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自动化学术报告

北理工自动化学术报告
北理工自动化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总结

班级:06121202

学号:1120121802

姓名: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4年9月15日至19日每天上午8:00——12:00 地点:中教211教室

二、学术报告人:

刘向东教授、冬雷副教授、王军政教授、任雪梅教授、邓方教授、邓志红教授、伍清河教授、张婷老师

三、学术报告主题:

周一:空间伺服机构与机动跟踪控制;风能、太阳能利用中的控制问题

周二:运动系统的控制与测试

周三:智能优化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周四:从认识到行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几个前沿问题

周五:自动控制理论简介;自动化类大学生工程与创新实践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第一天,首先是刘向东教授给我做了关于“空天伺服技术与机动跟踪控制”的报告。过去的两年都是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听取自动化专业在科技方面的实际应用。报告中老师告诉我们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定轨和追踪。并向我们介绍了电液气伺服系统的知识以及其发展历史,而且由于解决了原先的技术难题,现今的发展趋势是电动伺服逐渐代替液压伺服。

然后是冬雷老师讲授的关于“风能、太阳能利用中的控制问题”报告。报告中老师向我们讲述风能、太阳能是相当清洁的能源,这让我们对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认识进一步加深,就连公路边的太阳能路灯也存在一定的自动控制。

第二天,王军政老师为我们做了关于“运动、驱动控制与测试”报告。报告主要是关于机械运动的驱动技术,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控制和测试信号的技术。运动测试技术其主要就是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量、速度、加速度等。所有的测量,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把数据反馈给控制器,最终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物体以人们想要的方式运动。

第三天,任雪梅教授,为我们做了“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报告。老师告诉我们算法,是自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人们试图通过不断地改进算法是机器更加智能化。智能优化方法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人们希望从自然界或者人类的运动规律受到启发,为解决科学和工程的难题找到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报告中老师介绍了很多种现今的智能优化方法。

第四天邓方老师给我们做了“从认识到行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报告。通过模式识别,机器像人一样有了认知能力,通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而智能系统则让机器能够拥有像人一样的行为,能有效地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从而在任意给定的环境下成功地达到预定目的。

邓志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惯性技术的应用”报告。从邓老师讲授的内容里,我们得知惯性技术广泛的被用在制导技术上。制导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航空器从空间某一点导引到另一点,对于需要高精度打击敌人的导弹之类武器,制导技术至关重要。而惯性技术通过力学陀螺、光学陀螺和加速度计等惯性敏感元件,对准和矫正导弹的航线,使之能够精确地按照预定路线前进,直至击中敌方,使得制导的精度大大提高。

第五天、伍清河老师为我们做了“自动控制理论简介”的报告,告诉我们控制理论是学科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控制工程则是学科的背景动力和发展目标。伍教授讲解的很认真,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积极给予解答。我是给我们讲述了开环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对控制器的输出没有影响,不依赖将被控量反馈回来以形成闭环回路,优点是简明可靠。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出会反送回来影响控制器的输出,形成一个或多个闭环,但同时也加大了系统复杂度,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张婷老师带来了“自动化类大学生工程与创新实践”报告。报告中,老师介绍了自动化的各个学科以及拥有的重点实验室,对不同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的知识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做科技创新项目时需要的软件,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学术报告体会

听了各个教授的报告,我对自动化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的认识和理解,让我感叹的一点就是涉及自动化的领域真的很广阔,一方面这成为了我们自动化专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学的知识也相应的很多。对于已经大三的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专业课,与之同时我们也开始接触实验室,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老师们做的报告,对于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看法,也使我坚定了在自动化方面继续学习深造的目标。在做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时,我也深有体会。要完成一个作品,我们不是只知道原理就行,还要对机械结构、电子电路的知识有些了解,只有软件硬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做出成果。正因如此,在接下来的2年里,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实践,学到更多知识,为将来打下基础。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自动化学院能安排这一系列的学术报告,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不在迷茫。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在大二结束的小学期期间,我们全体自动化的大三的学生分别听了陈杰教授、武清河教授、窦丽华教授、邓志红教授、王军政教授等5位自动控制系的老师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老师们都是在自控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因此通过老师们的介绍,我们对自控专业也终于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了方向。 我们在大学的前两年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课,所以对本专业的知识并不了解,但是,经过这次本专业的老师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之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原来自动化是很难的。它不再是我们以前上基础课时学习的简单的问题的求解了,而是研究实际的问题,对系统进行研究,进行控制,进行应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到的控制中的“闭环”,用它来进行反馈进行控制。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应用中确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更加认真的去钻研的一种东西,真是耐人寻味。 我们听了对控制科学工程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介绍。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以及二十年来代表性成果。也了解了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的设置与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还听到了有关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介绍,老师还向我们讲了部分课题,比如数字化方向盘系统,以及实验平台像目标信息融合处理实验系统。 然后我们又听了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介绍,了解了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方向和现状和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最后我们又从报告中了解到了运动驱动和控制方向学科的学科内容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成果以及发展目标。

