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前驱体过程控制及工艺设备Harrison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经典成核理论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前后焓的差值;
GT ,P 0
对于理想气体
G
VdP
RT dP P
RTIn
P2 P1
当过饱和蒸气压为P凝聚成液相或者固相,平衡压力为Pe,有
G RTIn Pe P
在液固相变过程中,浓度差为推动力,有(Ce为饱和浓度,C为过饱和浓度)
nM
(OH
)2
(s)
M
(OH
)2
n
(s)
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结合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此时浓度未达到饱和浓度;
之后溶液中的金属氢氧化物达到饱和浓度形成小颗粒,逐步沉降;
小颗粒团聚形成大颗粒,溶质中的金属氢氧化物小颗粒在大颗粒表面析出,颗粒进一步长大。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三元前躯体工艺过程控制及设备
Harrison
目录 CONTENTS
1 工艺流程 2 控制结晶技术 3 反应过程控制 4 工艺设备
BREAD PPT DESIGN
1 • 工艺流程
1.配料 2.合成 3.洗涤过滤 4.干燥 5.过筛 6.除磁(MI) 7.包装 8.分析
BREAD PPT DESIGN
3.6配比
不同的配比的金属液所对应的氨水液碱流量浓度也不近相同,所生成的颗粒品质 和形貌也是不同的。
3.6流量
流量主要直接产量关联,但实际反应所达到的最大流量与工艺, 反应釜结构,体积,电机功率有关
BREAD PPT DESIGN
4.工艺设备
4.1反应釜
反应釜是前驱体反应的核心设备,以下几个方面 都会影响前驱体的品质: ①搅拌器的设计; ②挡板的数量及尺寸; ③盐溶液和碱溶液的进料位置; ④有无导流筒; ⑤罐体大小。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3.5反应时间
一定时间内的前驱体与颗粒的振实和时间成正比关系 但时间过长Dmax会很大
3.6反应温度
温度主要在热力学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在保证前驱体品质的的前提下,化学反应速率 越快越好,但是温度过高,会造成前驱体氧化,反应过程无法控制,结构改变等 温度越高,颗粒一次粒度越粗,球形度变差,一次粒子间的缝隙变多
3.6固含量
浆料的固体质量与液体质量的比值 适当提高固含量有利于改变颗粒形貌和提高振实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3.5杂质
原料油分越高,振实密度越低,前驱体疏松无法成球,造成颗粒无法生长,粒度分 布变宽
实际间歇式反应中,在反应初期体系主要以均态成核方式析出, 随着沉淀剂的加入二次成核方式占据主导; 体系中晶核的浓度不断增加,由单一的晶粒生长迅速变为多晶粒度聚集的增长。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2三元前驱体反应机理
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是将镍盐、钴盐、锰盐配置成可溶性的混合溶液,然后与氨络合, 碱为沉淀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形成类球形氢氧化物,反应如下
水洗 ——将热纯水对滤饼进行喷淋洗涤,再用压缩空气吹干, 卸料 ——被吹干的滤饼在刮刀的作用下,物料被赶到出料口位,排出机外
实际洗涤需关注碱洗浓度、温度及进碱进热纯水的量和温度、吹气的压力、 洗涤时间、吹气时间、跑混、及检测指标Na、S、MI、水分等
BREAD PPT DESIGN
Thank you!
