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公寓的启示

马赛公寓的启示
马赛公寓的启示

公寓的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马赛公寓,居住理念,模数,老年公寓,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致使人的寿命也随之增长。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已迈步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老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老龄问题与需求。老年公寓的建设与完善更是需求的核心体现。但目前我国老年公寓居住状况却不尽人意,且入住率极低。居住户型的单一模式化,室内空间布局以及配件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一般收入家庭难以承担老年公寓昂贵的费用。所有的现状都与我国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具有相当的距离。

同为高效积聚型住宅的马赛公寓(马赛居住单元)不仅是柯布西耶对群居型住宅的一次大胆尝试,而且他成功的通过马赛公寓的居住理念、“模度”、高技术应用等设计来体现出其关于住房的思考。如今仍吸引大量不同职业的居住者慕名而来。在此通过对马赛公寓的进一步分析与探索希望为我国未来老年公寓的设计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二、马赛公寓的历史背景

1945 年,随着二战的结束,欧洲大量人口无法安置,住房严重紧缺。法国政府决定出资在马赛南部规划一个名为“无个人情感楼房”*immeubles sans affection indididuelle(I.S.A.I)+的项目,以解决当时住房危机。柯布西耶便以托斯卡纳地区的小乡村为原型,建造了这一公共居住体。从马赛公寓项目的实施到完成,五年的建设期间伴随着政府的冷漠与反对者无休止的责难。柯布西耶仍旧决定迈出了建筑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一次提出了住宅合理化布局与功能多样化的设计理念,并创造大量的绿地和空间,确保市民享受自然与阳光。马赛公寓的建成更深入的体现了柯布西耶对居住空间及城市规划等环境学与建筑学的高深造诣。

三、马赛公寓的居住理念及其启示

马赛公寓是柯布西耶二十多年来对于居住理念研究的巅峰之作,并把他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实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1.“垂直的城市花园”

“垂直的城市花园”构想的行成,是柯布西耶1922年对建立“一座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这一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在这座巨大的,18层“马赛居住单元”水泥盒子之中,(图1,2)每一个居住单体的大门开向都会通过建筑内部,沿建筑纵轴相互重叠的5条街道相连接。(图3)居住单体与单体之间形成“互”字形结构。每个住宅的地板、天花、墙壁由预制构件组装成一整体后插入建筑骨架之中。住宅内部的墙壁采用放置铅垫的手法来达到隔音的效果,因此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但这并不代表封闭,建筑恰恰通过住宅单元相互交错的组合模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满足私密与公共需求的同时,各城市功能空间垂直分布于同一建筑中。

相对于马赛公寓的设计,目前中国老年公寓还存在诸多弊病。建筑形式与住宅单体趋向单一模式化;每层住宅仅通过一条公共过道相连接;只在某一层设置公共空间。住宅单体虽然有良好的私密性,交往的机会却在减少。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只能是在特定的公共空间,且空间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

能否在设计之中通过适当增加建筑内部空间的交通流线,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是柯布西耶对我国老年公寓设计中的重要启示。在各个流线的交点处设置面积不同,功能不同的公共空间。如茶吧,棋牌室,栽培室等。老年人在其中穿行不仅是对身体机能的锻炼且在行进的过程中充满随机性与趣味性。空间流线设计增加的同时突破建筑中“层”的概念。使空间布局更加灵活,为增进老年人的交往提供条件。

2.城市功能的引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当今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更为突出。如吉阪隆在《居住的发现》中指出,老年人住宅不单单是一个容身之所,更应该成为老人心里、精神休息的场所。而不是生活在单一的盒子里自我封闭,脱离于社会。

