鱼放进去浸煮30分钟,等到墨鱼片已熟透时,捞出来切成小片,装好盘再点缀少许的鱼子酱,最后配芥末味碟和椒盐味碟一起上桌供客人蘸食。 私房仔兔

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贵州米豆腐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省内大多数是以小作坊模式进行生产制作,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鲜见有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因此在日常监管和抽样检验工作中涉及米豆腐此类食品时常常没有标准可依,制约了米豆腐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类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亟需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地方标准。 为完善贵州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的生产要求,经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批准立项而开展《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我贵州米豆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二)任务来源 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号)要求,经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成立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由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由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铜仁市碧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许锡娟、罗艳、安莎、李雪、孙海达、申鹰、李雨鑫、汪国龙、付志会、黄坤宁、谭波、周红、黄烈斌。 本标准的编制历时两年。 2015年6月~8月编制小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人员分工,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主要技术内容等,并对标准起草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年8月~12月编制小组前往贵阳、铜仁等地的米豆腐生产作坊及流通经营市场等进行摸底调查。 2016年1月~12月编制小组查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实际样品检测数据,结合米豆腐生产消费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讨论稿)。 2017年1月~7月,编制组召开专题会广泛征求了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对本标准的不完全确定、不完善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2017年8月提交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标准中涉及的重要指标均根据谷类制品及大米制品相关的《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同时参照现行地方标准《DB52/T 449-2013 贵州米粉(米皮)》,结合实际样品检测数据并充分考虑米豆腐该类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征而制定。

贵州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山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酿酒葡萄种植标准》 一、任务来源、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国民对葡萄酒的消费量日益增加,葡萄酒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入世后对葡萄酒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截止目前为止,本省还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指导酿酒葡萄的种植生产,为了规范山西产区酿酒葡萄生产,推进酿酒葡萄栽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栽培,生产出优质的葡萄原料,特制订本标准,以指导本省酿酒葡萄生产。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其他省外标准的制定发布情况 在酿酒葡萄方面的国家标准分别有三个方面的标准:理化检验有2003年修订发布的GB/T 8302~8314等13项单项检验方法标准(其中1项标准已有2008年修订版)、感官审评有GB/T 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和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2项标准、检验条件有GB/T 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标准。行业标准只有感官审评方面2项标准: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和SB/T 10157-1992《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关于规范企业检验活动的独立的地方标准未见发布,只是在浙江省的DB33/T 627-2007 《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标准中提出了检验设备(施)要求,而未对检验人员和检验管理进行规定。另外,国家“食

品生产许可”制度对茶叶检验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还未制定关于综合规范企业检验活动的标准。本标准旨在对茶叶企业检验的设施条件、人员要求和检验管理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三、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成员、参加成员 (一)主要工作过程 2011年05月30日,山西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召开《山西省酿酒葡萄种植标准》编制方案论证会,确定编制原则、编制框架、内容和拟制定、修订的标准,并进行分工,确定戎子酒庄生产技术部牵头组织《山西省酿酒葡萄种植标准》编制工作,技术中心负责具体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主要成员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及内容的说明 (一)、标准的结构 本标准共分为8章: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特色菜品介绍

特色菜品介绍 1.驴板肠,即驴肠子,口味醇香,适口,味厚不腻,吸取汤料中的精华后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 2.考牛肚,是摸错门特色之一,选用纤维含量高而且松软的牛肚加孜然等香料烤制而成,咸鲜微辣,口感特别好。 3.母老虎,是摸错门特色之一,选用上好牛肚卷入鲜野山椒,辣味厚,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助消化,吃起来嫩滑爽口。 4.老婆卷,是摸错门特色之一,选用优质豆腐皮卷入新鲜猪肉,木耳,白菜,青椒等做的馅儿,口感鲜咸,略有辣味,口感极好。 5.烤丑鱼,原名老兵烤丑鱼,后因其外形奇丑改名“丑鱼”,烤丑鱼为摸错门三绝之一,选用1.8-2.2斤左右的淡水鱼考制而成,配以鲜蔬,孜然等十余种香料,外焦里嫩,完全没有鱼腥味,而且去骨去刺,口感好。 6.宽粉,由上等地瓜粉精制而成,口感爽滑,劲道,耐煮。7.特质嫩牛肉,选用上等牛肉里脊肉,切片后加蛋清和十余种香料腌制而成,口感鲜嫩独特。 8.烤翅中(翅尖),共有五香,香辣两种口味,用木炭烤制过程中加入了自然等十余种作料,烤出的翅中(翅尖)颜色金黄,外酥里嫩,口感独特。 9.烤明虾,选用上等明虾精心烤制,烤好后颜色金黄略带红,外