3.4反应气氛
反应气氛——形貌、晶体结构、杂质含量 在碱性条件下Mn2+易氧化,若前期纯水中的溶解氧未除去造成前驱体氧化——深棕色或黑 色,振实密度低(颜色深浅表明氧化程度) 反应后期进入的轻微氧化——会使二次颗粒表面附着许多细小颗粒,阴离子杂质超标 开机之前氮气通入液下——氧气及其他杂质气体逃逸 开机之前氮气通入液上——营造无氧氛围
1—出料口; 2—筒体; 3—挡流板; 4—锚式搅拌; 5—导流筒; 6—涡轮式搅拌; 7—传动轴; 8—人孔; 9—减速机架; 10—进料口
BREAD PPT DESIGN
4.工艺设备
4.2 洗涤一体机
进料过滤——在泵的作用下,待分离的物料进入机器,进料结束后,通入压缩空 气吹气实现固液分离
打浆碱洗——通过液碱和纯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洗涤碱,打入机器内部,通过刮刀的 将滤饼和洗涤碱液混合,一定时间后用压缩空气吹气实现固液分离
M 2 nNH3
M
NH 3
2 n
M NH 3 n 2 2OH M (OH )2 nNH3
M2+为Ni2+、Co2+、Mn2+。
实际前驱体都为二次颗粒,即一次晶粒的团聚体。
二次颗粒的形成过程可由以下方程式表示
M 2 2OH M (OH )2 (aq)
M (OH )2 (aq) M (OH )2 (s)
dR
GV
非均态化成核势垒
Gr*
16r 3 3(GV )2
(2 cos )(1 cos )2 4
当接触角θ=0,cosθ=1不存在核化势垒(固体被完全湿润); 当接触角θ=90,cosθ=0核化势垒降低一半; 当接触角θ=180,cosθ=-1为均态化势垒;
可见接触角越小的非均态化成核剂,越有利于核的生成(晶核与成核剂有相似的原子半径)。 工业上加入结晶物小的晶体俗称晶种(低饱和度,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继承晶种的特性)。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1)结构三层次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2)成核过程 1.晶体的成核分初级均态成核、初级非均态成核和二次成核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经典成核理论
过冷度作为驱动力和表面能为阻力之间竞争的成核。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经典成核理论
dG dr
8ππ2γLS
+
4ππ2ΔGV
0
临界半径 r 2 LS GV
均态化成核势垒
Gr*
16r 3 3(GV )2
非均态成核:假设核的形状为球体的一部分
液体-固相界面的非均态成核生成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2氨水浓度
氨水与金属离子络合——适宜的氨水浓度改变颗粒的形貌,提高振实密度 氨水浓度过高——被络合的金属离子太多,反应不完全,反应比例偏移,废水处理量增大 氨水浓度过低——生成的颗粒比较疏松,振实密度偏低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3.3搅拌速度
搅拌速率——控制二次颗粒的大小,当搅拌强度达到一定极值后,晶体由扩散控制转变 为表面控制,此时提高搅拌速率,晶体生长速率基本不变 速率过高——团聚体过度碰撞——破碎成小颗粒 速率过低——部分团聚体太大——平均粒度偏大,粒度分布变宽,颗粒形貌球形度差 陈化——停止进料,不停止搅拌,生产大颗粒时会逐步降低搅拌速率,陈化一般表现出 较好的结晶性能
G RTIn Ce C
对于难溶氢氧化物M(OH)n,其饱和溶液浓度Ce=KSP/[OH]n; 可以通过改变OH-离子浓度,控制PH来控制初始溶液饱和浓度来促进晶核的长大而不是新的晶核生成。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4)晶核的生长
主要四个过程: 1.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对流或扩散达到晶粒表面; 2.在晶粒表面被吸附; 3.被吸附的分子或离子迁移到能量较低的位置; 4.在晶粒表面被稳定吸附的分子或离子进入进入晶粒表面的晶格,完成生长。
(1)搅拌器: 知晓混合物质在搅拌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黏度、
腐蚀性等;搅拌混合的目的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搅拌物质的投 入时间,若其中有固体物质,做溶解或反应用,固体在搅拌液体 内是否易于溶解、悬浮或沉降等;还要确定搅拌器与介质接触部 分的材质、轴封的设计压力、电动机的使用环境以及变速机的负 荷条件。 (2)叶轮 螺旋叶轮——主要用于液相混合,均匀温度,防止液固发生沉淀 涡轮式叶轮——需要高循环使物料混合均匀,强剪切,减少颗粒 团聚,一般多层搅拌配合 锚式叶轮——叶轮较大,可用于传热晶析,也可用于高浓度的固 液混合搅拌
(3)经典成核理论
非均态成核:假设核的形状为球体的一部分
GS LX ALX r( XS LS )
晶核的体积 V R3(2 3cos cos3 ) / 3 晶核的表面积 ALX 2R2 (1 cos )
G LS ALX r 2 LX cos VGv
dG 0 临界半径 R 2 LS
均态成核时:体系ΔG=ΔGV+ΔGS