马赛公寓的中部7~8层的地方插入了一些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商业类空间.(图4,5)如食品店、快餐厅、药房、邮局、书店等。建筑的顶层设有幼儿园、儿童游泳池、健身大厅、剧场、以及一条环绕楼层的300米跑道等休闲娱乐空间来满足儿童与成人的需求。顶层的儿童园地通过屋顶层的坡道与下一层的医疗服务楼层相连。(图6)“一系列的功能使这个大楼成为了一个‘社会浓缩器’”*1+以此为借鉴,在解决老年公寓在满足居住饮食空间之外,尝试增加一些休闲娱乐等商业及公共空间,提供更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同时改变以往建筑中住宅单体一味垂直方向上的排列,打破原有的建筑形体与单体之间“冷漠”的状态。通过单体之间割裂所产生的空间可以设置阳台、花园、过道作为室内外空间的延续,这样空间维度变得更广以便于植入必要的城市功能设施。

四、“模度”及其启示

“模度(Modulor)是从人体尺寸和数学中产生的一个度量工具。……另一方面,数学上也给予它们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变化,即单位、倍数、黄金比。”*2+(引注)对于柯布西耶来说马赛公寓是首次对模度概念的应用并加以实现的作品。不管是从建筑外形尺度(长165m、宽24m、高56m),还是被底层架空的“人造地面”(长135m宽24m)平台安置在间距为8.38m的17根横梁上,还是居住单元(高4.08m宽3.66m)尺寸都已模度为基础。这并不代表尺寸的模式化,而是模度创造出的“人性化”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

公寓中337套不同面积的住宅单体,从单身、夫妻公寓住宅,家庭中有一个孩子的公寓住宅到拥有2~4,4~8个孩子的公寓住宅。总共23套住宅提供给不同需求的用户。每一套住宅空间的尺寸都是基于人的尺度去衡

在此反思未来老年公寓设计是否在老年单身或夫妇,习惯与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作为不同单体住宅设计的要素,同时在建筑平面布局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以每个人的尺度为基点,根据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对空间重新进行组合,提供多样的“人性化”的空间。

五、高技术的应用及其启示

马赛公寓隐含着我们理想中的居住状态。借助空气重力的作用,东西两个立面的空气相互流动形成空气旋流,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夏季凉爽冬季也不会受到寒冷的侵袭。每个住宅单元独立以及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达到良好的隔音与保温效果;商贩每天会针对用户提出的订单需求提供各类生活用品,直接通过一间事先安装好的暗格货物便可通过内部通道送入厨房。

目前我国高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也已然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针对老龄人群身体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需求,大量成熟的技术在老年公寓的建设中凸现出来,例如在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中电梯采用低位触摸式按钮,延缓关门时间;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保证室内温度均匀;每户设电话以及门禁,紧急呼叫系统等等。每一项技术手段都是为老年人提供理想的居住与生活环境而服务。但是高技术背后往往伴随着高费用,因此太阳城也只能是作为一个为高收入者入住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性。然而智能化老年住宅却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智能化不仅是高技术的体现而且要依靠自然之力,在绿色与可持续的前提下为了老年人打造一个舒适,便捷性的居住空间。就像马赛公寓利用当地气候处理通风、采光以及对于排污系统的配置等问题在当代依然还可以从中汲取许多经验与启示。

总结

马赛公寓设计之初并不是针对老年人,但是它揭示了每一个人梦想中的生活方式,老年人亦是如此。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家庭构成逐渐小型化,并由原本的血缘关系会

逐渐向结缘关系转变。老年人观念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来实现下一人生阶段的价值。老年公寓将会成为现阶段老年人养老的必然选择。但目前老年公寓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迫使我们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让生活在里面的老年人作为空间的“节点”与其它“节点”产生新的关联。通过对马赛公寓的分析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关注,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我们每个人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衰老,解决现在的老年问题也是为未来的自己。

