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为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打造一支与银川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近年来,市总工会真招实策谋化、真金白银助推技能人才工程建设,精心铺建技能人才培养晋级通道,建立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提升长效机制。通过与市人社局、人才局、科技局联合印发《市“凤城工匠”助推奖励办法》《市首届和第二届“十佳五小”评选展示活动的实施意见》《首届“凤城工匠”评选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市凤城工匠评选暂行办法》,更好地完善了全市职工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银川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引导职工为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建功立业
近年来,全市工会系统共投入800余万元资金,支持“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工作。先后培训职工30余万人次;岗位练兵3500余场次、技能竞赛160场次;评选表彰首届“凤城工匠”5人、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36个(2018年拟命名30个),发放“凤城工匠”助推奖励资金71.2万元。已有46名职工取得国家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197 名职工取得国家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61名职工取得国家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现已建立了3000余人的技能人才数据库,受益企业3700 余家,受益职工30 余万人。“十佳五小”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614家企业组织开展竞赛项目2500余项。经基层评比、推荐,评委会收到申报项目354项,其中110项成果获奖。
通过建立以练促培、以赛促练、以奖促赛“五位一体“长效机制,扩大职工参与面,全方位培养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晋级通道中,充分发挥工会“凤城工匠”“凤城工匠”助推奖励、六比一创、“五小”竞赛、“十佳五小”等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工会培养职工人才品牌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广泛弘扬“工匠精神”,使职工学技术有激励、创新有扶持、技能展示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即提升了职工素质,又助推了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二、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集聚产业发展,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一是“四点式培训”强基础。今年市总工会推行理论培训“点题式”、需求培训“点菜式”、业余培训“点播式”、培训讲师“点将式”的“四点式”职工教育培训新模式。该模式根据参训对象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
培训内容、时间和方式。通过各基层工会项目申报、市总项目评审,评审通过后按照企业需求落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随机调整,实现了教育培训的“点题化”。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主体“对症下药”,将今年的培训归纳为员工综合素质类培训、技能提升类培训以及安全法律法规类培训等3大类,在此基础上,精心编排“订单式”课程,由企业和员工点“菜”,改变了以往满堂灌、填鸭式培训。而“点播式”培训则针对企业职工上班期间工作繁忙,在“工余”时间送培训上门。与此同时,市总还创建了职工培训师资库,由单位和职工进行“点将”,市总“下厨做菜”“送菜上门”。在教师和学员中实行跟踪服务,根据反馈建议完善不足之处,提高培训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工会系统共投入培训资金500余万元,其中市总本级投入培训资金230余万元。全市建会企业中,87%以上都参加了全市软件、电商、快递、物流、新能源公交车、机械制造、通用工种、纺织、教育卫生等行业职工培训。
二是“常态化练兵”提素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市总工会发出“岗位大练兵”的号召,组织广大职工以“全员参与、立足岗位、因岗施教、注重实效”为要求,常态化开展练兵活动。各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制定练兵方案,通过练兵检验培训效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以实践促进职工提升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常态化使练
兵活动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实际中训练,在实干中提高,通过练兵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工作检验练兵和培训效果。目前,岗位练兵已经成为各企业在“培训课”后进行的日常“实操课”,在以杨宁、柏长有等为带头人的哈纳斯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共享集团柏长有劳模创新工作室等36个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师徒帮带”式的岗位练兵更是工作日程表上的固定项目。
三是“项目化竞赛”展风采。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全面提升职工业务技能,以竞赛展示培训、练兵效果,聚力经济建设主战场,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为提升劳动竞赛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实效性,市总先后出台《市总工会劳动竞赛项目化管理实施方案》《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三年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对劳动竞赛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以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新经济为目标,实施劳动竞赛“项目工作法”,围绕“卓越争先”“喜迎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喜迎党的十九大”“迎大庆展风采争当主力军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先后开展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重点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等领域“六比一创”“创双优”“五小”竞赛等各具特色的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自实行劳动竞赛项目化管理以来,全市各基层工会申报劳动竞赛项目 62项,根据劳动竞赛受益面、影响力和覆盖职工面,
确定了42 个市级劳动竞赛项目。自去年以来共举办软件、电商、快递、物流、新能源公交车及通用工种等技能竞赛160 场,30 万余人次参加;仅2018年已举办各类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百余场,参赛企业千余家,参赛职工 20 万余人次,参赛率达92%以上。
三、选树典型,用工匠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职业化晋级”促保障。职称是职工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以培训、练兵、竞赛结果为依托,市总积极协调争取人社、人才部门支持,对符合晋级条件的职工,推荐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对参加当年国家、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和符合晋级条件并参加考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助推奖励。近年来,全市共有3.7万多职工获得等级证书,推荐国家、自治区大赛选手5000余人,其中通过大赛获得高级证书3725人,高级技师604人。
二是“品牌式助推”激活力。精心打造“凤城工匠”“十佳五小”助推品牌,通过品牌项目树典型、造氛围、激活力。打造培育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技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建立“五小”成果评选与展示及“凤城工匠”助推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