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自从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只是由 于当时的设备简单,管理工作单纯,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 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管 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以致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设备管理。现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推行设备预防维修制度。 前苏联的计划预防制度除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外, 还强调设备的日常维修。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预防维修比事后修理有明显的优越性。预先制定检修计划, 对生产计划的冲击小,采取预防为主的维修措施,可减少设备恶 性事故的发生和停工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完 好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 材(1)
2020/12/8
wenku.baidu.com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讲座提纲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与
1 体系建立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技术途
2 径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中的
3 应用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与体系建立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与主要功能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价值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3) 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 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 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4) 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 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 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 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
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 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 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 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他们把这部 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 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这种 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20世纪40 年代末期。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 的普遍应用,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 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 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 (1) 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 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 (2) 对维修费用高的偶发性故 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 修。 (3) 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 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企业界又提出设备管 理“后勤学”的观点,它是从制造厂作为设备用户后勤支援的要求出发, 强调对设备的系统管理。设备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可靠性、维修性 及其必要的后勤支援方案。设备出厂后,要在图样资料、技术参数、检 测手段、备件供应以及人员培训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周到的服务, 以使用户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标。 日本首先在汽车工业 和家电工业提出了可靠性和维修性观点,以及无维修设计和无故障设计 的要求。 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 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 2 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经历了由单机到网 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 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 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EDPS)
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 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 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是MIS的重要标志。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 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设备的检修周期不是根据理想磨损情况,而是根据各主要 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按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 役龄和使用条件、使用强度等情况确定其修理周期,使修理周 期和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合理。
(3) 正确采用项目修理 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但我国 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 代替设备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 (4) 修理与改造相结合 我国多数企业往往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局部改进或 改装,使大修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推行的“全员生产维修制”,是一 种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它以设备 的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要求在生产维修过程中,自始至终做到 优质高产低成本,按时交货,安全生产无公害,操作人员精神饱 满。
“全系统”,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 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 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达到排 除故障的目的。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5) 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 这是我国设备预防维修制的最大特色之一。设备保养与 设备检修一样重要,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 的异常,就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轻和延缓设备的磨损, 可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 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先进企业在总结实行多年计划 预修制的基础上,吸收三级保养的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设 备维修管理制度――计划保修制。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设备 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里程对设备施 行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这 种制度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地位,打 破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之间分工的绝对化界限,有利于充 分调动操作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在 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由于像飞机那样高度复杂机器的出现,以及社会化大生产 的诞生,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 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生产的全 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925年前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的概念,对影响设 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 施,以降低停工损失费用和维修费用。主要做法是定期检查设 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在故障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加以控 制或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体现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 和“全员生产维修制”。
由英国1971年提出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 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
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 (1) 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 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 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 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 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 (2) 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 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 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 利用率的目的。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就是:为使得企 业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优化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 修管理和备件管理的工作流程,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控制设 备管理的整个流程,并即时传递影响生产的设备运行和维 护信息,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统一管理,将设备维修 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物质资源统一组织与配 置,执行统一的绩效考核和管理评价体系,在一个优化的 管理体系中,确保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在尽量 短的时间内,让设备产出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实现向设备 要效益的目标。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 决策支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早期的MIS主要为 管理者提供预定的报告,而DSS则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 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新的概念有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DSS)和群体决策支持 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电子商贸系统 (Electronic Business Processing System,EBPS),总裁信息 系统、战略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其他基于知识的信息 系统等。 管理信息系统各分支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基础是数据处理,但 又各不相同,彼此之间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 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侧重点出发,解决信息处理中的问题,为决策提 供支持。
(5) 由单纯行政管理向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发展。随着经济承包 责任制的推广,运用经济杠杆代替单靠行政命令,按章办事的设备 管理方法正在大多数企业推行。
(6) 维修技术向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和新技术发展。如热 喷涂、喷焊、堆焊、电刷镀、化学堵漏技术,废渣、废水利用新工 艺,以及防腐蚀、耐磨蚀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3) 由不讲究经济效益的纯维修型管理,向修、管、用并重, 追求设备一生最佳效益的综合型管理发展。实行设备目标管理,重 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研究,加强设备投产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中 的信息反馈,努力提高设备折旧、改造和更新的决策水平以及设备 的综合经济效益。
(4) 由单一固定型维修方式,向多种维修方式、集中检修和联 合检修发展。设备维修从企业内部走向了社会,从封闭式走向开放 式、联合式,这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1 事后维修阶段
2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4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5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 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 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设备管理信息化培训教材(1)
“全员参加”,是指上至企业最高领导,下到每位操作人员都 参加生产维修活动。
在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建立以操作工 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实行重点设备专门管理,避免过剩维 修;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及分 析。
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表现有: (1) 设备管理由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 化发展。198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 备管理条例》,使设备管理达到“四化”有了方向和依据。 (2) 由设备定期大小修、按期按时检修,向预知检修、按 需检修发展。状态监测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在许多 企业得到了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修制度,对于建立我国自 己的设备管理体制、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 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 预修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 度。其主要特点是:
(1) 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 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而对一 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 (2) 合理确定修理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