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的原因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广难封的原因初探
作者:张旭李勇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
摘要:有“飞将军”之称的汉代名将李广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在史册词赋中都是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英雄人物,他通常的指代意义或是失意英雄,或是命运不平与无情,这些情感特质都因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起,笔者试着在本文中探寻李广难以封侯的历史原因,从这一历史事件中知得失,得启发。
关键词:李广;难封;原因
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82-01
西汉名将李广北击匈奴,骁勇善射,智谋超群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常建的《吊王将军墓》:“常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刘禹锡的《平蔡州三首》:“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高适的《塞上》:“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什么李广战功赫赫,却至死也没有封侯,落得个愤恨交加,引刀自刭的结局?难道仅仅是时运不齐吗?笔者试着抛开感情因素的影响,以客观资料为依据,拨开历史的迷雾发现最接近事实的答案。
原因一: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李广高大威武,擅长骑射,惯于冲锋陷阵,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同匈奴作战,置个人生死于外,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后来李广曾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做过太守,都是以力战闻名的。不懂战略部署,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轻敌。在后面的作战中就吃到了苦头。
李广生平最后一次出击匈奴的大战役中,卫青担任主帅。他没能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致使单于逃跑。李广对其部下说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李广这次不仅没立战功,还要面对军法处那些文笔小吏的羞辱。绝望、愤懑与羞耻交织在一起,致使他引刀自刭,最终错失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一代悲情名将就此陨落。
李广对匈奴的大小七十余战中,小战胜多,大战屡败,汉军出雁门击匈奴之战中,李广兵败被俘,后又侥幸逃脱。汉法当斩,赎为庶人。不可否认,李广忠君爱国,身先士卒,但由于
李广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运筹帷幄的谋略以及大局意识的不足,最终没有大的战绩可言,这是导致李广至死难以封侯的主因。
原因二:气量狭小,暴戾凶残
某日李广和孙屏野外出打猎,夜归时路过霸陵亭。李广想让亭尉开关放行,陵亭尉醉酒,呵斥道:“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无可奈何,只得宿于亭下。等李广又一次被皇上用为右北平太守时,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后而斩之,以泄私愤。这个难得的忠于职守的士兵,却冤死在李广的刀下。由此事又可知李广心胸狭窄,目无法纪,滥用职权,草菅人命。没有恢宏气度的人又怎么会去统领千军万马呢?
李广曾向占星师的王朔问道:“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王朔问他有无做过亏心之事,李广说:“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八百余人,即失仁义,又失信用,实非大丈夫所为。
原因三:治军不严,警惕性差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发现李广体惜士兵,但是军纪不严,警惕性差,如果遇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无法应对,一方面,李广骁勇异常,再加上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且能与士卒同富贵,共患难,故其率领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另一方面,李广擅长冲锋陷阵,却无力统帅大军。其部常被敌人包围甚至全歼。此其不善用兵所至。如果他能借鉴当时程不识将军的治军严明,戒备森严的特点,也许他的命运就会改写。
总之,李广难封的原因很多,如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汉武帝用人唯亲、李广个人的运气不佳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心胸狭窄、胸无大略、目无法纪所至。从而最终导致个人的命运悲剧和历史上的一段缺憾。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张守节正义.史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班固.颜师古注.汉书[M].中华书局, 2010.
[3]任文京.中国古代边塞诗史[M].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