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中的大学校园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2ARCHITECTURAL THEORY

秩序组织并相互作用,整体的存在并不是各种独立成分的混合。因此校园规划时,设计者应注意将总体空间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部署、规划,为远期定下持续发展的明确脉络。

2. 可生长性(Growth) 结构主义规划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建设的动态观。根据大学的发展,校园结构体现出空间扩张趋势。但不是简单的扩充式膨胀,空间各要素应在确定的结构或秩序下进行协调生长。

3. 自调性(Self-adjust) 有限的规划实施期间,校园规划结构的弹性还表现在结构体自身的增减幅度和功能的自我调节。即建筑的布局不应该是静态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就是建筑单体或组合体以其具备的典型化、标准化及模数化特征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灵活变动的可能性。

三、弹性规划方法

回顾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带状城市”、“卫星城市”、“动态城市”等理念和方法,归纳起来都是在寻求一种适宜的结构形态或规划过程与方法,来更大程度地增强空间结构的适应性。这是因为保证城市的平衡发展,需要保持其机能变化的合理性与连续性,只有从空间“结构”的层面才能集中地体现出这种要求,这一点符合结构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因此要实现校园规划的弹性发展,首先要提高校园空间体系的弹性,有以下四种模型:

1. 轴线生长—秩序空间

轴线是许多大学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两点之间,在布局均衡及空间导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具有秩序感、方向感的特征,轴线暗示了定向生长的可能。以轴线为标准建立起来的生长模型,引入了城市规划理论中“发展轴”(Developmentaxis)的概念。针对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发展轴”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统一设计、分期实施、有序生长”的思路,其适用于新校区建设及传统校区的原地改扩建。

轴线生长模型中,轴线可以是由自然山水与现状地貌或人工绿化形成的绿化轴线,也可以是经过设计形成的,由建筑实体及其围合而成的院落形成的空间序列轴线。规划者可以根据场地的特殊性,轴线或延伸,与城市空间关系相呼应,将校园整体融入城市肌理,实现校园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或扭转,形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的丰富空间艺术效果与衍生生长方式;再或平行移位、放射、扩散等方法来形成由主次轴与分级的功能中心构成的多层次生长方式,以便生成基于场地特殊性的规划形态(图3)。运用轴线生长模式,规划者还应当注意两点:(1)轴线转折处空间和建筑形态的处理。良好的节点处理可以提高校园可识别性与空间的整体性。(2)轴线并非“严格对称”,均衡非对称的建筑布局更能促进轴线的生长,其灵活的布局更符合现代大学自由开放的性格。2. 单元生长—数量美学单元生长的模型来源于结构主义规划思想中的单元(Unit)与联合(Coherent)的概念。相对于大学总体空间结构来说,建筑单元是最小的功能单元。“化整为零”的方法,使之灵活贯通,易于控制。通过单元结构与组织方案的确定,可以间接对总体的空间秩序进行协调,因此为现代大学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可能。运用单元生长模式,各大学根据自身的特色组织方法可有所不同,作者现将其分为网络结构与组团结构两种。(1)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是一种适应密集化、城市化而形成的规划形态,易于标准化建设。其可生长与连贯性的特征体现了各向均等的生长趋势。网络结构的构成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建筑网络化:即建筑定位线形成网络。建筑单元以数量美学的原则,生长重复。中部围合公共活动空间,其间形态呈矩形、六边形或者八边形等,矩形居多,故也称为“网格型”。该模型建筑密度较高,“集中”有利于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师生交流与院系间资源共享。适用于学校中文理科基础研究、艺术等无污染、无噪音的学科组织。如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作为一个建筑类的专业院校,考虑到专业对知识广博性的要求,教学区采用80m×80m的模数网格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形式,平面扭转45度形成一个整体,强调整体的交流和互动(图4、5)。另一种是道路网络化,提供一种高效联系的环路系统,作为校园的发展骨架,今后的功能单元可以逐步填充(Fill)与其中。由于网络本身的均质性,虽能有效地保证空间的秩序,但空间较难形成焦点。因此,从校园空间形态上,其动线的布局应有主辅次;其围合型的空间宜有大中小,这样才能避免校园空间形态的单调和划一。规划时可以考虑与其他生长模型综合加以运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