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

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

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第一篇: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史记》的文学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司马迁精心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有刺客这一群体,《刺客列传》就是他们的合传。

当今对《刺客列传》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角度也走向多元,整个研究工作走向纵深。

现就《刺客列传》研究现状做简单梳理。

一、刺客成因以及行刺原因探析从各个层面探析刺客成因及行刺原因,这是研究《刺客列传》较常见的一种角度。

其中曹继华的《刺客成因初探》,从环境及气质、变态贵族精神、原始复仇意识、英雄崇拜心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刺客的形成原因。

另外,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刺杀原因,如黄莹等的《试析刺客行为的心理动机》对《刺客列传》进行分析。

刺客的心理动机主要是对亲和爱的看重,对尊严的渴望,对道义、名声呢及功业的执着追求。

又如《从豫让故事看其行刺的心理动机》,文章通过对豫让不懈的行刺行为的,可以看出其对忠诚的信仰、对自尊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也是支持其行刺行为的原因。

二、解读刺客的精神特点与思想观念从深层次研究刺客的独特之处,是一种进步。

作为刺客,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来展现自己,有精神的,更有思想观念上的的。

其中徐裕敏的《从《史记·刺客列传》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

他们的精神内涵,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

也有人从其它方面进行突破,如王涛《论先秦刺客的思想道德观与儒家传统》写到先秦刺客的行为,不仅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简单报恩,还蕴含着最初的“忠信”和“仁义”的思想道德观,其某些积极的方面对儒家传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解析刺客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研究文学文本常用的手法。

对此,唐红的《在文本解析中复活《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以文本为基础,从“基本人性”、“深层文化结构”和“特定历史环境”三个层次,将刺客形象层层剥离进行解析。

《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学年论文

《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学年论文

《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学年论文第一篇:《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学年论文《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内容摘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刺客列传》是极具悲壮激烈个性的一篇。

它所载的五名刺客的历史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先秦时期一群有高尚品质的节义之侠的精神面貌。

他们都以死来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轻死重节,充满无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而五刺客的形象也是各具其特点。

[关键词] 史记刺客人物形象《刺客列传》是《史记》中记写先秦时期五位具有典型性的刺客的事迹的一篇,也是《史记》中极具悲壮激烈个性的一篇。

清人吴见思在《史记论文》中曾说:“刺客是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刺客传》是《史记》中第一种激烈文字,故至今浅读之而须眉四照,深读之则①刻骨十分。

”《刺客列传》所传达给人们的精神从这里可见一斑。

②《刺客列传》是一篇不以人物命名的类传。

在该篇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载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名刺客的事迹,即鲁之曹沫劫齐桓公,吴之专诸刺吴王僚,晋之豫让刺赵襄子,轵之聂政刺韩相侠累,燕之荆轲刺秦王政。

从《史记》的编排来看,司马迁将刺客编到《列传》之中,同历史上有过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将相谋士并列,这正如张大可在《史记新注·题解》中所说:“类传在编目上集中在七十列传的专传、和传之后,以体现类的意义。

按例《刺客》应编列在《循吏》之后。

但司马迁为了突破反暴政的思想,而有意将《刺客》作和传处理,篇前无序,穿插在辅秦人物中间,与吕不韦、李斯、蒙恬等专传并列,对比见③义。

”可见在司马迁看来,刺客具有当时重要的政治历史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刺客列传》,才能发现司马迁为何如此重视刺客了。

司马迁在修撰史书时,不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而是真正关切到了中下层人士。

一篇《刺客列传》就以刺客为代表,彰显了太史公对这一类人的高度褒扬。

他认为他们的品格、作为,真实又符合道德,是正义的代表。

他心中的刺客是有高尚品格的节义之侠,轻死重节,充满无畏。

《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评析终稿

《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评析终稿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评析专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寄托了很多身世之感,在《刺客列传》中,司马迁特别钦敬“布衣之侠”,他们以布衣身份行侠民间,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将行侠仗义作为一种高尚的品性融铸在血液中,外化为一种天生的秉性。

