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coli with fimbriae
Adhesion
BACTERIUM
adhesin receptor
EPITHELIUM
S. pyogenes化脓链球菌
lipoteichoic acid F-protein
Fibronectin 纤粘蛋白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抗吞噬作用 抗体液免疫机制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柯赫法则要点: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 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 病症; 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 原菌的纯培养。
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
要点: 1、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 无毒力菌株中无。 2、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 毒力应减弱或消除。若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 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 程中表达。 4、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 产生免疫保护。
二、毒素(toxin)
外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 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
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至胞 外。 少数外毒素存在于菌体细胞的胞周间隙,只 有当菌细胞裂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特性:①外毒素通常具有菌种特异性; ②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极强;③外毒素的 毒性具有高度的特异性;④外毒素具有 良好的免疫原性;⑤多数外毒素不耐热; ⑥外毒素都是蛋白质,具有酶的催化作 用。
百度文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致病性 (病原性): 病原菌在特定寄主体内定居、增殖并引起感染 的能力。它是病原菌种的特征。 要点: 病原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的宿主而言的。 不同的病原体对宿主机体可引起不同的病理 过程。

毒力(virulent)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 ~。 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同 一种细菌也有强毒、弱毒及无毒株之分。 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不同细菌产生种特异性的外毒素,如破伤 风梭菌产生破伤风毒素、炭疽杆菌产生炭 疽毒素、霍乱弧菌产生霍乱毒素等。 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 官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引起特征性的病症。 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 胞,引起肌肉的强直性痉挛;但霍乱弧菌、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均 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
抗吞噬作用
1. 不与吞噬细胞接触而抑制吞噬细胞的 作用,如链球菌溶血素等。 2. 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菌毛 和链球菌的M蛋白。 3. 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4. 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细菌通过分泌 外毒素或蛋白酶来破坏吞噬细胞的细 胞膜,或诱导细胞凋亡,或直接杀死 吞噬细胞。
抗体液免疫机制
细菌逃避体液免疫主要通过:

粘附素 (adhesin) :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 菌结构成分,统称为~。
主要是G-菌的菌毛,其次是非菌毛粘附素,
如某些外膜蛋白 (OMP) 以及 G+ 菌的脂磷 壁酸等。
粘附素受体(receptor)

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的成份称 为受体,多为细胞表面糖蛋白,其中的糖残 基往往是粘附素直接结合部位,如大肠杆菌 F1结合D甘露糖、F5(K99)结合唾液酸和半乳 糖。
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通过 LPS 、 OMP 、荚膜及 S 层等的作
用,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
3、内化作用(internalization)
指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 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内化作用对细菌的意义: 细菌通过内化作用进入深层组织,或进入血液 循环,借以从感染的原发病灶扩散至较远或全 身的靶器官。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 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从而使细菌逃 避宿主免疫机制的杀灭作用。
部分受体为蛋白质,最有代表性的是细胞外 基质( ECM)等。

某些粘附素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
例如F1(1型菌毛)能与细胞表面的D甘露 糖残基结合, 大多数细菌的粘附素具有宿主特异性及 组织嗜性,如大肠杆菌的F4(K88) 和 F6(987P)菌毛分别粘附于猪的小肠前段 和后段,而F2及F3仅粘附于人的小肠, P菌毛仅粘附于人的尿道上段。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力因子(virulent
factor):构成细 菌毒力的物质称为~。 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
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 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1 定殖(colonization)
细菌感染第一步就是在体内定殖(定居)。
细菌毒力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 亡一半所需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us dose, ID50)
能引起接种的特定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 一定时限内半数发生感染发病所需的微生物 量。

4、在体内增殖
细菌如果在宿主体内增殖较快,在
感染初期就能克服机体的防御机制, 易在体内生存。反之,若增殖较慢, 则易被机体清除。
5、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最主要的作
用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 它们的损伤,增加其通透性,有利于 细菌在体内的扩散性。
胞外蛋白酶的种类
1.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2.胶原酶(collagenase) 3.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4.磷脂酶(phospholipase) 5.卵磷脂酶(lecithinase ) 6.激酶(kinase) 7.凝固酶(coagulase)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 理
感染 (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
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发病(disease):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a) :指那些导致 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 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 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有时可造成 宿主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