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宁波美术馆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简洁洗练的线条和单纯几何的形态所创造的建筑群,开始如雨后春 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中国城市开始变得简单乏味而千篇一律,本土的质 感荡然无存。然而王澍先生多年致力于运用传统工艺和地方材料营造建筑空 间,使其具有地方特色。可见,只有探究地方本源的状态,才能创造富有生 命力的作品,这将是可能的影响之二。
•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求学八年期间,王澍已初露锋芒, 最让人瞩目的,是其在硕士论文答辩时,对着一群老先生说: “我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是一个,我老师齐康是半 个。”这成为建筑界广为传颂的轶事。
A
14
王澍对中国建筑行业的影响
• 由于大量的国外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到中国开展实际工程设计创造了大量 “奇观式建筑”,国内建筑师的话语权丧失了十多年, “王澍得奖事件”和 王澍、张永和、刘家琨等一批本土建筑师的长期耕耘而重新获得国内人的认 可,重新唤起业内沉寂的原创激情,带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腾飞,这将是 可能的影响之一。
“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也在其中体现。设计者建立起 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 模式,“回”即合院,从此出 发,遵循一种减法原则,所有 校园建筑都是“回”的莫种削 减结果。
校园设计中特别注意了穿 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朴 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 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 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 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 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 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 出发,象对山山山基水耸本进水智行环慧整,。理风,景这充种满思诗想性隐迷含蒙的,一设个计重者要从
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特别荣誉奖 2008 德国法兰克福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08 瑞士建筑奖提名 2007 法国建筑师学会、法国建筑遗产城首届全球
可持续建筑奖 2006 瑞士HOLCIM基金会首届全球可持续建筑亚太区奖 2004 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奖
A
3
威
衰
尼 斯
朽
双 年
的
展
国
穹
际
隆
建 筑
展
特
别
荣
誉
奖
A
4
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
苏州文正学院 图书馆
A
5
普利兹克建筑奖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A
6
宁波博物馆
A
7
三合宅
A
8
三合宅
衰朽的穹隆
A
9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是宁 波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窗 口。它是以展示人文历 史、艺术类为主,具有 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 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 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 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 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 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 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 而颇具创意,同时,充 分体现 “独特性、艺术 性、经济性、超前性、 功能性、安全性”。
王 • “非主流”,这似乎是王澍踏进这个行业
起就被贴上的标签,论历史,一直可
澍
以追溯到大学时代。“看不懂”,也是很
多人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评价。
A
12
王澍建筑特点
• 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 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王澍是睿智的,因 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 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并贯穿始终。
• 建筑与停车 • 建筑与绿化 • 建筑与已有建筑
A
17
建筑与地形
• 基地地图 基地位于宁波三江口甬江沿岸,处于老外滩地段,介于 外滩大桥与永江大桥之间
• 基地地形图 基地平面基本没有较大的高差。该基地地是原航运大楼 的旧址。
• 美术馆的场地设计了带坡度的地面形式,改变了原有的平地形式,丰 富了室外空间
• 王澍自身的文人气质和文化底蕴,使其从事建筑设计时能够深度思考,因地 制宜,回归本质。只有植根传统文化并发扬和继承,才能创造真正属于自己 的文化符号,这将是可能的影响之三。
A
15
宁波美术馆分析
• 宁波美术馆场地分析 • 本体主建筑分析
A
16
宁波美术馆场地分析
•建筑与地形 •建筑与气候 •建筑与交通
宁波美术馆
A
18
建筑与气候
• 宁波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 连阴雨、干旱、台风、暴雨洪涝、 冰雹、雷雨大风、霜冻、寒潮等。
• 除了有宁波的气候源自文库征外,由于 基地邻靠甬江,又是接近三江口, 故而空气是比较潮湿的。
• 灾害性天气也多见为有低温连阴 雨、台风、暴雨洪涝、雷雨大风。 在夏季,太阳辐射也是比较高的。
大师作品分析
• 组员:陈强、冉朋举
• 丁晨、郑天琦
A
1
城
王 市
化
澍 的
逆 行 者
A
2
中文名 : 王澍 国 籍 : 中国 出生地: 新疆乌鲁木齐 出生日期 : 1963年11月4日
主要获奖:
2012 普利兹克奖 2011 法国建筑科学院金奖 2010 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2010 作品“穹窿的塌朽”获第12届威尼斯
• 王澍在建筑中所用的“瓦爿墙”都是用回收来的旧 砖瓦做成的,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一 直抗议建筑材料的浪费。
• 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 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 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 性和延续性。
A
13
与众不同的王澍
•我们得从的“发家史”说起,与众多建筑大师一样,青年时期 的王澍是一个“桀骜不羁、才华横溢”的青年,这种性格也让 其蛰伏多年,在西湖边散步驻足,在工地上穿梭,赏棋论画而 不谈建筑,但这段时期,他博览群书,沉迷文化,夯实了往往 为建筑师所忽视的“文韵”,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 力,伴随着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 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一批带有“典型王澍气质”的作品问 世而蜚声海内外,获得此奖乃水到渠成。
应是A最重要的,在江南的弱势山水中,房屋1应1 该质
他
人 • “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 这是《时代》杂志最认可王澍的理由,
眼
另一种认可源自王澍选择建筑材料的“ 环保”理念。
中 •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 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
的
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 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A
10
整个方案是重新发现自然, 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 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 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 然之中的一个尝试。