酥里嫩,无腥味。烤明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卵磷脂,有健脑 益智作用,特别对儿童智力发育有良好的用处。 10.手擀面,精制面粉加鸡蛋和面,纯手工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及防腐剂,口感柔滑细腻,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健康食品。11.特色虾滑,选用上等虾仁,拍碎后加入几种调料调制而成,口感爽滑劲道,有弹性。 12.手打羊肉丸,选用新鲜上等羊肉,手工打制成馅,其中加入蛋清与十多种香料腌制而成,口感滑嫩,细腻。 13.咔嚓风脆,摸错门特色新菜品之一,选用优质柴鸡掌中宝,加葱姜蚝油等十余种调味料腌制后,放在木炭上烤制而成,口感 独特,劲道。 14.烤筋霸,毛错门特色新菜品之一,选用上好蘑菇筋,加入蛋清等十几种调料腌制一个小时后,考制而成。口感劲道,有韧性。15.嘎嘣鱼丸,摸错门特色新菜品之一,选用优质皖鱼精肉打成肉馅后,加入鸡胸脆骨及十几种调料,调制而成,入口爽滑,口 感独特。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备案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解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 第三条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包括食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与规程等食品安全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生产企业所在地的食 品安全地方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第五条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 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地方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六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具体程序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由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 汉语拼音字母“DBS”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组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示例: DBS××/×××-×××× 代号顺序号年代号 第八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20日内报卫生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报送文件; (二)标准文本; (三)编制说明。 第九条卫生部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予以备案。

第十条卫生部定期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情况,指导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卫生监督机构、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评价情况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跟踪评价结果等情况,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标准复审,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复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五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废止。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公布后20日内重新报送卫生部备案。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废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废止后20日内向卫生部报送有关废止标准的文件。 第十四条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有异议时,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批准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属科技成果,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一、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制定的意义: 食用冰是炎炎夏日的最佳“搭配品”,加入各种饮品、制作成冰沙、生食保鲜等,受到大多数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喜爱,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多。随着央视曝光“冰块脏过马桶水”报道,很多地方陆续爆出食用冰卫生安全隐患[1]、[2]、[3]。从我省2014年抽检情况看,食用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风险食品。 随着餐饮监管的加强,国家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也进一步加强,但是目前对于餐饮企业使用的大量自制食用冰的监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餐饮业食用冰的相关标准(虽然目前有《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里面有食用冰的相关规定,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标秘发(2013)180号文“关于商请明确《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适用范围的复函”中说明此标准不适用于餐饮业制作的冷冻产品),导致检验机构无法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仲裁检验,政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罚。而对餐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卫生标准,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的指导,不利于解决或控制食用冰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没有适合餐饮业食用冰相关卫生标准的情况下,为加强贵州省内餐饮服务食用冰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餐饮服务食用冰加工行为,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有效监管,提高餐饮服务提供者抵御食用冰安全风险的能力,保障消费者餐桌饮食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二、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写的原则

规程的编写原则是注重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加工和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规程注意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 三、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主要内容提出的依据 1、定义 通过2010年至2014年承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企业食用冰的抽检工作经验,参照《SB-T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确定了食用冰的概念。 2、适用范围 根据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的制作与销售情况确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3、环境设施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必须具备的相关硬件设施要求。 5、人员要求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人员要求之规定。 6、操作规范 编制操作规范的内容是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新修订版)