老师们给我们讲的非常好,因为它不像是上课内容那样的枯燥,老师的讲述使我们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这门学科不是很容易,但是我有决心将它学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时要踏踏实实。因为现在的知识对以前的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对以前的知识有什么遗忘了的要抓紧补回来。 听过了老师们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之后,我们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它通过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这不只是在理性的知识层面上,更是在一个大的方向上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用途上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是很重要的。我在今后还要更加努力的去奋斗。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30T16:20:58.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解辉 [导读] 摘要:本文以某学术报告厅为例。 中轻建设(安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合肥 230041 摘要:本文以某学术报告厅为例。针对该工程中存在的大跨度结构,从结构受力、正常使用状态等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结构设计。 关键词:结构分析;大跨度结构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n academic lecture hall as an example. In view of the large-span structure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rom the structural stress and normal service state, and chooses the optimal scheme for structural design. Keywords:Structural arrangement; Long-span structur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不断提高,大跨度建筑被广泛的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场所中。大跨度建筑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实际施工中难度都较大,本文主要是通过某一大跨度工程为实例,对其从结构方案、结构概念、结构设计与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1 工程概况 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建设地点位于蚌埠市,为公共建筑,建筑主要功能为会议、办公。采用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地上两层为办公及报告厅,建筑总高度20.1m。 2 结构概念 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0.10g),地震设计分组为一组,II 类场地,特征周期 0.35s【1】。基本风压 0.35KN/m⒉,地面粗糙度B类【2】。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存在多处的大跨度结构,重点以平面图中部大跨度结构为例,柱网8.4m×21m,详见典型结构平面图如图一 图一典型结构平面图 2.1抗震等级 该房屋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由《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3条第二款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设防烈度(7度)确定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计算用7度确定地震加速度等),抗震措施(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8度)确定。故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均为二级。但大跨梁及与大跨梁相关的框架柱竖向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为一级。 2.2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1】。对于大跨度结构部分若选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截面过小,往往带来配筋超筋,挠度裂缝难以满足要求。但当梁截面偏大时,由于自重过大,大跨度结构往往带来弯矩急剧增加。

北京理工大学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原理分析: 以电流表示数i为例: 设响应i对激励Us、Is的网络函数为H1、H2,则i=H1*Us+H2*Is 由上式可知,由两个激励产生的响应为每一个激励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 则有,I1=I2+I3(1);同理,U1=U2+U3(2). 经检验,6.800=2.000+4.800,-1.600=-4.000+2.400,符合式(1)、(2),即叠加原理成立。

