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宝德第六版土地经济学 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因素的作用
在集聚规模扩大的同时,地租与劳动力的
价格会随之上涨,原料供应与产品销售距离也
会随之增大。这些分散因素给集聚规模的扩大
造成某种阻力。当阻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
聚的经济效益就会完全丧失,以致走向反面,
这时分散因素的作用开始占上风。
集聚因素与分散因素的关系
• 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不是两个单独起作用的 因素,而是相互消长的两个力的统一。 • 他们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生产成本节约 指数的增减,这是集聚是否合理、适度的重 要指标。 • 只有把存在种种内外部联系而要求集中分布 的工业按一定的规模集中布局在特定地点, 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
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
一个大的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也可以是一
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 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达 到多么大的范围是理解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的关键。克里斯塔勒将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
限称为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供给
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
3、廖什等人的的补充
•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商品的市场区的等级与 范围远不是那麽规格化的,应允许它们相互 交叉、部分重叠。 • 在大城市市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布局对 下面各级市场区的范围与布局影响很大。 • 人口密度与购买力水平也会影响各级市场区 的范围。 • 某些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城市的分布,而使 其不是严格地按六边形模式布局。
工业寻求最优区位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假设劳动成本和集聚因素 不起作用,研究运费因素单独起作用 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
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成本 因素的作用时,上述工业分布模式 将发生何种变形。
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集聚效益因 素的作用时,工业分布模式又会相 应地发生何种变形。
1、运费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级和中心职能是相互对应的。
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布局设想
• 克里斯塔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 中心地的物品供应、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 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 据此,克里斯塔勒用几何方法推导出,中心 地在正常情况下应当位于六角形服务区域的 中央,从而形成了他的六边形城市空间分布 模型。
品和少量谷物。 • 实行三圃式轮作制度。
杜能对生产布局的理论贡献
杜能采用的孤立化研究方法,为以后布局学者广泛运用 杜能从级差地租出发,论述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合理 地区差别,并引伸出各种农作物的最优区位。该研 究方法不但被广泛用于农业,而且用于工业和地区 布局的研究。 杜能从级差地租出发,得出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应配 臵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经营方式的结论,并指出随 着对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大,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由 集约到粗放。由于级差地租总是存在,因此,上述 演变方式至今仍然以某种改变的形态存在着。
• 第五圈层为三圃式农作圈
• 第六圈层为畜牧圈
杜 能 圈
城市
自由农作圈
• 距离城市近,地租高,必须采用高度集约 化的耕作方式。 • 获取肥料方便,地力不会下降。 • 商品农产品以种植园艺作物,向城市提供 新鲜蔬菜和饲养奶牛,向城市提供鲜牛奶 为主,也种植饲料、土豆、甜菜等。
轮作农业圈
• 地租较高,要求经营较集约,基本无休耕地。 • 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 的轮作为主要特色。 • 相对于价格,其重量和体积较小,装卸方便, 不宜腐败变质。 • 获得粪肥困难,农产品为耗肥较少的。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
•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 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 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 原料燃料费、劳动力成本、运费是三个影响所有 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 • 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 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最终确 定为运费和劳动力成本两种。
(一)农业区位论---杜能
其中心内容是:农业 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
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
的距离。
孤立国的假设
1、有一个圆形的国家,国家里只有一个城市,位 于国家的中心;城市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其 他的都是农业用地。 2、国家周围为不毛荒野,并与外界隔绝。 3、国家内任何地方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气候条件是 相同的,都适宜耕作。 4、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只有陆上大道联系,马车是 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和 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5、本国的农业经营都以获得最大纯收益为目的。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布局设想
• 各个大小城市及其市场区、各大 小商业中心及其市场区,形成大 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 • 愈是高级中心地,其所能提供的 商品与劳务种类愈齐全。 • 同一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是全等 的,因此两个相邻的同一等级中 心地之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愈 是级别低的中心地,相邻两个中 心地之间的距离就愈短。
(二)工业区位论
•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所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工业 分布的吸引作用。 • 区位因素:在特定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一 种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 大利益的因素,这种利益也就是生产成本的节约。 • 区位因素的分类: 自然--技术因素:如气候、劳动力技术水平。 社会--文化因素:如居民的消费水平与习惯、利息 率的地区差异等。
• 核心 以区位地租作为分析手段,探求 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
• 区位地租
的收益差额
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
• 农业区位地租的公式
L = Y(m-c)-Ytd
L(元)
200 160 120
A
B P 1 P2 o1 o2
• 根 据 公 式 L=Y(m-c)-Ytd , 在坐标图上表示出各种农作 物的区位地租曲线,就可分 别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合理分 布范围。
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货物的供给下限或内侧 (高级中心地和低级中心地)
界限。货物的供给下限的概念类似于门槛人口。
Baidu Nhomakorabea
• 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 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 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 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 高,反之则较低。 • 中心地理论的最大特征之一是中心地的等
