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和他的《秋山图》—— 一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其昌和他的《秋山图》

——一叶

中国晚明时期,主盟画坛一百余年的“吴门画派”已日趋衰落,而江苏松江地区则聚集了一批既能力追古人,又卓然独立的画家。他们中有出自名门、学识赅博的文人画家莫是龙、顾正谊、陈继儒等;有功力深厚、名擅一时的职业画家宋旭、赵左、沈士充等;更有官高位显、变古则今,将文人画理论及创作推向更高、更新层面的董其昌为这一画家群体的核心,终于使“松江派”名声大振,成为明末清初时画坛重镇。

作为“松江派”的领军人物,董其昌一直将吴派领袖文徵明作为一生竞争的对象。就各自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就而言,他们二人取径各别,风格有异,可称“一时瑜亮”,难分高低。但对中国绘画史的贡献而言,董其昌比文徵明却要大得多。应该说,文征明的影响及他的传承者基本在江南一带,而董其昌生前,受他画学影响的不只有苏松一带诸家及娄东王时敏、王鉴,还有常州恽向,浙江项圣谟,更有贵州杨文聪等。他去世后,声誉更是日隆一日,学之者风靡。不仅“四王吴恽”为其奠定了正宗派风范,而“金陵派”之龚贤等,“江西派”的罗牧等,“新安派”程邃、萧云从、查士标等,或私淑或得之亲授,都是董氏画学的继承者。即使是立异标新的“四僧” 弘仁、髡残、八大、石涛,亦都从董氏的画学画迹中各有所得,蒙养成一代大家,他的画风还直接影响了康、雍、乾各代的宫廷绘画。流风余韵直至近代吴湖帆等,仍是他忠实追随者。他的书法,更因为清初帝王的爱好而朝野学之成风,数百年来,继之者不绝。当然,比文徵明影响更为深远的还有他的画学观,这是众所周知,毋庸再述了。

董其昌的绘画,五十以后遂臻成熟。他以禅学的境界贯通画学,创建“南北宗论”,发展并深化了文人画理论;又以大鉴藏家及画家的优势,梳理传统,集古法之大成而自出机杼,并以儒家的理想,重构文人画的理想模式;更以山川的清淑、书道的精诣,洗汰锤炼自己的笔墨,使之更富于“士气”,更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关于笔墨,董其昌认为,它是构成山水画、欣赏山水画的第一要义。他有一句名言:“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他提出,“画家当以古人为师,尤当以天地为师。”他所说的“以古人为师”,师法的主要是他们的笔墨。而所说的“以天地为师”,目的仍是为了净化笔墨,要还笔墨以自然状态,绝去刻划之迹,使之进入更高的欣赏层面。他画中诗一般的韵味及其自身的诗人气质,正是凭藉他那种特有的平淡温润,潇洒率真的优雅笔墨得以体现的。

* lot 1173 董其昌为玉检写秋山图Dong Qichang AUTUMN MOUNTAINSFOR YU JIAN

107.2 x 37.3 cm.

RMB:5,000,000-7,000,000

董其昌作画,主张“偶然兴到”、“触机而动”,所以他的画是写意的,和那种“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苦心经营不同。他的作品小幅多于大幅,小幅也往往胜于大幅,就是这个道理。

《为玉检写秋山图》轴,绢本设色,高107.5厘米,宽37.5厘米,正是这种幅式不大,却画得十分精彩的董氏佳作。此图作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董其昌六十二岁时,正是他赋闲江南,潜心绘事,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画面近树错杂,隔岸坡陀起伏,村舍隐现,中有崇岗矗起,一开一合,是他常见的构图。其形式,与其说是得之于江南山水,还不如说是取法于“南宗”诸家,特别是元代倪云林、黄公望较为确切。其用笔则中锋劲利,生拙而又流畅,与他的书法一样,从容自信,刚柔兼济,力量直透纸背。因为用绢,不宜多皴擦,略略渲染便设以青赭,故色墨清净明朗,润含春泽。但清丽之中却另有一种沉郁厚朴的气息溢于画面。冲和自然,高雅绝尘,让人味之无穷,俗虑全消。无怪徐邦达先生在边跋中自称,“屡屡反复阅读,真有闻韶之叹。”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一流艺术品的移情作用是何等的强烈和持久。徐邦达先生用这样的典故来形容自己读这幅画的感受,其欢喜赞叹的心情是溢于言表的。

这幅《秋山图》上,董其昌题到的玉检和圣倨都暂不可考,只知道圣倨和董其昌交往颇密,是个董氏书画的爱好者,藏有董其昌五十七岁时所书《别赋·舞鹤赋》(《石渠宝笈·续编》),六十七岁时所作《山水》册(《内务府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卷四),七十八岁时《杂书》一卷(《石渠宝笈·续编》,今藏无锡博物馆),及本场《为玉检写秋山图》轴。据《山水》册及《别赋·舞鹤赋》后董其昌的题跋:“此册为圣倨所藏,异时舟次晋陵,过从把玩……”“乙丑四月自京师还,复见之王右史舟中……其昌为圣倨重题”推测,圣倨可能姓王,晋陵人(今常州、无锡、江阴一带),官至相国,当是董氏的同僚好友了。

此画用绢极精,经纬细密坚韧,光洁如纸,色如麦芽,是明绢中的上品。至今点尘不染,保存如新,一卷在握,美不胜收。又经大藏家庞虚斋等收藏和著录,非常可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