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合集下载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纠正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纠正方法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纠正方法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不是智力障碍,反而绝大多数是心理障碍造成的。

心理障碍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学习困难学生长期的学习失败的遭遇使得他们在学习技能、学习动机与态度及人格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与困扰,这不仅仅使他们摆脱不了学习困境,而且还影响他们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因此,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我们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

怎样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我认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其心理状况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主要是长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形成的,往往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表现在学习习惯差、急性、懒散、拖沓、破罐子破摔。

从问题上看是学业不良,学习习惯差,从本质上看则是人格障碍。

所以,我们要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辅导,帮助引导他们树立对事物,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人的心理是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结合。

我们在进行心里辅导时就要从人格的整体着眼,不搞“单打一”,顾及学生的知识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

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行为协调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障碍。

弗兰克〃戈布尔指出: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应让他们获得三种知识:一是实际体验,二是理论知识,三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理解。

前两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第三种必须通过心理辅导,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正确评价,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辅导。

具体做法是:让学习困难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给予他们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为他们设置“跳起来摘桃子”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亲身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感觉。

在集体活动中多给予关照,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

逐步引导他们同全班同学融洽相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功感、荣誉感。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学困生”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

作为英语教师,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分析1.1 学习压力大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学习的难度和要求都在逐步增加。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学习任务可能会感到很沉重,学习压力大是导致学习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自卑情绪明显“学困生”通常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不太满意,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这种自卑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严重地滑坡。

1.3 缺乏自信心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学困生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的发展和前景也缺乏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2.1 科学引导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困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调整学习心态,建立正确的学习信念。

2.2 帮助建立自信心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困生的自信心建设,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适当安排一些小活动和任务,让学困生在成功中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

2.3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困难,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困生在合作交流中克服自卑情绪,与同学共同学习、讨论问题,并在合作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

鼓励学困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心理和身理因素,不少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根据我现任年级学生的表现情况,我将学生心理障碍归纳为以下几种:一、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控能力。

有的学生对学校纪律,班级规定熟视无睹,我行我素,不听老师安排,甚至不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

如:上课时不听讲课,讨论时不参与,自己独自在一边玩,有时还有意无意地做些小动作,讲与课堂无关的话,惹得全班同学大笑,扰乱课堂纪律;有的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集队集会时故意扰乱会场秩序;遇到问题不加思考,好冲动、好发脾气、耍小性子等等。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求知的欲望。

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上课时不集中精力学习,课后不读书、不做作业,贪玩游戏、上网,或东游西逛,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理想、志向。

三、焦虑、抑郁。

有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反应过分敏感,多虑。

心事重重,想入非非。

这主要迫于学习压力、外界压力。

或是家庭要求太高,或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

四、胆小怯懦,缺乏应有的正气、胆识。

有的学生胆小怕事,受人欺负都不敢给老师或父母讲,课堂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让他发言时,紧张得面红耳赤,浑身发抖,说话也结结巴巴,公开场合更不敢抛头露面,发现坏人坏事不敢大胆阻止、揭发等。

五、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

表现在做事放不开手脚。

如: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个别班队干部不能大胆开展工作,事事都问老师;有的学生做作业、考试时,也不相信自己的答案,一有机会,定会偷看、抄袭,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

在家里,大小事都靠爷爷、奶奶、父母的帮助,在学校,作业、值日都靠同学帮着做。

六、缺乏包容心,忍耐性和谦让礼节。

有的学生不能容忍别人的一点缺点和错误,遇事不忍耐、不谦让,为了一点小事就会争论不止,纠缠不休,直至发生口角。

七、缺乏竞争意识。

有部分学生缺乏竞争意识。

如:不积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不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竞赛活动,不敢大胆展示自己,用古时的观点叫“不涉仕途、与事无争、隐居山野,”用现在的观点叫不求上进、胸无大志、满足现状。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压力过大:现如今,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繁重,课业负担大。

由于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学习困难而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不和谐、冲突、缺乏父母关爱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不安全感、恐惧感、自卑等负面情绪。