他们不求闻达,但其名气和声望却不亚于达官显贵。

以《史记·刺客列传》为代表的复仇形象,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刺客身上体现了非常宝贵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关键词:史记;刺客;精神特征;历史局限性目录一、《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充满了杀气 (4)(一)《史记》中的刺客带有了蛮干、愚笨的外在特征 (4)(二)《史记》中的刺客有着强悍的力量与高超的武技 (4)(三)《史记》中的刺客行为中充满了暴力 (5)二、《史记》中刺客的内在特征分析 (5)(一)《史记》中刺客的悲剧特征分析 (5)(二)《史记》中刺客的心理特征分析 (6)(三)《史记》中刺客形象带有忠孝特征 (7)(四)酬知遇之恩 (8)三、《史记》刺客形象的历史局限性分析 (9)(一)存在自杀轻生等的极端方式 (9)(二)存在不计后果的蛮干意识 (9)(三)刺客中存在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根源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中,司马迁特别重视的无疑就有刺客这一特立独行的群体。

战国时刺客轻身的外在特征,是由其重义和好名的内在精神特征所决定的。

刺客的“义”,虽然也包含对托付使命的人、对家庭成员的义务,但并不像传统儒家一样,仅仅把“义”局限于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义务,而更多的包含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如“士为知己者死”和出于义愤的反强暴;更多的包含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如“好名”,这正是司马迁“立名者,行之极也”的思想的反映,司马迁是把立名看作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

刺客列传 分析

刺客列传 分析
刺客所行之事:
主人利用与刺客建立的相知关系,雇佣或供养刺客去暗杀某人,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历史上行刺的目的有多种,不过,《刺客列传》中的目的比较单一,所有的行刺都是为了政治上的目的。曹沫执匕首劫持齐桓公,是为了齐桓公结盟归还鲁国的土地专诸是为王位继承而刺杀吴王僚,帮阖间夺取王位豫让表面上是替智伯复仇,而智伯之死也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晋国大夫智伯与赵襄子争斗,韩、赵、魏三家合谋攻灭了智伯,瓜分了其领地,因此让之刺杀赵襄子,事先就陷于政治斗争的范围之内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矛盾,害怕被谋杀而逃走,找聂政去暗杀侠累,自然也是争权夺利的政治行为。至于燕太子为了燕国的生存而精心谋划让荆坷去暗杀秦王,则完全是国与国之间的一场政治上的生死搏斗。
<刺客列传>侠义精神侠客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一首《侠客行》可谓将传统文化中侠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这种潜藏在国人血脉中,重义轻利、济危解难、视死如归的文化想象和历史留存,其发端到成熟都不能忽略《史记·刺客列传》对侠之形象的塑造和丰满。《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几位刺客悲壮的事迹。这些刺客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先秦时期的侠义精神,那就是不畏强权,重视名誉,己诺必诚,重情重孝,知遇之恩以命相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忠诚和情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也对后世文学和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目的性和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刺客的行为似乎没有太大的价值。他们只不过充当了王公族政治斗争的工具或牺牲品。用暗杀的方式从肉体上消灭政治对手,这本是人类作为政治性动物的某种天性。按照现代民主政治的观念,暗杀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义上的谴责。即使在古代,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刺客,企图用行刺的方式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也常会受到人们的嘲笑和批评。(勇敢的精神感人的行动—《史记·刺客列传》评说张三夕)

从_史记_刺客列传_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

从_史记_刺客列传_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

2002年第1期第27卷(总第117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J I A N G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 (Social Sciences )N o .1,2002General N o .117V ol .27从《史记・刺客列传》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①徐裕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衢州324000)摘 要:本文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

他们的精神内涵,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

关键词:刺客;义;个人精神;好名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035(2002)0120006203 刺客,是以突袭手段毁灭特定对象的杀手。

