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柳永俗词研究

柳永俗词研究

i i m学教育 2。

19.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俗词研究®休夏箐内容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词进行大力革新的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不 被正统社会认可的柳永,他的词作,尤其是俗词,却有着“凡有丼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本文将从柳 永俗词中俗之成因、俗之表现和俗之影响等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俗《乐章集》柳永善为诗文,但“皆不传于 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他的词 内容丰富,感情细腻,明白晓畅。

尤其是他能将民间俗乐融人到词 的创作中,以市井通俗之音调换 贵族风雅之曲调,形成了别具一 格的“俗词”。

因此,本文将通过研 究柳永俗词,从俗词之“俗”的成 因与表现等方面来探究柳永对宋 词发展的影响,来感受柳词之美。

一.俗之成因艺术来源于生活。

柳永词之 俗,其成因有内外之分,主要包括 当时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以及自 身经历的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对农业 进行革新,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 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刺激了他 们生产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 不断增加,经济也得到很大程度 的发展。

这一点,从柳永的《望海 潮》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参 差十万人家”看出都市经济的极 大繁荣。

经济发展、都市繁华,为宋代 市民们优雅富足的生活提供了沃 土,享乐之风也尤为盛行。

经济水 平的繁荣发展,使得生活在这样 优渥环境里的文人士大夫便拥有 了足够的条件纵情于歌舞声色。

与这样的社会风气相适应,宋代 的歌妓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繁荣。

秦楼楚馆的发展,为宋词创作 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带来了宋词 的繁荣。

敏感多情的柳永在这种040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也不禁沉浸其中,动情而唱《倾杯乐》“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此外,柳永时期的统治者对待文臣们相对宽松的政策,通过文化娱乐礼遇文人,大量搜集民间“俗乐。

借此缓和与旧贵族的关系”。

统治者对“俗乐”的要求,也使得与“俗”有关的各类“新声”因此萌芽。

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终稿]

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终稿]

摘要: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柳永, 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十年柳永词研究呈现繁荣态势,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340 篇, 比整个20 世纪一百年间发表数量的总和还多。

审视角度多样, 研究范围不断扩展,许多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 笔者仅就所见, 对近十年来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新世纪以来(2001——2009 年)柳永及词的研究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梳理。

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 2) 柳永词研究;( 3) 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 4) 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关键词:研究成就如下:在宋代词坛上柳永是批评和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20 世纪柳永研究硕果累累,共有444项研究成果。

上世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事迹考证、思想人格的探讨、艺术成就的论证等方面。

在生平事迹的考证中基本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在细节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思想人格的研究中向历史真实不断开掘和接近;在艺术成就上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

另外,柳永及其词史地位的研究学界从比较研究、感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证。

上世纪柳永研究取得的巨大而可喜的成就,也给新世纪的柳永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新世纪以来(2000 年——2009 年)有关柳永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413 个。

柳永研究的重心有所转移,研究者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

下面作详细叙述。

一、生平事迹考上世纪有关柳永生平事迹做了大量的考证,新世纪以来有关这方面细节的探讨也颇有价值。

柳永词研究报告

柳永词研究报告

柳永词研究报告柳永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剧家和词人,被誉为“南曲之神”,他的词作被称为南曲。

柳永的词作以其浪漫、细腻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后世读者,并对后世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柳永的生平柳永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长大。

他有才华出众,早年间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和赞赏。

然而,柳永的一生却经历了不少困苦和挫折。

他曾经心仪的女子被别人抢走,他的父亲也离世了。

这些挫折和伤痛情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柳永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涉及到爱情、离别、唐诗、抒怀等不同的主题。

他的作品大都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弦。

他的词作在当时十分受欢迎,因其曲调婉转动听,文采斐然。

然而,柳永的一生并不顺遂,不少时候他被贬为官,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

他曾经多次请求复职,但都未能成功。

柳永的一生中,他的词作受到了明代的文人墨客的高度赞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柳永词的特色柳永的词作以其细腻、浪漫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常常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他善于运用音乐的节奏和曲调,使得他的词作在朗诵或演唱时显得更加动人。