实验2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3.分析参数设置: (1)AC分析: 要求:频率范围1HZ—100MEGHZ,输出节点为Vout。 步骤:依次选择选择菜单栏里的“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调出交流分析参数设置对话窗口,起始频率设为1Hz,停止频率设为100MHz,扫描类型为十倍频程,每十倍频程点数设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学号M201472687 姓名刘鑫伟 专业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万继光 院(系、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注意事项 一、本表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选题报告、学术 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一、新型存储介质应用技术 越快的文件传输速度,越短的软件启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高效的存储能力就等价于要求存储器能够同时提供超低的响应延迟,超快的传输速度,超大的存储容量,并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很不幸,这种理想中的存储器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却很难看到。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使用的都是基于温彻斯特结构设计的机械硬盘,其200MB/s以内的连续读写速度,不到2MB/s的随机4KB小文件读写速度,超高的访问延迟令外部存储器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登场,存储器的传输速度、访问延迟均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闪存颗粒的先天技术特性所致,其主流产品的P/E(编程/擦除)寿命仅有数千次左右。对于比较在意可靠性、使用寿命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也难挑大梁。因此就如开头所说,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的存储器。不过随着以下两种技术的问世,以及后续实用化、商业化工作的开展,存储产品将很可能迎来一次革命,一次质的提升。 如果只从性能上来看,毫无疑问,固态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最好的继任者。但在早期,由于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成本高昂的SLC闪存,因此其售价高高在上,导致它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享。现在为了帮助固态硬盘进入主流市场,半导体厂商开始采用不同于传统SLC结构的MLC乃至TLC结构的闪存。这三种结构的差异在于,SLC在一个存储单元里面只保存1位数据,而MLC保存两位,TLC保存三位。这也就是说,搭建同样容量的存储器,MLC结构只需要SLC结构二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TLC结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尽管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更加亲民,但是闪存的P/E(编程/擦写)寿命一直是徘徊在用户心头的隐忧。SLC结构的闪存可以达到10万次P/E寿命,而常见于主流商业产品中的MCL颗粒仅有3000~5000次P/E寿命,TLC更是只有500~1000次。P/E(编程/擦写)寿命的存在使得固态硬盘的接受度受到直接打压,厂商不得不持续改进闪存颗粒使用调度算法,在各个寿命有限的存储单元之间分摊负载。为了更好地解决擦写寿命的问题,来自台湾旺宏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让闪存存储单元自我修复,从而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技术。

学术报告厅音视频设计方案

XXXX 学术报告厅 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4 - 1.1.工程概况 (4) 1.2.设计依据 (4) 1.3.设计指标 (6) 1.3.1. 报告厅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 - 6 - 1.3.2. 报告厅视频系统设计指标 ........................................................ - 7 -1.4.设计理念 (7) 1.4.1. 先进性原则................................................................................ - 7 - 1.4. 2. 可靠性原则................................................................................ - 9 - 1.4.3. 通用性与适应性原则 ................................................................ - 9 - 1.4.4. 安全性、标准性原则 .............................................................. - 10 -第二章报告厅扩声、视频系统 ........................................................... - 11 -2.1.扩声系统组成 .. (11) 2.1.1. 扩声系统.................................................................................. - 11 - 2.1.1.1. 扬声器系统布置原则........................................................ - 12 - 2.1.1.2. 扬声器布局主要技术特点 ................................................ - 13 - 2.1.2. 功率放大器.............................................................................. - 14 - 2.1. 3. 音频控制、处理与传输系统 .................................................. - 15 - 2.1. 3.1. 调音台控制系统................................................................ - 16 - 2.1.4. 声源拾取及重放系统 .............................................................. - 16 - 2.1.4.1. 话筒设备 ........................................................................... - 17 - 2.1.4.2. 重放系统 ........................................................................... - 17 - 2.1.5. 设备工作原理:...................................................................... - 18 - 2.1.6. 声场模拟图.............................................................................. - 19 -2.2.LED显示系统 . (19) 2.2.1. 显示系统组成.......................................................................... - 19 - 2.2.1.1. 显示屏屏体 ....................................................................... - 19 - 2.2.1.2. 显示屏控制器 ................................................................... - 20 - 2.2.1. 3. 显示屏工作计算机............................................................ - 20 -

北理工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随机信号分析实验

实验一 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二、实验原理 1、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即 U(0,1)。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 )(mod ,110N ky y y n n -= N y x n n /= 序列{}n x 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下面给出了上式的3组常用参数: 1、10N 10,k 7==,周期7 510≈?; 2、(IBM 随机数发生器)3116N 2,k 23,==+周期8 510≈?; 3、(ran0)31 5 N 21,k 7,=-=周期9 210≈?; 由均匀分布随机数,可以利用反函数构造出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定理 1.1 若随机变量 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F X (x),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 )(1R F X x -= 由这一定理可知,分布函数为F X (x)的随机数可以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按上式进行变