由于采取的手段多是暗杀,不算光明磊落,而且其行为常跟政治联系在一起,对社会往往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刺客历来就饱受人们的批评。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也不例外。

如班固就说“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奸雄”,不仅仅是对游侠的评价,其实也是对刺客的批评,而班固的立脚点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还有一些人是针对其中的具体人物进行评论的,如何孟春论豫让,“当彼国士之遇,而不能先事已其乱,救其亡,何以当其所遇哉?皆不可以言士”。

[1](P362)认为豫让该批评的地方是他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没有救主子于危亡之中。

当然也有肯定性的意见,如黄洪宪评荆轲,“当燕丹时,内无强力,外无奥援,而以孱国当枭鸷之秦,此谓卵抵泰山者也。

故刺秦亦亡,不刺亦亡,故刺秦王非失计也。

夫乌附、五石,非长生之药也,即有寒 之疾中于关窍,则乌附用;诡痈诡疽起,则五石用,等死耳,冀万一其效之。

故人有死疾,则乌附、五石不可废;当丹之时,垂绝之国,则荆轲未可非也”。

[1](P363)则是替荆轲辩护,认为他并没有促使燕国灭亡,并在一定程度上称赞了他积极有为的态度。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其中的刺客列传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刺客和他们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详细地记载了一些刺客的生平和故事。

他们有的是为了报仇雪恨,有的是为了个人利益,有的是为了国家民族。

他们或潜伏在敌人身边,等待时机一击必中;或者奋不顾身,孤身一人冲入敌阵,誓死不回。

他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是至今仍然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在这些刺客的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荆轲的故事。

荆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客,他为了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毅然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

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接近秦始皇,但是却被秦始皇的护卫所识破,最终被擒杀。

荆轲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刺客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矛盾。

另外,史记·刺客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些刺客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刺的故事。

他们为了金钱和权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刺杀别人。

这些刺客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一个权力至上,人命如草的社会中,刺客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去行刺别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史记·刺客列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

他们或为了国家民族,或为了个人利益,都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奋勇向前,为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懈努力。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也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史记·刺客列传是一部充满了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史书,其中的刺客列传更是让人深思的一篇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

史记·刺客列传new

史记·刺客列传new

撰作动机(一)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余死 着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迁俯首流涕曰 着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 所次旧闻,弗敢阙。 太史公自序》 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 )
继承父志
撰作动机(二)
谈曰: 今汉兴,天下一统, 谈曰:“今汉兴,天下一统,明主贤君忠臣 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 史文,余甚惧焉。 史文,余甚惧焉。” 谈曰: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 “谈曰: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 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之言, 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之言,罪 莫大焉。 太史公自序》 莫大焉。”(《太史公自序》)
柳宗元《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匹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匹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促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长虹吐白日,仓促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史记·刺客列传
兼谈文言叙事的典范与战国刺客群体

汉语言文学-浅析《史记》中的刺客形象论文

汉语言文学-浅析《史记》中的刺客形象论文

摘要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向我们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位刺客以及他们的传奇刺杀事迹。

而司马迁是目前唯一一位将刺客独立成篇以载入史册的史官,因此,《史记·刺客列传》堪称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司马迁将这些刺客的生平事迹都收录于刺客列传中。