3. 社交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被欺负、缺乏适当的社交能力培养等,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孤独、自闭、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以下对策:1. 加强学校咨询服务: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家庭和社交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家庭关爱和支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正确应对学习压力。

4. 引导正确的社交行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自信心,丰富他们的社交经验,减少社交障碍的发生。

5. 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与心理专家合作,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在正面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对策也需从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家校共同努力,关注并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一)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一)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一)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1、学习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由于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分数及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使其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冷漠或恐惧心情,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上课不愿听讲,影响课堂纪律,作业马虎,疏远他人,怕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害怕考试,用作弊来反对考试,对重要考试甚至想通过伤残自身来躲避。

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导,将对学生的学业进步产生很大影响。

2、性认识的障碍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性生理不断发展,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

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引导,对性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迷悯和困惑,如与异性交往不适应,在异性面前或过分拘谨、局促不安、手脚无措,无法以平常心大方地与异性交往;或过分热衷于性引诱,沉溺于性幻想、冲动并渴望得到体验,产生早恋现象,甚至走上越轨、犯罪的道路。

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3、人际关系的障碍从小学时代进入中学时代,中学生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能引陨利完成青春期过渡的重要前提。

但嫉妒、自卑、多疑、冷漠或孤独等不良心理品质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异时性,往往造成了他们不能正常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人交往或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他们不愿合群,不愿与人接触,总是游离于集体,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对人心存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内心感觉孤独、寂寞、空虚而又无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剧和突出。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常被其性格类型所掩盖,不容易引起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障碍越来越严重。

4、自我意识的障碍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对事物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观点,不愿盲目遵从,自我意识逐步发展。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学生心理问题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每个班主任和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班会作为学校日常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一些班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困扰。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1.焦虑情绪: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等多重压力,造成焦虑情绪。

2.抑郁情绪:因各种原因,有些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抑郁的情况,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3.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或遭受挫折,产生自卑情绪,影响自信心。

4.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受到家庭教育不当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叛逆行为。

5.孤独感: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交流和沟通,感到孤独无助。

二、班会解决方案1.情感发泄:班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感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发泄内心的压力和困惑。

2.心理疏导: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组织一些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来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绪。

3.团体辅导:班会可以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

5.鼓励互助:班会可以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建立友善和融洽的班级关系,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6.开展团队建设:班会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

7.关注个体差异:班主任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怀和帮助。

总之,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班会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后进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对策

后进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对策
四、应付心理。少数学生错误地认 为读书是为家长、为老师,因而学习不 上进、不自觉。老师要检查作业,就拿 别人的 抄抄了事 ;在家里 父母要求 他 学习 ,就坐 着装 装样子 。
五、怨天尤人心理。有多数学生自 己的学 习上不去, 不找自己的主 观原 因,反而认为是学习环境差,周围同学
的干 扰 ,甚 至怪 老师 的水 平低 。 针对后进 生上述不良心理 表现,
2.关心爱护后进生。有针对性地 对他们多加关照及辅导。
后进生 的成绩上不 去的主要 原因 是基 础知识不扎 实,接受 新知识速 度 缓慢,上课时往往只能听得一知半解, 因而觉得枯燥无味,易产生自甘落后、 不思进取的无所谓心理。
针对这 部分学生。 教师要在 生活 上关 心爱护他们 ,善于发 现他们的 优 点及细微进步,少批评多鼓励,让他们 感到 没有人看不 起他们 ,激发他们 奋 发上进 的内潜能,培 养他们不甘 落后 的竞 争意识 。
湖南省嘉未二中侯秋洪
我们学校地处湘南第一圩塘村 圩,平时与许多学生家长交谈,他们具 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头脑 聪明, 反应灵活, 做其他事情一 看就 会,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我认为 。影响学生 学习成绩 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
一、贪玩心理。白天上课只管玩, “还有明天呢! ”课余时间迷恋电视、小 说、 上网,上 课不专 心,做小 动作、讲 小 话、看课外书;作业无法独立完成,只 好等别 人做好了拿 去抄,有的甚 至干 脆不做。
在学习 上,应根 不同的情 况有 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爱学习,
不怕吃 苦的精神, 提高他们对文 化知 识的学 习兴趣 ,使他们对 文化知识 的 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
3.帮 助后 进生树 立赶 超目 标。 一个教 学班是一个 小集体, 学生 的整体素质、文化水平都会因人而异, 参差不 齐。我 们要培养学 生良好的 集 体荣誉感,教育学生关心班集体,爱护 班集体;动员同学之间结成帮学对子, 树立赶超目标。团结互学,共同努力、 一起进 步,要 让后进学生 明确自己 当 前所处 位置,在班 上找出一个赶 超目 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同 学,也可以是班级或年级名次,目标不 能一下子定得太高,可望而不可及。目 标越小,越具体,就越容易实现,学习 也就越 有劲头 。对每一个 关心和帮 助 过后进 生同学的学 生都要进行表 扬, 对每一 个比过 去有进步的 同学都要 进 行鼓励 ,努力 在班上营造 一种团结 互 助、 你追 我赶的 学习 氛围 。 学生 的不良心 理表现 在求学的 各 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我们 对学生 的心理 素质的培养 ,要从新 生 入学起 直至毕 业常抓不懈 ,始终 从严 要求、循循诱导,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 完成学 业。

