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性社会学论文

性社会学论文 通过对性社会学这门课程短暂的学习,虽不能说是受益匪浅,但有所收获却是不容置疑的。首先,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社会上还有这么一门学科,以前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说这门课程让我长了见识,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这门课程也纠正了以前我对性社会学理解的误区,性社会学并不只是针对于“性”这个字,它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与性学社会学与性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一门具有边缘性与综合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性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是在社会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文学艺术以及法学等学科广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性社会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能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两性心理的学习,可以让你更多懂得人性的需要,并在交往中应用出来,能增加你的感染力,使你更有魅力,比如,一般女性都是比较爱美的,在与她的交流之中,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这会让你在交往中受益匪浅。这不是虚伪,这是交往的一种手段。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两性思考方向的不同,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时期开始至今的分工不同所造成的,在原始社会,男性由于体质原因(男性一般都比女性强壮)更适合于外出狩猎,而女性则留在家里做饭带孩子,再由于女性工作时说话不会干扰到工作,所以才会有今天的“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些俗语。而男性由于狩猎是不能讲话的,而需要敏锐的判断力,所以也就养成如今男性的思维比较理性,而女性则比较感性。所以说女性较男性来说容易受伤,而这就需要我们多注意一下女性心理了,为了我们生活得更美满,更幸福。由于懂得了这,我想在以后我会更加的理解她们的做法,会更加懂得如何处理与女性之间的问题。 从这门课上,我还了解到如今社会中,很多男不像男,女不像女,性别本来是一个很明确的特征,却被搞成这样,,这是对还是错呢?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这些现在更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如今的“中性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原因肯定有许多,我想可能是很多人喜欢尝尝鲜,看看做异性是什么感受的,还可能是因为他(她)们厌倦了自己的性别。还可能是由于异性吸引力,觉得换性别好。按照中国的传统,这些统统都是不道德的。但如今这社会,是自由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只有你有想法,你就可以去做。但我想,不管你的想法有多么无厘头,不管你有多么的开放,你都应该要把握一个度,像武汉17中这种已经超越了开放,是不道德的。 最后,我想说,性社会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很有必要的学科,其中的知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对两性心理的认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后我将进一步去学习。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农村社会学期末重点

第四章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吉尔茨正式提出其著名的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换言之,即是在边际报酬率递减的单位工作日条件下扩张总数量。(共存、强迫种植制度)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内卷化”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 “农业内卷化”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在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持续地被吸收到农业中获取收益并使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的过程。 (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它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样,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三)“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提出,该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过密化”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面积; 3.“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4.“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5.“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存率的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脆弱的农地私有制和分家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农地私有制; (二)分家析产继承制。(促使人口过密化) 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面性 积极的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集体把农民追求个人利益的要求合法化,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消极的方面:在这种体制下,人地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农村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类型 ?按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分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三是群体与群体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社会学分析 关制度更加完善,青年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公共决策部门制定和青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能够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吸纳青年参与;在高校建设和管理中,青年学生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权,一些高校学术委员会中也有了青年学生的身影;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多村委会青年委员配备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在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中,青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 (二)非制度化参与:主渠道是依托网络 所谓非制度化参与,主要是指不符合制度和程序的政治参与,也包括违反法律的非法参与行为。当前我国青年非制度化参与偶有发生,形式有聚众闹事、破坏公共财物,更严重的还有罢课、静坐、请愿、示威游行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当前中国青年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最主要的途径是依靠网络进行的。青年人从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网络表达政治诉求。很多社会事件,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社会事件往往没有具体组织者、没有信息源头、没有传递线路,或者是有消息无情报。青年人在制度化参与渠道外,努力寻求政治参与的外部空间和渠道,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的网络成为其主要选择。

网络的高参与性和私密性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暴露出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一些个人事务公共化,得到强有力的舆论监督,迫使公共管理部门或者其他当事人解决这一问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尤其是网络政治参与,鼓励和激发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愿和热情,拓展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也增强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实效。 三、青年政治参与现状引发的思考 (一)现实世界的消极冷漠和网络世界的积极主动 在中国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悖论,即现实世界的消极冷漠和网络世界的积极主动。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青年人因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多样化,出现一种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因为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压力,也使很多人忙于自己的生计,无暇顾及政治。一些大学生对参与政治的兴趣下降,甚至漠不关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动员型参与多于自觉型参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动员型参与尽管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成效,却难以长期发挥效力;时间一久,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下降。第二,浅表型参与多于深层次参与。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愿意支付过多的成本,贪图方便省事,甚至宁可“走过场”也不愿意深层次参与。第三,有序型参与多于有效型参与。在学生组织、社团等的组织下,当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通常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然而,由于受前面两条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有效型参与并不多。在互联网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0.01)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0.01)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 1、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A. 角色冲突 B. 角色不清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2、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本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迪尔凯姆和韦伯 B. 帕森斯和默顿 C. 科赛和达伦多夫 D. 库利和米德 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 A. 一定数量的成员 B. 特定的活动目标 C. 明确的规章制度 D. 正式的组织结构 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 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 客观存在的实体 C. 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聚集到一起 6、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 社会角色的确定 B. 社会角色的表现 C. 社会角色的扮演 D. 社会角色的失调 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 A. 1840年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D. 1949年 8、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丁克家庭 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 A.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 B. 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理论 D. 战争 1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 A. 滕尼斯 B. 罗斯 C. 孔德 D. 韦伯 11、霍桑实验提出了:()