特色菜品的介绍语言

特色菜品的介绍语言: 1.冻鹅肝拼鲜鲍:这个菜品选用的法国鹅肝和鲜鲍鱼,食用起来既有鲍鱼的清鲜,又有鹅 肝的浓香,口感滑而不腻 2.潮州卤水类:潮州卤水菜肴也是广东风味的代表特色,香味浓郁,卤水的汤汁是用十多 种原材料熬制而成的,制作工艺非常严格考究,才能达到汤汁浓、香、醇的效果 3.冰烧三层肉:最有特色的一道凉菜,据说这是最能检验师傅厨艺的一道菜,肉分三层, 最上面一层香酥,中间的肉软嫩,下面一层滑而不腻。 4.鲍鱼---选用的是南非干鲍,南非鲍肉质鲜美耐嚼,营养丰富,是极品鲍鱼的一种, 具有滋阴补虚、养肝明目之功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是现代人公认的保健美食 5. 安格斯烧牛仔肉:安格斯牛的肉质非常鲜嫩,蛋白质含量高,含脂量远远低于普通牛肉, 营养价值十分丰富 6.干捞海虎翅(天九翅):鱼翅益气润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有益精固肾之功效,对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配以香浓上汤,被视为可食补佳品,敬希食家品尝。 7.堂煎雪花牛肉、凉瓜青过桥雪花牛肉、葱爆霜降牛肉粒:专门的牧场饲养(日本神户),每天听音乐、喝啤酒、专人按摩,脂肪均匀分布于肌肉组织中,成大理石花纹象雪花一样,因此得名雪花牛肉或霜降牛肉,营养价值和普通牛肉有很大的不同,雪花牛肉人体需要脂肪酸含量是非常高的,胆固醇的含量低。口感柔滑、入口即化,可以生食或六、七成熟口感比较好。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8.堂煎澳洲牛仔骨:产自澳洲,选用六个月大的小牛,肉质鲜嫩,口感柔润,易嚼易碎。 9.咸猪骨砂锅大芥菜:咸香的猪骨配上甘凉的芥菜,肥而不腻。咸猪骨有下火的功效,芥菜能宣肺豁痰、温中利气 10.至尊双宝:法国鹅肝粒和安格斯牛柳粒,鹅肝富含脂肪酸,这款牛肉含丰富蛋白质。 11.脆皮牛肩肉:牛肩肉口感有弹性、肉质柔韧,纤维蛋白丰富,这道菜是下酒佳肴 12.珍品鲍鱼猪手煲:采用鲜活鲍鱼仔、清远鸡、猪手、白灵菇等原料,营养丰富,胶原蛋白丰富、口味浓香 13.烧汁炒养生珍菌:现代人很注重身体健康,菌类有很好的抗癌防癌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厨师配以特制的汁酱烹饪,咸香口味。 14.辽参的功效:辽东半岛周围海域出产者最佳,故名辽参。以日本北海道出产的最为优质。 辽参含丰富的蛋白质,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特别对甲状腺患者有极大的食疗功效。 15.鲍汁扣鹅掌花胶:花胶即鱼肚,是中国四大补品之一,有海八珍之称。花胶主要来自印 度及巴基斯旦等地,花胶含丰富的蛋白质及胶质,具滋阴养颜,补肾,强壮机能。腰膝酸软,身体虚弱,最适宜经常食用。鹅掌也含有胶质。 16.鲍汁极品佛跳墙(浓香)、清汤佛跳墙(清香):补虚养生,调理营养不良,佛跳墙 菜的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烹调工艺非常繁复:用火也十分讲究 17.花胶炖野生水鸭:是一款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的汤水,其气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及备案指南

附件1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 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用参比制剂的选择和确定。 一、术语 仿制药是指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 参比制剂是指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对照药品,通常为被仿制的对象,如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参比制剂应为处方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药品。 原研药品是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 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是指在欧盟、美国、日本获准上市并获得参比制剂地位的仿制药。 二、选择原则 (一)参比制剂首选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的进口原研药品应与其原产国上市药品一致。若原研企业能证明其地产化药品与原研药品一致,地产化药品也可作为参比制剂使