小户型公寓设计与分析

小户型公寓设计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户型也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但结合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加大对各类小户型的投入和设计,才能缓解目前的住房困难以及居住需求与高房价的矛盾,同时也能改善中低收人家庭的居住环境。本文将为围绕小户型公寓设计与分析进行研究。 【关键字】小户型公寓设计分析 一、“小户型公寓”的特点 1、“小户型公寓”在形态上是独立公寓小区,主要以建筑面积为25—70平方米,单户型、一间一厅户型、二间一厅户型,厨卫俱全及一个生活阳台的住宅公寓。 2、“小户型公寓”还是一个多种服务、多种配套支撑的综合市场产品,它具有一切小区配套设施,如酒店式的入口大堂,餐厅、咖啡厅、活动中心、洗衣房、等商业服务空间,物业公司为小区业主提供会所、网球场、游泳池、保安、维护等共享服务。 二、“小户型公寓”租住主流人群的分析 目前我国“小户型公寓”租住人群主要是:1、每年正处于创业时期的年轻大学生(我国今年大学毕业生多达699万多),以及在校大学生。年龄为22—30岁,面积为25—40平方米的单户型。2、已踏入社会工作的城镇青年及少男少女“飘一族”(占城镇人口27%)年龄为20—35岁,面积为30—6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户型。3、收入工资偏低的年青夫妇三口之家,年龄为30—40岁,面积为45—70平方米的二室一厅户型。4、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到城镇打工的农民工有16336万之多,其中10%以上的农民工正在储蓄钱财购房。这一群体是结构最为复杂的单、复合群体,年龄为25—40岁,面积为25—70平方米的单户型、一室一厅户型、二室一厅户型为他们的主要需求。经调查研究,预测2—5年内农民工将成为“小户型公寓”的主流。一个潜在的广泛的、低收入群体的需求力量正逐渐形成、壮大,而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体,这是一支即将成为需求最庞大的群体。这支群体的特点是:他们既有独立生活意识,展示个性、追求时尚,仅仅拥有租住“小户型公寓”的能力。不需要非常齐全的室内功能,但小区配套设备、公共设施等需要非常完备。他们需要是足不出户就能上网、订餐、购物的个体或准个体生活住宅区。单身汉、新婚夫妇还具有住宅二次置业的特点,三口之家、农民工具有住宅相对长期稳定的特点。 三、小户型公寓设计方案 1、总体选型原则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 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 《美学》 1.1美是什么 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 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立普斯“移情说” 孔子“尽善尽美” 庄子“道至美至乐” 王阳明“美在吾心中” 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 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 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 1.1.1美的特征 (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 (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 1.1.2美的形态 (1)自然美 (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 (3)艺术美 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 1.2 美的欣赏 1.2.1 美感 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 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 文明的思维结构 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 1.2.2审美标准 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 (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 1.2.3审美差异 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 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 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 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

大师资料

勒·柯布西埃 (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继建造的“马赛公寓”体现了柯布西埃对单元型住宅的理解,这是第一个真正单元型的住宅建筑,包含了复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后期创作的“朗香教堂”,则完全是充满激情的创世之作,简直是一座让人充满想象的雕塑。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在柯布西埃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赖特简介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 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的马赛公寓,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8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 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确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事物上,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延续。勒。柯布西耶采撷、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加以重组、重新定义、改装,农庄里的水渠、小棚屋,甲板等都成为新的设计母体,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同时,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者甚至认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耶刻意要产生的效果,他试图将这些“粗鲁的”、“自发的”、“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内精细的细部及现代建造技术并置起来,在美学上产生强烈对比的感受。事实上,这些被称为“皱折”、“胎记”的特定词汇,是一段历史阶段的沉积,是历史的痕迹,也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缩影,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短暂。

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

马赛公寓 马赛公寓1952年在法国马赛市郊建成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宅,马赛公寓大楼,它像一座方便的“小城”。这是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充分地体现了战前要把住宅群和城市联合在一起的想法。1945年反法西斯联军迫近柏林,勒?柯布西耶应当时任法国战后重建部长之邀,设计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 历史背景 1945年反法西斯联军迫近柏林,勒?柯布西耶应当时任法国战后重建部长之邀,设计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该项目直接由政府拨款,并且没有固定建造地点的限制,4个放置在马赛风景中心带的地点都可考虑。当然,设计与建造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柯布西耶的一位关系密切的合伙人所说“冗长的会议和讨论、刻板的工作方式、政府官员愚蠢的想法,批评和攻击几乎摧跨了这个项目。” 建筑特点 马赛公寓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的马赛公寓,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