报告厅建筑设计

第三节报告厅(多功能厅) 学术报告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管理、交流机构,建一个报告厅也是必要的。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的图书馆一般都设 置了报告厅或者多功能厅,为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的设计应 以不影响馆舍的整体使用为前提。报告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嘈杂,首先应满足闹静分区。另外,由于使用时人流集中,而且人流的性质与目的与阅览人流区别较大,最好 与主楼隔开,可单独设出人口,做到能分能合为最佳。报告厅要求大空间,一般考虑 设置200~500的座位,其空间特性(跨度、层高、荷载)等结构方面的要求,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藏阅空间的“三统一”的模数,而且功能上也有其相对的不确定性。所以 报告厅设计时超过300个座位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于图书馆馆舍之外,自成体系; 单独设出人口及休息、接待室和专用厕所等,并与图书馆主体有方便的内部联系通道,也有将报告厅置于顶层,避免厅中有柱。但是大量人流上下登楼,不够方便,且易造 成对阅览区的干扰,同时,独立开放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 电影和投影、扩音等使用功能的要求。以下介绍几个图书馆的报告厅设计实例及简要 分析。(1)新建上海图书馆结合地形,将1000座的多功能演讲厅以及声像资料部布置 在基地东北的斜角,位置突出,分合两便,闹静隔离,疏散直接,是现代图书馆处理 的比较好的范例,参见实例12。(2)浙江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可由北人口进入专用的休息厅。报告厅设有200个座位,有电动黑板、电声设备、电影放映室和专用空调系统,并附有贵宾接待室和相应服务设施,可以举办高层 次的学术活动。报告厅单元与主楼之间隔一小庭院,借以分隔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及 美化环境。同时,从目录厅也可以通向报告厅和接待室,以便馆内使用和管理(图8-9)。报告厅如果规模小,也可以设置在主楼内。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听讲人流与一般读 者人流完全分开。通常设在图书馆的底层,有单独的出人口。如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其主人口设在2层,而可容纳100人的小报告厅则设在底层东北角,有单独的出人口,与大量的读者人流分开。由于其面积较小,故可安排在统一的柱网内,参见实例6。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在主楼内。由于其规模较大,为了满足空间要求.只 得将其设置在顶层——4楼上(图8—10)。为了防止外来听报告的人流对馆内的干扰,将东北侧门作为报告厅出入专用。但投人使用后,由于报告厅使用范围扩大,东侧门 不便利用,仍走正门。每逢报告厅有会议时,人流穿行正门及中央的共享大厅,尤其 在会间休息时,声音嘈杂.严重地干扰阅览环境,而且不便于闭馆后报告厅单独使用。报告厅的规模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任务而定。一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 小型能容纳200—300人,中型为400—600人,大型为1000-2000人。每人占建筑 面积0.8—1.0nl真。300座以上的报告厅宜与阅览区分开,单独布置,并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如果报告厅是单独功能,地面要有升起,设主席台,座椅固定。如报告 厅有多功能要求,除举办报告、会议以外,还兼作展厅、放映厅等其他功能,则地面

17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2017秋17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开环控制系统特征是没有()环节。 A. 给定 B. 放大 C. 反馈 D. 执行 正确答案: 2. 系统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说明( )。 A. 型别ν<2 B. 系统不稳定 C. 输入幅值过大 D. 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正确答案: 3.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 振荡次数越多 B. 稳定裕量越大 C. 相位变化越小 D. 稳态误差越小 正确答案: 4.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 A. 超调 B. 稳态误差 C. 调整时间 D. 峰值时间 正确答案: 5. 两个或多个环节具有同一输入信号,而以各自环节输出信号代数和作为系统总输出信号,这种结构成为()。 A. 串联 B. 并联 C. 开环 D. 闭环 正确答案: 6.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表达式。 A. 输入信号 B. 输出信号

C. 系统动态特性 D. 系统的特征方程 正确答案: 7. 在信号流图中,支路上标明的是()。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正确答案: 8. 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A. 上升时间 B. 峰值时间 C. 调整时间 D. 最大超调量 正确答案: 9.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 0.6 B. 0.707 C. 0 D. 1 正确答案: 10. 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正确答案: 11.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为常数,则此系统为()。 A. 0型系统 B. I型系统 C. II型系统 D. 高阶系统 正确答案: 12.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 距离虚轴很近 B. 距离实轴很近 C. 距离虚轴很远 D. 距离实轴很远 正确答案: 13.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控制理论基础(实验)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掌握系统的各种模型表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学习和掌握系统模型连接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 1、系统模型的 MATLAB描述 系统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一个系统的模型有很多种,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这里主要介绍系统传递函数(TF)模型、零极点增益(ZPK)模型和状态空间(SS)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 1)传递函数(TF)模型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一般为 在MATLAB 中,直接使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的行向量表示系统,即 num = [bm, bm-1, … b1, b0] den = [an, an-1, … a1, a0] 调用tf 函数可以建立传递函数TF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tf = tf(num,den) Tfdata 函数可以从TF对象模型中提取分子分母多项式,调用格式如下: [num,den] = tfdata(Gtf) 返回cell 类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num,den] = tfdata(Gtf,'v') 返回向量形式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2)零极点增益(ZPK)模型 传递函数因式分解后可以写成