ΔGV为生成新界面引起的界面能增加; ΔGS过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 假定恒温恒压下,过冷度引起形成球形,不考虑应变 ΔGr=4πr2γLS+4/3πr3ΔGV r=球形核胚新相区的半径;γLS=液-固界面能;
形成球形核胚ΔG与半径的关系
BREAD PPT DESIGN
3.1PH
PH——颗粒的大小性能、形貌、粒度及粒度分布 体系PH>成核PH,趋于成核形成小颗粒(薄片状,细小) 体系PH<生长PH,趋于生长形成大颗粒(偏厚,偏大) 控制——将PH由成核PH降生长PH——由成核过渡到生长——减少粒度分布 PH偏高二次颗粒多成圆球形,PH偏低二次颗粒生长易发生团聚,二次颗粒成异形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经典成核理论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前后焓的差值;
GT ,P 0
对于理想气体
G
VdP
RT dP P
RTIn
P2 P1
当过饱和蒸气压为P凝聚成液相或者固相,平衡压力为Pe,有
G RTIn Pe P
在液固相变过程中,浓度差为推动力,有(Ce为饱和浓度,C为过饱和浓度)
nM
(OH
)2
(s)
M
(OH
)2
n
(s)
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结合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此时浓度未达到饱和浓度;
之后溶液中的金属氢氧化物达到饱和浓度形成小颗粒,逐步沉降;
小颗粒团聚形成大颗粒,溶质中的金属氢氧化物小颗粒在大颗粒表面析出,颗粒进一步长大。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三元前躯体工艺过程控制及设备
Harrison
目录 CONTENTS
1 工艺流程 2 控制结晶技术 3 反应过程控制 4 工艺设备
BREAD PPT DESIGN
1 • 工艺流程
1.配料 2.合成 3.洗涤过滤 4.干燥 5.过筛 6.除磁(MI) 7.包装 8.分析
BREAD PPT DESIGN
3.6配比
不同的配比的金属液所对应的氨水液碱流量浓度也不近相同,所生成的颗粒品质 和形貌也是不同的。
3.6流量
流量主要直接产量关联,但实际反应所达到的最大流量与工艺, 反应釜结构,体积,电机功率有关
BREAD PPT DESIGN
4.工艺设备
4.1反应釜
反应釜是前驱体反应的核心设备,以下几个方面 都会影响前驱体的品质: ①搅拌器的设计; ②挡板的数量及尺寸; ③盐溶液和碱溶液的进料位置; ④有无导流筒; ⑤罐体大小。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3.5反应时间
一定时间内的前驱体与颗粒的振实和时间成正比关系 但时间过长Dmax会很大
3.6反应温度
温度主要在热力学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在保证前驱体品质的的前提下,化学反应速率 越快越好,但是温度过高,会造成前驱体氧化,反应过程无法控制,结构改变等 温度越高,颗粒一次粒度越粗,球形度变差,一次粒子间的缝隙变多
3.6固含量
浆料的固体质量与液体质量的比值 适当提高固含量有利于改变颗粒形貌和提高振实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3.5杂质
原料油分越高,振实密度越低,前驱体疏松无法成球,造成颗粒无法生长,粒度分 布变宽
实际间歇式反应中,在反应初期体系主要以均态成核方式析出, 随着沉淀剂的加入二次成核方式占据主导; 体系中晶核的浓度不断增加,由单一的晶粒生长迅速变为多晶粒度聚集的增长。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2三元前驱体反应机理
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是将镍盐、钴盐、锰盐配置成可溶性的混合溶液,然后与氨络合, 碱为沉淀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形成类球形氢氧化物,反应如下
水洗 ——将热纯水对滤饼进行喷淋洗涤,再用压缩空气吹干, 卸料 ——被吹干的滤饼在刮刀的作用下,物料被赶到出料口位,排出机外
实际洗涤需关注碱洗浓度、温度及进碱进热纯水的量和温度、吹气的压力、 洗涤时间、吹气时间、跑混、及检测指标Na、S、MI、水分等
BREAD PPT DESIGN
Thank you!
3.4反应气氛
反应气氛——形貌、晶体结构、杂质含量 在碱性条件下Mn2+易氧化,若前期纯水中的溶解氧未除去造成前驱体氧化——深棕色或黑 色,振实密度低(颜色深浅表明氧化程度) 反应后期进入的轻微氧化——会使二次颗粒表面附着许多细小颗粒,阴离子杂质超标 开机之前氮气通入液下——氧气及其他杂质气体逃逸 开机之前氮气通入液上——营造无氧氛围
1—出料口; 2—筒体; 3—挡流板; 4—锚式搅拌; 5—导流筒; 6—涡轮式搅拌; 7—传动轴; 8—人孔; 9—减速机架; 10—进料口
BREAD PPT DESIGN
4.工艺设备
4.2 洗涤一体机
进料过滤——在泵的作用下,待分离的物料进入机器,进料结束后,通入压缩空 气吹气实现固液分离
打浆碱洗——通过液碱和纯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洗涤碱,打入机器内部,通过刮刀的 将滤饼和洗涤碱液混合,一定时间后用压缩空气吹气实现固液分离
