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探索命题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地理探索命题规律,掌握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了解区域特征是分析、探究地理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学习中,在“认识区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复习应侧重于三个方面:(1)区域现状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性质和地位;区域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环境生态状况等。

(2)典型区域剖析,自然地理区域,如地形区、流域和生态区等;人文地理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运输枢纽等。

(3)不同区域比较,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近两年高考区域地理部分命题特点分析
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等)及注记的地图、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一般来说,试题大多遵循以下思路:展示区域经纬网地图,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判断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2012年高考区域地理命题预测
1.主干知识仍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
2.图像系统仍然是试题的呈现载体
区域地理部分对图像系统的考查要求进一步提高,由原来重点考查分布转变为对区域判定能力、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新颖图像或局部区域
图的准确定位能力,有效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对地理信息的“解图”或者“图解”能力等。

3.现实问题继续是试题的切入通道
今后的区域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课程,从而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从地理的角度去分
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开放情境还将是试题的钟情要素
区域地理试题的设计都不再是对某个版本教材的简单照搬或变相照搬,而是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提出新问题,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题目还都具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5.“五性”特征还会是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
(1)体现时代性: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在选材、立意、考查内容等方面,时代气息浓厚。

如西安园博会、沙尘暴、能源问题、西南干旱等。

体现时代性特征还将是高考区域地理试题考查的永恒要求。

(2)注重实用性: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所以,以现实问题为立意命题,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今后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命制的重要趋势。

(3)渗透探究性:重视对区域地理问题的探究,鼓励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等。

高考虽然不能以“探究性学习”来代替笔试,但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问题在今后考题中的分量会越来越大。

(4)突出综合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向之一。

(5)落实区域性:区域是地理学
科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是地理试题的重点内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分析、评价和预测甚至是规划将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

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1.注重考纲,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①从形状特点进行直觉推测;②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③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2.注重回归,运用综合的方法,把握方向,归纳区域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分析。

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对东南亚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知识链间的关系,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

3.注重基础,运用地理原理,剖析各类地理现象的成因
从高考试题来看,考查各类地理现象的成因是最常见的考查方式之一,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应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

例如世界沙尘暴多发区及成因:①北美西部荒漠干旱区——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②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土地沙化;③亚洲中部——人口快速增加,过樵、过采、过牧,灌溉用水不合理,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盐土面积广阔,造成沙尘暴与盐尘暴的混合发生;④撒哈拉沙漠南
缘地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扩大。

又如东亚季风典型的成因及气候特点:背靠面积最大的大陆,面临面积最大的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为亚洲低压、海洋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4.注重领悟,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区域地理的学习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和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

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的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

5.注重应用,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
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

比如在洞庭湖区,过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

6.注重辨别,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一般多采取列表法。

7.注重时事,关注热点,重视区域地理与热点结合
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在对区域地理进行复习的同时,必须强调相关的热点问题并突出焦点地区。

如西安“园博会”,“蛟龙号”50 00米级海试深潜实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2011年夏季武汉及北京等城市内涝问题,我国贵州、湖南等省的旱灾,渤海湾石油泄漏污染问题,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欧美旱涝、飓风与森林火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