《社会学教程》每章要点及思考题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 小结: 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 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小结: 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 社会 社会关系 文化 主文化 亚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11、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基数大、且增长过猛,过快、人口质量低 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哪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答: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3、城市化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呈“S”型“慢——快——慢”的节奏发展。在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要经历“前城市化——集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15、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城乡融合

社会学复习资料

罗伯特·斯宾塞:英国人,早期社会学家,代表作是《社会学原理》。斯宾塞将人类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有机体,一个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国家和经济,都是相互依赖的,并为保证整个制度的巩固和生存而尽力。他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认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整体的稳定而效力的思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被后来尤其是“二战”后的许多社会学家所接受并进一步发展。 埃米尔·涂尔干:法国人,创建了法国年鉴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涂尔干社会学的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在论述社会秩序时,涂尔干使用了“社会团结”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维持社会的最基本力量。把个体连结成社会的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亦即“集体意识”。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涂尔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社会学真正实现了建成一门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目标。 马克斯·韦伯:德国人,主要代表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他主张通过理解主观意义来认识社会实在。对社会的研究只能从作为客体存在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出发,从社会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出发,使用特殊的方法,如反省与移情即主观理解的方法。韦伯和涂尔干冰城为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理想类型:是社会学为达到对个别、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总体把握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概念工具。 严复:中国福建人,是介绍、翻译西方社会学著作的第一人。在《原强》中,严复首先简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然后介绍斯宾塞及其“群学”。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专著《社会学研究》,定名为《群学肄言》。 早期结构功能论思想:从系统的角度考察社会生活,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互相依存。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系统被认为存在这为确保生存所必须满足的需要和必要条件。功能主义思想家们倾向于从常态或病态去考察存在需要和必要条件的系统,这就意味着系统均衡和趋衡,当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种系统时,社会生活被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 乔治·米德的互动论(学生布鲁默收录):基本观点是:(1)我们是根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我们对它采取的行动的;(2)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色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经历一种内部解释过程,即“和自己对话”,目的是给这个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界定怎样行动。明确自己所处的情境,并选择与其具体情境相协调的行为方式。这种行动前的考虑过程就是美国早期社会学家托马斯所说的“共享的情景定义”。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为宏大的网络模式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延续的相对独立体系。 社会群体:是指由两个或更多人组成的,按照已经形成的和持久的方式相互频繁交往;这些人自称为某一群体的成员,而且非本群体的成员也一致认为那些人属于某群体。 首属群体:在少数人之间有亲密的、持久的关系特征的群体属于首属群体,如家庭、伙伴群、邻里等。首属群体包含的人数较少,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直接、密切和持久。他们之间互相熟识,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交往。 次属群体:次属群体的关系不依赖于个人的吸引力和亲密程度的永久。次属群体往往是为了某一目的的暂时组合。次数群体里的关系是非个人化和强制性的。如海尔公司、国民党、新加坡政府、哈佛大学之类的正式组织。 差序格局:中国从本质上是个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形成的社会关系,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社会结构上是一个以己为中心,边界弹性很大的差序格局。特点是离圆心越近,道德性和工具性责任越重。差序格局是以首属群体为基础的权利义务关系。

