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 2013年春季第 1--12 周;周二第1大节周五第四大节授课地点 5401 实到人数 175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授课专业班级 2010182/200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节是本课程的重点。明确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二语习得知识;主要内容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第一节对比分析第二节偏误分析第三节中介语及其发展过程重点与难点对比分析的步骤(zhou)、偏误分析的原则、中介语的本质、输入与互动的原则、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相应的学习策略都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教具)第一讲板书;提问;互动;参考资料 1.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2 2.高顺全.对外汉语教学探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刘询.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紧密集合本次课所学的重点、难点布置作业;)教学后记(围绕授课的创新点、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以及教学心得等;)讲稿部分教学过程时间分配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或者L2A。以下是二语习得的英文定义: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r SLA, i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people learn languages in addition to their native tongue(s). Just as second language is the standard term for any language whose a cquisition starts after early childhood, including what is chronologically the third or subsequent la nguage, SLA is the acquisition of any second language. The language to be learned is often referre d to as the "target language" or "L2" (and SLA is often called L2A, for "L2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到目前为止,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远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方面。这不仅涉及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习得的模式和过程、第一语言习得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 还涉及到学习者个人的因素 , 如性格、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因此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到目前为止,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使用人数众多,并且范围很广,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系的研究最成熟,成果最多。其实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涉及到教、学、和学习过程,简单斯说二语习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也不外乎:L1会对L2是有影响的,需要对比L1和L2;L2习得当中出现了有规律性的偏误,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偏误?就要进行偏误分析;L2的初学者的学习环境怎么样?什么样的输入是有效地?环境因素起什么作用?不同的L2学习者的个体有什么差异?众多的的个体,都采用了那些学习策略?二语习得理论包括两大分析和一大理论。也就是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习得过程中的输入与互动、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也是重要的内容。第一节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关注的是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正面的影响就是正迁移,负面的影响就是负迁移。基本内容:一、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和流派1、心理学基础(1)习惯(2)偏误 2、流派分为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二、对比分析的内容和步骤1、内容 2、步骤3、对比分析的发展:(1)回避(2)相似等级三、汉外对比分析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使用1、宏观 2、微观四、对比分析与语言普遍性(语言的共性) 1、语言普遍性与标记性、层级 2、语言普遍性和语言习得 3、标记性与母语迁

移=========================================================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会产生巨大影响。把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进行对比,即对比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分析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在1957年提出的。它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对语言进行静态分析。它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是通过对比不同语言(如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来确定潜在错误的方法,从而把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下必须学习的和不必学习的东西最终区分开来。对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哪些领域容易习得,哪些领域不容易习得。早期的对比分析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相关。对比分析的主要假设如下:(1)语言是习惯,语言学习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习惯;(2)先前所学的第一语言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输出和/或理解语言第二语言过程中出错的主要来源是母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产生错误。(3)在第二语言中所犯的错误可以由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来解释。(4)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产生迁移。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习差异。(5)需要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6)教师应该关注负迁移。虽然对比分析有助于从多方面理解语言学习和教学,但是它仍存在诸多问题:(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是语言难度涉及到心理层面,语言层面有难度的知识点,从心理上不一定觉得困难。(2)大量事实表明,对比分析不能预测所有错误。另一方面,有些基于对比分析预测的错误并未出现。(3)对比分析无法预测实际中出现的困难,预测的一些困难并非总能出现。如今,在文献中,“对比分析”这一术语正在逐渐被“跨语言影响研究”所取代。一、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和流派 1、心理学基础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1)习惯拉多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得是: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而且他认为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学生最难掌握,相同的、类似的地方则比较容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时的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强式假说)。(2)偏误就习惯会对信息官产生干扰,从而导致偏误的出现。 (正迁移:I study French 负迁移:我学习汉语在中国) 2、流派分为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强硬派,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强式假说)。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本原理就是对比分析假设,有强弱两种形式的假设,(Wardhaugh 1970)强形式的假设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不同可以预测所有的第二语言学习偏误,如Lee(1968:180)所指明的,它规定“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和困难的主要或甚至是唯一的原因是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温和派认为并不是所有偏误都来自母语。弱形式假设认为假设只是确诊性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那些偏误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因此依据弱形式假设,对比分析需要和偏误分析结合,首先只有分析了学习者所有语言才可以确定真正的偏误,然后对比分析才能确定那些偏误是由于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的不同造成的,不用说弱形式假设认为不是所有的偏误都是干扰的结果,弱形式假设和强形式假设比淡化了第一语言的作用。这种观点在60年代曾占支配地位,美欧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心。后来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理论出现,对比分析法开始衰落。对对比分析假说的评价: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种可能产生的困难,有利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