作为刺客他们拥有着许多相似的形象特征与性格特点。

本文以《史记》中记载的刺客形象为基础,着重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并简单概述在这些刺客形象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学创作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精神内涵;abstractSima qian's historical records of assassins tells us about several assassin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ir legendary assassinations. Sima qian is the only historian who has recorded the assassin as an independent part of history. 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assassins is unprecedented and unique. Sima qian collected the lives of these assassins in their biographies. As assassins they have many similar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Based on the images of assassins recorded in shiji,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ir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briefly summarize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se images and their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literary crea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Keywords:Shih Chi;Image of Assassins;spiritual connotation;目录一、引言 (1)二、《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主要特征 (1)(一)落魄失志 (1)(二)勇猛无畏 (2)(三)重情尚义 (3)(四)轻身好名 (5)三、《史记》中刺客形象的精神内涵 (6)(一)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6)(二)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 (7)(三)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8)四、《史记》中刺客形象的由来与形成 (8)(一)时代因素 (8)(二)地域因素 (9)(三)个人因素 (10)五、《史记》中刺客形象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10)(一)文学地位 (10)(二)后世影响 (11)六、结语 (11)注文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浅析《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一、引言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向我们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刺客的传奇事迹。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在《史记·刺客列传》这部历史著作中,作者司马迁深入剖析了当时残酷的政治斗争背景下,刺客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牺牲。

本文将分析几位刺客的人物形象。

周章周章是被司马迁大力表扬的一位刺客,他为了解救被皇帝加害的诸侯,不惜舍弃自己的性命。

他的形象在整个刺客列传中是最为正义和高尚的。

周章最先是在刺杀荆轲的任务中表现出色,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为民除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始终将国家民族的大义贯穿始终。

后来,他被选为刺杀秦昭王的行动代表,而他的代表身份,也正是因为他以前对于国家、对于大义的无私奉献。

在刺杀秦昭王的任务中,他成功渗透到秦王宫中,然后将刺杀之物献给了王昭君,并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忠诚于国家民族、尽力拯救受难者的英雄形象。

汲黯汲黯是一位追求自由和平的人,他的形象最先是在刺杀游说华夏的赵孟之任务中浮现。

当时,赵孟之利用晋国国君氾杖打击华夏,激化华夏和晋国之间的矛盾。

为了使华夏能够安心发展,汲黯作为刺客,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冒险潜入晋国,刺杀了赵孟之。

虽然他最终被抓住并斩首,但他的行为向世人表明,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他的形象在整个刺客列传中也是非常正义和高尚的。

陆贾陆贾是刺客中颇为特别的一位,他有着出色的医术和服侍女侍的技巧。

他的形象最先是在刺杀秦始皇的任务中浮现。

为了刺杀秦始皇,他不惜冒险,将重伤之身悄悄地送到了秦始皇的宫中。

受伤的他被秦始皇的侍女所救,并因其才能被聘为侍女。

陆贾的形象塑造了一位救人于危难、勇敢而又智慧的英雄形象。

虽然他最终没有成功刺杀秦始皇,但他在其宫中的工作中颇为出色,带出了一位能写帛书的“真侍女”,这也使他成为了刺客中的佼佼者。

小结在《史记·刺客列传》这部著作中,作者以饱满的笔力和深深的见解,描绘了刺客们在政治黑暗中追求自由和正义的故事。

每一位刺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其中有勇敢、有智慧、有侠义,但总归是在大背景的鼓动下被迫成为刺客。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粟殷胤/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摘 要:司马迁在《史记》的《刺客列传》中,描写了荆轲、曹沫、豫让等多位刺客,并对其行为活动、个性内涵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便首先分析了《史记》中有关刺客形象的含义,对其中写到的刺客形象进行了探究,并诠释了《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精神内涵,希望能给予广大读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史记》 刺客形象 人物分析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在《刺客列传》中把刺客的侠义精神作为了主题,并大力称颂了锄强扶弱、不畏权贵的正直形象。

我们站在高中生的角度,也应对《史记》中描写的刺客形象有一定的把握,这样才能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

一、《史记》中有关刺客形象的含义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最早出现了刺客这类人物,其是由于某些政治因素而刺杀目标对象,在刚开始的时候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于人们眼前。

并且,在春秋战国时,刺客的动机都是相对简单的,等到了秦朝之后,刺客就不再只是因为单纯的动机而杀人,其综合了金钱、地位等多种因素,杀人的性质也就因之而转变了。

到了西汉时,“刺客”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当中,也针对刺客的形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与之前的《庄子》和《战国策》比起来,对人物的刻画更加饱满、丰富。