据王澍教授介绍,他在这 个规划完成之前,几次爬上六 合塔,并拍下了从塔内各个窗 口向外看的镜头,这些镜头表 现的是一系列变化微妙的山水 美景,王教授后来把这些镜头 的效果分散在了象山校区的各 个角落,当然是做了一些更改 的。
•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求学八年期间,王澍已初露锋芒, 最让人瞩目的,是其在硕士论文答辩时,对着一群老先生说: “我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是一个,我老师齐康是半 个。”这成为建筑界广为传颂的轶事。
A
14
王澍对中国建筑行业的影响
• 由于大量的国外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到中国开展实际工程设计创造了大量 “奇观式建筑”,国内建筑师的话语权丧失了十多年, “王澍得奖事件”和 王澍、张永和、刘家琨等一批本土建筑师的长期耕耘而重新获得国内人的认 可,重新唤起业内沉寂的原创激情,带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腾飞,这将是 可能的影响之一。
“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也在其中体现。设计者建立起 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 模式,“回”即合院,从此出 发,遵循一种减法原则,所有 校园建筑都是“回”的莫种削 减结果。
校园设计中特别注意了穿 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朴 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 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 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 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 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 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 出发,象对山山山基水耸本进水智行环慧整,。理风,景这充种满思诗想性隐迷含蒙的,一设个计重者要从
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特别荣誉奖 2008 德国法兰克福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08 瑞士建筑奖提名 2007 法国建筑师学会、法国建筑遗产城首届全球
可持续建筑奖 2006 瑞士HOLCIM基金会首届全球可持续建筑亚太区奖 2004 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奖
A
3
威
衰
尼 斯
朽
双 年
的
展
国
穹
际
隆
建 筑
展
特
别
荣
誉
奖
A
4
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
苏州文正学院 图书馆
A
5
普利兹克建筑奖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A
6
宁波博物馆
A
7
三合宅
A
8
三合宅
衰朽的穹隆
A
9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是宁 波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窗 口。它是以展示人文历 史、艺术类为主,具有 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 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 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 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 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 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 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 而颇具创意,同时,充 分体现 “独特性、艺术 性、经济性、超前性、 功能性、安全性”。
王 • “非主流”,这似乎是王澍踏进这个行业
起就被贴上的标签,论历史,一直可
澍
以追溯到大学时代。“看不懂”,也是很
多人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评价。
A
12
王澍建筑特点
• 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 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王澍是睿智的,因 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 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并贯穿始终。
• 建筑与停车 • 建筑与绿化 • 建筑与已有建筑
A
17
建筑与地形
• 基地地图 基地位于宁波三江口甬江沿岸,处于老外滩地段,介于 外滩大桥与永江大桥之间
• 基地地形图 基地平面基本没有较大的高差。该基地地是原航运大楼 的旧址。
• 美术馆的场地设计了带坡度的地面形式,改变了原有的平地形式,丰 富了室外空间
• 王澍自身的文人气质和文化底蕴,使其从事建筑设计时能够深度思考,因地 制宜,回归本质。只有植根传统文化并发扬和继承,才能创造真正属于自己 的文化符号,这将是可能的影响之三。
A
15
宁波美术馆分析
• 宁波美术馆场地分析 • 本体主建筑分析
A
16
宁波美术馆场地分析
•建筑与地形 •建筑与气候 •建筑与交通
宁波美术馆
A
18
建筑与气候
• 宁波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 连阴雨、干旱、台风、暴雨洪涝、 冰雹、雷雨大风、霜冻、寒潮等。
• 除了有宁波的气候源自文库征外,由于 基地邻靠甬江,又是接近三江口, 故而空气是比较潮湿的。
• 灾害性天气也多见为有低温连阴 雨、台风、暴雨洪涝、雷雨大风。 在夏季,太阳辐射也是比较高的。
大师作品分析
• 组员:陈强、冉朋举
• 丁晨、郑天琦
A
1
城
王 市
化
澍 的
逆 行 者
A
2
中文名 : 王澍 国 籍 : 中国 出生地: 新疆乌鲁木齐 出生日期 : 1963年11月4日
主要获奖:
2012 普利兹克奖 2011 法国建筑科学院金奖 2010 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2010 作品“穹窿的塌朽”获第12届威尼斯
• 王澍在建筑中所用的“瓦爿墙”都是用回收来的旧 砖瓦做成的,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一 直抗议建筑材料的浪费。
• 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 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 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 性和延续性。
A
13
与众不同的王澍
•我们得从的“发家史”说起,与众多建筑大师一样,青年时期 的王澍是一个“桀骜不羁、才华横溢”的青年,这种性格也让 其蛰伏多年,在西湖边散步驻足,在工地上穿梭,赏棋论画而 不谈建筑,但这段时期,他博览群书,沉迷文化,夯实了往往 为建筑师所忽视的“文韵”,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 力,伴随着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 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一批带有“典型王澍气质”的作品问 世而蜚声海内外,获得此奖乃水到渠成。
应是A最重要的,在江南的弱势山水中,房屋1应1 该质
他
人 • “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 这是《时代》杂志最认可王澍的理由,
眼
另一种认可源自王澍选择建筑材料的“ 环保”理念。
中 •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 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
的
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 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A
10
整个方案是重新发现自然, 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 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 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 然之中的一个尝试。
据王澍教授介绍,他在这 个规划完成之前,几次爬上六 合塔,并拍下了从塔内各个窗 口向外看的镜头,这些镜头表 现的是一系列变化微妙的山水 美景,王教授后来把这些镜头 的效果分散在了象山校区的各 个角落,当然是做了一些更改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