M 2 nNH3
M
NH 3
2 n
M NH 3 n 2 2OH M (OH )2 nNH3
M2+为Ni2+、Co2+、Mn2+。
实际前驱体都为二次颗粒,即一次晶粒的团聚体。
二次颗粒的形成过程可由以下方程式表示
M 2 2OH M (OH )2 (aq)
M (OH )2 (aq) M (OH )2 (s)
dR
GV
非均态化成核势垒
Gr*
16r 3 3(GV )2
(2 cos )(1 cos )2 4
当接触角θ=0,cosθ=1不存在核化势垒(固体被完全湿润); 当接触角θ=90,cosθ=0核化势垒降低一半; 当接触角θ=180,cosθ=-1为均态化势垒;
可见接触角越小的非均态化成核剂,越有利于核的生成(晶核与成核剂有相似的原子半径)。 工业上加入结晶物小的晶体俗称晶种(低饱和度,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继承晶种的特性)。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1)结构三层次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2)成核过程 1.晶体的成核分初级均态成核、初级非均态成核和二次成核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经典成核理论
过冷度作为驱动力和表面能为阻力之间竞争的成核。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经典成核理论
dG dr
8ππ2γLS
+
4ππ2ΔGV
0
临界半径 r 2 LS GV
均态化成核势垒
Gr*
16r 3 3(GV )2
非均态成核:假设核的形状为球体的一部分
液体-固相界面的非均态成核生成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3.2氨水浓度
氨水与金属离子络合——适宜的氨水浓度改变颗粒的形貌,提高振实密度 氨水浓度过高——被络合的金属离子太多,反应不完全,反应比例偏移,废水处理量增大 氨水浓度过低——生成的颗粒比较疏松,振实密度偏低
BREAD PPT DESIGN
3.反应过程控制
三元前驱体影响因素主要有PH、氨水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 含量、杂质、配比、液碱氨水金属液的流量。
3.3搅拌速度
搅拌速率——控制二次颗粒的大小,当搅拌强度达到一定极值后,晶体由扩散控制转变 为表面控制,此时提高搅拌速率,晶体生长速率基本不变 速率过高——团聚体过度碰撞——破碎成小颗粒 速率过低——部分团聚体太大——平均粒度偏大,粒度分布变宽,颗粒形貌球形度差 陈化——停止进料,不停止搅拌,生产大颗粒时会逐步降低搅拌速率,陈化一般表现出 较好的结晶性能
G RTIn Ce C
对于难溶氢氧化物M(OH)n,其饱和溶液浓度Ce=KSP/[OH]n; 可以通过改变OH-离子浓度,控制PH来控制初始溶液饱和浓度来促进晶核的长大而不是新的晶核生成。
BREAD PPT DESIGN
2.控制结晶技术
2.1成核机理
(4)晶核的生长
主要四个过程: 1.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对流或扩散达到晶粒表面; 2.在晶粒表面被吸附; 3.被吸附的分子或离子迁移到能量较低的位置; 4.在晶粒表面被稳定吸附的分子或离子进入进入晶粒表面的晶格,完成生长。
(1)搅拌器: 知晓混合物质在搅拌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黏度、
腐蚀性等;搅拌混合的目的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搅拌物质的投 入时间,若其中有固体物质,做溶解或反应用,固体在搅拌液体 内是否易于溶解、悬浮或沉降等;还要确定搅拌器与介质接触部 分的材质、轴封的设计压力、电动机的使用环境以及变速机的负 荷条件。 (2)叶轮 螺旋叶轮——主要用于液相混合,均匀温度,防止液固发生沉淀 涡轮式叶轮——需要高循环使物料混合均匀,强剪切,减少颗粒 团聚,一般多层搅拌配合 锚式叶轮——叶轮较大,可用于传热晶析,也可用于高浓度的固 液混合搅拌
(3)经典成核理论
非均态成核:假设核的形状为球体的一部分
GS LX ALX r( XS LS )
晶核的体积 V R3(2 3cos cos3 ) / 3 晶核的表面积 ALX 2R2 (1 cos )
G LS ALX r 2 LX cos VGv
dG 0 临界半径 R 2 LS
均态成核时:体系ΔG=ΔGV+ΔGS
ΔGV为生成新界面引起的界面能增加; ΔGS过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 假定恒温恒压下,过冷度引起形成球形,不考虑应变 ΔGr=4πr2γLS+4/3πr3ΔGV r=球形核胚新相区的半径;γLS=液-固界面能;
形成球形核胚ΔG与半径的关系
BREAD PPT DESIGN
3.1PH
PH——颗粒的大小性能、形貌、粒度及粒度分布 体系PH>成核PH,趋于成核形成小颗粒(薄片状,细小) 体系PH<生长PH,趋于生长形成大颗粒(偏厚,偏大) 控制——将PH由成核PH降生长PH——由成核过渡到生长——减少粒度分布 PH偏高二次颗粒多成圆球形,PH偏低二次颗粒生长易发生团聚,二次颗粒成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