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之令狐文艳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悦读
令狐文艳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做法【内容摘要】“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将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分析、理解、运用能力。
本文从“引导喜欢阅读”、“指导阅读方法”、“保障阅读资源”、“激发阅读行为”四个方面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谈一点浅显的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引导方法保障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一规定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现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更要依托于广泛而有益的课外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
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机制――向阅读进发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并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他们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
一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阅读兴趣高涨。
(一)故事引入
学生平时都爱听故事,教师可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讲述,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自己去看看。
如我班在近两个学期开展的课前五分钟“成语故事”、“诗词故事”演讲中,学生热情高、情趣浓,都积极准备,哪一堂课若被挤占了,便会发出一片吹嘘声,宁可拖堂也不能漏。
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多阅读一些书籍,在授课时及时联系课外故事,不仅使课堂引人入胜,而且可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井阳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课文时,插入了不少课外的东西,极大地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没几天,许多平常从不看书的学生都拿着《水浒传》、《西游记》在炫耀,且向我建议要在班队课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导读领入
介绍名家名篇名著,诱导学生积极阅读,领略文章语言、构思的无穷奥妙。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结合了许多《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因而学生兴趣很浓,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操的生性多疑、雄才大略等众多人物的生动形象所吸引,所以我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推荐这本书,于是乎一时间大家都在看这书,有不少学生在看完了《三国演义》后,还看起了《品三国》。
每学期总能掀起几次这样的读书热。
同时像《格林童话》、《中国四大名著》(少儿版)、《少年百科知识问答》、《科技快车》等一系列读物往往比较符合学生口味,因而一经推荐就迅疾成为我班脍炙人口的课外读物,同学们争相借阅,常常品头论足不亦乐乎。
我班陈阳毅同学原本从不看书,成绩总是垫底,后来渐渐地被书所吸引,一有空闲就看起了书,有时竟忘了做作业,成绩在一学期中迅速提升,尤其是作文更令人刮眼相看。
(三)榜样深入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
平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鲁迅、冰心、老舍、巴金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
请学生自行采访自己身边爱读书的同学或教师,让这些“乐于课外阅读”的师生现身说法,以此引起其他学生的心灵震撼,激励他们仿效。
在
平时的习作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同时让他们进行经验介绍,以点带面。
(四)时间投入
要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不光要有兴趣这位良师,还应有规范这位诤友。
课外阅读当然应以学生自觉看书为主,但许多学生的兴趣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或是一时心血来潮,在课外总会有许多比阅读更轻松、愉悦的活动、意外事件吸引着学生让他们朝秦暮楚,不能静心读书。
因而,需要一些必要的强制手段来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恒温或升温,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班在学生课外阅读上有一条规定:每天至少四十分钟的读书时间。
看完后要到组长处登记,学生将看过的书写在“采百花,酿香蜜读书卡”上,每月检查一次。
这样有了时间上的保证,阅读就有了保障。
二、指导机制――得阅读之法
大语文教学环境下的阅读要求,即引导广泛的阅读,自发地阅读,有选择地阅读;读整本的书,一览概貌,并于精妙处雕琢品味,达到形文神韵融汇贯通。
要实现这一目的,对小学生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来自于教师精当、生动地指导。
(一)选择读物
要让学生学会读,首先得推荐学生读什么样的书籍才算是有效的。
结合学校的实际会发现,而现今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是:班级的图书角,时常可以看到大家争着抢看《神奇宝贝》、《A啦哆梦》等连环画、漫画类的书刊,而一些有关文学方面的书籍却无人问津。
他们对“国宝特攻”、“铠甲勇士”、“奥特曼”等熟悉得让你难以置信。
有些学生课间、甚至吃饭时都拿着书看得津津有味,但再看看那书都是些恶搞、无聊、语言低俗的图书杂志。
于是,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什么学生中会时常出现那么多网络中来的不健康的话语。
可问及一些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时却常常是一问三不知。
对此,老师应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这些文章都是中外文学的精华,文质兼美,其语言经过千锤百炼,是文学的典范。
我校每年都要举行“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编印一份每个年级的“小学生必读古诗文篇目”,学生人手一张。
于是我会根据学校的要求及当册语文书中的教学内容,整理出自已班的“一学期学生必背古诗文及必读书目”,安排读书计划。
总之,应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摆脱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二)学做笔记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在语文课中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并且进行消化,形成内在的艺术语言。
同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以不断丰富自已的语言库。
鉴于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多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
我引导学生在自己买的课外读物上进行圈、点、划、写(圈好词好句,点重点词句,划关键句、难理解的句子,写旁批心得)。
而对于借阅的书,则进行归类编辑,摘抄在自已专用的摘记本或卡片上;一些报纸、杂志则可以进行分类剪贴、装订成册。
在我班每个学生都有至少一本专门用于做读书笔记的笔记本,并本求学生每天至少应完成不小于80字的摘抄及不少于50字的读书感受(可以是仿写某一片段、感想、用上刚学的词写段话等)。
并且规定每天早读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读课外积累的内容。
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越积越多,同时也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下面几段话是摘自学生的读书笔记:
“外公家实在没什么可赞美的,破旧不堪的家具,有好几块地方的漆都掉了,厨房设在过道间,一开油锅,油烟就呛得人直咳嗽。
”(我摘抄这句是因为作者写出
了外公家的贫穷,简单几句话就把外公家的家境介绍清楚了,我以后写作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选自《成长的故事》
读《钉子》有感今天,我看书时不由得懂得了两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意思是你想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某种目的,到头来却达不到,自己还吃了亏。
好比你正在吃饭,想快点吃完,虽然狼吞虎咽地吃,但却欲速不达,更何况对身体也不利。
第二个道理是不听好人言,终究会后悔。
故事中的商人第一次不听马童的话,给马加颗钉子,第二次又不听马童的话给马加快蹄铁,结果马在回家的路上折断了腿,他不怪自己不听马童的话,却怪钉子害惨了他。
我也有一次像商人一样不听妈妈的好言相劝,一意孤行,大摇大摆地进爸爸的生产车间玩,偏偏碰到了爸爸,被爸爸狠狠地训了一顿。
我心里难过极了,怪妈妈不把我拦住……嘿!你懂得这些意蕴深刻的道理了吗?