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 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x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8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 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 此后的第二个“单位”建在南特(Nantes),是为一个私人公司而建的(1953?~1955),第三个建在柏林,是受公民行政管理局(CitizenAdministration)的委托为1957年的建筑博览会建造的。 设计思想 在设计马赛公寓的过程中,勒?柯布西耶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出一套“模数”系列,这套“模数”以男子身体的各部分尺寸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分割的定比数列,他套用“模数”来确定建筑物的所有尺寸。 “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确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事物上,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延续。勒?柯布西耶采撷、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加以重组、重新定义、改装,农庄里的水渠、小棚屋,甲板等都成为新的设计母体,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分析评价 马赛公寓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者甚至认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耶刻意要产生的效果,他试图将这些“粗鲁的”、“自发的”、“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

以你熟悉的建筑分析它所应用的平面构成手法

以你熟悉的建筑分析它所应用的平面构成手法构成作为一种造型观念,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其中也包括建筑。 平面构成的手法有渐变、特异、近似、密集、发射、对称、重复、比例、分割等。 以马赛公寓为例,分析其运用的平面构成手法。 马赛公寓是法国著名设计书勒·柯布西耶于1952年在法国马赛市郊建成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宅。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

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 从外形上看,马赛公寓就像是一个个盒子叠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大盒子,这运用的是重复的构成手法。它以基本形的规律化反复,以加强图像的力度,给人深刻印象,并造成极强的安定性、秩序感与韵律感,获得高度统一的协调性与整体感,而达到视觉上的美感。但重复的表现不恰当,则会产生呆滞乏味的机械感,而勒·柯布西耶他在重复的构成手法上又加入了近似的构成手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的盒子旁边就是小一点的盒子,这是近似的手法。近似构成所呈现的是多样化的统一,又能在规律中体现出生动性和变化。 事实上在柯比意的美的作品中,受到严谨的古典主义的影响,他相当注重黃金比;马赛公寓当然也是其中之一。把分割的构成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从图可以看出,侧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规格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而正面利用小盒 子似的空间整齐 的黄金分割,使 画面具有秩序、 明朗的特性,给 人清新之感。分 隔给予一定的法 则。也因如此,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解读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 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的马赛公寓,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8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 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确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事物上,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延续。勒。柯布西耶采撷、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加以重组、重新定义、改装,农庄里的水渠、小棚屋,甲板等都成为新的设计母体,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同时,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者甚至认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耶刻意要产生的效果,他试图将这些“粗鲁的”、“自发的”、“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内精细的细部及现代建造技术并置起来,在美学上产生强烈对比的感受。事实上,这些被称为“皱折”、“胎记”的特定词汇,是一段历史阶段的沉积,是历史的痕迹,也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缩影,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短暂。 在设计马赛公寓的过程中,勒。柯布西耶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出一套“模数”系列,这套“模数”以男子身体的各部分尺寸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分割的定比数列,他套用“模数”来确定建筑物的所有尺寸。

建筑作品赏析--米拉公寓

建筑作品赏析----米拉公寓 【摘要】被称作巴塞罗那建筑史上最前卫、最疯狂的建筑艺术家的安东尼高迪的名作——米拉公寓,在198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形状怪异,造型奇特(图1),以其独有的特点吸引了世界人的眼球,被后世人所称赞! 图1 【关键字】奇特;新颖;自然;曲线;有机建筑。 引言: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座纯粹现代化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又名“采石场”。它以怪异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是由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专门为实业家佩德罗.米拉设计建造的。 正文: 一、米拉公寓的造型 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侵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