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

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

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文章目录*一、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二、一般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及表现*三、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1、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不少学生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当然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分不开的,与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关联。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2、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2.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2.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3.1、加强价值观和理想教育。

中学历史课是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阵地,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学生确立了这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之后,他们在矛盾面前,就会头脑冷静,泰然处之,并且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矛盾、战胜矛盾、解决矛盾,就不会出现心理障碍。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3.2、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丰富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如学习方法与心理卫生适应与人际交往考试焦虑及防治矫正不良个性怎样认识自我等。

对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向学生提供信息、解释问题症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及表现1、心理问题的提出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举办学习小组和研讨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2. 心理障碍分析:这些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过度焦虑症 状。他们过于关注自己的成绩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 法学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持有过高的期望。
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 理辅导和压力释放的途径。
定期进行职业规划讲座和模拟面试,帮助学生明确职业 目标,提高自信心。
建议
03
通过自我反思、职业规划、学习计划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
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01
总结词
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
02 03
详细描述
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则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学习中 的挑战。
意义
研究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有助于提高法 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法学 教育的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现状、原因及疏导对策,以期为 法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法学专业 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及疏导对策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疏导对策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
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障碍,如 缺乏学习动力、焦虑、压力过大等,这些障碍会影响他们的 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青少年心理如何应对学习困难

青少年心理如何应对学习困难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因此,青少年应该学会如何应对学习困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素质。

首先,青少年应该明确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困难往往源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容易导致学习无所适从。

因此,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学习。

其次,青少年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青少年应该培养定期学习、按时复习的习惯,避免拖延症和学习紧张,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能力。

接下来,青少年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青少年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例如,有些人善于通过听讲座和听录音来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有些人则善于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学习。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此外,青少年还可以通过寻求帮助来解决学习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正常的,青少年应该敢于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法。

他们可以提供指导、建议和支持,帮助青少年克服学习困难和提高学习能力。

要应对学习困难,青少年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

学习困难可能会让人感到挫败和沮丧,但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

青少年应该明白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他们应该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最后,青少年还可以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青少年应该选择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来学习。

同时,他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使用记忆术等,来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一步步改进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 单一的教育价值观:现代社会的教育风气十分浓厚,但是一些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过高,重视分数而不是个人素质,从而降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度。

2. 家庭教育的短板: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家长对孩子的教导和引导为主,但大多数家长缺少系统的教育方法和理论的支持。

3. 学业压力和课业环境:现在的课业往往过于单调口味、枯燥乏味,而且学校安排的作业太多了,发生压力很大,既出现了无法自行解决问题,也不敢向家长或老师商讨问题,逐渐形成了心理障碍。