用。 (二)若原研药品未在国内上市或有证据证明原研药品不符合参比制剂的条件,也可以选用在国内上市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作为参比制剂,其产品应与被列为参比制剂国家的上市药品一致。 (三)若原研药品和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均未在国内上市,可选择在欧盟、美国、日本上市并被列为参比制剂的药品。 三、提出和推荐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上述原则,自行选择参比制剂,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参比制剂备案表见附1。 (二)行业协会可按照上述原则,组织同品种药品生产企业提出参比制剂的选择意见,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推荐。参比制剂推荐表见附2。 (三)原研药品生产企业、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生产企业其产品如可满足参比制剂的条件,可主动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申报作为参比制剂。参比制剂申报表见附3。 四、备案和审核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任务要求和拟评价品种的情况,开展先期研究,拟定参比制剂,报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在60个工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标准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体系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同步小康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省质监局决定在特色优势产业、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十大标准体系,2014年10月省政府批文(黔府函[2014]20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贵州辣椒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十大标准体系其中之一。2015年5月省卫计委同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黔卫计办函[2015]94号),立项标准名称:贵州辣椒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辣椒制品系列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是立项计划完成的7个辣椒制品系列标准的其中之一。 辣椒干为贵州具有特色的辣椒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目前有一个国标GB 10465-1989《辣椒干》、一个行标NY 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三个地标: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267-2005《干辣椒》、重庆市地方标准DBS 50 008-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辣椒》、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978-2014《贵州辣椒干》。 国标GB 10465是1989年发布的,至今已有27年,该标准设置的不挥发乙醚提取物、粗纤维、辣椒素等检测指标要求,已不适应辣椒种植品种的发展变化,并且这些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指标,完全没有必要限制贵州辣椒干品种百花齐放、多元化的发展。而我省2014年

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DB52/T 978,也有这些指标限制,日常检测中,企业送检的干辣椒水分、不挥发乙醚提取物、粗纤维、辣椒素经常发现不合格,给辣椒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把关造成很大困惑。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贵州“辣椒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函〔2015〕94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承担,在原DB52/T 978-2014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更加简化、适用,标准的操作性更强,并且确保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在标准编制工作中,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本次共收集19个批次的干辣椒数据,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经过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起草小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6年3月完成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辣椒》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制定标准的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2、标准中所涉及的卫生等重要指标均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加工。 2 术语和定义 2.1 食品小作坊 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生产者。食品小作坊固定从业人员不超过7人,除办公、仓储、晒场等非生产加工场所外,生产加工场所使用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 2.2 GB 14881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基本要求 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应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4 加工场所 4.1 选址及周围环境 4.1.1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畜禽类动物圈养场所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4.1.2生活区应与生产加工区分隔,加工区域内无散养动物。 4.1.3加工场所外环境应整洁、卫生,道路宜采用混凝土、沥青等便于清洗的硬质材料铺设,路面平坦、无积水。 4.2 设计和布局 4.2.1加工场所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加工能力相适应,便于放置设备、原料及产品,并满足清洗消毒、人员操作及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 4.2.2 加工场所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加工工艺合理布局,上下工序衔接合理,根据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措施。 4.2.3 直接入口食品加工场所的原料清洗与加工区、生食与熟食区、内包装与外包装区宜进行有效分隔。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标准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体系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同步小康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省质监局决定在特色优势产业、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十大标准体系,2014年10月省政府批文(黔府函[2014]20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贵州辣椒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十大标准体系其中之一。2015年5月省卫计委同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黔卫计办函[2015]94号),立项标准名称:贵州辣椒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辣椒制品系列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是立项计划完成的7个辣椒制品系列标准的其中之一。 辣椒面作为贵州具有特色的熟制辣椒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目前有一个国标GB/T23183-2009《辣椒粉》,但标准中的辣椒粉是指非即食性粉末,不适用于贵州特色即食性辣椒面、煳辣椒面和风味辣椒面。而现行有效的贵州地方标准DB52/458-2004《辣椒粉质量安全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至今有12年