教育社会学 论文

药家鑫事件的思考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姓名:毛清芸 年级:2009级 专业:教育学 学号:21 药家鑫事件的思考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一、药家鑫事件的介绍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从随身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途中再次将两行人撞伤,后交警大队郭杜中队将肇事车辆暂扣待处理。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二、关于药家鑫是否改判死刑的争论 在阅读《规训与惩罚》第一部分第一章“犯人的肉体”的时候,了解福柯认为惩罚方式上的这种演变似乎体现了理性的胜利一一更少的残忍和痛苦、更多的人道和自由,但实际上是惩罚对象的置换一一从对罪犯肉体的公开酷刑到对他们灵魂的控制。惩罚方式由对罪犯肉体的酷刑演变到现代监狱对犯人身体的监管,乃至最后“规训社会”的产生,其动力来自于确保一种更有效和更合理的法律和社会领域之存在的必要性。 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最近社会上热议的“药家鑫事件”。在这个事件里,福柯所提到的很多的观点都一一印证。在“药家鑫事件”发生之后,你会发现整个社会出现了两大对立阵营,以绝对人数优势为代表的极力谴责并主张药家鑫死刑的一方,另一方则是以药家鑫父母为代表的极少数为药家鑫开脱的一方。在我看来,某一层面上来看,药家鑫的父母已经站到了整个社会主流舆论的对立面,以父母对子女的爱为理由无可选择地站到了社会伦理人情的对立面。而这个巨大的矛盾和斗争的核心就是“药家鑫是否要被判死刑”。 显而易见,网友们群情激奋一致要求判药家鑫死刑,网友们甚至嘲讽药家鑫为“药八刀”,仿佛这时候所有的社会群体都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中国传统理念中的“杀人偿命”的说法再次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在这种整个群情激奋情情形的背后,很少有人考虑为何一定要药家鑫死。是否真的只有“杀人偿命”才是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教程 1. 填空题。 a. 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的基本思想。 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c. 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 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密度较低; 同质性强。 2. 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 3. 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 4. 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 5. 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城市社区: 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 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 2.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 3.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 4. 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5. 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e. 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 2. 名词解释。 a.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b.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 c. 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2、复合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社会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是---孔德 二、社会学的定义 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代表人物(严复) 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此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特点 2、综合性特点 3、科学性特点 4、应用性 四、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的转型与巨变。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帝国主义的出现。 3、资本主义建立后的社会问题、矛盾。 4、民众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渴望。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传统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1)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 (2)经济人观点。 (3)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沦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1)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的意涵。 (3)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4)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2)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世界,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3)研究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4)研究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各个社会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 (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坚持实践原则 2.坚持科学分析视角 3.坚持辩证思维方式 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5.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

六、韦伯 韦伯和新教伦理(1)反对马克思经济是社会变迁动力学说,提出宗教是社会变迁动力。(2)提出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七、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 城市社会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拓展 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2、芝加哥社会学派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的渊源 八、社会学冲突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九、符号互动论、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十、冲突论代表 (1)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库利、托马斯。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双重性。 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 重视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社会学论文

《人口原理》读后感 ——浅析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积极因素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长期受到批判,但该理论其实它也包含许多合理因素: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开辟了从消费领域研究人口的新渠道;三是第一个建立了人口理论体系; 四是客观地分析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五是正确指明了解除贫困的主要手段和根本方向。 1957年,面对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现实,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然而这样一种正确思想却受到了批判,马寅初先生也因此被指控为“中国的马尔萨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确实有许多消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也对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过批判,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全盘否定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大量事实说明,马尔萨斯人口论中包含了许多积极合理的因素。 1.深刻揭示了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于“两个公理”。其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问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公理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无关,尽管在不同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下其内容有所不同。其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人首先是生物的人。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把人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就使人失去其存在的生物基础。否认了人的生物性需求,把人的生理需求看成是低级下流的资产阶级趣味,人性中美的东西被视为毒草而禁绝,人的本性被扭曲,思维被异化,给我国社会造成极大地损害,这一教训是我们应该汲取的。 关于“两个级数”。从人口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并没有像马尔萨斯所说的那样以“几何级数增长”,很多人也以此为据批评马尔萨斯理论的错误性,但他们没有真正弄清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含义。他强调的是“在无所妨碍时”,这本身就是一个前提,事实上,人口在长期的发展中总是受到某种阻碍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大量的战争、疾病、瘟疫、灾荒、贫困等极大地抑制了人口的增长。到了现代,生育控制更是直接从出生的角度对人口增长施加了影响。 2.开辟了从消费领域研究人口的新渠道 在马尔萨斯之前,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的学者研究人口问题主要是从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来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增加,财富也随着增加。他们认为:一方面人口多就能造出更多的工业产品,就能产生国际收支的余裕,于是这些余裕使外国的金银流入本国,使国家富裕,因而人口是国家富强的源泉。同时人口是扩展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的军队的来源,有了强大的军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另一方面又认为:政府实行贸易管理和产业奖励政策,可以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获得工资收入,维持生活,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才会实现,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马尔萨斯从消费领域去分析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消费是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没有消费人类就无法生存和繁衍,人类社会也不会存在,当然也谈不上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人口生产和再生产同时和生产、分配、交换都有一定的关系,然而消费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