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2核衣壳:由核酸构成的病毒核心和包在核心外面的蛋白质衣壳构成。

3侵袭性酶: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或数种可帮助细菌在体内扩散或抵抗吞噬作用的酶。

4侵袭力: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5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 和IgE。

6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7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可用于细菌鉴别。

8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

9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10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11传染:病原为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克服集体的防御机能,破坏集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传染。

12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毒力。13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机体内定值、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4毒素: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另一种生物体有毒性的产物,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15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合成的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层,只有在细菌死亡和裂解后才释出的有毒物质。

16外毒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毒蛋白质。

17抗生素:是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位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18MIC;是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一般以μg/ ml为单位。数值越小,则作用越强。

19抗菌谱:是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

20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是微生物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抗性。

2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一切异物或抗原性物质进行非特异或特异性识别和排斥清除的一种生理学功能。

22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

23: 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4半抗原: 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可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

25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6免疫原性: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7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28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9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由高等动物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经抗原的诱导可以转化为抗体。因结构不同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 5种,多数为丙种球蛋白。

30免疫应答: 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过程,即免疫细胞识别、摄取、处理抗原、继而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包括识别相、中枢相和效应相。31初次免疫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免疫后,需经一定(较长)潜伏期才能

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抗体以IgM分子为主,为低亲和性抗体。这种现象称为初次免疫应答。32再次免疫应答:机体经初次免疫

后,在抗体下降期再用相同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大幅度上升,维持时间长久;抗体以IgG分子为主,为高亲和性抗体。这种现象称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

31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所摄取或合成的抗原被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继而与MHC分子结合为多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转运和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供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过程。32外源性抗原: 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33内源性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34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35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

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

36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37免疫自稳:是

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

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8免疫监视:是机体

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39高变区: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40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