了,已不能适应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等),该标准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1)没有涵盖贵州煳辣椒面这类产品; (2)水分限定偏低; (3)菌落总数限制过严; (4)大肠菌群、致病菌指标的设置不符合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5)该标准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限量指标。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地方标准使用及辣椒面生产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贵州辣椒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函〔2015〕94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方县琼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毕节绿色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市场上代用茶产品琳琅满目,但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贵州省内企业生产销售基本都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该些标准项目和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代用茶产品标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经调研和统计,目前贵州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代用茶企业有50余家,产品品种覆盖了叶类、花类、根茎类和混合类等,本次制定《代用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使贵州省境内的生产企业能得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制定代用茶产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代用茶产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提升我省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从而增强我代用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规范引导和促进代用茶生产的健康发展,2013年11月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向贵州省卫生厅提出制定《代用茶》地方标准的申请。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函〔2014〕26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4年3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全省160多个代用茶样品的检测数据,并采集了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苦荞香茶,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苦丁、苗家凉茶及市场采购了大麦茶、薄荷叶、甘草、荞麦茶、野生苦丁茶、菊花、茉莉花、荷叶、刺梨果茶、山楂果茶、柠檬果茶等共14个样品进行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1、附件2。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课题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6月起草完成了《代用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的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而制定。 2、标准中的项目根据《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和国家有关要求,参照现有其他省份地方标准,结合历史检测数据并充分考虑该类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征而制定。 (二)确定制标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为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DB11/505-2007代用茶卫生要求(北京市)、DBJ440100/T36-2009代用茶卫生要求(广州市)、NY/T2140-2012绿色食品

菜品销售话术与范例

一、推销语言推销语言是一种引导顾客消费需求的语言艺术,运用得当可以促进消费,服务人员需要长期学习,不断琢磨。掌握以下几点可迅速见效: 1、多用选择疑 问句,少用特殊问句是指推销过程中不以“要”或“不要”的问句提问,而是以选 择问句提问?例如:“先生,您要饮料吗?”这样问的结果是客人“要”或“不要”将有50%的概率会被客人否定。再比如服务生问客人“要不要来点白酒?”时,只要 有一位客人说:“今天不喝酒!”推销就会失败。如果采用选择疑问句,效果可 能大不一样。例如:“先生,我们有椰汁、可乐请问您需要哪一种?”“先生,您要 来点红酒还是白酒?”“小姐,您是来只螃蟹还是来点基围虾?”客人很 有可能在你划定的选择范围之内,选择一种,这样推销成功的机率就高多了。 2、将顾客单一需求引向多元化选择有些客人总是按个人习惯点菜,对餐厅 特色菜并不了解。点了菜,服务生如果简单回答一句“没有”,就会让他们失望,从而 失去消费欲望。如果服务生抓住机会,推销与所点菜品相关的其他菜式,将客人引到 多元化选择,会取得较好效果。一位客人点了八宝粥,餐厅售完了,服务生说:“好的!不过今天八宝粥已经卖完,现在还有黑米粥、玉米粥、西米粥、皮蛋瘦肉粥, 都很有风味,换个口味好吗?”于是客人欣然点了玉米粥。 2、将顾客单一需求引向多元化选择有些客人总是按个人习惯点菜,对餐厅 特色菜并不了解。点了菜,服务生如果简单回答一句“没有”,就会让他们失望,从而 失去消费欲望。如果服务生抓住机会,推销与所点菜品相关的其他菜式,将客人引到 多元化选择,会取得较好效果。一位客人点了八宝粥,餐厅售完了,服务生说:“好的!不过今天八宝粥已经卖完,现在还有黑米粥、玉米粥、西米粥、皮蛋瘦肉粥, 都很有风味,换个口味好吗?”于是客人欣然点了玉米粥。 4、运用加、减、乘、除法加法:客人咨询婚宴席单上还应配哪些菜,可采用语 言加法:“这桌只有凤没有龙,如果加上一只龙虾就可龙凤呈祥。”如客人订寿宴,咨 询时可以说:“寿宴中加上一只甲鱼,就是益寿延年。”减法:“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到北京不吃烤鸭,来四川不吃江团,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别留遗憾吆!乘法:如有人问:“你这个豆腐怎么这么贵,要卖28元一份?”“这 是箱箱豆腐,里面有十几种原料,用多种烹饪技法制作,家里可是做不出来吆!” 除法:客人问:“这份香辣蟹怎么这么贵?”“这是两斤重的海蟹啊,10个人吃,一个人 才几块钱,不贵! 5、借他人之口借用具有一定身份消费者的话来证明、推销菜品。“很多客人都喜欢吃我们做的的XXX,您也来一份吧?”“毛主席曾赞誉过湖北的武昌鱼,您如果品尝一下,也一定有同感!”“张局长最喜欢这道菜。他说这是他最近吃 到的最好的菜。”“黄总每次都点这道菜。”“您真是行家,美食评论家XXX说这 道菜很精彩。”这样会增加可信度,无形提升客人身份,把菜品推销出去。” 5、吉祥

