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道岔基本知识

目录

第一章总论.....................................................................(1)第二章既有道岔概论 (12)

第三章道岔病害整治和养护维修 (14)

第四章提速道岔的安装、调试 (28)

附录常用铁路道岔产品对照表 (33)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轨道连接及交叉设备的作用

道岔是由一条线路分支进入或超越另一条线路的连接及交叉设备

分支。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铁路道岔与线路的比例,随铁路运量、密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我国是铁路运量、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铁路道岔数量较多。据 1997 年统计,我国共有道岔近 14 万组,平均每公里 1.1 组,正线平均每公里 1.8 组。

在铁路道岔上,存在着一些普通轨道上没有的复杂条件。例如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尖轨、护轨和翼轨的冲击角远远大于曲线轨道,道岔区的轨道的竖向和横向刚度变化远远高于普通轨道等。机车车辆在通过道岔时,轮轨间的作用力也就比普通线路高很多。所以道岔部分的养护工作量要比同等长度的一般轨道多,而道岔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也要比普通轨道短。由于这些原因,道岔始终被认为是轨道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往往是影响行车安全和限制行车速度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我们把道岔养护工作重点的原因。

第二节道岔和交叉分类

铁路道岔设备包括道岔、交叉、道岔与交叉的组合以及其他轨道设备等。

道岔分为单开道岔、单式对称道岔、单式同侧道岔、对称三开道岔、不对称三开道岔和套线道岔。

交叉分为直角交叉和菱形交叉两大类。

道岔与交叉的组合包括交分道岔、交叉渡线等几种。

其他轨道设备还有钢轨伸缩调节器和铁鞋脱落器等。

第三节我国铁路道岔发展概况

解放前我国铁路使用的道岔主要依靠进口。解放初期我国有300种道岔。这些道岔由100多种钢轨制造,仅单开道岔就有6、7、8、9、10、11、12、15、16、24号并10种型号,而且即使是同一轨型同一号码的道岔也可能分为多种型式,如40B钢轨8号道岔,就有“旧型”、“新型”、“暂定型”、“战时型”等多种,这就给道岔的养护维修和更换带来极大不便。建国后我国立即着手研制适应我国铁路具体条件的道岔。现将我国五十几年来道岔发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50”型、“53”型、“55”型和“57”型道岔

铁道部于1950年颁发的《铁道建筑标准图集》中,规定了8号、10号和12号等三种号码,38kg/m、43kg/m和50kg/m钢轨等三种轨型共9种单开道岔的型式尺寸,简称为“50型”道岔。

1953 年至 1957 年,铁道部又先后规定了8号、9号、10号、11号和12号五种号码,38kg/m、43kg/m 和 50kg/m 三种钢轨共32种单开道岔,以及与之配套的12种型号的交叉渡线、对称道岔和复式交分道岔。按照设计年度区分,这些道岔分别简称为“53”型、“55”型和“57”型道岔。其中“53”型道岔的转辙器基本轨为“切轨底”结构,投入运用后折损严重,

很快就停止使用,而“55”型及“57”型则大量投入应用。随着这些型号道岔的推广应用和旧型道岔的逐步淘汰,到50年代末,我国的道岔种类由解放初期的300多种减少为44种(不包括当时进口的前苏联产的P50及P43型钢轨9号及11号单开道岔)。

二、“75”型(含“62”型)道岔“55”型和“57”型道岔的零件强度较低,垫板及滑床板用 150mm×16mm 的扁钢制造,轨撑为单墙轨撑。在5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使用有5个动轴的前进型机车并且以载重50t及60t 的货车取代载重30t的货车以后,“55”型道岔及“57”型道岔的养护难度迅速增加,脱轨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5动轴机车在8号道岔上脱轨以及4轴货车在交分道岔固定型钝角辙叉上脱轨,成为当时的惯性事故。

为研制适应轴重21~23t,直向容许过岔速度80~100km的道

岔, 1959~1962年, 在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务局、基本建设总局等单位主持下,由专业设计院、山海关桥梁厂、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及各铁路局共同开展了道岔标准化工作。1962年通过了我国第一代标准型单开道岔的设计标准,简称为“62”型道岔,1964年发布了38kg/m、43kg/m 及 50kg/m钢轨的9号及12号共6种型号单开道岔的49种铁道部部颁标准(TB399—64~TB448-64)。与过去各型道岔相比较,“62”型道岔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道岔号码由过去的8号、9号、10号、11号和12号5种,简化为 9 号及 12号两种。

(二)“62”型(以及“75”型)道岔的道岔全长、转辙器和辙叉长度与“57”型同号码道岔相同,便于互换。

(三)道岔增设内外轨撑,滑床板、轨撑垫板由150mmX15mm改

为 180mmX20mm,单墙轨撑改为双墙轨撑,护轨单螺栓改为双螺栓,与滑床板的联结由道钉改为螺栓联结,提高螺栓等级,因此道岔联结零件强度大幅度提高,稳定性增加。

(四)尖轨补强板厚度由10mm增加到12mm,长度相应加长,护轨与基本轨间隔铁由单孔改为双孔,导曲线增设轨撑垫板,使道岔稳定性提高,维修量减少。

(五)发展整铸高锰钢辙叉,钢轨组合式辙叉采用短心轨爬坡式,辙叉趾、跟端设桥型垫板,翼轨采用堆焊加高,轨面与护轨轨头侧面进行淬火,耐磨性能增强。

(六)“62”型(含“75”型)道岔系列的9号交分道岔采用活动心轨型钝

角辙叉,交叉渡线的钝角辙叉护轨进行堆焊加高,菱形交叉轨距

由 1435mm改为1440mm等,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1972~1974 年,针对“62”型道岔在使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又进行了修改设计,如第一连接杆由扁钢改为方钢,轨撑螺栓直径由18mm改为22mm等,于1975年对道岔的部标准进行修改,同时取消38kg/m钢轨道岔,只保留43kg/m及50kg/m钢轨的9号和12号共4种单开道岔的部标准。至1977年止共颁布了45个部颁标准(TB399-75~TB445—75、TB447-74)。

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还设计和生产了与“75”型9号、12号标准型单开道岔配套的交分道岔、交叉渡线、6号单式对称道岔、18号大号码道岔、三开道岔、混凝土岔枕道岔等配套的“75”型系列道岔。到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