• 现代先进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区位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一)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城市各业用地区位过程特点
1、商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集聚于市中心、交通路口、繁华街道两侧、 大型公共设施周围。 2、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不断向市区边缘迁移;自动集结成团的倾向; 寻求交通方便的低平地带。 3、居住用地的区位特点 交通方便、环境较为优越的外围地带。
(四)区位理论的新发展
• 从单个经济单位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 及其模型的研究。 • 从抽象的纯理论的模型推导,转为力求接近实际的区域 分析和建立在实践中可应用的模型,为实际的决策提供 依据。 • 区位决策的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以外,又加进了范 围更加广泛的第三产业。 •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对传统的 区位论提出了挑战。
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 原材料系数 = ————————— 制成品总重量
–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布局上是原材料地指

–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布局上是消费区指向
–原料指数=1的工业,既可设在原料地,又可

2、劳动成本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 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 • 当另外存在着一个劳动成本最低点时,它同
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引力
• 工业区位的确定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
劳动成本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劳动成本:生产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劳
动工资
地域重量: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重量 劳动成本(元) 劳动系数 = ——————— 地域重量(吨)
劳动成本(元) 劳动系数 = ——————— 地域重量(吨)
• 一般说,劳动系数愈大,通过节约劳动成本来降低
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
第一节 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第二节 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分区利用
三个重点:
区位论
农业分区利用
城市分区利用
第一节 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一、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区 位: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 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 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 农业区位论 (二) 工业区位论 (三) 中心地理论 (四) 区位理论的新发展
• 实行六区轮作制
谷草农作圈
• 地租较低,可粗放经营。 • 向城市提供谷物和牧草,后者占有突出地位。 • 距市场较远,产品上市运费较多。
• 不能从城市获得肥料。
• 普遍采用七区轮作制,其中一区休耕。
三圃式农作圈
• 运费很高,但地租很低,采用极粗放
的经营方式仍能获利。
• 向城市提供的商品为经过加工的畜产
通过假设,韦伯把工业布局问题简化为 寻找最小运费点的问题。运输费用差异的产 生,由运输距离和原材料的性质决定。 • 地方性原材料:特定地点开采或储存的原料 • 常见性原材料:广泛分布在各个地方的原料
地方性原材料的划分
根据在生产中耗用原料的重量与制成品
重量之比,分为纯重原材料与失重原材料: • 纯重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几乎把全部重量都 转移到制成品中去的原料 • 失重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只有部分重量转移 到制成品中去的原料
• 克里斯塔勒从城市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 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 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形成过程,被后人 概括为“中心地理论”,即城市区位论。
1、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 中心地、货物的供给范围、中心地的等级
• 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
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三、土地合理配臵原则
• 地域分异原则
• 区位利用原则 •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 系统综合原则
第二节 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一、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一)西方农业布局理论
(二)农业生产专业区理论
二、中国农业土地综合分区利用
(一)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规律
(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三、农业地区专业化
(一)西方农业布局理论
80
40
C
80 120 160 200
o
0
40
d (km)
城郊不同农作物的区位地租线
多种作物的组合区位地租
• 主导作物的区位地租 • 多种作物的区位地租平均数 L=1/N(L1+L2+…+LN)
城市
城市
西方农业布局理论的借鉴意义
• 农业土地的区位利用是农业土地利用所 遵循的一般规律。 • 西部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开始形成,这是 农业生产布局的指示灯。 • 重视农业生产布局中总体经济效益的获 取,即力求区位地租总和最大。
孤立国的农业布局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 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而利润(P)则是由农 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 把农产品运到市场上的运费(T)等三个因素 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P = V – (E+T)
杜 能 圈
• 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 • 第二圈层为林业圈 • 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 • 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
点上)进行而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
工业集聚的两个阶段
• 低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工厂规模的扩大 • 高级阶段:表现为许多在生产上、销售上 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工厂向一个地点集中。
集聚的作用
• 使企业便于采用最新技术,使生产进一步专业化。 • 可以更好的开展厂际分工与协作,更合理的组织劳 动力,更廉价购入原料、大量运销产品。 • 更易于取得银行的信贷。 • 可共同使用许多辅助企业与基础设施,减少间接开 支,从而按不同比例降低每个参加集聚的工厂的生 产成本。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缺陷
• 过分强调了运费、劳动成本等少数区位因素的作 用,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社会、经济、自然、国
防、技术等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 韦伯的区位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企图用寻
找力的平衡点的办法来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 过分突出了部门布局的研究,而忽视了地区布局 的研究。
(三)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生产成本的可能性就愈大。这时,廉价劳动力供应
地对工业就更有吸引力。
• 劳动系数高的工业,若其布局范围内工资水平无差
异,则可不考虑劳动成本因素;若工资水平差异大,
则劳动成本因素影响强烈。
3、集聚与分散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 集聚因素是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中到同 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 利益或造成的节约。 • 分散因素则是因为把生产分散(分布到多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