式中, z1 , z2 , …,zm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p1,p2,…,pn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 为传递系数(系统增益)。 在MATLAB 中,直接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其中z,p,k 分别表示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即: z=[z1,z2,…,zm]; p=[p1,p2,…,pn]; k=[k]; 调用zpk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zpk = zpk(z,p,k) 同样,MATLAB 提供了zpk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调用格式如下: [z,p,k] = zpkdata(Gzpk) 返回cell 类型的零极点及增益 [z,p,k] = zpkdata (Gzpk,’v’) 返回向量形式的零极点及增益 函数pzmap 可用于求取系统的零极点或绘制系统得零极点图,调用格式如下: pzmap(G) 在复平面内绘出系统模型的零极点图。 [p,z] = pzmap(G) 返回的系统零极点,不作图。 3)状态空间(SS)模型 由状态变量描述的系统模型称为状态空间模型,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组成: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u 为r 维输入向量; y 为m 维输出向量; A 为n×n 方阵,称为系统矩阵; B 为n×r 矩阵,称为输入矩阵或控制矩阵;C 为m×n 矩阵,称为输出矩阵; D为m×r 矩阵,称为直接传输矩阵。 在MATLAB 中,直接用矩阵组[A,B,C,D]表示系统,调用ss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ss = ss(A,B,C,D) 同样,MATLAB 提供了ss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A、B、C、D 矩阵,调用格式如下: [A,B,C,D] = ssdata (Gss) 返回系统模型的A、B、C、D 矩阵 4)三种模型之间的转换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沈阳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 心得体会 报告题目:SMC材料的磁性特性及在电机中的应用研究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中国知网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利用 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年级:2012级 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徐名 导师:崔皆凡

报告题目:SMC材料的磁特性及在电机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 2014年11月18日 地点:电气工程学院高压实验大楼5楼报告厅 报告人:郭有光 郭有光,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1985),浙江大学 (1988) 和悉尼科技大学 (2004),分别获电气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到199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任助教与讲师,1998至2000年在悉尼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2004至2007年在悉尼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力电子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自2008年在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电气与机械系工作,任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等职。自2006年为IEEE高级会员。自2009年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磁材料特性的测量与建模,新型电机设计与优化,电磁装置电磁场分析,电机驱动与控制等。已发表专著1本,合作著作3章节,杂志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67篇。106篇杂志期刊论文被SCI收录。 流体流动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工程都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的支配。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简称CFD)是建立在经典流体力学与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上的新型独立的学科,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定量描述流场的数值解,从而达到对物理问题研究的目的。它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建立了理论和方法,为现代科学中许多复杂流动和传热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计算技术。 计算流体动力学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原来在时

学校报告厅方案设计V

深圳市美中学校报告厅多媒 体音视频 设 计 方 案

2016年01月06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4) 第一章项目设计概述 (6) 1.1项目概述 (6) 第二章系统设计思路 (6) 2.1系统设计依据 (6) 2.2系统设计原则 (6) 2.3设计标准规范、安全要求 (7) 第三章项目设计方案详述 (8) 3.1 250平米多功能报告厅 (8) 3.1 .1 场地概述 (9) 3.1 .2 设计简述 (9) 第四章选型产品技术参数详述 (10) 4.1 扩声系统 (10) 4.1 .1 主音箱 (10) 4.1 .2 辅助音箱 (11) 4.1 .3 超重低音音箱 (12) 4.1 .4 D类数字功放 (13)