柳永的词作在爱情主题上尤为出色,他巧妙地把握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将爱情的苦、乐、悲、喜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描写,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柳永善于借助诗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能够将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抽象的情感相结合。

三、柳永词的影响和价值柳永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采斐然的作品,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柳永的词受到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推崇,不少后来的作家、词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宝库,他的词作被广泛地运用于戏曲和民间音乐中。

柳永的慢词研究

柳永的慢词研究

柳永的慢词研究摘要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

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人柳永,是最早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之一,其对宋词,特别是慢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柳永的慢词内容丰富,他把笔投向了现实生活,写国家的繁荣昌盛,写世俗民情,咏史咏物。

柳永的慢词注重写实,浅近直白,音律和谐,还具有真实、自然、形象生动等特点。

柳永慢词的创新性对后世影响很大,而柳永和其创作的慢词也在中国词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柳永;慢词;内容;艺术目录一、慢词的界定 (4)二、柳永的慢词创作 (5)三、柳永慢词创作的内容考察 (9)四、柳永慢词词作的艺术特色 (10)五、柳永慢词创作在词史上的地位 (12)参考文献 (13)柳永的慢词研究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他对北宋慢词发展的积极作用更不容人忽视。

清代宋翔凤说:“按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

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

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

”1前人对柳永的慢词创作有过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有的过于概括没有论述清楚,有的只局限于其中的一两个方面,人们还没有对柳永的慢词进行一个整体性的关注。

柳永的词作中哪些属于慢词?对这些慢词如何分类?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体现出哪些艺术特征?柳永的慢词创作对宋词的发展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全面分析研究柳永慢词创作所必须关注的。

一、慢词的界定据张炎《词源》的记载,宋代的词体有令、引、近、慢之分,曲子的节奏按韵拍区分,短的为令,稍长为引、近,更长一些为慢。

2“慢”即是“慢曲子”的简称,它与“急曲子”相对,我国近代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代写本琵琶乐谱中就有标明急曲子和慢曲子的。

宋人作词,有在某一词调名前加“促拍”二字,以表示其有别于本调,如:柳永的《促拍满路花•香靥融春雪》。

柳永词的调查分析报告

柳永词的调查分析报告

柳永词的调查分析报告一.本次调查的目的目的:课程改革后,柳永词更多的走进中学课本,由原来的《雨霖铃》,增加到《雨霖铃》和《望海潮》。

说明柳永和他的词现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重视。

在我见习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柳永词。

课程当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们的反应很好,课堂气氛比较活泼。

为了了解学生对柳永词的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我们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深入调查学生的疑难点和期待的教学方法。

柳永简介:1.柳永其人:北宋真宗仁宗时的一位杰出词人。

福建崇安人,字耆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

他做过官,官至屯田员外郎。

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

他继承了民间的文人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年轻时精通音律,熟悉旧调,并能创制新调。

他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妓、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还怀有真挚的感情,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

2.柳永词的特点: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姓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词的主要内容。

主要表现艺术是即事言情和和融情入景。

二.调查问卷情况本次调查问卷是在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1)班(实验班)和高一(6)班(普通班)两个班采用随机抽样形式进行的,问卷共30份,每班15份,答卷时间均为一个课间,即10分钟。

所以问卷绝对科学合理。

问卷共设计了10个题,包括学生对柳永其人的身世背景的认识;对柳永词的内容、情感、意象、手法的把握程度;学生学习后的收获情况;还有与其他词和词人在内容、风格上的比较。

三、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配合,调查结果如下:第一题是关于柳永身世背景的,60%的同学基本了解,40%的同学不太了解,没有同学查阅资料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从这三个题的调查看来,学生们对柳永的基本情况还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的,而且有的还比较深刻,这得益于他们课前的有意预习,课上老师一经点播,即可掌握。

近几年柳永研究综述

近几年柳永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05-21作者简介:明智(1976-),男,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200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第23卷第2期2008年2月Vol.23,No.2Feb.2008近几年柳永研究综述明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2)柳永词研究;(3)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4)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关键词:柳永;词;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8)02-0046-06近几年(2001-2005)柳永研究呈现繁荣态势,成就蔚为大观。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一百四十篇,比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这二十年论文发表数量的总和还多。

