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类进步的寓言(作品品鉴)-人类将于2032年灭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写人类进步的寓言(作品品鉴)|人类将于2032年灭亡图
在当今世界科幻文坛,刘慈欣坚持自己的风格,立足本土,心系全球,放眼宇宙,用坚实的物理法则和真实的细节为我们打造一个个可能又可信的世界
中国科幻小说的读者不仅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一员,还是人类的一员,关注的不仅是现实,而且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遥远的终极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人生视野的深刻改变,这对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命运都会有长远影响
11月8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刘慈欣拿过国内外众多奖项,但这个奖对他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克拉克的太空史诗激发了他最初的科幻想象。刘慈欣认为无垠的太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无尽的启示,这种强烈的太空情结,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也体现在他的新作短篇小说《黄金原野》之中。这是刘慈欣在《三体》系列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黄金原野》的故事并不复杂。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米勒的“生命远景”公司研发出一种名叫“冬神”的药物,可使服用者进入冬眠状态,计划把它用于太空航行,使远航的飞船只需携带很少的供给资源。但是这个发明并无用武之地,因为自上世纪中叶登月以后,载人太空航行所到达的离地球最远距离,只是普通汽车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米勒不甘等待,转型投身航天领域,发布自己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可惜不幸遇难。他的女儿爱丽丝继承父亲遗志,毅然乘坐“黄金原野”号升空,飞向茫茫太空,并在这个过程中以其独特方式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熟悉刘慈欣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他最心爱的太空题材。在刘慈欣的众多作品和访谈中,他都毫不讳言对浩瀚星空的向往与对人类走出地球的期待,哪怕路途险峻,代价高昂。在《流浪地球》中,人类面临太阳的灾难性爆发,建造了比珠峰还高大的发动机,把整个地球改装成一艘巨型飞船,离开太阳系去寻找新的家园;在《中国太阳》中,来自黄土地的民工水娃进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同步轨道,为向地球反射阳光的“中国太阳”做镜面保洁;在《三体》中,程心更是流浪到宇宙与时间的尽头,为人类留下不灭的火种。对于刘慈欣来说,太空是人类向外探索宇宙,从中发现与拓展人类生存意义的核心象征。在为《太空将来时》一书写的序言中,他把这种意义阐发得淋漓尽致:“地球是一粒生机勃勃的尘埃,而它漂浮的这个广漠的空间却一直空荡荡的,就像一座摩天大楼中只有一个地下贮藏间的柜橱里住上了人。这个巨大的启示一直悬在我们上方,这无声的召唤振聋发聩,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这个启示,就像30亿年前海洋给予那第一个可复制自己的有机分子的启示,已经把人类文明的使命宣示得清清楚楚。”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刘慈欣的创作具有不断向外探索发现的“外向化”倾向。但是《黄金原野》这篇新作也表达了他对另一种“内向化”的文化与技术趋势的思考。在“黄金原野”号驶向太空的过程中,爱丽丝的命运牵动了上亿地球人的心,他们通过网络与虚拟现实设备时刻关注飞船的状态,宛如置身太空舱内陪伴着她。作品的这条线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速,成为IT行业增长的亮点,并且已经进入消费市场。刘慈欣从其开始创作,就非常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入选新版语文教材的《带上她的眼睛》中,他设想了一种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所看到的一切图像都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就像你戴着他的眼睛一样。刘慈欣的这一思路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数字技
术给人带来极大的方便,也成为新的造梦机器。越来越多传统的实体领域被虚拟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坐享一切便利,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娱乐,却似乎不用为此付出传统的努力。长此以往,人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消磨意志,越来越失去行动的勇气与能力?在《黄金原野》中,爱丽丝描述了她的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回到一个没有人的地球,所有人都消失了。她进入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在那里看到一个长方体,她用手指触了一下,显示屏亮了起来,显示一行字:小心!内存里生活着100亿人!这个梦是爱丽丝给日夜通过虚拟现实陪伴她的粉丝们的一个委婉警诫,也是刘慈欣对虚拟现实的终极形态及其后果的一个想象。当然,虚拟现实在作品中也体现出非常积极的意义。身临现场的朝夕相处,让麦克等陪伴者对爱丽丝的命运产生更大的认同,把人类进一步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了对爱丽丝的救援计划,也推动了太空技术的突破。刘慈欣在这里表达的不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否定,而是认为人类文明需要内外兼修,多元发展。这正是一条宇宙版的“内圣外王”之路。
刘慈欣经常把自己称为一个“过时的”传统科幻作家,这是一种自谦,也是一种自傲。他心仪的传统科幻作家的代表是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莱因这些科幻黄金时代的巨匠。在当今世界科幻文坛,刘慈欣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风格,立足本土,心系全球,放眼宇宙,用坚实的物理法则和真实的细节为我们打造一个个可能而又可信的世界。有意思的是,刘慈欣这种“过时的”科幻风格的追求,恰恰也是他在国际上声誉鹊起的重要原因。外媒在分析刘慈欣对读者的吸引力时指出,刘慈欣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体验与来自不同文化的视野,同时它们也是人类进步的寓言。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贯穿刘慈欣全部的创作。刘慈欣对技术与人类的进步有坚强的信念,但是对未来之路上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环境、生态、技术伦理、外星文明遭遇……这些都会构成巨大挑战,都需要全人类更密切的沟通、合作、团结。
在《中国太阳》中,水娃一开始在北京的摩天大楼上擦窗户的时候,看到整个北京;来到同步轨道上的中国太阳时,他看到整个地球;最终,他跟随“中国太阳”飞出太阳系,他看到更加壮丽的宇宙。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对中国科幻小说蓬勃发展的一个注脚。中国科幻小说的异军突起,显示中国人现在有了实现更大梦想的机会与条件。中国科幻小说的读者不仅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一员,还是人类的一员,关注的不仅是现实,而且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遥远的终极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人生视野的深刻改变,这对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命运都会有长远的影响。
SourcePh” >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