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

刘文富

内容提要: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

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此,国外学者从网络空间的社会方法论基础、后现代主义

的哲学方法、虚拟现实的政治学影响以及网络社会的权力转移、数字民主、电子政

府、政治控制等方面,对网络政治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关键词:政治生活;影响;计算机网络;政治学;政治科学学;政治理论;政治发展

一、国外网络政治研究的简况

(一)网络政治的兴起

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种新型的政治现象:网络民主(Cyberdem ocracy①),又称“赛博民主”,也同时呈现在世界政治舞台。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网络政治学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网络政治学(Cyberpolitics②)就应运而生,并为传统的政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二)网络政治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任何与因特网有关的字眼,在全球重要媒体中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与政治学相关的字眼,例如:Cyberpolitics,Virtual P olitics③,P olitics on the Net④等,在中文上都可以统译为“网络政治学”。Cyber Dem ocracy,Digital Dem ocracy⑤,E lectronic Dem ocracy⑥等,中文都可以统译为“网络民主”。“网络政治学”,顾名思义,不能没有互联网这个角色,虽然政治学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欧洲,但催生并孕育计算机网络的美国却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使网络政治学快速发展起来。目前,美国的网民数、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率都稳居世界头筹。就网络政治学的研究而言,它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各国也都兴起了网络政治学的研究热潮。根据笔者所拥有的以及从互联网上查询的资料统计,目前国外发表的研究网络政治学的专著已愈50本,其中以“网络政治学”命名的就有5本。

政治学研究 2001年第2期

(三)网络政治的特点

11直接性。当今的民主制度,是一种代议制,由公民选举的“代表”来参政议政。而在网络政治中,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不需要再由别人来代表自己,他自己就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并对政府的议案进行投票。因此,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政治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

21平等性。平等在政治上表现为:一是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二是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差别。网络对政治平等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网上,只要达到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在网上,你的意见与政治家在网上的信息所取得的效应是一样的。盖茨认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优点之一是“虚拟平等”远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容易实现。在虚拟世界里,每个有条件上网的人的平等政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

31便捷性。政治事件的发生,你的意见、政治家的态度以及政府决策和相关表决结果,这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播的,因此政治活动变得非常迅速。

41廉价性。因特网的运行费用与商业电信公司提供的类似服务费用相比偏低。由于这个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从地区、国家或国际电信公司租用的专门线路进行信息传播,因此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可以不受持续的时间或大量信息使用费用的限制。

二、国外学者研究网络政治的角度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大体说来,有这样几个角度。

(一)网络政治研究的社会方法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始,西方的未来学家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未来社会的政治、社会、经济变化,其中最为著名的有:(1)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1973年)⑦;(2)阿尔文・托夫勒的“社会浪潮”理论(1980年)⑧;(3)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理论(1982年)⑨;(4)德鲁克的知识社会理论(1993年)⑩。

在20世纪80—90年代,许多从事网络与社会发展研究的专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这其中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拉庞帝的《数字化生存》(1995年) λ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的《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1986年),(该书概述并探讨了信息政治的有关问题), λω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尼科・斯特尔的《知识社会》(1992年) λξ,还有震惊世界的《大国的兴衰》(1988年)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于1993年出版的《未雨绸缪———为21世纪做准备》 λψ“(该书对“民族国家的前途”作了深刻的研究)。

(二)从政治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角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观念产生了重大的挑战。人们似乎已经丧失了支配自己的能力。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它们的冷漠、压制性和违反人性的一面。西方一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如利奥塔、哈贝马斯、福柯、马尔库塞等人,都对此作了许多的阐述。

在后现代主义阵营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观点。在对政治制度的态度方面,某些后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

现代主义者是反国家的、反官僚政治的;他们都要求实行“小政府”,消除大政府,废除福利国家,取消中央政府的权力 λζ。某些持怀疑论的后现代主义者,把政治代表制度理解为现代西方民主的一个象征,他们对两者都予以反对。他们认为,民主假定了代表权,由于代表权的失败,所以民主也失败了。他们将自我主义、享乐主义、个体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表现形式,转变为代议民主制所必需的更加实用的、议院式的动员形式。而持肯定论的后现代主义者将代议民主制批评为不适当的和不可信赖的。他们赞成“政治自决和自由”,赞成更直接的民主形式,要求深化民主,要求更广大、更有意义的可靠自治。 λ{

在《规训与惩罚》和《性史》两本书中,福柯指出国家如何透过其精细权力仪式的设计,禁止、规范并排除另类论述的出现,而这个现象更体现在现代社会的控制形式上。同时,运用系谱学的方法,福柯进一步提出了“权力的多元形态性”。 λ|

德国的弗里德・劳克斯曼于1996年出版了《与黑格尔同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λ},该书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法国的R1舍普等于1994年出版了《技术的帝国》 λ∼,该书分析了虚拟共同体、虚拟城市、虚拟企业等有关问题。

(三)从学科发展的角度

从这一角度论证的学说和著作主要有: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1983年提出的“信息政治学” µυ,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凯文・希尔(K evin Hill)和蒙玛斯大学的约翰・休斯(John Hughes)1998年合作出版了《网络政治学》 µϖ,Chris T onlouse和T im othy Luke 的《网络空间的政治学》 µω,澳大利亚的David H olmes的《虚拟政治学》 µξ,William H.Dutton的《网络社会: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政治学》 µψ,等等。

(四)从网络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影响的角度

在这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美国的Wyene Rash Jr1997年出版的《网络政治学:互联网对政治过程的影响》 µζ和Richard Davis1999年出版的《网络政治学:因特网对美国政治系统的影响》 µ{。加拿大政治学学会主席埃德温・布莱克(Edwin R.Black)指出:“计算机正改变着我们的政府和选举政治。它不仅改变着政党引导选举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关注选举的轮换方式,而且还改变着我们选举出的代表为我们所作的选择、以及公务员们为实现这些选择与我们打交道的方式。它虽然就发生在我们的鼻子底下,但并没有足够的人对此予以关注。” µ|

(五)从政治参与的角度

在网络社会中,原本广为分散的个体,会因共同的兴趣,或对某一特别事务共同关注而迅即发出“群体”的声音,并使他们的声音被政府和政治家听到。政治家们和各政党在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方面已达到惊人的地步;公民们也是如此,从而给民主和代议制制度打下了潜在但又深深的印记。国家安全、公共服务、言论自由、隐私保护、公民参与、政治选举、官僚机构、政治开放等民主政治的方方面面,都因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为全球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对传统的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挑战。对此,美国的G raeme Browning1996年出版了《电子民主:运用因特网改革美国政治》 µ},英国的R oza Tsagarousianou1998年出版了《网络民主———技术、城市与城市网络》 µ∼,他们对网络社会的民主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

(六)从政府治理的角度

这个角度的论述主要体现在美国政府技术中心组织专家于1998年10月提出的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