4. 网络游戏的诱惑:现在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 学习压力大之余,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时连睡觉的时间都耽误了。

网络游戏的附带毒瘤非常毒辣,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甚依从影响。

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并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人品、习惯、兴趣和爱好,切实做到关心、支持、保护能胜似抨击,成为孩子的坚实后盾。

同时,亲子活动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会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 摆脱死板的教育价值观学校和社会应该摆脱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念,注重培养中小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能力和兴趣,引导他们发展自我、自信积极、有主见、有独立性,让他们学会发现、创新、思考和实践,尽早成为合格的自我管理者。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更为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中小学生活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3.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加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同时应该制定更合理的作业安排和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实现自我价值。

小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人格发展上的这些课题是非常迫切,不容忽视的,尤其在社会转型,教育转轨的今天。

那么,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呢?应如何解决呢?在此,作一点探讨。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现状分析1.过度焦虑。

焦虑是一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就促进大多数人的学习而言,应当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的程度,才能有利于一般能力水平者的学习。

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习。

在社会剧烈变革,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望子成龙”心切。

毋庸讳言,目前我们的质量观主要是升学率,社会需要我们的班级、教师要重视升学率,很多学生追求的是成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之后,强手如林,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子,单凭较高的动机去追求高度的志向,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感,很容易受到挫折,产生恐慌心理。

2.任性。

任性即不合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法,它的主要心理特征有:不顾任何代价,坚持自己的做法;心地狭窄,不能接受新的意见;对别人极严厉,对自己极宽容。

3.腼腆。

它实际上是个“怕”字,怕讲错话被人耻笑而丢面子,怕“被老师批评”。

有腼腆这种心理的学生课上课下不敢开口,课上常低着头,怕被老师提问;在做角色表演时,他们红着脸,面部肌肉紧张,声音颤抖,手足无措,很熟悉的内容经常忘记,他们怀疑自己学习的能力,有时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这些学生不愿参与社会的交际活动,即使参加,也表现得不活跃,不自然。

4.惰性。

一些学生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他们不预习新课,很少复习旧课,懒于开口,不求甚解,过分地依赖老师。

学习上的惰性会抑制智力和精神发展,抑制独立人格形成,阻碍创新精神。

二、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教学时可采取以下对策1.柔声细语,和颜悦色——讲究教学艺术。

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由于自卑心态就更为敏感。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1、学习心理问题(厌学、学习低效、考试焦虑等)
2、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3、情绪情感问题(焦虑、自卑、郁闷、不稳定等)
4、性心理问题(困惑、失恋、变态等)
5、行为问题(品德不良、不文明行为、不良生活习惯等)
6、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原因(教育目标不适当、教育方法不正确、父母身教缺失、家庭结构裂变、家庭经济贫困)
2、学校原因(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素质问题、学校科学管理问题)
3、社会原因(不良文化、社会竞争、不良朋友、独生子女)
4、个人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作为生活委员,应该及时了解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隐患,并及时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指导,至少应该在就业方面做出一定的指导教育,使他们能够正视当前的状况,更能适应当前的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但传统的教学思想造成了学生的某些心理障碍,使学生自主学习难以真正实现。

这主要体现在:1.对教师的盲目崇拜。

老师是绝对权威,老师是万能的,对教师仰视的视角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说所为全盘吸收,不敢否定,从而抑制了创造,磨损了个性。

2.在教师面前的拘谨、紧张,甚至畏惧的心理状态。

这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

3.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分数这一紧箍咒而形成的自卑心理。

学生因成绩优劣而存在一种不平等现象,成绩差的学生有时甚至受到嘲笑和歧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关键在教师应采用相应的对策。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学习本身的性质和成人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因此,要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必须从消除这些引起学生心理障碍的不良因素入手,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克服机械操作的错误做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课堂上要多一些实践活动,少一些解剖分析,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授学习方法,陶冶学生情操,努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境,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意志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能力训练和学法指导紧密结合,让自然、和谐、扎实、灵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愉快、主动的状态下获得新的知识。

