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选修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选修6
一、选择题
1.下列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
B、C、D三项是煤炭在开发利用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只有A项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A
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②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③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④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对于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节约利用、综合利用以及寻找其他替代品,那种只采富矿、丢弃贫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的做法是对矿产资源的浪费,是不合理的。
【答案】 D
3.下列对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解析】露天矿表土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发展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广,对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答案】 D
4.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
的经济模式
B.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
C.循环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D.循环经济模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减量化”指从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和服务时间;“再循环”指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
因此循环经济的“再循环”是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还会有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 D
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的数量逐年增长,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完成5~6题。
5.据商务部网站援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最新预测报告称,中国将自2014年起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本年度(2013年)内中国原油需求60%依靠进口。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6.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对外资源依赖
【解析】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范围内容;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用控制生产规模减少能耗,不稳定性能源也要大规模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答案】 5.B 6.B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美国与日本相比( )
A.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C.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D.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8.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D.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解析】第7题,图中反映出的能耗变化是随时间发生变动的,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上升或者下降,在具体分析时要根据选项的要求做出判断。
第8题,目前发展中国家能耗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主要是技术落后造成的。
【答案】7.A 8.D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化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
据此回答下题。
9.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的依赖程度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煤变油”可以减少煤炭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部分替代石油可以减少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缓解煤炭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答案】 B
10.下列生产方式不属于循环型经济模式的是( )
A.石棉废矿料制取硅酸盐制品
B.用煤矸石生产水泥
C.氢氧化铝废料制取绝缘材料
D.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解析】循环型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A、B、C三项是废料的再利用,这样能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项森林的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
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解析】第(1)题,读图并联系教材知识回答。
第(2)题,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
第(3)题,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煤矸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自燃引发火灾等。
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方面:有多条铁路线与港口联系,外运条件好。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有利于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
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北方15个省(市、区)2009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温度高。
集中供暖可以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大风,且扬尘为碱性,不易产生酸雨。
针对我国气候变暖问题可从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等角度回答。
【答案】(1)偏高青海(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3)①北方降水减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地面开阔,多大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