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系统的常见病及其疗法

八大系统的常见病及其疗法
八大系统的常见病及其疗法

人体八大系统的常见病及其原因与疗法

一、呼吸系统

①、流行性感冒:原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法: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营养,保持口鼻清洁鼻炎。

②、咽喉炎:原因: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疗法:可进行茶疗、自治疗法和手术治疗三种

③、急性支气管炎:原因: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粘膜炎症疗法:病人应休息至体温正常.发热期间应鼓励病人喝水(达3~4L/d).

④、慢性支气管炎:原因: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变而成疗法:戒烟或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⑤、鼻炎:原因:鼻腔中的一些区域受到刺激而产生之炎症。疗法:进行体育锻炼,日常饮食要清淡,提防感冒。

二、消化系统

①、口腔溃疡:原因: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浅表性溃疡。疗法:可进行中医疗法、花粉疗法、基本疗法和饮食疗法

②、食道炎:原因: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当的刺激,食道黏膜发生的水肿充血而引发的炎症。疗法:给予柔软流质食物,禁喂粗、硬、干、粉等刺激性食物。

③、胃炎:原因:即为胃粘膜炎症疗法:如系胃酸降低者可结0.5%的稀盐酸或胃酶合剂10毫升。

④、胃溃疡:原因:是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疗法:口服康复新液。

⑤、十二指肠溃疡:原因: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以及神经功能失调疗法:无并发症的溃疡病应内科治疗。

三、循环系统、

①、动脉粥样硬化:原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疗法:控制易患因素、降脂降压。

②、冠心病:原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疗法:注意身体补水

③、高血脂:原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疗法: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④、高血压:原因:遗传、环境因素。疗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

⑤、贫血:原因: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机能降低); 疗法:饮食营养要合理、注意睡眠。

四、神经系统、

①、神经衰弱:原因;以烦恼、衰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并非神经系统病理改变所引起。疗法: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②、失眠:原因:环境原因、、情绪因素、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疗法:心理、中医和食物治疗

③、精神分裂:原因:精神分裂症之主要征兆被认为是基本的思考结构及认知发生碎裂

疗法:药物、手术和心理治疗

④、阿兹海默症:原因:神经细胞的损失以及脑中出现类淀粉斑以及神经纤维丛。

疗法:目前主要为药物疗法。

⑤、头痛:原因:颅脑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疗法:药物治疗。

五、运动系统、

①、骨质疏松:原因: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疗法:多运动、药物治疗

②、骨质增生:原因: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疗法:药物治疗、中医粉包治疗

③、椎间盘突出:原因: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疗法:药物治疗、磁疗、封闭治疗

④、关节炎:原因:由炎症、感染、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炎性病变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

六、内分泌系统、

①、甲亢:原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疗法:内科药物、手术、同位素治疗

②、低血糖:原因:胰岛素分泌过多疗法:注意饮食、补充糖分

③、激素缺乏性疾病:原因:内分泌先提功能减退疗法:皮下注射激素(有时效果不明显)

④、激素过多症候群:原因:内分泌腺体功能过高疗法:物理治疗、静脉推注、手术治疗

⑤、内分泌腺体综合症:原因:Schmidt氏综合征系2或更多腺体同时发病的功能减退的疾病疗法:平衡免疫系统、注射激素

七、泌尿生殖系统、

①、肾盂肾炎:原因:大都由细菌感染而起疗法:抗感染治疗、中药治疗

②、尿道结石:原因:喝水少、爱喝啤酒、爱吃肉类、爱吃盐疗法:镜下取石或碎石、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③、肾结石:原因:饮食问题、草酸堆积过多疗法:手术治疗

④、不孕不育症:原因:不孕的原因可能在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疗法:手术、药物治疗创世康三七芎舒颗粒

八、免疫系统

①、淋巴结癌:原因:恶心肿瘤转移疗法:放疗、淋巴结清除

②、扁桃体发炎:原因:病原体侵入、细菌感染所致疗法:药物治疗(抗生素)

③、脾功能亢进:原因:过分阻留作用、过分筛选及吞噬作用疗法:脾切除

④、急性阑尾炎:原因:大都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疗法:手术切除

⑤、免疫系统紊乱:原因:在一些情况下,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一些器官、细胞等产生排斥,并削弱、杀死它们。(锻炼不够、自身老化)疗法:药物治疗、免疫重建、免疫替补疗法创世康三七芎舒颗粒

