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流程图、记录表、冲击回波法、超声波法、X射线法、内窥镜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流程图

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流程如图A.1所示:

图A.1 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流程图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现场记录表

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现场记录表如表B.1所示:

表B.1 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现场记录表

检测:记录: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冲击回波法

C.1 检测仪器与设备

C.1.1 冲击回波法检测可采用单点式或扫描式冲击回波仪,整个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及处理仪、信号放大器、传感器、激振设备、连接电缆和接头及其它专用附件。

C.1.2 信号采集及处理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集仪宜配有不少于2通道的模/数转换器,转换精度不低于16位;

b)采集间隔应不大于2μs,可调;

c)单通道采样点数应不小于8192点,可调;

d)应符合GJB 1805的规定;

e)采集及分析软件应可实时显示每次冲击时传感器输出的时间域波形,包括相对应的时间和电

压的读数,且具有时间域窗口选择、数字滤波、时域分析、频率幅值谱(FFT)分析功能,宜具有三维图形等分析功能。

C.1.3 信号放大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选用电荷放大器,可调,线性度较好;

b)放大器应具有滤波功能;

c)放大器的频响范围应宽于传感器的频响范围;

d)放大器应符合JJG 338 的规定。

C.1.4 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a)传感器应为能测量表面振动的高性能宽频带接收传感器,可为位移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

工作频率带宽宜为800Hz~100kHz;

b)传感器应符合JB/T 6822的规定;

c)传感器应可通过强力磁座与两端外露的预应力钢束相耦合,或可通过手持方法与混凝土构件

表面相耦合。

C.1.5 激振设备可采用钢球型冲击器或电磁激振的圆柱型冲击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定性检测时,优先采用电磁激振的圆柱型冲击器,其次采用钢球型冲击器配备激振锥进行

激振检测;

b)定位检测时,应根据被测构件厚度按表C.1规定选择钢球型冲击器进行激振检测。当对检测

结果有怀疑时,可换用备选冲击器再次进行激振检测。

表C.1 冲击回波定位检测时冲击器选择一览表

C.1.6 连接电缆和接头应紧密,电缆应具有屏蔽层。

C.2 现场检测技术

C.2.1 当采用单点式冲击回波仪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测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放大器及激振设备,连接检测系统并进行设备自

检,确认整个检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对于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应将激振端信号接入Ch0端,接收端信号接入Ch1端,并正

确设置系统DVC文件。

b)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传感器应布置在钢束正上方,且传感器轴线与预应力钢束走

向平行;

2)对于冲击回波定位检测,传感器前端应与构件表面密切接触,避免点接触或线接触。

c)激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激振方向应与预应力钢束走向平行;

2)对于冲击回波定位检测,激振方向应与构件表面垂直。

d)检测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于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应在预应力孔道两端分别激振检测,即交替原激振端与接收

端;

2)对于冲击回波定位检测,应沿预应力孔道走向逐点检测,测点间距宜为10 cm,传感器

安装在测点上,激振点与测点间距宜为5cm~10cm;

3)每次激振采集数据前,应对检测系统进行归零标定;

4)每次保存数据前,应对测试信号进行判断,当自动采集波形起振明显、无毛刺时,方可

保存;

5)梁(板)检测前,应对该梁场梁(板)正常混凝土区域无预应力孔道位置处及同批梁(板)

的预应力孔道未压浆位置处冲击回波的传播波速及传播时间进行标定。如现场无法标定,

可采用经验值;

6)当噪声较大时,应采用信号增强技术重新进行检测,提高信噪比;当信号一致性较差时,

应分析原因,排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重新进行检测。

C.2.2当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仪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线的位置和测线网格的疏密应根据预估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确定,且应垂直于预应力孔道的

走向进行检测。测线的布置不应横跨沟槽或表面裂纹;

b)扫描器应紧贴混凝土表面匀速滚动,移动速率不宜大于0.1 m/s;

c)应符合JGJ/T 411相应部分的规定。

C.3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C.3.1 单点式冲击回波仪的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C.3.1.1 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法:包括全长衰减法、全长波速法、传递函数法:

a) 全长衰减法:根据冲击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来判定预应力孔道整体的压浆密实性。

若孔道整体压浆密实性较好,则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逸散多、衰减大、振幅比小;相反,若孔道整体压浆密实性较差,则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逸散少、衰减小、振幅比大。检测结果以全长衰减法分项压浆指数EA I 来量化表达;

b) 全长波速法:根据冲击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波速大小来判定预应力孔道整体的压浆密实性。

若孔道整体压浆密实性较好,则波速在传播过程中接近混凝土波速;相反,若孔道整体压浆密实性较差,则波速在传播过程中接近钢绞线波速。检测结果以全长波速法分项压浆指数PV I 来量化表达;

c) 传递函数法:根据冲击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频率变化来判定预应力孔道端部的压浆密实性。

若接收端频率大于激振端频率,则接收端孔道压浆密实性较差;若激振端频率明显偏高或偏低,则激振端孔道压浆密实性也较差。检测结果以传递函数法分项压浆指数TF I 来量化表达;

d) 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结果以综合压浆指数f I 式(1)来量化表达:

3TF PV EA f I I I I ⋅⋅= (1)

e) 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结果采用综合压浆指数f I 进行判定:

1) 若综合压浆指数f I ≥0.98时,则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或基本密实;

2) 若综合压浆指数0.90≤f I <0.98时,则预应力孔道存在不明显或局部小缺陷; 3) 若综合压浆指数0.85≤f I <0.90时,则预应力孔道压浆存在明显缺陷; 4) 若综合压浆指数f I <0.85时,则预应力孔道压浆存在严重缺陷。

C.3.1.2 冲击回波定位检测法:

a) 冲击回波定位检测结果采用冲击回波实际传播时间t 与正常混凝土区域无预应力孔道位置处

及预应力孔道未压浆位置处冲击回波的标定传播时间z t 、w t 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判定:

1) z t t <,则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应重新检测分析并对z t 进行复核;

2) 若4

3w

z z

t t t t +<

≤,则预应力孔道测点处压浆密实或基本密实; 3) 若243w z w z

t

t t t t +<≤+,则预应力孔道测点处压浆存在缺陷; 4) 若w w

z t t t t <≤+2

,则预应力孔道测点处压浆存在严重缺陷; 5) 若w t t

>,则不仅预应力孔道测点处压浆存在缺陷,而且此处混凝土也存在浇筑不密实、

空洞等内部缺陷。

b) 通过冲击回波定位检测判定结果,得出各测区压浆缺陷长度和预应力孔道的最长压浆缺陷长

度max L 及累计压浆缺陷长度sum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