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张玉栋名师工作室张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举日——“象”的观照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做过预习了吧?好的,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想太阳的样子。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晶晶的。看到了吗?

师: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问两个学生。

(车盖,盘盂)

师:“车盖”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盘盂”呢?

请学生把两个词语写到黑板上。

评价,过渡:和这位同学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提示,继续观想太阳。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热得都快受不了了。感觉到了吗?

师:请你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身体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引出“沧沧凉凉”、“探汤”。

a.师:这两个词语分别是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

b.师:你怎么断定“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

c.小结:你不但预习了课文,还预习了课后的注释,这个习惯值得大家学习。请大家看黑板,把这四个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二、探日——“理”的寻思

师: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条线:

板书:车盖——盘盂

沧沧凉凉——探汤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范读全文)你发现了什么名堂?

①是两组反义词。

②第一对是视觉的角度写太阳。第二对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太阳。

③找出句子,用课件出示。

师:一大一小,一热一凉。想一想,这四个词语怎么读,才能让人明显地感

觉到它们意思的相反。

重读“大如车盖”、“如探汤”

轻读“盘盂”、“沧沧凉凉”

④引读:一儿曰,日初出

⑤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括号,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个括号。

板书:车盖盘盂

沧沧凉凉探汤

师:想一想,这其中又有些什么名堂?默读课文,琢磨这样分组的名堂。

学生回答:“车盖”、“沧沧凉凉”都是形容早上的太阳,“盘盂”、“探汤”都是形容中午的太阳。

板书:日初出日中时

车盖盘盂

沧沧凉凉探汤

⑥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师:两小儿说得对吗?你们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吗?

朗诵指导:我们再来读两小儿的观察结果,体会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男生读前面一小儿,女生读后面一小儿,老师读提示语。

提示语:一儿从视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是——

一儿却从触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则是——

小结:按照常理来说,远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小一点,近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大一点。

学生填“远、近”。

引读:(教师指着板书)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因为——谁接着读一儿的话?因为——(指名读、齐读)。

小结:按照常理,远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冷一些,近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热一些。

学生填“远、近”。

引读:(教师指着板书)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因为——(指名读、齐读)。

三、辩日——“趣”的体验

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辩斗。

开展辩斗活动。(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

小结:是的,辩斗不是吵架,不是胡说八道。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活泼泼的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

师生合作读文(左边的同学第一小儿、右边的同学第二小儿)

四、决日——“知”的分享

①师:请坐。正在此时,孔子过来了,孔子是谁呀?

②师:这个问题孔子能回答吗?

③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孔子不能决也。

五、悟日——“智”的启迪

师: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老师板书“知”“智”组词。

引读:同学们发现了吗,“智”的下面还是一个什么字?

总结:说得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多年了,但是,做为一种人生智慧,两小儿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却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依然照耀着我们。我们不仅需要自然的太阳,我们也需要智慧的太阳!闭上眼睛,让这轮智慧的太阳在你的心头冉冉升起,越升越高!下课。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