“艾灸”疗法介绍集锦

“艾灸”疗法介绍集锦 艾草的功效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 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妇女产后血崩,以海金沙、凤尾草、茅根、球蕨、侧柏等煎汤后,将药汤加入艾心叶、益母草、竹叶菜、丝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绞汁,具特效。 治胃溃疡,以艾心叶、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汤,数日内见奇效。 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可醒胃,为虚冷者的长效性"威而刚"。 艾草更是自古以来艾灸袪风行血的唯一良药,不过治疗癌症时,必须与半枝莲、蒲公英??等治癌圣药合用,才有实效。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湿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多种细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草的加工和制作方式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人体要穴歌

人体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视频讲解: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呼吸系统及常见病总结

呼吸系统及常见病总结 一、呼吸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呼吸系统主要组成 ①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②肺——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2.各组成功能:气体交换、嗅觉功能、发音功能。 3.呼吸全过程:①外呼吸——肺通气(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②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③内呼吸——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4.呼吸系统各组成的结构与功能 ①鼻:外鼻——注意是骨与软骨的连接 鼻腔——注意内壁上有黏膜 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鼻窦炎) ②喉:喉软骨——甲状软骨(喉结)、环状软骨(环甲正中韧带)、会厌软骨(吞咽时防呛咳)、杓状软骨 喉腔——声门裂(喉腔最窄) 声带(声襞、声韧带、声带肌) ③气管和支气管: 形态特征——C形半环状软骨 黏液纤毛系统(纤毛、上皮细胞、腺体分泌的黏液)——清洁、防御 ④肺——传导区: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呼吸区:肺泡囊和肺泡(肺泡上皮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稳定肺泡内压) 5.胸膜腔:负压,一般内外两层膜是紧贴在一起的,所以听诊无摩擦音。 肋膈隐窝:最低位、粘连位,穿刺位。 二、肺通气的结构和动力 1.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呼吸道、肺泡、胸廓 2.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胸廓活动→肺内压与大气压差 3.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三、气体交换 1.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组织间的交换方式主要是:扩散 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主要是: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注意:氧气——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3.临床主要通过血气分析检测血液中氧气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来判断缺氧程度,而PH值主要判断体液酸碱平衡状态。在症状上,缺氧常表现出皮肤、指甲及黏膜的紫绀。

教你如何刮痧

教你如何刮痧 一、什么是刮痧? (1) 二、刮痧法分为哪几种 (2) 三、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 (3) 四、刮痧能治何种疾病 (3) 五、刮痧的注意事项 (4) 六、刮痧治感冒 (5) 七、刮痧巧治胃痛 (6) 八、刮痧治疗失眠 (8) 九、刮痧治疗偏头疼 (9) 一、什么是刮痧? 日常生活中,刮痧成为十分普遍的养生方法。那么,到底什么是刮痧?所谓刮痧法,是指应用边缘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币、硬币、玉石片或头发、苎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病变部位皮肤上,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广泛,我国南方地区更为广泛应用。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称之为“出痧”。刮痧由推拿手法变化而来。 《保赤推拿法》记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法记载,称之为“夏法”。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常用穴位处方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常用穴位处方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

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

单桂敏艾灸穴位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刮痧治疗常见病(精)

一学就会的刮痧疗法守护全家人健康 中医,流传于千百年来的中华血脉中,是华夏子孙与病魔做斗争的神兵利器,其精妙的医学理论,丰富的诊疗手段,使无数的中华儿女解除病痛,重获健康。在众多的中医技法当中,外治疗法格外引人关注,中医的外治疗法大多属于自然疗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等,因其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而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很多人甚至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在家中进行自我保健治疗,既免去了往返医院的奔波之苦,又节约了看病吃药的开销,可谓一举多得。而本书就以中医外治疗法的刮痧疗法为主,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临床经验,精心总结了一套适合老百姓在家中就能自我治疗的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治疗和祛除常见病症,更具有安全无创伤、经济花费少、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使健康之法走入千家万户,为百姓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城墙。 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础理论,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内容不仅科学严谨,并且更加通俗易懂,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本书针对广大家庭中的各种常见病症,从头疼脑热、感冒咳嗽、颈肩腰痛,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疾病,列举了刮痧疗法中的经典选穴配方和操作方法。这些方法都极其简单,每一步都配有图片展示,使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人都能学会如何使用。 现在很多人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处于亚健康状态中,他们需要学会一种方法来捍卫自己的健康,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庭保健手段已是现代人迫不及待的需求。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中较为适宜的绿色疗法,所以用刮痧疗法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多种疗法配合往往效果更为显著。我们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治病养生方法的同时更要强调,如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有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或病情有加重的趋势,请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指导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最常用的穴位处方和歌诀