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米拉公寓是一尊由波浪型的曲线构成的巨大石造纪念碑,形状扭曲奇特的通风口,石块好像都是液体的,有机的,房顶上的烟囱和通风口成了幻影似的战士,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 图2 米拉公寓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象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内部,每一个房间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有正方的矩形。 米拉公寓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象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内部,每一个房间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马赛公寓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马赛公寓 姓名:陈彬 勒·柯布西耶是我最喜欢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是20世纪最建筑师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所设计的建筑很多都举世闻名,当然,也包括今天我要分析的马赛公寓。 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有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 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 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而马赛公寓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 1马赛公寓坐落于坐落于法国马赛boulevard Michelet 13000 Marseille。自1946年开始设 计,1952年完工。是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 宅。左图为马赛公寓的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到建 筑周围绿树环绕,周围景观设计的简单明了。可 以说环境十分宜人。下面我们从各个方面具体分 析其具体组成。 基本资料 马赛公寓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建筑,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18层,其中底层架空,顶层设幼儿园,屋顶为公共活动平台,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房等; 7、8层为公共服务,设商店、餐馆、洗衣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其余层为居住层,户型多为跃层布置,起居室通高,最大限度接纳阳光;每3层设一中央公共走道。大楼可容377户1500-1700人居住,是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 建筑外观 马赛公寓还设有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x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大楼的7、8层是商店和公用设施,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在第17层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

浅析马赛公寓与中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区别与利弊

浅析马赛公寓与中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区别与利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浅析马赛公寓与中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区别与利弊 [摘要]柯布在极力倡导建设垂直城市,提倡以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环境,把大片的阳光、空气及绿地留给城市的同时,却矛盾性地把人们的起居生活和环境统统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巨大堡垒里面…我想这不是人们想要的生活模式,特别是对于我们5000年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民族,我们的理想是将住宅建在郁郁葱葱的大自然里,而不是将大自然禁锢在我们的房子里。故马赛公寓在建筑领域固然再出色,也不能让所有人接受并去建造和居住,它只能是学者们眼中的艺术品。 [关键词]马赛公寓柯布西耶居住区环境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为自己的住所充分发挥智慧。而提到现代住宅建筑,不得不提的是马赛公寓。马赛公寓是勒·柯布西耶对于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高潮点的代表作,结合了他对于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与集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那里的居民都已经形成一个集体性社会,就像一个小村庄。没有任何个人的牺牲,因为每一个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与周围山光水色的环境保持接触,拥有雕刻般的雄浑力量(见图1)。 1946-1957建于马赛市郊的这座为缓解 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 集型住宅。这是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建筑长 165米宽24米高56米,18层,其中底层架 空,顶层设幼儿园,屋顶为公共活动平台, 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 房等,7、8层为公共服务,设商店、餐馆、 洗农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其余层为居住层,户型多为跃层布置,起居室 5.4米通高图1 ,最大限度接纳阳光,每3层设一中央公共走道。大楼可容377户1500—1700人居住1。 马赛公寓之成为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清晰地阐述了柯布西耶早在1926年就提出的新建筑5要素: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底层架空:底层采用独立支柱架空;自由平面:建筑的框架结构容许居住者接自己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内部空间组合;自由立面:外墙不是整式的,可以分为巨大的框架和一些部件;屋顶花园:提供各种设施,使居住者与大自然更加亲近。(带形长窗的代表作品是萨伏伊别墅,在此就不做介绍了)马赛公寓还被称为“住宅综合体”或“平民的一座城”。它是一个大型的社区,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马赛市的全景。柯布西耶描述道;“我们用阳光、空气和绿地提供一种幽静、独立的社区,对于居民来说,这种住宅将是欢迎的。”如果马赛公寓真的像柯布西耶描述的那样受欢迎,那么为什么它没有像互联网一样普及全球呢?在我国,很少有直接模仿马赛公寓的。虽然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建

