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袁艳丰《囚绿记》教材分析、学法分析及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教材分析、学法分析及理论依据
河南省安阳县柏庄镇第一初级中学袁艳丰
一、教材分析:
《囚绿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单元导读中提出:“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字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评论。”单元设置的意图,是通过本单元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圈点和评论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主能动阅读的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囚绿记》与本单元前一篇课文《绿》均为散文名篇。教科书如此设计,要求教师通过对课本中所选经典篇章的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作者的情感,运用之前学习积累的读书方法,学会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学生上初中以来,老师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预习课文,但是对这一学习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较多学生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如果学生表述不全,应帮其分析思路特点,给予其正确的认知指导,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议。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由题入文,解题、释题,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把握全文;然后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加以圈点批注,之后再进行交流、展示、互动,以此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文意、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掌握圈点批注的品文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再通过拓展迁移练习来巩固、训练、提高。
三、学习目标:
(一)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要求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学习运用圈点、评论的方法把握文章的脉络,品味语言的优美清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注散文借物抒情、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圈点、评论的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课后“探究·练习”题的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2)运用合作研讨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地逐步深入课文,学会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章中的“绿”所象征的“永不屈服于黑暗”、“固执”等可贵品格。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散文的一般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三)理念依据:
1、新课程标准: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合作习惯的培训。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好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时要从分析思路、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注重审美、读写说结合五方面入手。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课改思想:课改将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要求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并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展示等进行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及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且可增大课堂容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