二、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1.教学之前提出难易适度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感,学习结束时有切实的达标感。

2.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做出及时、积极的评价。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

一、学习焦虑小学生们因为考试、作业等事情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对策: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孩子,告诉他们不要太过于看重成绩,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孩子一些轻松的时间,让他们减轻压力。

另外,孩子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遇到问题及时通过和父母、老师的沟通来解决。

二、自闭情绪自闭情绪是一种孤独、沉默、不喜欢交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主动交朋友,不要太过自闭。

同时,家长也应该着重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三、注意缺陷障碍注意缺陷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小学生心理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等症状。

对策:识别和预防ADHD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制定一些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同时,家长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四、心理抑郁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抑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消极情绪、孤独感和情感发泄等。

对策:孩子们需要给予关爱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并帮助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和解决孩子们的情感问题。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孩子们也应该学会积极应对问题,调节情绪,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学困生,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习上出现困难, 不能完成学业,而又在个性上反映特别, 被老师和同学不理解的一部分学生。

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 与学困生相伴的心理特征也应受到老师的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 在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对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并取得了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心理失调。

这些人通常表现为> 情绪波动、通事易怒、任性、自卑、多疑、考试怯场、嫉妒、厌学等。

二是心理出现障碍, 出现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 忧郁—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 焦虑—因一些小事而过分焦虑、烦躁不安、担惊受怕? 多动—注意力严重涣散, 做事丢三忘四? 恐怖—对事物的现象和情况一出现便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受? 强迫—反复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 虽想摆脱, 但又身不由己地重复出现, 从而表现出焦虑和不安? 歇斯底里—具有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 高度的受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感。

上述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往往使学困生心理承受力差, 直接影响学业, 甚至可能诱发罪错行为。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我在教学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生的差异。

由于学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在对这些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着重以讲述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 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需要,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题教育, 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 并逐渐培养出他对健康心理的认同和心理自助能力。

学生心理平衡了, 学习自然也就上去了。

第二、关注学困生的特殊的心理要求。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着无视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缺陷, 从而使学困生的教育方法缺少探索。

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引言儿童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发育障碍。

它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和情感发展方面遇到困难。

这种困扰无数孩子和家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了解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成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却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成因和制定应对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

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成因基因因素基因在儿童学习障碍的发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变异与儿童学习问题之间存在关联。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异常,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

同时,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儿童在信息处理和注意力方面存在困难。

神经生理因素儿童学习障碍的神经生理因素包括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常。

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神经元连接不正常或神经路径发育延迟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此外,儿童学习障碍还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会影响学习和行为。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儿童学习障碍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教育背景差、不良的教育环境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

此外,过度繁忙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合理的休息和睡眠,都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学习障碍。

儿童学习障碍的对策多学科团队协作儿童学习障碍的对策应该是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结果。

这个团队可以包括教育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共同评估儿童的学习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综合多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克服学习障碍。

个性化教育计划个性化教育计划是对儿童学习障碍的一种重要对策。

这意味着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例如,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可以采用分段学习的方法,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

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学困生的理论界定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

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

学习困难(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

对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行为特征和社会技能方面。

二、对学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

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

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

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引言离异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学习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亲子关系的改变以及情感上的压力,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的变化离异带来了家庭环境的重大变化,包括新的住所、生活方式的改变、亲人的缺失等。

这些变化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着学校交通的问题、适应新生活的压力以及与父母亲间的关系调整等。

2.亲子关系的改变离异后,儿童与父母亲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孩子们可能更难与离异后的非居住父母建立稳定且亲密的关系。

缺乏亲子互动和亲子支持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3.情感上的压力离异家庭学生常常面临情感上的压力,包括对父母离异的情绪反应、对父母及家庭状况的恐惧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自尊心受损等学习心理障碍。