青年公寓室内空间设计形式的分析

青年公寓室内空间设计形式的分析 摘要:在现实中如何增加青年公寓的室内空间的功能性以及扩宽视觉效果是青 年公寓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上海市嘉定区裕民南路928 弄的C-2-2长租公寓装修工程为例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青年公寓;室内空间;空间句法;设计要求 1 青年公寓的设计要求 年公寓装修设计的时候首要要满足的就是基本的生活设施齐全,要保证水电 采暖煤气等基本设施的完整。在对整体的空间排布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家居、消防、安全等必要设施齐全,还要合理的安排采光通风隔音保温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的生活细节。从细节上入手注重设计保证每一个青年都能在陌生的城市中感受到 家的温暖。而在物料选择上则要考虑青年人的收入情况避免选材造价过高,主要 还是以经济实惠为主。 上海市嘉定区裕民南路928弄的C-2-2长租公寓装修工程为例在进行供水系 统设计的时候人性化的在精装修部分的每层设置了两个取水点,还出于安全考量 在公寓的外围建立消防设施,同时每层均设有消防箱。我们公司在房间内设置了 用于储水的大容器,储水容器将水量保持在容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以满足消防需求。既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方便了居民生活还考虑到了整体的消防安全问题。 甚至为了配合青年公寓人员流动的性质特安装了监控设备进行现场监控为独居的 单身女性的安全贴心考虑。计划在每层过道安装一个监控摄像头。在入口、和内 部分包安装2个摄像头,实现远程控制。 2 空间结构设计优化 青年公寓存在单元面积小的特点,需要对整体的视域空间进行设计考量,现有 四种空间视域设计方法可供整体的公寓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2.1 空间句法原则 比尔.希列尔(BillHillier)提出了空间句法,以使用UCLDepthmap软件来定量研究空 间结构的理论和方法。空间结构理论就是空间句法的核心理论。结合不同的研究 目的,空间句法可以相应的做出改变,对应不同的抽象空间元素进行相关设计操作。它们是视域空间(isovist)模型、轴线空间(axial space)模型和凸空间(convex space)模型。本文着眼于视觉空间抽象对世博建筑的改建和扩建设计的影响。稳定性强是空间句法形式的最具优势的特点,它可以通过使用某些数学建模方法和 计算结果的唯一性来分析平面空间系统的各分系统之间的结构定律。从分析中获 得的结果作为相对稳定性的参考目标,并对研究对象内部不稳定性的其他因素进 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实现了对整个平面空间系统的合理、全面、系统的分析。可 为整体的青年公寓设计提供整体的设计大方案,便于设计师掌握整体的空间情况。 2.2 空间句法的视域空间分析理论 视域空间分析的理论是整个空间系统的抽象和简化,它生成多个视域空间子 系统Depthmap软件,以自动计算人的视觉感知与视域空间模型之间的指标值, 并通过红色和蓝色字段的视觉渐变。在视觉图中,每个值都用红色和蓝色表示。 颜色越红表示值越高;颜色越蓝表示值越低。直观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够具体的给 出数值便于设计师日后绘图作业。 2.3视域空间分析理论的相关定义 如果在任何两个点之间的视线都没有受影响,则平坦空间的内部是凸空间的;相反,如果任意两点之间的视线被受到影响了,则该空间被视为非凸空间。整个空

分析勒柯布西埃的设计思想与设计作品

分析勒柯布西埃的设计思想与设计作品,重点谈谈影响柯布西埃设计思想的主要因素 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柯布西埃:城市设计理论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1922年撰写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面对大城市高度发展的现实,他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市有限空间。他建议减少市中心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增加人口密

度,其具体办法是高层化。1925年他提出了改建巴黎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以摩天大楼、快速道路、立体交叉和大片绿地来彻底改造旧的巴黎市区。他的建筑艺术观,也是一反中世纪古典艺术传统,以几何形体作为形式美的标准,将它作为新时代建筑的音符。他的这套理论,对巴黎这座历史名城来讲,当然是不可能被接受,也无法实现的,但对西方大城市战后的复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适应了特大城市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太忽视现实,忽视传统,因此70年代以后,他的这套主张受到抵制。 柯布西埃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倡导成立国际 现代建筑协会。这个协会成立于1928年,1956年解散。在这个组织活动的28年中共召开了10次年会,这些会议对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对现代建筑均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33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四次年会。在这次会议以后发表的“城市计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雅典宪章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强调自然环境(阳光、空气、绿化)对人的重要性。它对以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分区管理(Zonning)、绿环(Green belt)、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人车分离、建筑高层化、房屋间距等概念的形成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新城设计,有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Changdigh)。这两座新城在城市设计上都力图表现出新的主题思想,即功能和艺术上都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在这方面这两