在此之中,荆轲、聂政、专诸、豫让、曹沫等侠士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刺客的主要代表。

司马迁所尊崇的英雄便是看重情义之人,因此他所描写的侠客,也有着“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

在《史记》当中,这一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1]二、关于《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研究(一)荆轲的刺客形象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这也是需要高中生重点把握的文言文。

在该篇文章中,司马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荆轲这一人物,且故事情节也扣人心弦,让人读来印象颇深。

文中结合荆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联系整个故事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荆轲这一形象。

从本文可看出,荆轲不仅仅是一位抱有政治目的的刺客,同时还是一位见义勇为、冷静沉稳的侠士。

从《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故事看其行刺的心理动机

从《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故事看其行刺的心理动机
己在 这 个 世 界 上 有 价 值 、 力 量 、 能 力 、 位 置 、 有 有 有 有用 处 和 必 不 可少 。豫 让最终走 上了刺客之路 , ” 究其 最初原 因, 乃是 由于知遇 之恩 , 由于他对 自尊 的渴望得到了满足。有权 势的人发现他 的才 能, 给予他相 当的尊重 , 不管其 目的如何 , 这对刺客来说是莫大 的 荣耀 , 自我价值 的被发现和被肯定 。 是 豫让“ 故尝事 范 氏及 中行 氏 , 而无 所知 名。去而事 智伯 , 智 伯甚尊崇之” 。当他刺杀赵襄子时 , 面对赵襄子 的质问 : 子不尝 “ 事范 、 中行 氏乎?智伯 尽灭 之 , 而子不 为报 仇 , 反而委 质 臣于智 伯 。智伯亦 已死矣 , 而子独何 以为之报仇 之深也? 豫让 回答 到 : ” “ 臣事 范、 中行氏 , 、 范 中行 氏 皆众人遇 我 , 我故众 人报 之。至于 智伯 , 国士遇我 , 我故国士报之。 范 氏和 中行 氏把豫 让 当做平 常 ” 人, 没有发 现他 的才 能 , 也即没有给予他应 有的尊重 , 故豫让也 以 对待平常人的方式对待范氏和中行氏。而智伯 以国士之尊对他 , 让他处于尊显 的地位 , 豫让看重 的正是身处高位 的智伯对他 的赏 识与尊重 , 自尊心得到 了极大 的满足 。当一个人心里的这种渴 其 望得 到满 足之后 , 这个人 就会 对能够满 足他这种需要 的人报以极 大的崇敬 , 并渴望为其效 力以报这种知 遇之恩 。所 以在智伯满足 了豫 让 对 自尊 的渴 望 之 后 , 让 便 全 身 心 地 为 智 伯 效 力 , 智 伯 豫 在
或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通过对他不懈的行刺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对忠诚的信望他还说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仰对报恩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也是其行刺行为的心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理动机

【毕业论文》《史记 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史记 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有勇有谋的刺客的事迹,他们身上展示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与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刺客列传形象对比精神价值《史记?刺客列传》是唯一一篇记录刺客事迹的史书文章,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不同的刺客以及他们的刺杀事迹。

司马迁也是唯一一位将刺客列入史书的史官,因此,《史记?刺客列传》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然司马迁把这5个刺客同列入一个类传中,除了他们都拥有刺客这个身份以外,他们五个应该还拥有共同的形象特征和精神特征。

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也会有异于其余四人的个性特征。

本文将从五个刺客的形象入手,着重分析他们共同的形象特征以及各自独特的形象特点,并且简要概述在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刺客形象分析(一)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共同刺客形象1.“士为知己者死”的情义《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五个刺客,他们行刺的最根本的动机都是对“义”的履行,如豫让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他们冒着死亡的风险进行刺杀行为,原动力就是“义”。

而这里所说的“义”,是一种“基于一定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的人际关系的准则”。