对策建议1.建立稳定的学习环境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家长应协同努力,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帮助孩子安排适当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2.强化亲子互动家长在离异后应加强与孩子的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加强。

这包括定期交流、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和学习等,以增强家庭凝聚力,减轻学习心理障碍的出现。

3.提供情感支持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情感支持非常重要。

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并培训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情感支持。

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情感辅导和情感教育等方式实现。

4.培养积极心态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培养积极心态对他们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结论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但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强化亲子互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培养积极心态等对策来缓解这一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分四种类型:畏难型、浮躁型、懒惰型和骄傲型。

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从非智力因素角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学习心理障碍畏难型浮躁型懒惰型骄傲型
学生学习心理调查表明,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想得到好成绩,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因此,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千方百计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出更多的点子,想更多的方法,采取更多的措施,使学生如愿以偿,在学习的阶梯上顺利攀登。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学习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思考——接受——转换的过程。

这一过程虽如此简单,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因这简单的过程而千差万别。

因而,分析他们的心理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障碍加以研究、疏导和医治,使他们以主动热情的健康心理投入学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划分,他们大致可分为畏难型、浮躁型、懒惰型和骄傲型四类,我们应针对这四种类型,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

一、畏难型
这类学生多属后进生,他们基础薄弱,知识储备少,运用知识的能力低下,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中感到路障太多,老师讲,难听懂,自己看,看不懂,要识记的知识太多,要解答的问题太深……于是,他们逐渐失去了信心,表现出种种消极现象,或者勉强跟着学,或者心不在焉。

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帮助他们克服意志弱点,坚定学习信念。

其次要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觉奋发、注重效率、大胆质疑等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加强辅导,这既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培养学习能力,可以让他们逐渐感到进步有望,从而加倍努力。

二、浮躁型
这类学生有一定知识储备量,也有一定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成绩排列中下,不甚稳定。

究其原因,一是性格因素使然,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事物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二是思想幼稚,很少考虑理想、前途,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学习过程表现出较明显的随意性。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训练。

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多找他们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学习目的、人生观的教育;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他们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等,帮助他们克服浮躁。

另外,教师在备课、授课时要充分注意情趣性和紧凑性,用紧凑的课堂结构来促使他们不断步步深入地去听、去想、去练,必要时点名提问、督促,不给他们走神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段时间一定量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懒惰型
这类学生所占比例偏大,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运用技能较畏难型学生要强些,具有较大的学习潜力,但缺乏竞争意识,具有长期形成的位置意识和思想惰性习惯,对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勤奋精神,时刻督促、鞭策他们,要他们信心百倍地勤奋学习。

教师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抗受挫能力。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受“大任”之“斯人”,必须经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炼,而竞争则是提高抗受挫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在学习成绩低下的情况下,可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

这一工作较前两类学生要容易些,虽然他们人多势众,但大多有较大的学习潜力,稍微促一促,即可立竿见影。

四、骄傲型
这类学生多半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对班级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他们的问题出在思想单纯幼稚、主观意愿强烈、过高估计自己,因而对自己由自信到自负。

对这类学生,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

这部分优生的学习成绩特别冒尖,出类拔萃,似鹤立鸡群,教师靠他们挣脸面,学校靠他们撑门面,而他们的自我感觉又特别好,久而久之,他们就自认为举世无双而目空一切,有的连教他的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对这种优生,教师千万迁就不得,在课堂上要专挑一些深难度问题请他们回答,辅导时间,检查他们其他的作业,若做对了,就点头默许,否则,除了让大家集体讨论外,课后还要专门找他继续探讨难题,同时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让他思考,过一段时间再请他回答,教师又给他一个更美满的答案,并警告他治学严谨,狂妄不得,知识越多越要谦逊,使他从内心折服于你,同时又意识到自己“圈内”知识还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圈外知识有多贫乏了。

就这样从知识角度让他们接受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育,也接受到谦虚的学习品质教育,从而改善他们自负的学习心理,克服骄傲自满的毛病。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多属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教育应当从这一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树立理想目标,强化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何乐而不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