4.1.5 数字调音台 (14) 4.1.6 数字信号处理器 (15) 4.1.7 时序电源器 (16) 4.1.8 手持无线话筒 (17) 4.1.9 头戴无线话筒 (17) 4.1.10 鹅颈话筒 (17) 4.2、视频显示部分 (18) 4.2.1投影机 (18) 4.2.2幕布 (19) 4.3、舞台灯光部分 (19)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多功能报告厅系统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和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并且可以根据要求发言讨论功能以及会议视频系统。它由投影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以及舞台灯光。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议室现代化的建议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议室已从一个单纯的以听、闻、为主的交流场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交流场所,幻灯机、投影机、摄录放像器材、扩声器材等各类电子设备大量进入会议场所,使会议系统的配置越来越专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因此,目前的会议系统可以称之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对于这方面的设计,也已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现代型会议室的具体需求 多媒体报告厅最基本的用途需求主要如下: ●满足会议、讨论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演讲、讲座、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 ●根据具体使用要求的不同,满足其他一些诸如同声传译、远程电视会议、DVD碟片式的环绕声电影播放、卡啦OK演唱,节目演出等等方面的需要。 以上基本涵盖了目前现代型多媒体报告厅的用途及使用功能需要,虽然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由于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处理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各种针对不同需求的电子设备越来越细化,需要操作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如果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则多媒体会议系统至少要提供如下操作功能: ●具备良好的现场拾音、扩(放)音、录音功能,简而言之是说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固;

北理工17春秋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V1.开环控制系统特征是没有()环节。 A.给定 B.放大 C.反馈 D.执行 2.系统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说明()。 A.型别ν<2 B.系统不稳定 C.输入幅值过大 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3.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4.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A.超调 B.稳态误差 C.调整时间 D.峰值时间 5.两个或多个环节具有同一输入信号,而以各自环节输出信号代数和作为系统总输出信号,这种结构成为()。 A.串联 B.并联 C.开环 D.闭环 6.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表达式。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系统动态特性 D.系统的特征方程 7.在信号流图中,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8.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9.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0.6 B.0.707

C.0 D.1 10.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A.增加开环极点 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增加开环零点 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11.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为常数,则此系统为()。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高阶系统 12.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13.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14.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量,通过反馈影响控制信号。 A.输入量 B.输出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15.系统的频率特性() A.是频率的函数 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t有关 16.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17.带动控制对象,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控制元件称为()。 A.放大元件 B.执行元件 C.测量元件 D.补偿元件 18.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A.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增大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微机原理硬件软件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硬件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8259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 3. 掌握初始化中断向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单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脉冲为中断源,每按一次产生一次中断申请,点亮或熄灭发光二极管。 三、实验设备 微机实验教学系统实验箱、8086CPU模块 四、连线 ①单脉冲发生器输出P+与8259的IR0相连 ②8259的片选CS8259与CS0相连 ③8259的INT与8086的INT相连 ④8259的INTA与8086的INTA相连 ⑤CS273与CS1相连 ⑥00与LED1相连 其它线均已连好如下图: 五、实验步骤 (1)连线。 (2)编辑程序,编译链接后,调试程序。 (3)调试通过后,在中断服务程序内设置断点,运行程序,当接收到中断请求后,程序停在中断服务程序内的断点处。 (4)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源程序 CODE SEGMENT PUBLIC ASSUME CS:CODE ORG 100H START: MOV DX,4A0H ;写ICW1 MOV AX,13H OUT DX,AX MOV DX,4A2H ;写ICW2 MOV AX,80H ;IR0的中断向量码为80H OUT DX,AX MOV AX,01 OUT DX,AX ;一般嵌套,非缓冲,非自动EOI MOV AX,0 ;写OCW1 OUT DX,AX ;允许中断 ;中断向量存放在(0000H:0200H)开始的四个单元里 MOV AX,0 MOV DS,AX MOV SI,200H ;中断类型号为80H MOV AX,OFFSET HINT ;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MOV DS:[SI],AX ADD SI,2 MOV AX,CS MOV DS:[SI],AX STI ;开中断,设置IF=1 JMP $ ;原地跳转 HINT: ;中断服务程序 XOR CX,0FFH ;CX取反 MOV DX,4B0H ;CS273接口的地址,与8个LED灯相连 MOV AX,CX ;输出高低电平控制LED灯的亮灭 OUT DX,AX MOV DX,4A0H ;OCW2的地址 MOV AX,20H ;一般EOI命令,全嵌套方式 OUT DX,AX IRET ;中断返回 CODE ENDS END START 七、实验思考题 1.将P+连线连接到IR1—IR7任意一个;重新编写程序。 将P+接到IR1,在原程序的基础上,把写ICW2的控制字改为81H,再把中断向量的入口地址改为0204H即可。程序如下: CODE SEGMENT PUBLIC ASSUME CS:CODE

