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证明综合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证明总结

一 证明题目时常用的三种方法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常要遇到条件不足或结论不易寻找等问题,如何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综合法

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性质、公理等,逐步推出要判断的结论,有时也叫“由因导果法”.

例如:如图13-2-10,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

求证:BF =DE .

分析:从已知条件到推出结论,其探索过程如下

⎪⎭⎪⎬⎫∠∠⇒⇒∠∠⇒C BDF AC DF CD BD BC D CDE B AB DE =∥=的中心是=∥△BFD ≌△DEC (ASA ) ⇒BF =DE (目标).

以上这种由因导果的方法就是综合法.

(2)分析法

就是从要判断的结论出发,根据已学的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等,倒过来寻找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这样一步步地递求,一直追溯到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吻合为止,有时也叫“执果索因法”.

如上题,用分析法的探索过程如下:

BF =DE ⇒△BFD ≌△DEC ⇒⎪⎩⎪⎨⎧⇒⇒∠∠⇒⇒⇒⇒∠∠已知∥=已知

中点是=已知∥=AC DF C BDF BC D CD BD AB DE CDE B

(3)分析—综合法

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这两种方法,先从结论出发,想一想需要什么条件,层层逆推,当思维遇到障碍时,再从条件出发,顺推几步,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而两边凑,直至沟通“已知”和“结论”的两个方面. 即:

例如:如图13-2-11,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任一点,连接EB 、EC ,

求证:EB =EC .

分析:本题比较复杂,可用上述的三个方法均可,现在以分析一综合法为例,说明分析过程.

先用综合:由因导果.

⇒⎪⎭⎪⎬⎫⇒CD BD D AD AD AC AB =为中心==△ABD ≌△ACD ⇒⎩⎨⎧∠∠∠∠.=,=CDA BDA CAD BAD

再用分析:执果索因.

EB=EC⇒△ABE≌△ACE⇒⎪

已知

已知

AE

AE

CAE

BAE

AC

AB

⇒△ABD≌△ACD.

证明:∵D是BC的中心,∴BD=CD.

在△ABD和△ACD中⎪

(公共边),=

(已证),

(已知),

AD

AD

CD

BD

AC

AB

∴△ABD≌△ACD(SSS).∴∠BAD=∠CAD.

在△ABE和△ACE中⎪

(公共边)

(已证),

(已知),

AE

AE

CAE

BAE

AC

AB

∴△ABE≌△ACE(SAS).

∴BE=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说明】①本题证明过程中,后一次三角形全等,也可选△BDE≌△CDE,方法同上.

②本题两次用到全等三角形,在分析中应找准三角形,理清思路.

二如何选择三角形判定全等

在学过本节内容之后,经常会遇到判定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的问题,而要判断它们相等,就要考虑选择三角形全等.如何选择三角形呢?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从判断的结论(线段或角)出发,寻找这些结论在哪两个可能的全等三角形中,就试着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判定它们全等.

(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判定它们全等.

(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可考虑添加辅助线的办法,构造三角形全等.

三、二次全等问题

1.已知:如图,线段AC、BD交于O,∠AOB为钝角,AB=CD,BF⊥AC于F,DE⊥AC

于E,AE=CF.

求证:BO=DO.

2.已知:如图,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求证:OE=OF.

3.如图,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

4.已知:如图,DE⊥AC,BF⊥AC,AD=BC,DE=BF.

求证:AB∥DC.

四难题选讲

(旋转类型)

1、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1)EC=BF;(2)EC⊥BF

2.如图1、图2、图3,△AOB ,△COD 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COD =90º,

(1)在图1中,AC 与BD 相等吗,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若△CO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2的位置,请问AC 与BD 还相等吗,还具有那种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3)若△CO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3的位置,请问AC 与BD 还相等吗?还具有上问中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3.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AB =AC ,P 是△ABC 内部任意一点,将AP 绕A 顺时针旋转至AQ ,使∠QAP =∠BAC ,连接BQ 、CP ,则BQ =CP .”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 ≌△ACP ,从而证得BQ =CP 之后,将点P 移到等腰三角形ABC 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 =CP ”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

4、已知: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左侧作等腰直角△ADE ,解答下列各题:如果AB=AC ,∠BAC=90°.

(1)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如图甲,线段BD ,CE 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说明理由。

(2)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乙, (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为什么? (线段和差问题)

1.如图,已知等边△ABC ,P 在AC 延长线上一点,以PA 为边作等边△APE,EC 延长线交BP 于M ,连接AM,求证:(1)BP=CE ; (2)试证明:EM-PM=AM.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E ,且∠B+∠D=180︒,求证:AE=AD+BE

(垂直类型)

1.已知BE ,CF 是△ABC 的高,且BP=AC ,CQ=AB ,试确定AP 与AQ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

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

CG=AB ,连结AD 、AG 。

求证:(1)AD=AG ,

(2)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 A

E B M

C

F

B

A C E F Q P D G H F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