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矫正对策

——以家庭环境因素为例

摘要:有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而家庭因素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要矫正孩子的学习障碍,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习障碍生家长不应一味的批评或放任自流,要用爱去感化他们,给他们选择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归因。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障碍;家庭;矫正对策

有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而家庭因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从而造成学习困难。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抗情绪,而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儿童责任心不足,行为放纵,影响学业。我国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并不很长,真正将学习障碍的儿童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在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克服学习障碍训练班遍及每一所学校,成为正常教育的一个分支。那些在集体中无法正常学习的孩子会被送到训练班里由专门的老师进行认知能力训练,目标是使他们能返回主流社会,成为正常群体中的一员。

一、学习障碍的概念

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在1963年提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智力缺陷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至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全国障碍儿童专业委员会认为学习障碍是:“儿童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至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这些异常就像有知觉障碍、脑伤、大脑功能轻微失调、阅读缺陷失语症的情形一样,但是这种学习障碍不包括由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以及文化、经济或教学环境不利因素所导致的学习障碍在内。[4]

学习障碍区别于生理残疾和智力落后,这些孩子的问题属于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学习能力的缺损,其问题表现在与学习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的缺损或失调,与生理和智力无关。一般认为,学习障碍生存在两种基本表现:一是他们学习吃力,成绩较差。有的只有个别学科的成绩滞后,有的则各科成绩均不理想。二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够。如做“看图说话”的练习时,学习障碍生只能观察到零散的、局部的、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有的学生由于注意紧张度不够,听课时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以至于常常被老师安排到靠近讲台的座位上,受到特殊的“照顾”;还有的学生在注意力分配上表现出明显的困难,上课时不能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问题,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进度。这些因素使他们的成绩跟不上正常儿童。

在影响学生出现学习障碍现象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增高,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使我国青少年中出现大量的“高智商低学能”的儿童。家长咨询时常说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打、骂不顶事,请家教辅导也不起作用。当家长不知道什么是学习障碍时,孩子们的问题只能用“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没兴趣、没信心、粗心、依赖、学习态度不佳等词来描述。因此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却不好,多数家长认为是孩子贪玩造成的,除了打骂孩子就是给孩子补课,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已经患了学习障碍症。

二、导致学习障碍的家庭环境因素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软环境,包含家庭关系、教养方式等方面;一个是硬环境,一般指物质条件等方面。软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软环境

1.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学习障碍的影响

(1)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会经常发生争吵。这样的父母大多数性格急躁,在家庭内部容易发生“战争”,而孩子便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没有安全感,常想逃避现实,将自己封闭起来。这样的孩子对老师和同学也缺

乏信任,对任何人都冷漠、存有戒心,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交不到朋友,其他同学也不喜欢与这样的同学交朋友;在学习中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懂装懂。

(2)亲子关系中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忽视了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只希望子女完全遵照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做。这样会使孩子意志消沉、冷淡、没有活力、缺乏自信,最后造成自卑,对学习丧失了兴趣。[1]

而过分溺爱的父母对子女的一切要求都无条件接受。上学后,他们不想学习,认为学习太苦太累,不想读书写字,作业经常丢三落四,偷工减料,有些甚至不能坚持学习。父母也担心孩子学习受累,任孩子怎么做都行,只要孩子高兴就行。这样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品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

还有的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适当的情感交流。有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小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很少有机会与父母沟通情感,导致学习产生困难;也有一些父母天天忙于工作,休息时间又忙于应酬,根本不管孩子的学业,甚至让孩子凑数打牌打麻将,使孩子的成绩每况愈下,却对麻将之类的娱乐日益精通。[3]

2.教养方式对学习障碍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分严厉、过分严格,他们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也常常将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行为控制过严,这样的压力使孩子很难适应,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对学习失去信心,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容易使孩子从心理上厌恶学习,导致学习障碍的产生。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很少管教约束。这类父母对孩子给予孩子较少的关爱和限制,大家互不关心,孩子享有很大的“自主权”。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感兴趣,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和孩子自己。父母对儿童的不闻不问,会使儿童体验到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同时也产生了疏离感(疏离感主要指心理上的无助,疏远,冷漠感,感到自己被其他的人或事甚至被自己所排斥,不能融入其中的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