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抗疲劳中药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抗疲劳中药的研究进展
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抗疲劳中药的研究进展
赛场是证明运动健儿能力及其为国争光的最好场所。运动员靠什么去夺取奖牌呢?毫无疑问是靠长时间艰苦的训练,然而伴随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度越来越大,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出现的各种疲劳征象,严重制约着运动员水平的提高。因此,用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予以消除疲劳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1982年在美国进行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续持其功能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其进行了解释。
1.1能源物质耗竭说肌肉活动到疲劳时,能源物质(如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含量下降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从而引发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1.2疲劳物质蓄积说肌肉或血液中乳酸及丙酮酸等酸性物质随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因此有人提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肌肉收缩时物质代谢的产物堆积所致。
1.3大脑皮层保护性指令说无论脑力或体力劳动引起的疲劳,
都是大脑皮层的保护性作用。疲劳是中枢神经系统工作能力下降的指标,内环境变化是促进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抑制的因素。
1.4机体内环境(酸度、温度、渗透压、水分)失调说运动中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机体体液酸度下降,降低到某一数值时,细胞内外的水分以及离子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人体就不能继续从事运动。因此有人认为,疲劳是肌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所致。
1.5其它除以上四种传统观念外,一些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别的看法,如保护性抑制学说:一些具有神经递质作用的氨基酸(如1一氨基丁酸、5一羟色胺等)含量变化而对大脑皮层起保护性抑制造成的;免疫机能下降学说:由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下降或紊乱造成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及线粒体等其它生物膜,影响膜的流动性,造成离子和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突变理论: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肌肉力量下降和兴奋性或活动性丧失等关系联系起来,把疲劳看成综合性表现。
2.具有抗疲劳作用的中药
近年来,在民间医学和现代科学实验基础上,不少学者在中药抗疲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以下将已报道的抗疲劳中药资源做一概述。
2.1西洋参王庭欣等通过小鼠实验表明,西洋参片能显著提
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量,降低小鼠游泳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以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并能加速体内尿素氮的清除速率,提高小鼠的游泳时间,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2.2红景天剑青等探讨了红景天及其复方对运动能力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景天及其复方能改善训练小鼠整体状况,提高游泳耐力,增强SDH、LDH活性,促进运动小鼠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利用和肝糖元的异生。
2.3淫羊藿倪静等从淫羊藿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多糖、挥发油、木脂素、微量元素、生物碱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在提高免疫系统、增加骨代谢、改善心脑血管系统、抗氧化、抗肿瘤、性激素样作用等方面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在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2.4羊红膻沈雅琴等通过动物研究表明,羊红膻可增加动物体力及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具有一定的强壮及抗劣性刺激的能力,能显著提高3H一胸腺嘧啶核苷参入骨骼肌的速度和肌肉中DNA的合成率,有利于蛋白的更新与代谢,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功效。
2.5人参王莹等表明人参可以加速自由基的清除、节省糖原的利用、增加糖原储存、减少乳酸堆积以及增强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为肌肉活动及时提供能量,人参具有很好的抗疲劳作用。
另外,山药、枳壳等能改善肌糖元、肝糖元等指标,有较好
的增强能量代谢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除此之外,麦冬、党参、黄芪、枸杞子、蒺藜、红毛五加、冬虫夏草、灵芝、杜仲、银杏叶、白芍、绞股蓝、葛根、刺五加、当归、熟地、何首乌、三七、鹿茸等均对抗疲劳有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大有作为,但基础性实验研究比重太大,而在运动员或人群中的实践应用性研究很少,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对运动性疲劳机理的研究进展,我们除了在整体上研究之外,还应考虑深人到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的研究,揭示抗疲劳中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使中医发挥其独特的抗疲劳优势,即可消除疲劳、提高竞技能力,又不涉嫌违禁药物,这将是中医药体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3.展望
中药抗疲劳已经成为运动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应该广泛研究单味、复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把现代生物学研究疲劳的成果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及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结合起来,辨证施治,从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机体与环境等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多规律交互作用的全方位角度去考虑,根据不同的运动性疲劳类型、运动时能量消耗、机体内环境改变和细胞功能下降等运动时生理消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补充运动时丢失的营养,满足运动员疲劳状态下的生理需求,从而加强对机体疲劳状态的调
节作用,起到保持、提高运动能力,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这对提高运动训练机能水平和比赛成绩将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