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化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在科学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提高,中国农村经受了现代化的洗礼,传统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基础的乡村文化受到冲击,农村传统思想价值观念,传统的文化观念也受到了影响,形成了呈双层特色的乡村文化。这种变化动摇了在中国农村存在数千年的文化根基,乡村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阔,使农村文化得到了更大的进步。
关键字:农村传统文化观念乡村文化现代化
目录
一、农村传统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 (3)
(一)、传统文化的核心:家族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3)
(二)、农村原有传统经济观念发生变化 (4)
二、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5)
(一)、服饰的变化 (5)
(二)、饮食习惯的变化 (5)
(三)、住房条件的改善 (6)
三、农村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观念在中国农村根深蒂固。文革期间革命狂潮席卷中国农村,多年在农村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观念受到革命的冲击。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和现代化的影响,中国农村乡村文化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改变。
一、农村传统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
(一)、传统文化的核心:家族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都表现出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差序格局在中华民族人名的心中尤显突出,比如说子女不能直呼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的姓名,但是在现代文化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更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经调查,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是不能直呼长辈姓名的,但是在百分之二十的家庭中,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更体现平等的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观念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受到了改变。
从古到20世纪初,中国农村农民在计划生育上的思想观念都没有发生什么根本的变化,每一个家族家庭都信仰的是人丁兴旺,家里的人口越多越好,所以在中国的农村出现越来越贫穷的现象。中国虽然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但是在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仅仅有限的,农村人口不断快速新增,造成的压力更大。一个贫穷的家庭,只有有限的耕地,在传统观念里,仍相信“人丁兴旺”会使家庭条件更富裕,
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重男轻女的思想也特别严重,尤其在中国农村。现在的21世纪,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父母亲都有开阔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去生活,都可以平等受到教育,在现代化教育的冲击下,使农村不合理的家庭关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家庭民主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在逐渐改变,开始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
(二)、农村原有传统经济观念发生变化
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但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仅有的耕地,不能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再加上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为生产生活提供劳动,自然而然的大量农村人民为了生活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农民工。
农村原有的传统经济观念就是仅仅靠土地吃饭,土地农产是唯一的收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物价上涨,农民生活费用增加,仅有的土地所产出的价值已经不能满足乡村人民的生活需要。家庭日常开销,学生教育费用,迫使农村的人民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提高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其次现代化教育影响下,新青年都不愿把自己的青春都浪费在广大的农村土地上了,所以纷纷结队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追求自己的梦想。现代化使人们旧有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吸取
一些新的价值观念,离乡工作者在城市生活,思想观念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变。听到的,看到的不一样了,知道更新的消息,也懂得了更多的在乡村所不知道的知识。思想观念随之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就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这无疑也是一种经济观念。
二、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服饰的变化
晚清时期,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古板。从人们的服饰可以表现出来,服饰大多宽松肥大,样式变化不大,主要都是手工制作,这些服饰遮盖了女性的曲线,体现不出女性的美。那时候服饰还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20世纪初中国人们开始从封建礼教中解脱出来,开始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人们的服装还都比较保守,而且色彩单调,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一的样式,代表性服饰有中山装、绿军装、人民装还有典型蓝色布衣。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开化,人们的服饰也变得更有个性,大方,多样,时尚。代表性服饰异彩纷呈。
除了服饰外,饮食和居住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二)、饮食习惯的变化
20世纪初乡村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传统生活方式留下的。在改革开放之前,乡村和现代社会都没有接触。传统上,乡村人民只吃他们可以能够种植出的食品。有的地方只生产土豆,所有在他们的
饮食习惯中,土豆成了他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但是这种饮食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来说,并不是好事,人体所需营养不平衡。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在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运输业的发展,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到达乡村的集贸市场,才使广大农村人民得到更多的营养,有了更好更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
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农村家电业越来越丰富化和普遍化,现在的乡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了彩色电视,使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和有了更好的接受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电冰箱,使他们能够吃到更多的不同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所以可以充分吸收维生素、矿物质等。(三)、住房条件的改善
在近代的中国乡村,随处可见的是那种用泥巴稻草竹子做成的土房子。一旦遇上暴雨天气,屋子里就很有可能会漏雨,而且当时每家每户的房子面子都很小,常常是几个人一起挤在一间小屋子里,没有亮敞卧室,也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家庭比较好的就是传统的四合院,但是大多数的住宅是用泥土铸成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住房条件的改善事关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搞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各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随处可以看到单独的一栋一栋的混泥土和砖头一起建造起来的楼房,有单独的厨房、卧室,住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