不难看出,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中,不知不觉地已吸取了语言的精髓。
(三)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从应用的角度看,泛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
时,引导学生要有重点地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边注,真正读有所得。
在每周三的读报课中,我都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如指导学生诵读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诗歌(尤其是古诗)、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
对一些精彩的片断,或者短小的佳作,特别是古诗文提倡背诵,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为说话和作文打下基础。
(四)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阅读后,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探讨。
为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谈心得、体会供大家思考,说疑难、困惑以寻求大家的帮助求得解决的对策。
在我班的读书角中,有一块“书有余香”留言板,供学生写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体会、疑惑,在每周三的读报课或中午时间进行探讨。
每周都要进行一次班内读书笔记交流与展评。
同时,每月都会举行一次读书经经验交流会或好书推荐会,向名家、老师、学生中的榜样学习、交流读书感受。
三、保障机制――享阅读之乐
图书馆、网络是信息最为密集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大胆
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应提供各种渠道让学生获取尽可能丰富的阅读信息。
(一)利用好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了解文学,走进社会的一个窗口,众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都能在这里得到。
因此,充分利用好这窗口无疑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
就我班为例,全班五十多人,一次班集体借书人手一册。
当学生读完自己的书籍时,还可让学生互相交换看,这样一位学生就能看到多种不同内容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同时在班里还有一个读书角,由全体学生捐书组建,藏书量达到人均至少三册。
每学期我都会多次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及时借阅相关书籍。
如在学习《冬阳。
童年。
骆驼队》、《悉蟀的住宅》等课文时,我就立马从图书馆里分别借来了几十本《城南旧事》、《昆虫记》等同一作家的同一作品,让学生至少能两人拥有一本进行集中阅读,基本上一周下来,全班每个学生都可以读完整本书,既是对课文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又便于老师能集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同时因为是大家一起读,因而学习研讨的氛围特别浓。
(二)利用好网络媒介
信息技术课开设几年来,受到了学生们热烈欢迎,利用学生感兴趣这一点,再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让学
生上网查资料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
许多学生家里也配置私人电脑,如果用得好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无限丰富的知识世界。
比如:在上到《再见了,亲人》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前景、出现的英雄人物及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上一些历史性的课文如《田忌赛马》、《将相和》等课文时,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当时的历史、主要人物的事迹等,再进行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利用好影视阅读
据调查普遍的学生都喜欢看电视,而许多家长及老师认为看电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其实我觉得只要处理好学习与看电视之间的关系,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多知识。
应该说优秀的影视节目也是一本好书,同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而已。
比如我在上《草船借箭》、《开国大典》、《猴王出世》等课文时,都大胆推荐学生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
到上课时,学生兴趣盎然,形成有效学习。
还有一些电台的动画节目、知识竞赛、新闻性的诸如《走近科学》、《探索与发现》、《百家讲坛》等有利学生
身心健康的节目都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从中学到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四、激励机制――让阅读精彩
阅读需要感情、积累、探究、创造,追求厚积而薄发;阅读需要学生自主选择,提倡阅读个性化。
达成这一“追求”,落实这一“提倡”,都无法脱离学生本身的阅读兴趣及正确的阅读方法,还需要学生能脚踏实地的投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从而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体验。
(一)开展读书竞赛
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朗诵会”、“知识擂台”、“辩论赛”等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往往都能掀起一个个课外阅读的新高潮。
为激励学生课外阅读,我班推出了多次手抄小报展评活动。
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时,让学生自己或几人合作编好一张手抄报,内容必须是自己课外书中得到的而且是自己较为满意的,并组织学生进行评选。
于是《小学生报》、《创新作文报》、《伟人报》、《点子报》等凝聚着学生智慧与汗水的手抄小报应运而生。
在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还让学生做出较为公正的评价,为以后办手抄报奠定了基础,并将优秀的小报在
学习园地中展出。
经常举办类似的竞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实效。
(二)设立奖励机制
曾在杂志上看到美国一些社区鼓励学生看课外书推出了一些奖励机制。
如看到多少书后,可得一汉堡包餐券,或音乐会入场券、儿童游乐园门票等等,别出心裁。
爱因斯坦说:“激起每一位孩子的上进心、好胜心,要比任何一剂神丹妙药都管用”。
对此根据我们学生的爱好我也对班里学生进行奖励,看完一本课外书奖励一张读书卡。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定期评选班级六个家即“朗诵家”、“古诗家”、“博学家”、“勤奋家”、“笔记家”、“故事家”。
结合学校“读书节”的开展,每学期都进行“读书之星”、“书香家庭”的评选,并为其颁发奖状及奖励一套书籍。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他们自主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划上浓厚的一笔!
有效的课外阅读给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让他们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发现阅读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相信课外阅读必将成为学生成长的绿洲。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