(注释1),即当对方给予自己一定的物质待遇以及精神上的尊重和能力上的肯定,自己也应报答对方。

“义”是刺客个人情感的体现,具体描述为讲义气,有情有义。

五个刺客都是重情义之人。

曹沫作为鲁国将领,虽然“与齐战,三败北”,但是鲁庄公“犹复以为将”。

曹沫与鲁庄公的关系就是“君臣知遇关系”(注释2)。

曹沫劫齐桓公,除了为了鲁国国家利益,还出于对鲁庄公知遇之恩的一种回报。

同样的,在伍子胥向公子光引荐专诸以后,“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当然,专诸为公子光刺杀王僚,应当是有一部分原因是物质上的回报,但是“善客待之”除却了物质上的回报,还有精神上的尊重。

2.视死如归的勇敢刺杀是一种高危的行动,常常以生命为代价,除了曹沫,其余四个刺客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司马迁急了——读《史记·刺客列传》有感

司马迁急了——读《史记·刺客列传》有感

迁: 了 急

刺客列传 》 有感 华德 阳
苏 教版 高 中语 文选 修教科 书《 史记 ) 读》 ( 选 中 的《 客列传》 刺 在写荆 轲刺秦 时 , 司马迁这样 写道 :
“ 至身 , 王惊 , 未 秦 自引 而 起 , 绝 。 拔 剑 , 长 , 袖 剑 操 其 室 。时 惶 急 , 坚 , 不 可 立 拔 。 剑 故 ” 这 是 荆 轲 与 秦 王 面 对 面 搏 击 之 时 , 情 况 万 分 在
信 , 祖 母 救 自 己 。可 偏 偏 宝 玉 当时 身边 一 个 人 也 让 没有 , 丫环 小 厮 都 不 知 跑 哪 儿 去 了 , 有 一 个 耳 聋 只 的 老 婆 子 。 宝 玉 对 老 婆 子 说 : 老 爷 要 打 我 呢 !快 “ 去 , 去 !要 紧 , 紧 ! 宝 玉 一 则 急 了 , 话 不 明 快 要 ” 说 白; 则老 婆子偏 生又耳 聋 , 不 曾听见是什 么话 二 竞
道 : 玉 知 道 老 爷 要 打 他 , 忙 找 人 去 给 老 祖 宗 报 宝 慌
( 徐州市沛县大 屯镇湖西 高级 中学 ;2 6 1 211)

司 马 迁 在 进 行 场 面 描 写 时 , 往 熔 铸 进 自 己全 往
部 的爱憎 , 以在荆轲刺秦 的场面描写 中作 者倾注 所
了满腔 的热情 , 以参 与 者 的 心 境 来 描 写 场 面 , 生 产 了 震 撼 人 心 的 力 量 。在 那 种 万 分 紧 急 的 情 况 下 , 司
曲同工之妙 。优 秀 的作家往 往有 神交 , 今 中外 , 古
概莫能外 。

十 九 字 , 十句 , 急 语 , 又详 尽 如 此 。 又 说 : 为 作 然 ”

史记·刺客列传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①司马迁的情感立场(对刺客的态度)司马迁表达了对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的赞扬。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在古代对于刺客的看法普遍是贬斥的,司马迁的这总态度可能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

因为他自己怀才不遇,所以特别看重这种知遇之恩。

而太子丹对荆轲在危难时委以重任,平等相待,荆轲以死相抱,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

②结构严密它结构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首尾呼应,完全可以当作一篇文言小说来读。

③细节描写“舞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舞阳”,“倚柱而笑,箕踞而骂”,以及“秦王环柱而走”等等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把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质感化地突现出来。

④用环境表现人物心理史书不同于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真是客观,因而不能有心理描写。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用细腻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出了荆轲的心理活动。

