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依法治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精神,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法为耻”的观念。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我国法律知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加强法律修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一个合格公民。 大学生对一些比较肤浅的法律知识能认知,但在深层次上对法律认知还有欠缺,对具体法律认知有差别,对宪法类法律知识认知较模糊.个别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受各种腐朽思想的诱惑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帮助大学生树立必要的和相关的法律思想观念,具备健康的法律心理和较高的法律认知,进而塑造大学生的理性法律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变得必要并且迫切。其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的主要途径如下: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在我国法律体系的始终。当代大学生需要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精神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的法治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大学生应该要认真学习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中的意义与地位。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用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用来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不是少数人拥有的特殊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尽管这种共同利益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发展变化,但是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一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事实规律,更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顺利发展,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了法律保障。
大学生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是一个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的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我国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
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作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了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大学生要树立自由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公平公正观念等基本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现在法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学生所重视,依法治国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共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也更加理性化。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健全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与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大学生要明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对于大学生来讲,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法律自由观念,深入理解了法律上的自由平等,才能合法并且有效地行使各项自由和平等权利。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大学生在理解和行使宪法与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该要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应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可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法律是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能够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学生应在正确理解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树立起大学生的正确法律公正观念。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对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一个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有
赖于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个人安全。
在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国家的安全仍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影响着国家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的多样化与不确定化。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不断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着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临土争端导致了局部的冲突时起时伏。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等。
大学生不仅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还必须了解国家爱安全法律制度,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大学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必须要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通过宪法教育,使大学生懂得法律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改变那种把法律仅仅看作一种统治工具的传统法律意识,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现代国家的公民意识。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的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而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不断地汲取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思维水平。大学生要能够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和讲法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途径主要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总之,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不仅靠教育与宣传,更要依靠大学生对具体法律实践的感知和体验。
培养大学生
的法律意识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起意义深远而
巨大,然而,
它又是一项迫切艰巨的任务,只有集社会、学校和家庭之合力,才能最终完成这一系统工程,“依法治国”才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