最常用的穴位处方和歌诀 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 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 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 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 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 三里;胆:阳陵泉。 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 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 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 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 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 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 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 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 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 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常见病治疗配穴

常见病治疗配穴 一、支气管系统疾病 1、咳嗽:水金、水通(这董氏奇穴治疗咳嗽特效穴),再配合一日四时分刺法 效更佳,朝刺鱼际,午刺俞太渊、夕刺合尺泽,夜刺井少商。 2、水金、尺泽。 3、列缺、太渊,痰多加丰隆。 4、天突、尺泽。 5、天突、列缺。 二、支气管哮喘 1、水金、水通。 2、鱼际、尺泽。 3、内关,强心配复溜。 4、严重者在尺泽刺血,稳定后用水金、肾关、复溜(标在肺、本在肾)。 三、感冒 1、液门、三间(液门在三焦经,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三间为大肠经之穴与 肺相表里。两者一为荥穴,一为俞穴,荥俞主外经,因此治感冒甚效)。 2、发烧可加大椎、曲池,或者三商刺血。咳嗽加水金,喉痛加鱼际。 3、风池、肺俞、丰隆。 四、急性咽炎 1、少商、商阳刺血。 2、液门、鱼际(交交叉取穴,左右各取一穴)。 五、慢性咽炎 1、太冲(古歌决应用此法最多)。 2、鱼际、液门,交叉取穴。 3、少商、商阳刺血。 4、肾关、太溪。 5、肾关、照海。 6、列缺、照海。

六、心血系统疾病 (一)心动过速 1、内关、郄门。 2、少海、神门。 3、心常穴。 4、内关、足三里。 5、内关、间使。 6、通关、通山。 (二)、心房纤颤 1、内关、通里。 2、内关、间使。 3、神门、心俞。 (三)心律不齐 1、内间、间使。 2、内关、足三里。 3、心常、心门也有效。 4、通关、通山。 5、内关、通里、少府。 (四)、冠心病 1、内关、足三里。 2、内关、太冲。 3、内关、间使。 4、通山、通关。 5、尺泽区刺血效佳。 6、四花中外刺血。 (五)心绞痛 1、尺泽、曲泽刺血效佳。 2、足三里、丰隆刺血(董氏四花上外刺血)。 3、董氏火包穴、足三里、内关。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 艾灸的介绍: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目前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二)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

常见病穴位疗法

常见病穴位疗法 一、胃经(从脚中指沿脚面顺小腿(偏外)至膝盖上大腿,至小腹(偏脐外三指)往上顺颈至面颊过眼至 头顶) 急性胃疼——梁丘穴胃脘疼(胃上部)——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肠病——丰隆穴偏小肠胃疼——梁丘+下巨虚 二、肺经(锁骨尾下顺肩沿手臂内侧外沿至大拇指尖) 呼吸不畅——点揉太渊穴各种咳嗽(寒、热)——经渠穴风寒咳嗽——孔最穴 咽喉肿痛——少商穴(针刺出血效果最好)扁桃体炎——孔最穴定喘——鱼际穴 三、三焦经(从眉梢斜下至耳,沿耳外沿到耳垂根,沿颈斜下至肩,顺手臂下至无名指尖) 耳痛、耳聋——耳门、角孙、颅息、瘐(yu、)脉、翳风 耳鸣——从角孙至翳风到天牖(you)一路刮痧,效果最好胸闷——消乐穴 肋痛岔气——支沟穴腰痛——阳池穴口干咽痛——液门穴小腿抽筋——中渚(zhu)穴 四、心包经(从手中指尖顺掌往上到小臂、大臂至肩,再往下至乳侧) 心跳过速、失眠、镇静——劳宫(补养心脏且速度极快) 心绞痛——郄(qie)门穴(左手穴位疗效好,按压穴位时手掌作顺时针方向摇动,疗效神奇) 五、小肠经(从手小指间外侧顺掌向小臂外侧到大臂至后肩往上到脖颈) 胸闷、胃堵、心烦气躁——敲打小肠经和三焦经 颈肩痛——敲打小肠经 六、肝经(脚大、二趾间始,顺脚面上小腿至小腿中转向腿内侧顺上至大腿根,上小腹沿脐旁四指直线上 升至乳下 闷气。郁闷、忧愁难解——经常按揉太冲至行间 退烧发汗、舒缓情绪。昏厥、解痉——太冲穴 七、膀胱经(脚小趾尖顺脚外边至脚跟上小腿转向腿肚往上至腿根、臀部。背部(脊侧)颈至枕下)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经的委中穴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八,肾经( 肾虚引起的腰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憋不住尿——太溪穴 淤血、炎症口干怕热、夜间烦躁难眠——复溜穴 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涌泉穴(引气血下行) 太溪、复溜两穴经常配合按摩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九、胃经和大肠经(从食指侧尖沿手背上小臂、大臂、肩、颈) 天天敲打胃经和大肠经防衰老是人体长气血,夜间是积蓄能量的宝贵时间。 怡神健脑——用十指肚敲打整个头部两分钟,再用十指肚梳理头发十分钟。 面部皮肤的保养——用十指肚轻轻敲打面部,下巴要重点敲击再用左手掌轻轻打拍颈部右前方,用右手掌打颈部左前方。然后敲打左右大肠经。再敲打胃经。 十、脾经(从脚大脚尖趾外侧沿趾、脚背、上小腿(前内侧)、大腿、小腹、上腹至锁骨。 急性胰腺炎——反复按揉阴陵泉——商丘穴 慢性胰腺炎——公孙穴(长期按摩可根除) 十一、心经(从手掌小指尖内侧顺指、掌、小臂、大臂至腋下) 心脏病、失眠——神门穴、少府穴中风后舌头伸缩不自如——极泉穴、灵道穴、神门穴、大都穴、 太白穴 十二、胆经(脚二趾尖顺脚面上小腿侧。大腿侧至臀侧,斜上小腹 老花眼——光明穴落枕——悬钟皮肤痒症——风市穴两肋疼痛——阳陵泉穴 眩晕——足临泣忧虑、惊恐、犹豫不决——先按摩太冲穴,然后敲胆经,常此可达健康快乐。