浅析柯布西耶建筑设计思想

浅析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再加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住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住宅功能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固有住宅消费观念以及房价持续走高的影响,对住宅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而在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中都表现出了对住宅美的追求,也就是对住宅设计上的要求。柯布西耶无疑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之比喻为建筑史上的一座有待超越的高峰一点儿都不为过。 1.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0.6-1965.8.27)简介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 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勒·柯布西耶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他的设计风 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萨伏伊别墅为代表,后 一阶段以朗香教堂为代表。柯布西耶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被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2.柯布西耶的主要建筑学观点 2.1建筑学新观点 柯布西耶早期提出了五个建筑学新观点,并且在1926年将之公布于众。新建筑的

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有一些人将其比作五个古典的柱型。这些特点在柯布西耶早期的建筑设计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例如,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等。 由于这些新观点,框架结构这一区别于传统承重墙结构的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框架结构对现代建筑学的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觉的到。 2.2强调机械美 柯布西耶还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曾经指出:"……在近50年中,钢铁与混凝土已经占统治地位,这说明结构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对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如果要与过去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通过强调机械美,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2.3对城市规划的探索 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他提出城市具有四大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应该是:功能分区明确;市中心建高层建筑,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 摘要:勒·柯布西耶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其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本文通过柯布西耶著名作品的赏析来简要阐释他的建筑思想。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关键词:柯布西耶,马赛公寓,朗香教堂 1.朗香教堂 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上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一座小山上,其白色幻想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勒·柯布西耶将朗香教堂构思为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的三维雕塑作品,并打算让参观者沿他所描述的“建筑散步道”行进,以使人们在靠近建筑和进入其空间时可以获得一系列的“造型体验”。在了解他的的生平和经历之后你会发现,柯布西耶关于沿建筑行进的概念明显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特别是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驿车旅行的影响。我想的确,这贯穿于他的建筑宣言《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将帕特农神庙是为建筑的典范。除了行进概念之外,勒·柯布西耶还从希腊建筑中吸收了以黄金分割为基础的古典比例系统。,他经常用其限定和平衡自己的设计。 ○朗香教堂这样奇异怪诞的浪漫主义形状

从一开始,柯布西耶的意图就是玄奥多于宗教,他希望创造一个诗意的,雕塑般的空间作为“一个强烈的集中精神和共冥想的容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筑由喷涂后用一层石膏刷白以形成粗糙表面的素混凝土墙面构成。教堂大面积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屋顶,是由一对互相平行的6cm厚的混凝土壳体组成。在色彩肌理上与粗糙的亮白色的墙体形成对比。屋顶的形状将比作从修女的帽子到舰船的船头等各种东西,它是依照柯布脑海中的蟹壳有意设计出来的。就像柯布西耶其他作品中的围护结构一样,荷载不是由墙体自己承载,而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是由16根陷入在北侧和南侧墙体中的柱子来承载的。

中外建筑赏析 结课论文 米拉公寓

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4269246.html,/ XDD&XED [中外名建筑赏析]结课论文——浅谈米拉公寓的设计想法与艺术特点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艺术设计13-2班 姓名:薛泽鹏 学号:3113008859 任课老师:张家睿

摘要:坐落于巴塞罗那市一座极富个性化和独特而又不失现代化风格的楼房,它以造型怪异、超凡脱俗而闻名于世,并于198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为实业家佩德罗·米拉所设计建造的——米拉公寓。 关键字:独特、曲线、自然、个性化、独创性 一、引言:米拉公寓是高迪一生中最中意的作品,其