北理工微波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一一般微波测试系统的调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般微波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元、器件的作用,初步掌握它们的调整方法。 2.掌握频率、波导波长和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3.掌握晶体校正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装置与实验原理 常用的一般微波测试系统如1-1所示(示意图)。 微波 信号源 隔离 器 可变衰减器 频率计精密 衰减 器 测量线终端 负载 测量放大器图1-1 本实验是由矩形波导(3厘米波段, 10 TE模)组成的微波测试系统。其中,微波信号源(固态源或反射式速调管振荡器)产生一个受到(方波)调制的微波高频振荡,其可调频率范围约为7.5~12.4GHz。隔离器的构成是:在一小段波导内放有一个表面涂有吸收材料的铁氧体薄片,并外加一个恒定磁场使之磁化,从而对不同方向传输的微波信号产生了不同的磁导率,导致向正方向(终端负载方向)传播的波衰减很小,而反向(向信号源)传播的波则衰减很大,此即所谓的隔离作用,它使信号源能较稳定地工作。频率计实际上就是一个可调的圆柱形谐振腔,其底部有孔(或缝隙)与波导相通。在失谐状态下它从波导内吸收的能量很小,对系统影响不大;当调到与微波信号源地频率一致(谐振)时,腔中的场最强,从波导(主传输线)内吸收的能量也较多,从而使测量放大器的指示数从某一值突然降到某一最低值,如图1-2(a)所示。此时即可从频率计的刻度上读出信号源的频率。从图1-1可知,腔与波导(主传输线)只有一个耦合元件(孔),形成主传输线的分路,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吸收式(或称反应式)连接方法。另一种是,腔与主传输线有两个耦合器件,并把腔串接于主传输线中,谐振时腔中的场最强,输出的能量也较多,因而测量放大器的指示也最大,如

自动化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自动化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一、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 1、空天伺服机构与机动跟踪控制 导弹,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证,说到导弹,自然得联系到刘教授的报告:空天伺服技术。 空天私服技术,是研究航天航空电气液伺服系统及其高效能源——机械辅助动力装置等技术的综合学科,广泛应用于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空天飞机等临界飞行器。 刘教授讲解道:机动跟踪控制是主要研究用雷达的方法取得的目标位置及运动状态进行数据处理的技术,随着武器系统性能不断提高,雷达对复杂,干扰等环境中目标的跟踪、密集环境中多目标的跟踪、机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等对提前做好预警都非常重要。基于此,空间飞行器姿态机动预测跟踪控制技术的发展则从根本上促进了世界空中军事力量的发展,是根源性的力量。 2、风能、太阳能利用中的控制问题 现在一个常见的话题是环保或者是环境友好,尤其体现在能源方面。目前,人类对于情节能源中的风能,太阳能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教授做的报告是关于风能太阳能在利用当中的控制,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风能与太阳能,原来还可以这么做,有顿悟的感觉。