DBS51001-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

DBS51 001-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

前言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DB 51/T389-2006; 与DB 51/T389-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以外,要紧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地点标准火锅底料”; ——修改了酸价指标、微生物限量要求; ——取消了水分、食盐、氨基酸态氮、总酸指标; ——增加了过氧化值指标、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兽药残留限量要求。 本标准要紧起草单位:四川省调味品协会、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DB 51/T389-2006的历次公布情形为: ——DB51/T389-2003。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 火锅底料 1范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动物油脂和(或)食用植物油、食用盐、香辛料、辣椒、豆瓣酱中的部分或全部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通过预处理、配料、炒制或熬制加工、包装(或分体包装)而成的火锅底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关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3技术要求 3.1原辅料要求 3.1.1 食用动物油脂应符合GB 10146和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或有关规定。3.1.2 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和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或有关规定。3.1.3 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3.1.4 香辛料应符合GB/T 12729.1和GB/T 15691及有关规定。3.1.5 辣椒应符合GB/T 30382的规定。3.1.6 豆瓣酱应符合GB 2718的规定。3.1.7 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3.1.8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的规定。3.1.9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2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检验方法色泽 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取适量样品,在自然光线下,将样品置于洁净的白色搪瓷盘中,观看其外观、色泽、有无杂质,嗅其气味,按照食用方法品尝其味道。 味道、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味道和气味,无异味、无异嗅。状态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3.3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辣椒干(征求意见稿)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XXXXX—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辣椒干 Local food safety standards-Dried chilli (征求意见稿) 2016-XX-XX发布 2016-XX- XX实施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梁桂娟、张旭东、龚明宇、寻思颖、张绍刚、谭书明、韩志平、张建、舒梅宝、廖妍俨、龙四红、张涛、周筑平、杨继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干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生产加工的,非即食的各类辣椒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辣椒干 以鲜辣椒为原料,经筛选、干制、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辣椒干。 ` 3.2 黑斑椒 指辣椒受病虫危害或生理伤害、不良环境伤害后,呈现的黑斑、黑点。 3.3 黄梢

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一、工作简况 1.1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2013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11万亩,其中绿茶种植面积已居于全国第一位,综合产值达86亿元。近期,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制定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茶叶质量安全是保障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保障项目及工作内容。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投入质检体系的建设分别建立了省、地、县的三级检测体系。这些检测机构今后将面临大量的监督、检验、检测工作。采用合理、合法、高效的检测方法将是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技术,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需求。 而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我国现行的标准主要有:《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6-2009、《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4-2008等方法。但是上述方法要求配置的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配,仪器设配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没有适用于液相、气相等普及性较高的设备的检测方法。目前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仅配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常规检测仪器,无法使用上述国标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而GB 5009系列的方法又仅仅适用于单农残的检测无法满足现阶段多残留快速检测的检测工作需要,使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为了满足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检测需求,急需一种符合我省实际检测能力的检测方法。在此背景下由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持,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参与制定《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地方标准。 通过研究制定《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地方标准,提高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的监测能力。同时也为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选用合理、合法、高效的检测方法,提升检测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择。通过本标准制定将逐步改善我省在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储备不足、标准零散落后和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的问题,全面提升我省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水平。具体体现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和权益、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提高我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1.2任务来源 承担单位: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协同机构: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1.3主要工作过程 项目主持单位组织专家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并负责编制起草工作,确定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编制组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