常用穴位处方

常用穴位处方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老年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

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

穴位养生的口诀

穴位养生的口诀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 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 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 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 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 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 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 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 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重点提要)

呼吸系统 一、普通感冒: 1、症状: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咽干咽痒或灼烧感,喷嚏流涕、鼻塞,少量咳嗽,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无并发症,5-7天痊愈。 2、PE:无发热或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3、Lab: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4、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以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症状: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咳嗽咳痰,先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随后粘液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连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PE:体征不多,呼吸音正常,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罗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Lab: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肺炎: 大叶性肺炎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以肺泡腔病变为主,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即支气管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一)症状:多有淋雨、疲劳、醉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诱因。 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发热:高热、伴寒战,可呈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 咳嗽咳痰:痰少,可带血丝或呈铁锈色痰; 胃肠道反应可类似急腹症;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休克、ARDS及神经症状。 既往是否同一部位患过肺炎(与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鉴别)。 鉴别诊断: 1.肺结核:起病隐匿,干咳或咯血,少痰,消瘦,午后潮热盗汗,血常规基本正常,胸片肺上部病灶多件,空洞周围少量炎症,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肺癌:起病缓慢,不发热或低热,咳少量血痰,胸片多呈球形灶,边缘不规则,可有癌性空洞,内腔不整。 2.肺脓肿:咳大量黏液脓性痰或脓臭痰,高热,贫血,呼吸困难,病灶区叩诊呈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十、常用配穴手颤:少海五指不伸:中渚指痛:少商臂痹:肩髃吐血:尺泽流涎:地仓男蛊女孕:涌泉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头面病:曲池、合谷鼻渊:合谷、太冲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心肾不交:神门、太溪心力衰竭:内关、膻中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十二原穴。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 阴俞土,阳俞木;十二背俞穴表,六脏背俞六腑背俞,肺肺俞大肠大肠俞肾肾俞膀胱膀胱俞肝肝俞胆胆俞心心俞小肠小肠俞脾脾俞胃胃俞心包厥阴俞三焦三焦俞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膀胱主藏津液,三焦主水液代谢,故三焦与膀胱关系密切,因此,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上; 针灸穴位歌诀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关元等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有效率达94,97%。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然后取29号1.5寸针一支,从膻中穴沿皮下向下直刺至冲庭穴,行针数秒,用泻法使针下产生针感,留针15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即可,埋针2~5天,隔7天再埋针一次。4.膈俞"血会膈俞"。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肝阳上亢头晕眩,风池肝肾俞行间。气血不足头痛补,任督背俞穴为主,百会气海足三里,肝脾肾俞与合谷。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气海血枯经闭,脾俞肾俞三里。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一切筋病一一承筋,一切骨病一一绝骨,内外伤一一承山,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头痛一一吼会,鼻病一一风门,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更年期病一一隐白,咳喘一一定喘,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呼吸内科 (二O一八年十二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 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 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 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