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目标

经过“十二五” 时期的努力,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得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良性运转,工作成效显著;

2、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勘测设计标准体系得以充实和完善,标准体系的统筹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城乡规划相关标准编制工作的计划性、先进性、科学性及实用性得到明显改进;

4、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的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人们的标准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建立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

5、城乡规划相关专业领域地方标准缺失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先进的地方标准越来越成为这些专业的主要技术依据。

城乡发展与标准化问题

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不够,一些专业地方标准缺失较多

通过对我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勘测设计标准体系的梳理发现,我市城乡规划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相应的标准化基础性研究不足,在规划、市政、建筑等专业领域地方标准缺失情况比较多,工作中大多依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符合我市具体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的地方标准比较少。城乡规划中标准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工程建设类标准,相关的国标与行标反映的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或全国通用的一些做法,过于依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利于提高我市的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宣贯对象主要是行业设计人员,未涵盖相关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标准实施监管的重点也只是关注在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方面,对其他标准的实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监管工作着眼点也只是在设计阶段,如何在规划验收环节加强标准的监管工作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

对策:

(一)补充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勘测设计标准体系

根据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按照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要求,本着结构优化、数量合理、全面覆盖、避免重复的原则,保证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与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的衔接,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二)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编制工作

加大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标准的调研与编制力度,加快编制进度,按照缺失标准和重点标准优先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城乡规划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1、加强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大力开展节约资源、节能减排,降低交通和建筑能耗、推动可再生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住宅产业化、推广低碳技术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各环节工作中。

2、加强改善和保障民生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居和发展的良好条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

3、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根据中心城、新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定统一又有区别的规划建设标准,分类指导;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适应农村人口转移的新形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突出地域和农村特色,保护特色文化风貌,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标准;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乡、镇、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在产业布局、给排水基础设施规划配置、消防安全、旧房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加强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4、做好标准的复审修订工作

依据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勘测设计标准体系,全面清理已实施的地方标准,对标龄满5 年或技术落后的标准进行严格复审,逐渐形成“五年一复审” 的良性循环,使复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复审结果,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及时更新标准内容,不断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发挥标准对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作用。

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标准化工作的问题

标准是规范市场商品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期计划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标准意识薄弱、技术水平偏低且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弊端,这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妨碍了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弱化了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竞争能力的动力,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标准化工作和标准化战略研究必须围绕这一中心目标展开,当前需要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第一、解决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和定位问题

应组织制定规定新型工业化基本原则、技术性能指标和范围的“标准”,以便界定生产过程和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是否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为国家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技术依据。

对于不同的行业,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不同的,侧重点也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参照系必须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硬指标。以制药行业为例,中成药的配方和工艺技术水平如果达到美国和欧洲的标准,并具有疗效稳定的特点,且原料药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够符合标准和法规要求,也就基本符合新型工业化的“标准”要求。

为提高科技含量,建议国家成立技术推广与服务委员会,强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界的联系,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组织,优先支持专利技术的标准化。在资源和环保领域,提高市场化程度、完善法律法规及市场规则体系是关键。政府应转变观念,由管企业向管产品和管市场转变,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第二、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制保障问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建立我国的市场准入制度,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也需要政府的职能向管理和服务于市场的方向转变,以促进和引导一切资源向新型工业化的方向集中。鉴于欧盟在建立统一市场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方法指令模式的先进性,我国技术立法应充分借鉴欧盟的经验,充分发挥协调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合格评定的保障作用以及政府的市场监督作用,保障我国的技术法规也能够对技术进步做出快速反应,消除行政壁垒与行业垄断。建议我国政府参照欧盟委员会的模式,尽快建立负责技术立法的机构,进行体制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第三、消除标准化工作中制约新型工业化的因素

1、转变观念,明确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工作方针。

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经验,逐步消除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明确提出我国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工作方针。建议参照俄罗斯的经验提出《标准化法》修正案,保证标准化改革在法制轨道上进行。《标准化法》修正案应清除或修改原条款中违背市场经济及WTO/TBT协定原则的部分,对标准化管理模式、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等进行修改,并对公共财政支持、民间投资与赞助和标准利益回报等作出原则规定。

2、稳定队伍,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标准化人才

建议设立标准化国际交流基金,利用WTO/TBT协定中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的承诺,利用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对我国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建议在大学开设标准化与技术管理高级研修班,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标准化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建议有条件的大学开设技术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为政府、标准化工作机构和企业培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建议制定政策鼓励科技专家参加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在科技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中增加对参加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建议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改善工作环境。

第四、解决标准化战略服务于新型工业化的问题

各级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要充分认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和技术扩散作用,支持、鼓励和推动专利技术的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重点支持与产品和标准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和验证性实验,制定政策鼓励和吸引站在科技前沿的科技专家参加标准化工作,开展前瞻性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