有的从新的视角对柳永及其词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展,许多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笔者仅就所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简述。

一、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一)生平研究限于《宋史》中没有柳永传,加之柳永生平研究缺乏其他确凿证据与充分材料,柳永生平众说纷纭,故关于其生平考证的文章较少。

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一文认为,柳永生于987年,于1031年考中进士,其卒后由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营葬。

《镇江府志》所载泗洲判官、著作郎、太常博士诸职,均非柳永生前所任,所谓的《宋故郎中柳公墓志》,乃系一篇伪作。

这个观点较为新颖,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商榷。

曾大兴《柳永宦迹游踪考述》根据柳永《乐章集》本身提供的一些重要线索,参考宋元一来有关史乘、笔记、方志记载,对柳永在睦州、昌国、苏州、泗州、华阴、灵台、江夏、九嶷山和成都等九处的宦迹与游踪作了细致的考述,同时对学术界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应予以重视。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柳永研究综述

柳永研究综述

柳永研究综述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柳永对宋词的深远影响,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

薛瑞生《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提到,新世纪伊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柳永热”,研究成果呈井喷之势。

近几年,柳永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将有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柳永词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的分析目前学术界一般把柳永词分为两种,一类是为士大夫填的雅词,一类是市井传唱的俗词。

谢慧明《柳永词之“雅”、“俗”考辩》(《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一文对柳永词进行了深刻剖析。

谢文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柳永词的评价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从俗到雅俗并存再到以雅为主。

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描写女性大胆意识和下层歌妓的言行,多用俗言描写市井之事并不符合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被视为轻浮。

文章分析《雨霖铃》一词,认为柳永词用俗言却不落俗套,词中感情自然流露,使读者感同身受,艺术造诣高超,可谓之雅。

孙雪霄在《以赋为词:柳永的市井之“俗”》(《河北学刊》2011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了对柳永词雅俗兼备原因的独到见解。

孙文认为,柳永出身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却屡试不中,长期与市井人物相处,对雅俗之别不像其他文人一样泾渭分明,而是具有一种朴素的平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柳永作词时不避俗,甚至有意趋俗,作品中充斥着大量俚语。

这一点也跟北宋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蒋金芳《柳永词社会内涵研究》(《剑南文学》2013年第1期)指出,宋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俗文化,这种文化是繁荣的经济和膨胀的市民阶级促生的。

对柳永词的内容的研究,葛蕾《也谈柳永歌妓词中的情感》(《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一文分析的很有代表性。

葛文将柳永的歌妓词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歌妓本身为主体,或描述歌妓的美貌,或展示她们的内心世界,第一次向社会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歌妓这一社会群体,勾画出形象鲜明的歌妓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柳永, 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十年柳永词研究呈现繁荣态势,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340 篇, 比整个20 世纪一百年间发表数量的总和还多。

审视角度多样, 研究范围不断扩展,许多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 笔者仅就所见, 对近十年来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新世纪以来(2001——2009 年)柳永及词的研究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梳理。

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 2) 柳永词研究;( 3) 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 4) 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关键词:研究成就如下:在宋代词坛上柳永是批评和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20 世纪柳永研究硕果累累,共有444项研究成果。

上世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事迹考证、思想人格的探讨、艺术成就的论证等方面。

在生平事迹的考证中基本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在细节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思想人格的研究中向历史真实不断开掘和接近;在艺术成就上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

另外,柳永及其词史地位的研究学界从比较研究、感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证。

上世纪柳永研究取得的巨大而可喜的成就,也给新世纪的柳永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新世纪以来(2000 年——2009 年)有关柳永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413 个。

柳永研究的重心有所转移,研究者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

下面作详细叙述。

一、生平事迹考上世纪有关柳永生平事迹做了大量的考证,新世纪以来有关这方面细节的探讨也颇有价值。

如曾大兴《柳永宦迹游踪考述》根据柳永《乐章集》本身提供的一些重要线索,参考宋元以来有关史乘、笔记、方志的记载,对柳永在睦州、昌国、苏州、泗州、华阴、灵台、江夏、九嶷山和成都等九处的宦迹与游踪做了细致的考述。

