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分析——李广难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人物欣赏——李广难封李广他号称飞将军在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重将,但是他也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一场,他终其一生为了封侯,以自刎的方式向人生做了写故,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感慨。

在汉武帝与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却终其一生未得封侯,这个人就是李广,李广从文帝朝一直打到汉武帝时期,几乎打了半个世纪,最后却自刎于疆场,那么李广为什么自杀呢,他又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得封侯呢。引刀一绝平生梦。

李广自身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汉文帝当时就有一个评价“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到汉景帝时期,李广担任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打仗,天天作战,到最后汉景帝旁的一个官叫典属国,对汉景帝说了非常有名的八个字“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可以看出李广确实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他的才能,第一,智勇神射之才,第二,奇特带兵之才。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情理之中事。而李广终生未封,千载以下,文人武夫,无不扼腕。庙堂江湖,纷纷叹息。既然天降奇才,为何又如此不公?李广难封,是不是机遇未到?第一次机遇: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时,李广是太尉周亚夫的部将,他夺得叛军军旗,战功赫赫。但就在此时,

李广接受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汉景帝因此没有给李广封侯。因为梁孝王一直觊觎储君之位,汉景帝对此芥蒂颇深。李广公开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无疑犯了汉景帝的大忌。所以,尽管李广刚立大功,汉景帝必然对他采取冷冻政策,不予封侯。李广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斗争,成为汉景帝和梁孝王斗法的牺牲品。第二次机遇:元狩四年(前119)漠北决战。这是李广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也是他第一次被授前将军。前将军是部队先锋,最有可能立功封侯。但是,大将军卫青得知匈奴大单于的具体位置后,将李广强行调往右将军赵食其部,逼迫他走右路。同时,卫青却安排新近失侯的公孙敖为前锋,将立功封侯的机会双手奉送公孙敖。漠北决战,汉武帝本不想让李广参战,李广年龄大了,自己对李广早有看法。在李广执意要求下,汉武帝勉强同意让他担任前将军。但是,临行前汉武帝却暗中告诫卫青:李广年迈,命不好,不要让他与匈奴单于对阵,以免误事。

李广错过这两次机遇是难封侯的原因之一,但是汉景帝和汉武帝对李广的排斥和压抑,才是李广终身难以封侯的重要原因。

李广难封也有一定的自身原因。第一,恃才而骄。李广确实有才,但是,他自负其才,不讲谋略。公孙昆邪评价李广: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战。自负其才,对一个军事统帅来说,无疑是一处致命伤。第二,铤而走险。追杀三位匈奴射雕手,李广大展神勇,但并非良将所应为。一不和军中商议;大军根本不知道统帅李广去哪儿了,因此,无法组织接应。二不该亲自追杀;李广判明三名匈奴人是射雕手后,派人追击即可,不应撂下大军,亲率一百骑兵前往。“兵不可一时无将”,这种兵家常识,对李广这个“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的老将来说,是不应该违逆的。如果匈奴识破李广的圈套,或者也冒险赌一把,这一百名骑兵包括李广本人,能够逃此一劫吗?绝难。李广作战时,惯用近距离射击。

敌人未接近,他从不发箭;一旦出手,敌人应声而倒。但李广也因此多次在战斗中受困,射猎时常为猛兽所伤。(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李广只求百发百中,反而将风险控制放在其次了。第三,适应能力。李广于文帝时从军,至景帝朝,一直是在防御战中与匈奴对阵。这种防御战,李广打了多年,他的才干、勇气得到充分发挥,声名显赫。但是,到了武帝朝,汉匈作战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由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汉军要深入匈奴腹地,长途奔袭。这种运动战,要求指挥员敢于深入敌后,善于在运动中歼敌。卫青用此法首战龙城告捷,霍去病更是将这种战法发挥到极致。第四,武帝之虑。李广恃才而骄、多次失败,对此,指挥全军作战的汉武帝不得不有所顾虑。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汉武帝在漠北之战中对李广的处理不公,又要看到汉武帝着眼全局的负责态度。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胜固可喜,败亦犹荣。李广以死向命运、向不公抗争;光焰炫目,千古留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