造型独特、形状怪异的特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 风格和高度个性化的设计,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 扬。 二、正文: 1)米拉公寓的概况: 米拉公寓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当时是实业家佩德罗·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 赏高迪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 婚,而请高迪设计的。它坐落于巴塞罗那帕塞 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在将包括米拉之家在内的几个高迪设计的建筑 列入世界遗产中。这是一座纯粹现代化风格的楼 房,又名“采石场”,米拉公寓处街道转角,地面 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屋 脊高低错落,呈蛇形曲线,有奇形怪状突然物做 成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 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而墙体 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 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 米拉公寓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

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勒.柯布西耶 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现代建筑运动的积极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同时,又把建筑看做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学。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 底层架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 屋顶花园: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 自由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 横向的长窗: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 自由立面: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

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 顶上,1950年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朗香教堂勒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

马赛公寓的启示

公寓的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马赛公寓,居住理念,模数,老年公寓,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致使人的寿命也随之增长。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已迈步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老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老龄问题与需求。老年公寓的建设与完善更是需求的核心体现。但目前我国老年公寓居住状况却不尽人意,且入住率极低。居住户型的单一模式化,室内空间布局以及配件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一般收入家庭难以承担老年公寓昂贵的费用。所有的现状都与我国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具有相当的距离。 同为高效积聚型住宅的马赛公寓(马赛居住单元)不仅是柯布西耶对群居型住宅的一次大胆尝试,而且他成功的通过马赛公寓的居住理念、“模度”、高技术应用等设计来体现出其关于住房的思考。如今仍吸引大量不同职业的居住者慕名而来。在此通过对马赛公寓的进一步分析与探索希望为我国未来老年公寓的设计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二、马赛公寓的历史背景 1945 年,随着二战的结束,欧洲大量人口无法安置,住房严重紧缺。法国政府决定出资在马赛南部规划一个名为“无个人情感楼房”*immeubles sans affection indididuelle(I.S.A.I)+的项目,以解决当时住房危机。柯布西耶便以托斯卡纳地区的小乡村为原型,建造了这一公共居住体。从马赛公寓项目的实施到完成,五年的建设期间伴随着政府的冷漠与反对者无休止的责难。柯布西耶仍旧决定迈出了建筑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一次提出了住宅合理化布局与功能多样化的设计理念,并创造大量的绿地和空间,确保市民享受自然与阳光。马赛公寓的建成更深入的体现了柯布西耶对居住空间及城市规划等环境学与建筑学的高深造诣。 三、马赛公寓的居住理念及其启示 马赛公寓是柯布西耶二十多年来对于居住理念研究的巅峰之作,并把他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实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1.“垂直的城市花园” “垂直的城市花园”构想的行成,是柯布西耶1922年对建立“一座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这一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在这座巨大的,18层“马赛居住单元”水泥盒子之中,(图1,2)每一个居住单体的大门开向都会通过建筑内部,沿建筑纵轴相互重叠的5条街道相连接。(图3)居住单体与单体之间形成“互”字形结构。每个住宅的地板、天花、墙壁由预制构件组装成一整体后插入建筑骨架之中。住宅内部的墙壁采用放置铅垫的手法来达到隔音的效果,因此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但这并不代表封闭,建筑恰恰通过住宅单元相互交错的组合模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满足私密与公共需求的同时,各城市功能空间垂直分布于同一建筑中。 相对于马赛公寓的设计,目前中国老年公寓还存在诸多弊病。建筑形式与住宅单体趋向单一模式化;每层住宅仅通过一条公共过道相连接;只在某一层设置公共空间。住宅单体虽然有良好的私密性,交往的机会却在减少。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只能是在特定的公共空间,且空间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 能否在设计之中通过适当增加建筑内部空间的交通流线,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是柯布西耶对我国老年公寓设计中的重要启示。在各个流线的交点处设置面积不同,功能不同的公共空间。如茶吧,棋牌室,栽培室等。老年人在其中穿行不仅是对身体机能的锻炼且在行进的过程中充满随机性与趣味性。空间流线设计增加的同时突破建筑中“层”的概念。使空间布局更加灵活,为增进老年人的交往提供条件。 2.城市功能的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