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柳永生年明确在987 年,登进士第的时间明确在1031年,柳永卒后由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营葬。

《镇江府志》对柳永仕宦履历的记载——泗州判官、著作郎、太长博士诸职——均非柳永生前所任,而所谓《宋故郎中柳公墓志》系伪作。

二、思想人格与精神面貌探讨在上世纪末柳永研究从平面化转向了立体化的研究,这一时期继续沿着立体化的研究方向向前迈进,并且研究愈加的深入。

如宓瑞新《论柳永的文化人格》中论述了柳永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无关价值重建,而是在自己悲苦不安的处境中对传统一元化仕宦价值的反思与追寻,对个体生命与充实的维护。

他的创作,也使俗词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以其本身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吸引感应了同时、后代的词人,使他们在其影响下各随性情所近作出了新的个性化拓展。

王金寿《关于柳永批评之批评》以柳永“羁旅行役”词为批评的主要对象,通过对造成柳永评价落差的心理原因分析,来管窥古代文化人格的心路历程,来反思作家作品批评中有关道德现象的问题。

该文对柳永批评有失偏颇之处予以矫正,很具有启示意义。

《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中对柳永的人品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也不高尚,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

他又提出了词品与人品的关系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杨建跃《从柳永词看中国传统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中提出柳永是封建社会第一个以市民意识对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文人。

霍建波《从柳词看柳永的浪子行迹和科第情结》认为柳永人格结构的独特性集中表现为对世俗享乐的向往和热衷及对功名某种程度的漠视和厌倦,但追求功名仍是他人格结构的主体。

《柳永的悲剧性人生原因新探》,造成柳永的悲剧性人生的原因除了所谓的个人人品及文品的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北宋初期“重北轻南”的用人观。

《儒家思想与市民意识之冲突——试论柳永思想及其悲剧命运》儒家思想与市民意识的激烈冲突陪伴其一生,其命运也被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性色彩。

赵建刚《柳永词中的悲剧情结》柳永的一生的悲剧色彩主要来自于正统文人理想与蹭蹬功名的矛盾反差,也来自崇尚儒雅文化却身为俗文化代表的尴尬处境。

这种悲剧感在他的蔑视功名利禄、反映羁旅行役、表现俗艳闺情几类词中多有反映,形成挥之不去的悲剧情结。

李淑静《从思想意识和审美意向的角度看柳永词的世俗化倾向》他的词在思想内容方面有鲜明的市民意识,在风格上以俚俗为主要特征,在形式体制上以长调慢词为主。

从思想意识和审美意向的角度看,柳词出现了“以俗为美”的鲜明特征。

三、柳永词艺术成就及文学史意义的研究对柳永词的声律美进行了更多的关注与深入的探索。

论述柳永词词调仄声字三声中的去上、上去和去声字的用法,而重点在去上。

指出《乐章集》去声多用于空际转身、转折跌宕。

上去入三仄声字巧妙组合形成抑扬的节奏,增加了声律的和谐美,加强了意境的艺术性。

同类作品还有田玉琪《柳永用调究竟有多少》。

张承凤、李文莉《柳永词律议》。

催海正、刘培《论柳永词作与宋初赋风的内在联系》。

李静《柳永词的视野和视角论略》认为词体在由唐而宋的衍生、蜕变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柳永完成了一次质的飞升。

这种飞升不惟体现在柳词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另外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于作品的容量上推衍、发展了慢词,而且体现于柳词在观照视野、审美视角等方面的创变上。

如果说词是在晚唐五代词人那里完成了词的文人化第一次大的蜕变,那么在柳永这里则实现了词体的基本定型。

邓乔彬《唐宋词乐的发展变化与柳永苏轼词》认为柳永词的用调充分体现了唐五代词乐在北宋初期的延续,柳词的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间”,与教坊俗乐紧密结合,既倚声“善为歌辞”,又能“填腔”制撰新曲,“变旧声作新声”,使之传播极广,接受甚众。