其中易水饯行一段的场面描写,突出了荆轲大义凛然的气质、性格、乃至整个精神风貌,也为故事高潮的到来做好必要的铺垫。

⑤短章促句的使用刺客列传中,作者善于运用短章促句。

叙述十分精炼而准确,干脆而直接。

⑥叙事节奏急缓得当易水诀别一段,情节舒缓,烘托出悲壮的情调,同时为后文刺秦一段做铺垫。

”遂至秦”段是故事的高潮,惊心动魄、流传千古的“图穷匕首见”的壮烈场面,就在本段。

⑦写法对后世的影响纵观《史记刺客列传》,我们可以发现:刺客的思想行为实与游侠精神相通,我们由《史记游侠列传》描述朱家之为人行事,即可约略得知:侠客实以「利他」主义为行动原则。

刺客「报恩以武」不顾死生。

对后世的唐传奇和侠义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⑧多条线索交织⑨似散而聚。

[史记刺客列传]《史记·刺客列传》解析

[史记刺客列传]《史记·刺客列传》解析

[史记刺客列传]《史记·刺客列传》解析篇一: 《史记·刺客列传》解析《史记·刺客列传》解析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馀祭。

馀祭死,传夷眜。

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作者:易凡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其中在《刺客列传》中,以荆轲、聂政、豫让、曹沫和专诸为主要人物进行历史故事发展。

司马迁从多角度的观点分析了刺客的忠诚信义,本文介绍了刺客的概念界定,以及刺客形象在《史记》中精神内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史记》中描写的刺客形象。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精神内涵[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刺客列传》以刺客的侠义之情为主题,以扶贫救弱、不畏权贵为目的的烈士精神。

我们站在如今的时代,以客观的角度对《史记》中的刺客形象做出论述,司马迁在撰写中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灌注其中,对后世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史记》中刺客形象的概念界定刺客的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某种政治原因而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刺客大多以褒义的形象出现,且动机较为简单。

再过渡到秦朝以后,刺客的定义就不再只是简单、单纯的动机,而是在其中以金钱、地位等多种原因进行刺杀,杀人的性质也就不再相同。

“刺客”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西汉,司马迁的《刺客列传》是对刺客人物进行典型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也相比较之前的《庄子》、《战国策》更加丰富、性格特征饱满。

在其中以荆轲、聂政、豫让、曹沫和专诸等侠义之士为主要代表,“言必行、行必果”的侠士精神,司马迁心中所崇尚的英雄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这也是他在《史记》中着重描写刺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人物分析《史记》中的刺客大多有着自身的性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以荆轲、豫让和曹沫为例对人物进行分析。

(一)荆轲的人物形象分析《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课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一篇文言文,司马迁将荆轲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以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将荆轲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事情的发展对荆轲的形象进行分析。

《史记》研究浅综述

《史记》研究浅综述

《史记》研究浅综述从古至今,《史记》在中国的学术界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史记》研究大家张大可先生就高度赞扬《史记》为一部融史学、文学、哲学于一体的旷世大典。

就是这么一部文史著作,自古及今,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大批学者投身于对《史记》的研究中。

其研究著作之多,研究范围之广是其他古籍根本无法比拟的。

因为我能力有限,这次我就对《史记》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一、从古至今对《史记》的研究概况汉代,对《史记》的主要研究者有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杨雄在《法言》中论述道:“太史迁,曰实录。

”他是点出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这一“实录”观点也被历代名家所认同,直至现在。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出:“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其言秦、汉,详矣。

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

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虽然班固肯定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但是他又指出“史公三失”。

第一班固认为将黄老之学放在六经之前是不当的。

第二,班固批评司马迁抛弃了真正的英雄而去讲奸雄的故事。

第三,班固认为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宣传重利轻义的思想。

这也引起了后人对这三失的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没有统一的王朝,都是众国分裂,互相混战割据,所以国家对私人著史的控制放宽,《史记》逐渐传播广泛。

在《晋书·刘殷传》就记载:“有子七人,五子各授一经,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汉书》,一门之内,七业俱兴。