3、运动系统的控制与测试 这主要是关于机械运动的驱动技术,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控制和测试信号的技术。而让我们电气专业的学生感到自豪的是,在运动驱动技术上,电气驱动发展迅猛,例如多相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不但可用在传统电气传动场合,而且特别适合用在船舶推进、电动车辆等要求高可靠性、大功率的场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运动控制也越来越成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目前,该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机器设计。 运动测试技术同样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其主要就是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量、速度、加速度等等。位移测量方法常用的有积分法、回波法、线位移和角位移相互转换法、位移传感器法四种,速度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微积分法、线速度和角速度相互转换测速法、速度传感器法、时间位移计算测速法四种。 经过测量之后,将所测得的数据放回给控制器,经过计算之后发出指令可以控制物体改变运动轨道。比方说,将这项技术运用到导弹技术上面,就可以实现控制导弹改变轨道的目地,从而使得导弹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4、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导航系统是指具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功能的工具。在课堂上,教授结合实际,还有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向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前沿的科研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5、智能优化方法在控制系统的应用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项目设计方案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项目设计方案 第 1 章. 概述 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系统随着以电脑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提高,给会议工作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近几年,视频会议、远程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等可视化信息技术在会议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如现场会议、学术报告、培训教学的实况直播会后点播等应用)得到迅速普及。在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里不管是作报告、总结、汇报、介绍产品等等,用电脑互动操作的图、文、声、影、画展示以及利用先进的演播系统对报告厅内的重要活动进行了实时的录制、导播、直播,充分调动了与会者(观众)以及远程与会者(观众)的感官知觉,大大提高了会议效果。报告厅(会议室)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现代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已成为现代新型办公建筑越来越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时间的发展,对音视频高质量和网络化集成都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对多媒体报告厅的方案设计及系统集成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本项目采用我奥威亚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多媒体录播系统作为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演播系统部署的核心,系统充分满足了多媒体报告厅内组织各种大型学术报告、专家讲座以及各种精品课程评比活动时图像、声音全方位记录,以及网络直播、点播的需求。 第 2 章. 方案设计 多功能报告厅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个是会议、讲演、国际学术交流和报告等活动;一个则是利用多媒体演播系统对上述活动进行辅助交流、直播演示、资源生成等应用功能,它将,目前流行的各种媒体的节目,通过本地视频显示系统和高保真的音响设备以及通过网络客户端进行会议的实况直播等应用,实时展现给所有观众。使会议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系统充分体现了现代多媒体演播设备的作用。 2.1系统整体部署 多媒体报告厅系统可包含(不限于)以下设备:如,音响系统(录音机、DVD 影碟机、功放、调音台、话筒等)、显示系统(液晶电视、投影机、会议电脑客户端等)、多媒体录播系统(录播设备、跟踪设备、摄像机设备等)、中控系统、数字会讨系统、以及相关视音频源(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实物展台、有线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组成;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1 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利用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 掌握系统的各种模型表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学习和掌握系统模型连接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 1. 系统模型的 MATLAB描述 系统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一个系统的模型有很多种,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这里主要介绍系统传递函数(TF)模型、零极点增益(ZPK)模型和状态空间(SS)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 1)传递函数(TF)模型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一般为 在MATLAB 中,直接使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的行向量表示系统,即 num = [bm, bm-1, … b1, b] den = [an, an-1, … a1, a0] 调用tf 函数可以建立传递函数TF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tf = tf(num,den) Tfdata 函数可以从TF 对象模型中提取分子分母多项式,调用格式如下: [num,den] = tfdata(Gtf) 返回cell 类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num,den] = tfdata(Gtf,'v') 返回向量形式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2)零极点增益(ZPK)模型 传递函数因式分解后可以写成 式中,z1,z2…zm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p1,p2…pn?称为传递函的极点,k 为传递系数(系统增益)。 在MATLAB 中,直接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其中z,p,k 分别表示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即:

z=[ z1,z2…zm]; p=[p1,p2…pn]; k=[k]; 调用zpk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 zpk(z,p,k) 同样,MATLAB 提供了zpk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调用格式如下:[z,p,k] = zpkdata(Gzpk) 返回cell 类型的零极点及增益 [z,p,k] = zpkdata (Gzpk,’v’) 返回向量形式的零极点及增益 函数pzmap 可用于求取系统的零极点或绘制系统得零极点图,调用格式如下:pzmap(G) 在复平面内绘出系统模型的零极点图。 [p,z] = pzmap(G) 返回的系统零极点,不作图。 3)状态空间(SS)模型 由状态变量描述的系统模型称为状态空间模型,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组成: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u 为r 维输入向量; y 为m 维输出向量; A 为n×n 方阵,称为系统矩阵; B 为n×r 矩阵,称为输入矩阵或控制矩阵;C 为m×n 矩阵,称为输出矩阵; D为m×r 矩阵,称为直接传输矩阵。 在MATLAB 中,直接用矩阵组[A,B,C,D]表示系统,调用ss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ss = ss(A,B,C,D) 同样,MATLAB 提供了ss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A、B、C、D 矩阵,调用格式如下:[A,B,C,D] = ssdata (Gss) 。它返回系统模型的A、B、C、D 矩阵。 4)三种模型之间的转换 上述三种模型之间可以互相转换,MATLAB 实现方法如下 TF 模型→ZPK 模型:zpk(SYS)或tf2zp(num,den) TF 模型→SS 模型:ss(SYS)或tf2ss(num,den) ZPK 模型→TF 模型:tf(SYS)或zp2tf(z,p,k) ZPK 模型→SS 模型:ss(SYS)或zp2ss(z,p,k) SS 模型→TF 模型:tf(SYS)或ss2tf(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