张涤云《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通俗文学与传统雅文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文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柳词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同类作品又如徐定辉《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认为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

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花志红《柳永在宋金元时期的影响》本文从柳永词的影响,词人柳永的传闻,以及小说戏剧中的柳永故事来探讨柳永在宋金元时期的影响。

廖泓泉《论柳永词的美学特质》柳永词作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结构、意境、以赋为词这三个方面。

郑艳霞《情以景幽——论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柳永因他的词作能巧妙运用景物描写,合理布局,创造优美意境,表现深沉流美之致。

柳词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营造了富于美感的环境氛围,并且使词的境界深隽,耐人寻味。

四、柳词文化心理研究新世纪以来对柳词的社会文化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曾大兴《柳永都市风情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中提出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 所歌之功与所颂之德是有历史依据和认识价值的。

这类作品对北宋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节令风物的描写, 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图景与民俗内容。

邓建、谌华《柳永词之社会文化学分析》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提出,柳永词是宋初复杂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宋初特定社会文化生活的载体。

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部宋初社会文化启示录。

曲向红《柳永词的市井趣味及文化冲突》认为柳永是宋代词坛的特殊人物,作为深受儒家文化涵养的文人,却表现出浓重的市井色彩。

兰芳《论柳永词之文化变革》从词文化的角度论述了柳永词的新变化。

内容上的开拓,引起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的变化;形式上盛用长调慢词;结构上的线型结构,表现为时空关系上的一次性转换或无转换。

同类作品还有《都市风情入词来——论柳永都市词》、徐金季《论柳永词的都市风情》、霍然《论宋代都市文化与悲剧词人柳永》、仝菊芳《永恒的市井与儒堂——从柳永词看中国的文化冲突》、李云《解析柳永词中的“衾枕现象”》。

五、师承与比较研究王昊《苏柳词关系论》考察了苏词之于柳词的细部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认为早期苏词与柳永俗词大有渊源;词艺成熟__期的苏轼一方面蝉蜕于柳而颇以柳永俗词为病,明确显示出与之对峙的姿态。

另一方面又对柳永词中表现“诗人之旨”的雅词以表而出之的态度和策略由对峙而超越之;苏、柳对峙已孕育着北宋词坛上词宗清真的嬗递之迹。

韩珊珊《论柳永词对苏轼的启示和影响》认为柳永的词作曾经启发和影响了苏轼的词创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赋式的铺叙范式、鲜明的主体意识、通俗性的题材、明白如话的语言和雄浑博大的气象。

房日晰《欧阳修柳永之艳词比较》认为欧阳修的艳词多写下层官吏与妓女之情,柳永的艳词多写落魄文人的狎妓;柳用长调笔法,铺叙延展,欧用小令笔法,遣貌取神;柳以平面叙述,突出人物心态,欧以立体描写,突出人物声情;欧追求雅正,柳不免卑俗;他们都向民歌学习,使其走向艺术生命的旺盛。

欧的艳词得到后代文人的曲意辩护,柳的艳词受到种种不应有的责难。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的比较》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

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杨茜《张先与柳永“情爱词”之比较》文章主要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柳永的情爱词作出比较。

贾先奎《论晏殊与柳永的圣寿词》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 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 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四、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成就研究进入21 世纪以来, 学者们对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方面的研究很有热度, 尤其是近几年, 相关的文章非常多。

陈岳芬 北宋时期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指出柳永词在北宋的广为传播,有赖于新的传播环境的形成和传播者群体的出现。

由于柳词本身具有雅俗不同的特质, 使得柳词的传播效果与文学接受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并产生深刻影响。

柳永词作中体现的通俗性与娱乐性与商品经济及传播形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42] 。

邓建在 从词集的编辑与流传看柳永词的传播中通过考察柳永词集的编辑与流传情况, 勾勒与描摹柳永词传播的总体轮廓与宏观史况。

柳永词的传播在整体上升的趋势之中, 又呈现出宋之始兴、元之滞涩、明之复苏、清之繁盛的阶段性特点[ 4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