”这从中就反映出,《史记》在当时受到了推崇,地位较高。

这一时期研究《史记》的名家有徐广和裴骃。

史记刺客形象研究

史记刺客形象研究

史记刺客形象研究作者:张远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7期摘要:《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历史,塑造了众多光耀千秋的历史人物。

而在《史记》中有一群具有独特人格风范与审美韵味的特殊人物形象——“刺客”,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基于文本解读,从信仰与理想、行为特征、人物结局等层面出发,就史记刺客形象记性简要分析,以加强对其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形象;形象研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毋庸置疑,而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不虚美、不隐恶”的特征,其笔下人物跃然纸上,故事真实可感,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更是深受人们喜爱。

司马迁以“实录”为原则,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生动形象的塑造了曹沫、荆轲、豫让、聂政、专诸五位刺客形象。

虽然其所处年代,所是君主各不相同,但其信仰与理想都是高尚的,且性格上个存在属于自身的特色。

虽命运悲剧,却能引起人心灵与精神上的震撼。

一、史记刺客形象研究之:理想与信仰刺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西方更是有专业的刺客团体,行走在黑暗中,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

在中国古代,刺客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他们为了信念和承诺,为了报答友人或君主恩情,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理想与信仰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要素,是人物个性特征与行为特征等外在表现的内在动因。

对《史记·刺客列传》中五位刺客的理想与信仰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追求自尊;二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追求自尊《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形象皆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信仰与理想。

有的人认为史记中刺客的这种信仰与理想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与不尊重,是自我轻贱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是“刺客”一种“沽名钓誉”的行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史记》的文学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司马迁精心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有刺客这一群体,《刺客列传》就是他们的合传。

当今对《刺客列传》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角度也走向多元,整个研究工作走向纵深。

现就《刺客列传》研究现状做简单梳理。

一、刺客成因以及行刺原因探析
从各个层面探析刺客成因及行刺原因,这是研究《刺客列传》较常见的一种角度。

其中曹继华的《刺客成因初探》,从环境及气质、变态贵族精神、原始复仇意识、英雄崇拜心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刺客的形成原因。

另外,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刺杀原因,如黄莹等的《试析刺客行为的心理动机》对《刺客列传》进行分析。

刺客的心理动机主要是对亲和爱的看重,对尊严的渴望,对道义、名声呢及功业的执着追求。

又如《从豫让故事看其行刺的心理动机》,文章通过对豫让不懈的行刺行为的,可以看出其对忠诚的信仰、对自尊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也是支持其行刺行为的原因。

二、解读刺客的精神特点与思想观念
从深层次研究刺客的独特之处,是一种进步。

作为刺客,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来展现自己,有精神的,更有思想观念上的的。

其中徐裕敏的《从《史记·刺客列传》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

他们的精神内涵,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

也有人从其它方面进行突破,如王涛《论先秦刺客的思想道德观与儒家传统》写到先秦刺客的行为,不仅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简单报恩,还蕴含着最初的“忠信”和“仁义”的思想道德观,其某些积极的方面对儒家传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解析刺客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研究文学文本常用的手法。

对此,唐红的《在文本解析中复活《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以文本为基础,从“基本人性”、“深层文化结构”和“特定历史环境”三个层次,将刺客形象层层剥离进行解析。

从刺客的悲剧命运来解读刺客形象,展示其价值,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如《高尚的品格悲剧的命运》从审美的角度解读《史记·刺客列传》武士形象。

又如《论《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的悲剧命运所呈现的美学价值》从美学方面再现了刺客形象。

总之,近十年《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的文章不在少数,研究视角也翻样出新,然而研究大多集中于刺客形成原因、行刺原因,单个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对于刺客人生信仰、精神气质、人物的横向比较以及某些积极方面对后世的影响的研究等稍显薄弱。

所以,《史记·刺客列传》研究方面怎样找到一个更为新颖的视角,将研究在新的层面上全面铺开、向纵深发展是当代研究它的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